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馬鐙 馬鐙的意思 馬鐙怎麼讀
“馬鐙”詞語拼音為:mǎ dēng,注音:ㄇㄚˇ ㄉㄥˋ,首字母:md,“馬鐙”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踏步、馬蹄鐵、馬蹄鐙、馬蹄踏、馬蹄鈴、馬蹄鈴聲,反義詞:無,基本解釋:1.亦作"馬d"。 2.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
拼音 mǎ dēng 注音 ㄇㄚˇ ㄉㄥˋ
首字母 md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踏步、馬蹄鐵、馬蹄鐙、馬蹄踏、馬蹄鈴、馬蹄鈴聲
反義詞
基本解釋 1.亦作"馬d"。 2.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馬鄧
下一個詞語: 馬遞
馬鐙”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馬鐙是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最早的馬鐙是單邊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化成雙邊,進一步解放騎乘者的雙手,它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歷史。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馬鐙,從西漢壁畫中可見一斑。在沒有成熟馬鐙的3世紀前,由於已有馬鞍的發明和推廣,有大量騎士作戰的記錄,如西周晚期的數千騎作戰記錄,到了公元前4世紀戰國兵法對騎士作戰的兵書《六韜》,六韜中就有大量訓練和選拔騎兵的方法,如要求騎士能“絕塵跨溝壑””衝敵險阻“云云,可見當時中國騎兵的選拔和訓練之嚴,差不多同時代的中東,更是重灌騎兵的天下,都是沒有馬鐙的夾馬騎行的騎兵,可見在沒有馬鐙的年代,騎士只有更強化的訓練才能彌補;另外如南歐的亞歷山大的軍隊,大名鼎鼎的夥伴騎兵更是亞歷山大軍隊破敵的突擊所在;北亞遊牧民族的騎士更是從小騎行訓練,加之高橋馬鞍的發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強的機動性和騎術。

在沒有馬鐙發明的年代,騎士作戰騎乘在馬匹的馬鞍上既有弓箭隨身又兼併長矛和刀劍盾牌,那個年代的騎士訓練比中世紀騎兵訓練要嚴,因而選拔要求更好。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