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中山·中山與燕趙為王

中山與燕趙為王原文

  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

  蓝诸君患之。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

  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中山因告燕、赵而不往,燕、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中山與燕趙為王譯文

  中山與燕、趙兩國準備稱王,齊國封鎖關隘,不準中山使者通行,他們聲稱:“我們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山只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小國,怎麼能和我們的名位等同呢?”

  齊國想割讓平邑來賄賂燕、趙兩國,讓它們出兵進攻中山。藍諸君對此很憂慮。張登對藍諸君說:“您對齊國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藍諸君說:“齊國很強大,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與中山名位相等齊國覺得可恥,不惜割讓土地賄賂燕、趙兩國,讓它們出兵進攻中山。燕、趙兩國都好背棄盟約,貪求土地,我擔心它們不會支援我們。往大說會危及國家,往小說也得廢掉王號,怎麼能讓我不擔心呢?”

  張登說:“請讓我使燕、趙兩國幫助中山君稱王,這樣此事就會平定下去,您想這麼傲嗎?”

  藍諸君說:“這正是我所希望的。”

  張登說:“觀在請您假做齊王,我來說服您,如果可以,就這樣做。”

  藍諸君說:“願意聽一聽您是怎樣說的。”

  張登說:“大王所以不惜割讓土地賄賂燕國、趙國,出兵攻打中山,其實是想廢掉中山君的王號。大王一定會說:‘是這樣。’那麼這樣做大王不僅會破費錢財而且會遇到危險。割地賄賂燕、趙兩國,這是增強敵人的力量;出兵進攻中山,這是首先挑起戰禍。大王做這兩件事,在中山尋求的東西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大王如果採用我的方法,土地不用割讓,軍隊不用出動,中山君的王號就可以廢掉。齊王一定會問:‘您的方法怎麼樣啊?”藍諸君說:“那麼您的方法究竟怎麼樣呢?”

  張登說:“請大王派重要的使者,讓他對中山君說:‘寡人所以封鎖關隘不讓使者通行,是因為中山想同燕、趙兩國獨自稱王,寡人沒有從你們那裡聽到這個訊息,因此封鎖關隘。大王假如能抬腳來見寡人,請讓寡人也來幫助您。’中山君害怕燕、趙不支援自己,現在大王傳話說‘馬上幫助中山君稱王’,中山君一定會暗中迴避燕,趙兩國,與大王相見,燕、趙兩國聽說後,一定會氣憤地與中山斷交,大王也趁此與中出斷交,這樣中山就孤立了,孤立無援,王號怎麼能不廢除呢?用這些話遊說齊王,齊王能夠聽信嗎?”

  藍諸君說:“這樣去說齊王就一定能聽信,這是廢掉王號的辦法,用什麼方法可以儲存王號呢?”

  張登說:“這就是儲存王號的辦法。齊王用這番話來說中山君,就把這番話轉告給燕、趙兩國,使它們同齊國不再來往,加深中山同燕、趙兩國的交情。燕、趙兩國一定會說:‘齊國割讓平邑賄賂我們,並不是想廢除中山君的王號,只是想離間我們同中山的關係,自己好去親近中山。’即使割讓一百個平邑,燕、趙兩國也一定不會接受。”

  藍諸君說:“太好了。”於是派張登去了齊國,張登果然用這番話來遊說。中山就轉告燕、趙兩國,不同齊國來往,燕、趙兩國果然一同輔助中山,讓中山君稱王,事情就這樣平定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