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三·秦將伐魏

秦將伐魏原文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赵兵十万,车三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秦將伐魏譯文

  秦國將要討伐魏國。

  魏王聽說,夜裡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麼辦?”

  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的國家就可以儲存下來。”

  魏王說:“寡人希望您能出行遊說。”

  鄭重地為孟嘗君準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隊去救魏國。”

  趙玉說:“寡人不能借。”

  盂嘗君說:“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

  趙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盂嘗君說:“趙國的軍隊並非比魏國的軍隊戰鬥力強,魏國的軍隊也並非比趙國的軍隊戰鬥力弱。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魏國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為什麼?閡為魏國在西面為趙國作了遮蔽。現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歃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於大王的表現。”

  趙王答應了,為魏國發兵十萬,戰車三百輛。盂嘗君又北上拜見了燕王,說,“從前家父經常為燕、魏兩王的交往約會,現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希望大芏救救魏國。”

  燕王說:“我國已經連續兩年收成不好,觀在又要跋涉幾千裡去援助魏國,這將怎麼辦呢?”

  盂嘗君說:“跋涉幾千裡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家帶來好處。觀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裡來幫助,可以做到嗎?”

  燕王還是沒有答應。盂嘗君說:“題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採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陷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

  燕王說:“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嘗君說:“泰國攻打魏國,不能攻克,但是遊觀的臺榭已被燒燬,遊觀的樂趣已被奪走了。然而燕國劫不去援救魏國,魏壬屈節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後,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叉西借秦國軍隊,再依靠趙國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將會得到什麼好處呢?好處自己會跋涉幾千裡寒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麼對於四國軍隊來說道路與鄉里很近,補給給養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從您的了。”

  於是為盂嘗君發兵八萬,戰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魏王大喜,說:“您借燕國、趙國的軍隊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讓土地同魏國講和。魏國於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並且封賞了孟嘗君。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