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又叫硯臺。硯的材料很多,有早期的自然礫石,後來又有玉、瓷、陶、瓦、竹、木,還有添硯等等。在兩晉南北朝又有了鐵硯、銅硯。在唐代,硯就有魯、洮、歙、端四大名硯的說法。山東的魯硯、甘肅的洮硯名極一時,後來的安徽婺源的歙硯和廣東高要的端硯都先後躍居首位。特別是端硯一千多年來一直是硯中的佳品。
端硯因為產自端州而得名(今肇慶),其石出在肇慶東郊,在高要縣東南,爛柯山西麓沿端溪水一帶,其中最好的石質應該是水巖老坑。那石浸在水中,溫潤如玉。《端溪硯史》中寫道“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端硯石質優良、幼嫩、細膩、滋潤,發墨一毫不損,呵氣研墨,而且外觀雕刻精美。被世人稱為“群硯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