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書·吳範劉惇趙達傳

吳範劉惇趙達傳原文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也。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遂以显名。

  初,权在吴,欲讨黄祖。范曰:“今兹少利,不如明年。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亦身死国亡。”权遂征祖,卒不能克。明年,军出,行及寻阳,范见风气,因诣船贺,催兵急行,至即破祖,祖得夜亡。权恐失之,范曰:“未远,必生禽祖。”至五更中,果得之。刘表竟死,荆州分割。及壬辰岁,范又白言:“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权以难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备卒得蜀。

  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权以问范曰:“得之。”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竞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话耳。”权使潘璋邀其径路,觇候者还,自羽已去。范曰:“虽去不免。”问其期,曰:“明日日中。”权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权问其故,范曰:“时尚未正中也。”顷之,有风动帷,范拊手曰:“羽至矣。”须臾,外称万岁,传言得羽。后权与魏为好,范曰:“以风气言之,彼以貌来,其实有谋,宜为之备。”刘备盛兵西陵,范曰:“后当和亲。”终皆如言。其占验明审如此。权以范为骑都尉,领太史令,数从访问,欲知其决。范秘惜其术,不以至要语权。权由是恨之。

  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权曰:“若终如言,以君为候。”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曰:“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

  权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范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范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接有终始。素与魏滕同邑相善。滕尝有罪,权责怒甚严,敢有谏者死,范谓滕曰:“与汝偕死。”滕曰:“死而无益,何用死为?”

  范曰:“安能虑此坐观汝邪?”乃髡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铃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范曰:“汝有子邪?”曰:“有”。曰:“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铃下曰:“诺。”乃排阁入。言未卒,权大怒,欲便投以戟。逡巡走出,范因突入,叩头流血,言与涕并。良久,权释,乃免滕。滕见范谢曰:“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

  黄武五年,范病卒。长子先死,少子尚幼,于是业绝。权追思之,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卒无所得。

  刘惇字子仁,平原人也。遭乱避地,客游庐陵,事孙辅。以明天官达占数显于南土。

  每有水旱寇贼,皆先时处期,无不中者。辅异焉,以为军师,军中咸敬事之,号曰神明。

  建安中,孙权在豫章,时有星变,以问惇。惇曰:“灾在丹杨。”权曰:“何如?”

  曰:“客胜主人,到某日当得问。”是时边鸿作乱,卒如惇言。惇于诸术皆善,尤明太一,皆能推演其事,穷尽要妙,着书百余篇,名儒刁玄称以为奇。惇亦宝爱其术,不以告人,故世莫得而明也。

  赵达,河南人也。少从汉侍中单甫受学,用思精密。谓东南有王者气,可以避难,故脱身渡江。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至计飞蝗,射隐伏,无不中效。或难达曰:飞者固不可校,谁知其然,此殆妄耳。“达使其人取小豆数斗,播之席上,立处其数,验覆果信。尝过知故,知故为之具食。食毕,谓曰:”仓卒乏酒,又无佳看,无以叙意,如何?“达因取盘中只箸,再三从横之,乃言:”卿东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何以辞无?“时坐有他宾,内得主人情。主有惭曰:”以卿善射有无,欲相试耳,竟效如此。“遂出酒酣饮。又有书简上作千万数,着空仓中封之,令达算之。达处如数,云:”但有名无实。“其精微若是。

  达宝惜其术,自阚泽、殷礼皆名儒善士,亲屈节就学,达秘而不告,太史丞公孙滕少师事达,勤劳累年,达许教之者有年数矣,临当喻语而辄复止。滕他日赍酒具,侯颜色,拜跪而请。达曰:“吾先人得此术,欲图为帝王师,至仕来三世,不过太史郎,诚不欲复传之。且此术微妙,头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语。然以子笃好不倦,今真以相授矣。”饮酒数行,达起取素书两眷,大如手指,达曰:“当写读此,由自解也。

  吾久废,不复省之。今欲思论一过,数日当以相与。“滕如期往,至乃阳求索书,惊言失之,云:”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遂从此绝。

  初,孙权行师征伐,每令达有所推步,皆如其言。权问其法,达终不语,由此见薄,禄位不至。达常笑谓诸星气风术者曰:“当回算帷幕,不出户牖以知天道,而反昼夜暴露以望气样,不亦难乎!”闲居无为,引算自校,乃叹曰:“吾算讫尽某年月日,其终矣。”达妻数见达效,闻而哭泣。达欲弭妻意,乃更步算,言:“向者谬误耳,尚未也。”后如期死。权闻达有书,求之不得,乃录问其女,及发棺无所得,法术绝焉。

  评曰:“三子各于其术精矣,其用思妙矣,然君子等役心神,宜于大者远者,是以有识之士,舍彼而取此也。

吳範劉惇趙達傳譯文

  (吳範傳、劉惇傳、趙達傳)

  吳範傳,吳範,字文則,會稽郡上虞縣人。因研究歷數,知曉氣候,而聞名於郡中。被薦舉為有道,來到京都,正值天下大亂而未被任用。時值孫權崛起於東南,吳範於是前往投奔並任職其下。凡是遇到災禍、吉祥的徵兆,他就推算預言將要發生的事情及其變化情狀,其預言大多應驗。於是以此聲名顯揚。

  起初,孫權在吳郡,準備討伐黃祖,吳範說:“今天討伐無大利,不如明年出兵,明年戊子,荊州劉表也身死國亡。”孫權不聽而發兵征討黃祖,終於不能取勝。第二年,孫權出兵,行至尋陽時,吳範觀看天象,於是上船祝賀,催促軍隊趕快挺進,軍隊一到就大敗黃祖,黃祖趁黑夜逃走。孫權擔心抓不住他,吳範說:“他逃不遠,一定能生擒住他。”到五更天,果然活捉黃祖。劉表終在這年去世,荊州被吳、蜀瓜分。

  及至壬辰年(212),吳範又報告說:“甲午之歲(214),劉備一定取得益州。”後來呂岱從蜀地返回,在白帝城遇上劉備,回來說劉備部隊離散流落,死亡近半,一定不能佔有益州。孫權以此詰難吳範,吳範說:“為臣所說的是天道執行規律,而呂岱所見到的只是人事現象。”劉備果然後來得到蜀地。孫權與呂蒙設謀襲取關羽,與親近大臣商量,大多數人都說不行。孫權以此事問吳範,吳範說:“能行。”後來關羽在麥城時,派人請求投降。孫權問吳範說:“他究竟會投降嗎?”吳範說:“他有逃走的天象,說投降是假話。”孫權派遣潘璋邀截關羽的徑路,偵察的人回來,報告說關羽已離開麥城出走。吳範說:“雖然離開了也免不了被抓住。”問他捉住關羽的時間,他說:“明日中午。”孫權設定漏表滴漏刻下記號來等待著。及至中午沒有訊息,孫權問其原因,吳範說:“時間還沒有到正午。”不久,有風掀動帷帳,吳範拍手說:“關羽抓到了。”很快,帳外歡呼萬歲,傳告說捉住了關羽。後來孫權與魏國建立友好關係,吳範說:“以天象風候來說,魏國表面上與我和好,其實懷有圖謀,應該對他們進行防備。”劉備大規模出兵西陵,吳範說:“以後一定與我們和親。”事情的結局都如他所預言。他的占卜的應驗都是如此明白確切。孫權以吳範為騎都尉,兼任太史令,他多次問訪諮詢吳範,想知道他是如何判定的,吳範惜愛和保密自己的占卜術,不將最緊要的東西說給孫權聽。孫權由是忿恨吳範。紅潮網

  起初,孫權為將軍時,吳範曾報告說江南有帝王氣象,在亥、子的年份之間有大福大喜降臨。孫權說:“如果結果像您所說那樣,我要封您為侯。”及至孫權成為吳王,吳範當時陪宴,說:“從前在吳中,曾說過此事,大王還記得嗎?”孫權說:“有這回事。”因此招呼左右侍者拿侯爵的綬帶給吳範戴上。吳範知道孫權想以此權當對以前的諾言兌了現,便動手推辭不接受。及至後來論功勞進行封賞時,孫權以吳範為都亭侯。詔令正要頒佈時,孫權忿恨吳範對自己的知識技巧太吝嗇,便在詔令裡削掉了吳範的名字。吳範為人剛烈直率,頗喜好自誇,然而與親戚、故友交往有始有終。他一向與同鄉魏滕相友好。魏滕曾經犯罪,孫權十分嚴厲地發怒斥責,誰敢勸諫便被處死。吳範對魏滕說:“我與您一道去死。”魏滕說:“您死了並無益處,何必去死?”呂範說:“怎麼能怕死而坐視不管呢?”於是他剃光了頭髮將自己綁縛著來到宮門前,讓守宮門的侍衛去稟報。侍衛不敢,說:“報訊必死,我不敢去報告。”吳範說:“你有兒子嗎?”侍衛說:“有。”吳範說:“假如讓你為了我的事被處死,你的兒子歸我撫養。”侍衛說:“好吧。”於是推門而入。話未說完,孫權大怒,想用戟戳死他,他一會兒跑了出來,吳範乘機搶入,叩頭流血,邊說邊流淚。半晌,孫權才消解怒氣,於是免魏滕死罪。魏滕看到吳範感謝他說:“父母能生我養我,不能使我免除一死。大丈夫相逢知己,像您這樣的人一個就足夠了,何必要多啊!”

  武五年(226),吳範因病去世。他的長子已先死,小兒子年紀尚幼,於是他的占星術無人繼承。孫權追念他,便招募三州中有人能舉薦知曉天文術數如吳範、趙達這樣的人,便封爵千戶侯。但終無所獲。

  劉惇傳,劉惇,字子仁,平原人。他遭遇戰亂避難他鄉,客遊廬陵,在孫輔手下作事。因知曉天文懂得占卜而揚名南方。每有水、旱、兵、寇,他都預先指出時間、地點,沒有不被他說中的。

  孫輔對他十分驚異,用他為軍師,全軍都尊敬奉侍他,稱他為“神明”。建安年間,孫權在豫章,當時有星象變化,以此詢問劉惇,劉惇說:“災難在丹楊郡發生。”孫權問:“情況如何?”劉惇說:“客勝主人,到那一天會得到訊息。”當時邊鴻作亂,結果正如劉惇所預言。劉惇對各種方術都精通,尤其知曉太乙(星官名)占星術,都能推演各種事情,窮盡其中機密奧妙,著書一百多篇,名儒刁玄稱道這些文書內容很為奇妙。劉惇也十分珍惜自己的方術,從不把它們告訴他人,故此世人不能明瞭這些。

  趙達傳,趙達,河南人。他年少隨從漢朝侍中單甫學習,思慮事物精細縝密,說東南地方有帝王的氣象,可以去那裡躲避戰亂,故此脫身北方渡江南來。他研究“九宮”、“一算”,探求其術的精微內涵,故此能適應時機當即推算結果,對答問題有如神靈,以至於計算飛蝗之數、預測深藏的事因,無不言中有效。有人詰難趙達說:“飛動的東西本就不可核對,誰又知道它真有這麼多,這恐怕是妄言。”趙達請這個人拿來幾鬥小豆,撒在席子上,當即就說出它們的粒數,核實後果然與趙達說的一致。他曾去拜訪朋友,朋友為他準備飯食。吃完飯,朋友對他說:“倉促之間沒有準備酒,又無好菜,無法暢敘情懷,怎麼辦?”趙達由是取過盤中的一支筷子,反覆橫豎擺弄著,於是說:“您東邊牆壁下有一斛美酒,又有三斤鹿肉,怎麼說沒有呢?”當時坐中還有其他客人,心中知道主人情況,主人慚愧地說:“想到您善於預測有無,故想試試您,居然如此靈驗。”於是取出美酒暢飲。又有人在書簡上寫上了千萬的數目,放在空倉裡封起來,讓趙達算算糧倉中糧食多少,趙達算出正確的數字,說:“倉裡只有虛數,並無實際東西。”他的預測就是如此精深微妙。趙達珍惜自己的技藝如寶,像闞澤、殷禮都是名儒賢士,親自上門恭敬求教,但趙達秘而不告。太史丞公孫滕年少時曾奉趙達為師,勤苦多年,趙達答應教他也有好幾年了,然而臨到要告訴他時,趙達總是打消了念頭。

  改天公孫滕帶著酒菜上門,觀察趙達的臉色,拜跪求趙達傳授,趙達說:“我的先人得到這種法術,打算謀作帝王之師,但做官已歷三代,都不過太史郎,實在不想再傳下去了。況且此術十分微妙,前乘後除,“一算”之法,就是父子也不能告知,然而您篤好不倦,現在真要把它傳授給您。”飲酒斟酌數遍,趙達起身取來白絹書兩卷,與手指般大小,說:“應親手抄寫閱讀此書,就會自己悟解。我久已不讀它們,已經不懂得了,如今想思考推論一遍,幾天後會把它們給您。”公孫滕按時前往,到了後趙達假裝找書,驚叫說書丟失了,說:“昨天女婿來,一定被他偷走了。”於是此書從此亡佚。起初孫權出兵征戰,總是讓趙達有所推算,結果都如他所預言。孫權詢問他的方法,趙達始終不說,自是孫權對他的恩信漸漸淡薄,沒有讓他得到更高的俸祿與爵位。趙達常常笑著對那些星象風水家們說:“應當回到帳帷中去推算,不出門戶就知道天道執行規律,你們反而日夜在戶外觀看星氣天象徵兆,不是太辛苦了嗎?”他閒居無事,便推算自己的命運,於是嘆息說:“我算出自己壽命至某年某月某日,那時我就死了。”趙達的妻子多次看見他的推算應驗,聽說這些話就哭了起來。趙達想消除妻子的擔憂,又重新推算,說:“原先算的錯了,還不會死。”後來他按算期死去。孫權聽說趙達有這種書,求之不得,於是收捕拷問他的女兒,及至開啟棺材還是一無所得。他的法術於是絕傳。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