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齊三·國子曰秦破馬服君之師

國子曰秦破馬服君之師原文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围邯郸。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而失天下。是齐入于魏而救邯郸之功也。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故三国欲与秦壤界,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福三国之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今又劫赵、魏,疏中国,封卫之东野,兼魏之河南,绝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赵、魏危,则非齐之利也。韩、魏、赵、楚之志,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专兵一志以逆秦。三国之于秦壤界而患急,齐不与秦壤界而患缓。是以天下之势,不得不事齐也。故秦得齐,则权重于中国;赵、魏、楚得齐,则足以敌秦。故秦、赵、魏得齐者重,失齐者轻。齐有此势,不能以重于天下者何也?其用者过也。”

國子曰秦破馬服君之師譯文

  國子說:“秦國打敗馬服君趙括的軍隊,包圍了邯鄲。齊國、魏國也幫助秦國進攻邯鄲,齊圍攻佔淄鼠,魏國攻佔伊是。魏國公子無忌為天下設下妙計,殺死將軍晉鄙,率領魏國軍隊去解救邯鄲之圍。使秦國不能佔領邯鄲而且失去天下民心。這就是齊兵侵入魏國造成無忌救援邯鄲的大功。安邑是魏國的都城;晉陽是趙國的都城;鄢郢是楚國的都城。本來三國和秦國接壤,如果秦國進攻魏國,就會奪取安邑,進攻趙國,就會奪取晉陽,進攻楚國,就會奪取鄢郢。逼迫三國君主,兼併東西周的土地,攻佔韓國奪取它的土地,秦國將要奪取天下的一半土地了。如今又強取趙國、魏國,疏遠中原各國的邦交,割取衛國的東部領土,兼併魏國的河南,斷絕趙國的東陽,那麼趙國、魏國也就危險了。趙國、魏國處於危險境地,那並不是齊國的利益。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的意思,是害怕秦國兼併天下而使它們的君主稱臣,所以專意用兵抗拒秦兵。三國與秦國接界禍患就迅速,齊國不與秦國接界禍患就遲緩。因此根據天下局勢看來,諸侯不得不事奉齊國。如果秦國得到齊國的支援,那麼它的權勢在中原將得到重視;趙國、魏國、楚國得到齊國的支援,那麼完全可以抵禦秦國。所以秦國、趙國、魏國誰得到齊國的支援,就會得到諸侯的重視,失掉齊國的支援就會受到諸侯的輕視。齊國既然佔有這樣好的形勢,卻不能在天下得到重視是什麼原因?大概是用的計策錯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