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有的模範教師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模範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應該是頗有經驗,頗有方法的。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有些模範教師對教育自己的孩子卻顯得無能為力。筆者曾聽說這樣一件事:有位老教師曾由於自己的兒子作惡多端,氣憤至極,失去理智,竟把親生兒子殺死了。說起來也許你不太相信,可是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對於這種情況人們常常深感不解,他們成功地教育了數不清的學生,但是在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為什麼卻那么失敗呢?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如果把人類社會比作是一個天然的大舞臺,那么人類社會上的各種活動也就像一幕幕社會劇。每個人都在這些“社會劇”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比如,有的擔任廠長,有的當工人,有的做教師……而且人們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中,扮演的還不只是一種角色,而是多種複合的角色。在工作單位,他是個工人;到商場去購買物品時,他是個顧客;而回到家裡,他也許既是兒子,又是父親,還兼任丈夫。如果人們在社會上都各自扮演著一定的社會角色,那就是要按照社會的規定和希望的角色行為模式去做事,以便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么,一個人能不能同時扮演好多種社會角色呢?例如,一個人既是一個成功的教師,又是一個慈愛的好爸爸。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每個人就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角色位置去思考,去行動,並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做好相應角色的調整,以便能夠恰如其分地扮演好不同的社會角色。

恰恰是在這一點上,有些模範教師並沒有很好地做到角色的調控。一方面表現在對自己本人角色心理的失控上。有些模範教師常常忘了自己在家裡扮演的角色並不是老師,而是父親或母親。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家庭變成小型的學校,也不要把在學校裡的一套做法搬到家裡去。畢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是同一回事。另一方面表現在對自己孩子的角色心理的失控上,有些教師在談論教育方面的問題時沒有迴避孩子。如果教師經常在自己孩子的面前,毫無顧忌地評論別的學生和教師的話,使他們瞭解了教師工作的部分細節,瞭解了教育的意圖、策略以至藝術,這就會給教育自己的孩子帶來很多副作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再有經驗,再有方法的模範教師,也會失去對自己孩子的威信,因而導致教育的失敗。這也正如俗話所說:“醫生治不好自己的病。”因此,對於模範教師來說,應該認真思考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應該學會一些有關角色的心理知識。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