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齊一·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

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原文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足翕)踘者;临淄之途,车辇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至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闱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古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夫不深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固愿大王之少留计。”

  齐王曰:“寡人不敏,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譯文

  蘇秦為趙國合縱的事去遊說齊宣王道:“齊國南有泰山,東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正是有四面要塞的金城湯池之國。齊國地方2000裡,將士有幾十萬,軍糧堆積如山。齊國戰車精良,又有五國軍隊的支援,作戰集結會像飛箭一般快速,戰鬥像閃電一般的兇猛,解散時像風停雨止一樣快捷;即使發生對外戰爭,敵軍也從沒有越過過泰山,渡過清河,跨過渤海。首都臨淄有7萬戶人家,平均每戶有3名壯士,三七就是21萬人,根本不必徵調遠方的兵力,光是臨淄一城就可以組成21萬大軍。臨淄人民非常富庶,平常人都會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賽狗、賭博、踢球,可見臨淄人民的生活多麼講究。臨淄的街道上車水馬龍、車軸相接、摩肩接踵,把衣襟連起來可成帷帳,把衣袖舉起來可成幔幕,擦一把汗可以形成雨。家家生活都非常富裕,人人志氣極為高昂。憑大王的賢明和齊國的富強,天下諸侯都不敢跟齊國對抗。不料如今齊國竟然往西去作秦國的附庸,臣私下實在為大王感到羞愧。

  況且韓、魏所以恐懼秦國,是由於跟秦國搭界的緣故。秦國出兵攻打韓、魏,不到10天就可以決定勝敗存亡的命運。假如韓、魏能夠戰勝秦軍,那韓、魏軍必然要損失大半,四面的邊境就無法防守;假如韓、魏一戰而敗,那接踵而來的就是滅亡,所以韓、魏不敢輕易向秦國挑戰,只好忍氣吞聲當秦的附庸國。

  現在秦假如攻打齊國,情形就有所不同,因為在秦國的背後有韓、魏扯秦的後腿,同時秦軍必然經過衛地陽晉的要道和亢父的險阻,在那裡車馬都不能並行,只要有100個人守住天險即使1000人也無法透過。秦國雖然想發兵深入,但是又必須顧及到後方,惟恐韓、魏從後偷襲。所以秦兵只是虛張聲勢威脅向齊出兵,實際上卻猶疑不定不敢進攻,可見秦國不能攻齊已經很明顯。大王不仔細估量秦國並不敢對齊國如何,反倒想要往西給秦國當附庸國,這就是群臣在謀劃上的錯誤。現在齊國並無臣事秦國的名分,而是具有強國的實力,但願大王多加考慮!”

  齊宣王回答說:“寡人愚鈍,幸得先生奉趙王之命賜教於齊,寡人願舉國聽從你的指揮。”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