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書·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原文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会坚薨,治扶冀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时太傅马日碑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自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建安七年,权表治为(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

  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私觌,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贡献御,权答报过厚。是时丹杨深地,颇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扶山越。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在故鄣岁余,还吴。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子才,素为校尉领兵,既嗣父爵,迁偏将军。才弟纪,权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领兵。纪弟纬、万岁,皆早夭。才子琬,袭爵为将,至镇西将军。朱然字义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策乞以为嗣。策命丹杨郡以羊酒召然,然到吴,策优以礼贺。

  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馀姚长,时年十九。后迁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授兵二千人。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曹公出濡须,然备大坞及三关屯,拜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黄武元年,刘备举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魏遣曹真、夏侯尚、张合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为其势援,连屯围城。权遣将军孙盛督万人备州上,立围坞,为然外救。合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时欲退,合据州上围守,然中外断绝。权遣潘璋、杨粲等解而围不解。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两屯。魏攻围然凡六月日,未退。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六年,权自率众攻石阳,及至旋师,潘璋断后。夜出错乱,敌追击璋,璋不能禁。

  然即还住拒敌,使前船得引极远,徐乃后发。黄龙元年,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顷之,以兖州在蜀分,解牧职。嘉禾三年,权与蜀克期大举,权自向新城,然与全琮备受斧钺,为左右督。会吏士疾病,故未攻而退。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闻问不暇收合,便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其所文采,惟施军器,余皆质素。终日钦钦,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辄有功。诸葛瑾子融,步骘子协,虽各袭任,权特复使然总为大督。又陆逊亦本,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权辄召见,口自问讯。入赐酒食,出送布帛。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淩统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子绩嗣。绩字公绪,以父任为郎,后拜建忠都尉。叔父才卒,绩领其兵,随太常潘浚讨五溪,以胆力称。迁偏将军营下督,领盗贼事,持法不倾。鲁王霸注意交绩,尝至其廨,就之坐,欲与结好,绩下地住立,辞而不当。然卒。绩袭业,拜平魏将军,乐乡督。

  明年,魏征南将军王昶率众攻江陵城,不克而退。绩与奋威将军诸葛融书曰:“昶远来疲困,马无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继,吾欲破之于前,足下乘之于后,岂一人之功哉,宜同断金之义。”融答许绩。绩便引兵及昶于纪南,纪南去城三十里,绩先战胜而融不进,绩后失利。权深嘉绩,盛责怒融,融兄大将军恪贵重,故融得不废。初绩与恪、融不平,及此事变,为隙益甚。建兴元年,迁镇东将军。

  二年春,恪向新城,要绩并力,而留置半州,使融兼其任。冬,恪、融被害,绩复还乐乡,假节。太平二年,拜骠骑将军。孙綝秉政,大臣疑贰,绩恐吴必扰乱,而中国乘衅,乃密书结蜀,使为并兼之虑。蜀遣右将军阎宇将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须绩之后命。永安初,迁上大将军、都护督,自巴丘上迄西陵,元兴元年,就拜左大司马。初,然为治行丧竟,乞复本姓,权不许,绩以五凤中表还为施氏,建衡二年卒。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也。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邑人刘氏,家富女美,范求之。女母嫌,欲勿与,刘氏曰:“观吕子衡,宁当久贫者邪?”遂与之婚。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跨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于太妃前。后从策攻破庐江,还俱东渡,到横江、当利,破长英、于麋,下小丹杨、湖孰,领湖孰相。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刘繇余众,增范兵二千,骑五十匹。后领宛陵令,讨破丹杨贼,还吴,迁都督。

  是时下邳陈瑀自号吴都太守,住海西,与强族严白虎交通。策自将讨虎,别遣范与徐逸攻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又从攻祖郎于陵阳,太史慈于勇里。七县平定,拜征虏中郎将,征江夏,还平鄱阳。策薨,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为奉邑。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后迁平南将军,屯柴桑。

  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封宛陵候,领丹杨太守,治建业,督扶州以下至海,转以溧阳、怀安、宁国为奉邑。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候。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

  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初策使范曲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着薄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黄武七年,范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疾卒。权素服举哀,遣使者追赠印绶。及还都建业,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范长子先卒,次子据嗣。据字世议。以父任为郎,后范寝疾,拜副军校尉,佐领军事。范卒,迁安军中郎将。数讨山贼,诸深恶剧地,所击皆破、随太常潘浚讨五溪,复有功。朱然攻樊,据与朱异破城外围,还拜偏将军。入补马闲右部督,迁越骑校尉。太元元年,大风,江水溢流,渐淹城门,权使视水,独见据使人取大船以备害。权嘉之,拜荡魏将军。权寝疾,以据为太子右部督。太子即位,拜右将军。魏出东兴,据赴讨有功。明年,孙峻杀诸葛恪,迁据为骠骑将军,平西宫事。五凤二年,假节,与峻等袭寿春,还遇魏将曹珍,破之于高亭。

  太平元年,帅师侵魏,未及淮,闻孙峻死,以从弟綝自代,据大怒,引军还,欲废綝.綝闻之,使中书奉诏,诏文钦、刘纂,唐咨等使取据,又遣从兄虑以都下兵逆据于江都。

  左右劝据降魏,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夷三族。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汤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后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稍迁裨将军,封新城亭候。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

  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权嘉桓功,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黄武七年,鄱阳太守周鲂谲诱魏大司马曹休,休将步骑十万至皖城以迎鲂。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盛,邀于一战。桓进计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定。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

  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近取寿春,割有淮面,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权先与陆逊议,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

  黄龙元年,拜桓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禾六年,魏庐江主簿吕习请大兵自迎,欲开门为应。桓与卫将军全琮俱以师迎。既至,事露,军当引还。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余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桓自断后。时庐江太守李膺整严兵骑,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及见桓节盖在后,卒不敢出,其见惮如此。是时全琮为督,权又令偏将军胡综宣传诏命,参与军事。琮以军出无获,议欲部分诸将,有所掩袭。桓素气高,耻见部伍,乃往见琮,问行意,感激发怒,与琮校计。琮欲自解,因曰:“上自令胡综为督,综意以为宜尔。”桓愈恚恨,还乃使人呼综。综至军门,桓出迎之,顾谓左右曰:“我纵手,汝等各自去。”有一人旁出,语综使还。

  桓出,不见综,知左右所为,因斫杀之。桓佐军进谏,刺杀佐军,遂托狂发,诣建业治病。权惜其功能,故不罪。使子异摄领部曲,令医视护,数月复遣还中洲。权自出祖送,谓曰:“今寇虏尚存,王涂未一,孤当与君共定天下,欲令督五万人专当一面,以图进取,想君疾未复发也。”桓曰:“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

  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子异嗣。

  异字季文,以父任除郎,后拜骑都尉,代桓领兵,赤乌四年,随朱然攻魏樊城,建计破其外围,还拜偏将军。魏庐江太守文钦营住六安,多设屯寨,置诸道要,以招诱亡叛,为边寇害。异乃身率其手下二千人,掩破钦七屯,斩首数百,迁扬武将军。权与论攻战,辞对称意。权谓异从父骠骑将军据曰:“本知季文定,见之复过所闻。十三年,文钦诈降,密书与异,欲令自迎。异表呈钦书,因陈其伪,不可便迎。权诏曰:”方今北土未一,钦云欲归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谲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吕据督二万人,与异并力,至北界,钦果不降。建兴元年,迁镇南将军。是岁魏遣胡遵、谱葛诞等出东兴,异督水军攻浮梁,坏之,魏军大破。太平二元年,假节,为大都督,救寿春围,不解。还军,为孙綝所枉害。

  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着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譯文

  (朱治傳、 朱然傳、呂範傳、朱桓傳、朱績傳、呂據傳、朱異傳)

  朱治傳,朱治,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人。他起初為縣吏,後被察舉孝廉,州府徵召他為州從事,跟隨孫堅征戰討伐。

  中平五年(188),朱治被任作司馬,跟從孫堅征討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賊寇周朝、蘇馬等,立有戰功,孫堅上表任朱治代行都尉。他隨從孫堅在陽人擊敗董卓,進軍洛陽。孫堅上表任朱治代行督軍校尉,專門帶領步、騎兵,東往援助徐州牧陶謙征討黃巾軍。遇孫堅去世,朱治扶持孫策,依附袁術。後來知道袁術不行德政,於是勸孫策回軍平定江東。其時太傅馬日石單在壽春,徵召朱治為掾,升為吳郡都尉。這時吳景已在丹楊,而孫策為袁術攻打廬江,於是劉繇擔心為袁術、孫策所吞併,因而與孫策結怨。而孫策的家族都在揚州,朱治於是派人在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吳太妃及孫權兄弟們,一路供奉輔護,甚有恩情規矩。朱治從錢塘出兵打算進入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抗拒,朱治與他交戰,將他打敗。許貢南逃依附山越賊首嚴白虎,朱治於是進入吳郡,兼任太守之職。孫策打跑劉繇後,東往平定會稽。孫權十五歲時,朱治察舉他為孝廉。後來孫策去世,朱治與張昭等人共同尊奉孫權。

  建安七年(202),孫權上表任朱治為吳郡太守,代行扶義將軍,分婁縣、由拳、無錫、毗陵為朱治的封地,可由自己設定官吏。朱治征討夷越,輔佐平定東南,擒獲黃巾軍的殘餘陳敗、萬秉等。

  黃武元年(222),朱治被封為毗陵侯,兼任郡守照舊。黃武二年(223),朱治被任命為安國將軍,賜予金印紫綬,轉封地為故鄣縣。孫權位至上將,以及後為吳王,朱治每次進見,孫權常常親自迎接,持笏板行禮,設宴款待贈賜禮物,恩敬特別隆重,以至隨從官吏,都得到獻禮私見。他受到特殊待遇就是如此。起初,孫權弟弟孫翊,性情嚴厲急躁,喜怒隨心所欲,朱治多次責備數落他,以道義勸喻他。孫權的堂兄豫章太守孫賁的女兒,是曹操的兒媳。及至曹操攻破荊州,威聲震懾南方,孫賁十分害怕,想讓兒子去作人質。朱治聽說後,請求拜見孫賁,向他陳述安危的道理。孫賁由是停止了這種作法。孫權常讚歎朱治為國家事情擔憂操勞。朱治性格節儉約省,雖位於富貴,但車駕官服只用於公事。孫權對他特別看待,親自令督軍御史掌管朱治封地的公文,朱治只需收四縣的租稅即可。然而貴族子弟及吳郡四大家族大多在郡府任職,郡中官員常多至千人,朱治大致上數年一次調遣人員進獻王府,所遣者有幾百人,每年四時進獻,孫權的回報特厚。當時丹楊腹地,常有奸賊叛亂,朱治也因逐漸年老而思戀故土,故上表自請駐守故彰,鎮撫山越。許多父老及鄉親故舊,無不上門進見,朱治把他們全請進家門,與他們一起宴飲,鄉親們以此為榮。在故彰住了一年餘,又回到吳郡。紅潮網

  黃武三年(224),朱治去世,在吳郡三十一年,享年六十九歲。朱治的兒子朱才,一向為校尉帶兵,繼承父親爵位後,升為偏將軍。朱才弟弟朱紀,孫權將孫策的女兒許給他為妻,也以校尉身份帶兵。朱紀弟弟朱緯、朱萬歲,都早年夭折。朱才的兒子朱琬,繼承爵位為將,官至鎮西將軍。

  朱然傳(附朱績傳)朱然,字義封,是朱治姐姐的兒子,本來姓施。起初朱治沒有兒子,朱然十三歲時,朱治啟奏孫策請求以朱然為嗣。孫策命令丹楊郡用羊、酒召來朱然,朱然來到吳郡,孫策優待他以禮相賀。朱然曾與孫權同學讀書,結下深厚友誼。及至孫權統掌國事,以朱然為餘姚縣縣長,當時他十九歲。後升為山陰縣縣令,加授折衝校尉,督察五個縣。孫權認為他有奇特才能,分析丹楊郡另設臨川郡,以朱然為郡太守,授與兵員二千。適逢山賊盛起,朱然帶兵討伐,一個月內就全部平定。曹操出兵濡須,朱然守備大塢與三關屯,任偏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朱然隨從孫權征討關羽,與潘璋單獨率軍至臨沮,生擒關羽,被升為昭武將軍,封爵西安鄉侯。

  虎威將軍呂蒙病重,孫權問他說:“您如病重不起,誰能接替?”呂蒙回答說:“朱然膽識操守超越常人有餘,我認為他可接任。”呂蒙去世,孫權賜朱然假節,鎮守江陵。

  黃武元年(222),劉備統率大軍進攻宜都,朱然督率五千人與陸遜合力抗拒劉備。朱然單獨帶兵攻破劉備的前鋒,截斷他們的後路,劉備於是敗走。朱然被授予徵北將軍,封爵永安侯。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合阝等攻打江陵,魏文帝親自進駐宛縣,作為魏國進攻軍隊的威勢聲援,將軍營連線起來包圍城池。孫權派遣將軍孫盛督率一萬人馬在江洲上設防,建立圍堡,作為朱然的外援。張合阝率兵渡江攻打孫盛,孫盛抵抗不住,當即退卻,張合阝佔據了洲上的防守工事,朱然裡外的聯絡斷絕。孫權派遣潘璋、楊粲等前來解圍,然而圍不能解。這時朱然城中兵卒大多患上浮腫病,能戰之兵僅有五千人。曹真等在城外堆起土山,挖掘地道,建置樓架,面向城內射箭如雨一般密集,東吳將士都大驚失色,朱然安然鎮定毫無恐慌之意,尚在激勵兵士,伺敵軍間隙攻破了兩座軍營。魏軍圍困攻打朱然達六個月,仍不退兵。江陵縣縣令姚泰帶兵防備該城的北門,他見外面兵勢強盛,而城中人少,糧食將盡,因此與敵軍通訊息,陰謀作敵軍內應。將要行動,事情暴露,朱然將姚泰治罪殺死。夏侯尚等不能取勝,於是撤圍退軍。自此朱然名聲威震敵國,被改封為當陽侯。

  黃武六年(227),孫權親自率軍攻打石陽,及至回師,潘璋斷後。夜裡出了差錯,敵軍追擊潘璋,潘璋抵擋不住。朱然當即返回駐紮,以抵禦敵人攻擊,使前面船隊得以航遠,然後才慢慢啟船出發。

  黃龍元年(229),朱然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右護軍,兼任兗州牧。不久,因兗州在蜀國名份下,故解除州牧職任。

  嘉禾二年(234),孫權與蜀國約定日期大舉進攻魏國,孫權親自向新城進軍,朱然與全琮各接受孫權所賜斧鉞,任左、右督軍。適逢官兵疾病流行,故此未攻而返。

  赤烏五年(242),吳軍征討木且中,魏國將領蒲忠、胡質各領數千人,蒲忠據守險要地段攔截,企圖斷絕朱然的後路,胡質作為蒲忠的後援。當時朱然所統領的兵將先已四處派發,聽到訊息後來不及召回集中,便率軍營中現有的八百人迎頭衝殺。蒲忠交戰不利,胡質等都退兵。

  赤烏九年(246),朱然再次征討木且中,魏國將領李興等人聽說朱然深入腹地,率領步、騎兵六千人截斷朱然後路,朱然夜裡出兵迎戰,部隊得勝返回。起先,降將馬茂心懷奸計,被發覺後處死,孫權對他十分忿恨。朱然臨出發時上表說:“馬茂這小人,膽敢辜負恩德養蓄。為臣今天承奉我朝天威,作戰定能獲捷,打算讓我所獲得的勝利成果,震驚炫耀遠近,讓戰船充塞大江,使其景象壯觀,以解我國君臣之忿。希望陛下記住為臣從前所言,責求為臣所取後效。”孫權當時壓住朱然的奏表不讓人知曉。朱然報捷後,群臣上朝祝賀,孫權於是舉行酒宴奏樂,取出朱然奏表說:“此人前有奏表,我以為他難於做到,現在果真如他所言,可說他能明白地預見事情發展。”於是遣使任命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朱然身長不足七尺,處事待人是非分明,品行涵養純美,他的才華只用在軍事方面,其他方面均顯質樸。他終日恭謹,常身在戰場,臨危急之事能大膽鎮定,特別超人,雖然沒有戰事,他也每天早晚莊嚴擊鼓,軍營計程車卒,全都整裝列隊,以這種方法迷弄敵人,使敵人不知如何防備,故此出戰動輒有功。諸葛瑾兒子諸葛融、步陟馬兒子步協,雖各自襲其父親的職任,孫權特地又讓朱然總為大都督。又陸遜也去世,功臣名將存在世上者只有朱然,無人能比得上他的權勢。朱然臥病二年,後漸漸病情加重,孫權日裡為之減食,夜裡為之難寐,中間派送醫藥食物之人相望於道。朱然每次派人上表報知病情,孫權就召見其人,親自詢問,進來賜賞酒食,出去贈送布帛。自創業功臣有人患病以來,孫權心中所為關心者,呂蒙、淩統最重,其次就是朱然。

  赤烏十二年(249),朱然六十八歲去世,孫權身著喪服哀悼,為之傷感悲痛。朱然之子朱績繼承爵位。朱績,字公緒,因父親功績任為郎官,後任建忠都尉。他叔父朱才去世,他統領叔父的部下,跟隨太常潘氵睿征討五溪,以膽略勇力為人稱道。他被升為偏將軍營下督,兼管治辦盜賊事宜,執法公正不偏。魯王孫霸注意結交朱績,曾到朱績公署,靠近朱績坐下,想與他結為友好,朱績下地侍立,辭謝不敢承當。朱然去世,朱績繼承他的事業,被任命為平魏將軍、樂鄉督。次年,魏國徵南將軍王昶率軍攻打江陵城,不勝而退。朱績與奮威將軍諸葛融信中說:“王昶遠道而來,疲憊睏乏,馬無食料,戰鬥力不足而走,此乃天助我們。如今追擊他們但兵力過少,您可帶兵作為後繼,我想在前頭打敗他們,您乘勢由後而上,這豈為一人的功勞?應當同斷金之義。”諸葛融答應了朱績的要求。朱績便領兵跟蹤王昶至紀南,紀南離江陵城三十里地,朱績在前頭打了勝仗,而諸葛融不跟著進兵,朱績後來失利。孫權深深嘉贊朱績,極為憤怒地痛責諸葛融,諸葛融的哥哥大將軍諸葛恪當時地位顯貴權重,故諸葛融才沒有被廢。起初朱績與諸葛恪、諸葛融不和,經過這件事情的變故,雙方怨結更深。

  建興元年(252),朱績被升為鎮東將軍。

  建興二年(253)春,諸葛恪出兵向新城,要朱績與他合力相助,卻將朱績留在半州,讓諸葛融兼任朱績職務。當年冬,諸葛恪兄弟被害,朱績又回到樂鄉,假節。

  太平二年(257),朱績被升為驃騎將軍。孫綝專攬朝政,大臣們各生異心,朱績擔心吳國必有擾亂,而讓魏國乘隙而入,於是秘密寫信與蜀結交,讓蜀國作好兼併吳國的考慮。蜀國遣右將軍閻宇領兵五千,增強白帝城的防守,以待朱績後來的資訊。

  永安初年(258),朱績升為大將軍、都護督,從巴丘上至西陵。

  元興元年(264),朱績就地被任命為左大司馬。當初,朱然為朱治守喪完畢,乞求恢復本來姓氏,孫權不允許,朱績於五鳳年間上表,請求恢復為施姓。

  建衡二年(270),施績去世。

  呂範傳(附呂據傳)呂範,字子衡,汝南郡細陽人。他年輕時為縣吏,頗有姿容相貌。同縣人劉氏,家中富有,女兒美貌,呂範向她家求婚。劉女的母親嫌棄呂範,想不同意這門婚事,但劉氏說:“你看呂子衡肯作永遠貧窮的人嗎?”於是讓女兒與呂範成婚。後來呂範避戰亂到壽春,孫策見到他覺得他非同常人,呂範於是自動親近孫策,帶領門客一百人歸附孫策。當時孫策母親吳太妃在江都,孫策派遣呂範前往迎接。徐州牧陶謙說呂範是來為袁術窺探情況,煽動縣令拷打呂範,呂範的親近門客中的勇士們將呂範搶了回去。其時只有呂範與孫河常跟隨在孫策身邊,艱辛跋涉,不避危難,孫策也將他們作親人相待,常常領他們進入後堂,在吳太妃跟前宴飲。呂範後來跟隨孫策攻破廬江,回師一道東渡長江,前至橫江、當利,打敗張英、於麋,又順流而下攻取小丹楊、湖孰,呂範兼任湖孰相。孫策平定秣陵、曲阿,收編笮融、劉繇的殘餘部隊,給呂范增添兵員二千,戰馬五十。後來呂範兼任宛陵縣縣令,討伐擊敗丹楊賊寇,還軍吳郡,被升為都督。其時下邳人陳王禹自稱為吳郡太守,住在海西,與地方豪強嚴白虎勾結。孫策親率軍隊去征討嚴白虎,另遣呂範與徐逸攻打陳王禹於海西,將他的大將陳牧斬首。呂範又隨孫策攻打祖郎於陵陽,攻打太史慈於勇裡。七縣平定後,呂範被升任為徵虜中郎將,出征江夏,還軍又平定鄱陽。孫策去世,呂範前往吳郡奔喪。後來孫權再徵江夏,呂範與張昭留守吳郡。曹操進兵到赤壁,呂範與周瑜等共拒曹操並將其擊敗,呂範被升為裨將軍,兼職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為封地。劉備至京口城進見孫權,呂範私地請求孫權扣留劉備。後來呂範升為平南將軍,駐紮柴桑。孫權征討關羽,路過呂範官署,對他說:“過去早聽你的話,現在就無須如此勞苦了。今日我要到上游去攻取荊州,你為我守好建業。”孫權大敗關羽後回師,建都武昌,升任呂範為建威將軍,封爵宛陵侯,兼任丹楊太守。治所設在建業,督領扶州以下至海邊地區,轉調溧陽、懷安、寧國為封地。曹休、張遼、臧霸等前來進擊,呂範督率徐盛、全琮、孫韶等部兵馬,在洞口以水師抵禦曹休等人。呂範升為前將軍、假節,改封南昌侯。當時遭遇大風,船上兵卒溺水死者數千,呂範撤軍,任揚州牧。呂範生性喜好威嚴儀表,州里人如陸遜、全琮及貴族公子,都注意修飾恭敬嚴肅,不敢輕佻。呂範的居住之處和服飾,在當時是很浪費奢侈的,然而他勤勉公事、遵奉法紀,故此孫權喜歡他的忠誠,並不責怪他的奢侈。起初孫策讓呂範負責財務賬目,孫權當時年紀還輕,私下裡有求於呂範,呂範必定向孫策稟報,不敢擅自答應孫權的要求,當時他就因此事頗有聲望。孫權任陽羨縣縣長時,有私用的財物,孫策有時要審查,功曹周谷動輒就將孫權的花銷記在另外的賬本上,使孫策無法查詢責問。孫權當時很喜歡周谷,及至後來他統掌國事時,以呂範忠誠,故特別信任,而以周谷善於欺瞞上司更換賬本,故撤職不用。

  黃武七年(228),呂範被升任為大司馬,印綬尚未授給,他便生病去世。孫權身著喪服哀悼,派使者追授印章綬帶。及至還都建業,孫權路過呂範墓前痛喊:“子衡!”邊喊邊流淚,用牛、羊、豬三牲來祭祀他。呂範的長子早死,次子呂據承爵。呂據,字世儀,因父親之功任郎官,後來呂範臥床重病,呂據被任命為副軍校尉,輔助掌管軍事。呂範去世後,呂據升遷為安軍中郎將。他多次征討山越寇賊,各處深險僻峻之地,只要他去攻擊都能取勝。他跟隨太常潘氵睿討伐五奚谷,又立戰功。朱然進攻樊城,呂據與朱異攻破該城的外圍,回師後被任為偏將軍,入朝補任馬閒右部督,升任越騎校尉。

  太元元年(251),大風,長江水漲溢泛,漸漸淹到城門,孫權派人觀察水情,只見惟有呂據派人弄到大船防備敵害。孫權對他進行嘉獎,任命為蕩魏將軍。孫權重病臥床,以呂據為太子右部督。太子即位為帝,任命呂據為右將軍。魏國出兵東興,呂據奔赴征討有功。次年,孫綝殺諸葛恪,升任呂據為驃騎將軍,兼管西宮事務。

  五鳳二年(255),假節,與孫峻等襲擊壽春,還軍路遇魏將曹珍,在高亭將其擊敗。

  太平元年(256),呂據率軍伐魏。未到淮河,聽說孫峻已死,讓他的堂弟孫綝接替孫峻職位,呂據大怒,引軍退回,打算廢除孫綝。孫綝得到訊息後,派中書捧著皇帝詔書,命令文欽、劉纂、唐諮等前往攻取呂據,又派自己的堂兄孫憲率都下兵迎擊呂據於江都。呂據手下人勸他投降魏國,呂據說:“我恥為叛臣。”於是自殺。孫綝誅滅了他的三族。

  朱桓傳(附朱異傳)朱桓,字休穆,吳郡吳縣人。孫權為將軍,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職,被任命為餘姚縣縣長。朱桓前往餘姚上任正遇上當地瘟疫流行,糧食缺乏價錢昂貴。朱桓分派正直的官吏去各地慰問關心,贈予醫藥,粥飯供應不斷,士人百姓都對他感恩戴德。他被升為蕩寇校尉,帶兵二千員,讓他在吳郡、會稽兩地招募。他收集散兵遊勇,一年之間,得到一萬餘人。後來丹楊、鄱陽山賊蜂湧而起,攻城掠地,殺害官長,處處屯兵立寨。朱桓督領諸將,轉戰征討,各處相繼平定。他逐步升為偏將軍,封爵新城亭侯。朱桓後來接替周泰為濡須督。黃武元年(222),魏國派遣大司馬曹仁率領步、騎兵數萬進軍濡須,曹仁打算用兵襲擊攻取濡須口水洲上吳軍營寨,卻先放出訊息,說要東往攻打羨溪。朱桓分出部分兵力趕赴羨溪,兵卒已出發,突然得到曹仁已進軍至濡須僅離七十里的訊息。朱桓趕緊派人去追回去羨溪的部隊,部隊未趕到曹仁大軍已突然殺來。當時朱桓手下以及所率兵卒,在原地者只五千人,諸位將領心中懸懸,各人都很畏懼,朱桓向他們喻解形勢,說:“凡遇兩軍交戰對陣,勝負取決於將領,不在兵卒多少。各位聽說曹仁用兵作戰的才能,與我朱桓相比如何?兵法上所說的客軍超過守軍一倍的情況,是說雙方都處在平原地帶,無城池可以據守,又指雙方的兵士勇怯狀況相同的情況而已。如今敵人既非智勇之將,加之他計程車卒都很膽怯,又千里徒步跋涉而來,人疲馬憊,而我與各軍共據守在高城,南面瀕臨大江,北面背靠山陵,以逸待勞,作為主人抵制敵人,這是百戰百勝的優勢。即使曹丕親自前來,尚不值得憂慮,何況曹仁等人呢?”朱桓因而偃旗息鼓,外表上顯示自己兵力薄弱,以此誘騙曹仁前來。曹仁果然派遣他的兒子曹泰攻打濡須城,另分派將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乘坐油船另外襲擊中洲。而中洲是軍中將領家屬所在的地方。曹仁親自率領萬人留守橐皋,又作為曹泰等人的後盾。朱桓所部兵將攻取油船,或分隊攻擊常雕等,朱桓等人則親自前迎抵禦曹泰,燒燬曹營後敵軍敗退,於是斬殺常雕,生擒王雙,押送武昌,在戰鬥中斬死和溺死的敵兵千餘人。孫權嘉獎朱桓的功績,封朱桓為嘉興侯,升任為奮武將軍,兼任彭城相。

  黃武七年(228),鄱陽太守周魴詐騙誘引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到皖城來迎接周魴。當時陸遜為元帥,全琮與朱桓為左、右督,各督率三萬人迎擊曹休。曹休知道受了欺騙,本當領兵退還,但他自恃兵眾勢盛,決定迎著吳軍決一死戰。朱桓獻計說:“曹休本來是由於親屬關係而被任用,不是智勇雙全的名將。現在交戰他必定失敗,失敗必然逃走,逃走應從夾石、掛車經過,而這兩處道路都險阻扼要,如果用一萬兵卒壘守塞路,則敵軍便可全部消滅,而曹休也可生擒,我請求讓我率領自己的部下前往斷其退路。如果能受益於天威,能獲得曹休來證實我的話見效,便可以乘勝長驅直入,進取壽春,割取淮南之地,以圖謀許昌、洛陽,這是萬世才遇一次的良機,不可失去。”孫權先與陸遜商議,陸遜認為此計不可行,故此朱桓的計策不得實現。

  黃龍元年(229),朱桓被任為前將軍,兼任青州牧,假節。

  嘉禾六年(237),魏國廬江主簿呂習請求吳國派大軍前往,準備開啟城門為內應。朱桓與衛將軍全琮一起率軍前往迎接呂習。軍隊到達後,事情敗露,部隊應當返還。廬江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左右,寬三十多丈,深八九尺,淺地方四五尺,各部全部渡水離去,朱桓親自斷後。當時廬江太守李膺正嚴整兵馬,企圖待吳軍渡至河中,乘勢逼進攻擊。及至見到朱桓的令旗車蓋在隊伍後尾,終於不敢出軍。他畏懼朱桓竟到如此地步。其時,全琮為都督,孫權又命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令,讓胡綜參與軍事。全琮因軍出無所收穫,商議打算部署各將領,搞些偷襲行動。朱桓一向氣勢高傲,故此羞於見自己的部下,於是前往見全琮,問行動的意圖,因激動發怒,與全琮計較爭執。全琮想自我解脫,於是說:“主公自己命令胡綜為都督,胡綜意思要這樣為好。”朱桓更加忿怒,回來後就派人去叫胡綜。胡綜來到軍門,朱桓出來迎接,回頭對手下人說:“我放開手腳幹,你們都走開。”有一人從旁邊先出去,告訴胡綜叫他回去。朱桓出來,不見胡綜,知道是手下人報的信,便把那人殺死。他的佐軍上前勸諫,又刺殺佐軍,於是他假託狂病發作,前往建業治病。孫權愛惜他的功勞才幹,故沒有辦他的罪,讓朱桓的兒子朱異代為統領軍隊,叫醫生為他診病看護,幾個月後又讓他回到中洲。孫權親自出來為朱桓送行,對他說:“如今敵寇尚在,天下尚未統一,孤人應與您共定天下,打算讓您督率五萬人獨擋一面,以圖謀進取,想您的病沒有復發吧?”朱桓說:“上天授予陛下神聖資質,正當君臨四海,辱沒您予臣以重任,以剷除奸逆,我的病定能自己痊癒。”朱桓性格喜愛護短,恥於落在人後,每次臨陣對敵交戰,受到節制約束不得自由,他就動輒發怒激憤。然而他輕財好義,且強記能力好,與人見過一面,幾十年不會忘記,他的部下萬多人,他們的妻小他都認識。他愛惜養護官兵,贍護他們的親屬,俸祿財貨,都與他們共同分享。及至朱桓病重,全軍憂傷悲慼。

  赤烏元年(238),朱桓六十二歲時去世。軍中官兵及親屬男女,無不痛號思念。他家無積餘財產,孫權賜給食鹽五千斛以接濟喪事。他的兒子朱異繼承爵位。朱異,字季文,因父親軍功而為郎,後升任騎都尉,代替朱桓掌管軍隊。

  赤烏四年(241),跟隨朱然攻打魏國樊城,獻計攻破樊城外圍,回師後被升為偏將軍。魏國廬江太守文欽駐紮營寨於六安,將很多營寨設定在緊要道路上,用來招募引誘叛逃之人,成為邊境的禍患。朱異於是親自率領手下二千人,攻毀文欽的七座營寨,斬殺數百人,被升任為揚武將軍。孫權與他談論攻戰之事,他的對答很稱合孫權心意。孫權對朱異的叔父驃騎將軍朱據說:“我本來知道季文勇敢果毅,見了他之後,覺得比我聽到的還行!”

  赤烏十三年(250),文欽詐降,秘密致信給朱異,想讓朱異親自去迎接他。朱異上表呈文欽書信,說明他的投降是假意,不可立即迎接他。孫權下詔說:“如今北方土地尚未統一,文欽來信想要歸順,應當馬上迎接他,如果懷疑他有詐,就應當設計將其網羅住,佈置大部隊來防備他就可以了。”於是派遣呂據督率二萬人馬,與朱異合力挺進,到了北方邊界,文欽果然不降。

  建興元年(252),朱異被升任鎮南將軍。同年,魏國派遣胡遵、諸葛誕等出兵東興,朱異督率水軍攻打魏軍浮橋,橋被毀壞,魏軍大敗。

  太平二年(257),假節,任大都督,帶兵救援壽春之圍,未能取勝。回師後,為孫綝陷害而死。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