唐寅(1470—1523),字子畏,一字伯虎,蘇州人。在晚年開始信佛,便根據《金剛經》經義自號六如,也叫六如居士。他是明代中期的吳門四家之一,他的山水與花鳥畫在繪畫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人物仕女畫效法張萱,有晉唐遺風。唐寅是吳門畫派中用筆最活、技法最全的畫家,因為畫法能融入宋元工寫的特色,顯示出不同凡響的藝術繪畫。
唐伯虎年少時就是個“狂生”,他16歲中秀才,29歲與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一起趕往南京鄉試,中解元,所以又被稱為“唐解元”。第二年又進京會試,不幸因科場賄案而受牽連下獄。唐伯虎出獄後性情大變,終日沉醉於詩酒中,或遊玩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使自己擴大了眼界,豐富了知識。回鄉後,他在蘇州城西北的桃花塢蓋了座“桃花庵”,以賣字畫生活。後來請求畫畫的人非常多,應接不暇,只好暫時請老師周臣幫忙,聲譽比此前更大。唐伯虎曾自己刻一枚印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的生平事蹟與藝術歷史的確成了後人畫家爭相模仿的理想式樣。他的“風流”引起了“三笑姻緣”故事的產生與流傳,雖然說是盲詞彈唱不定一格,但可以從中知道後人對他中年以後“百年障眼書千卷,四海資身筆一枝”式的浪跡生涯的欣賞之心。如今“三笑”的故事還被編成了電影,這種事在古代名家中是很少見的,因此唐解元的名字幾乎是家家知道,連婦人小孩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