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十世家·齊悼惠王世家

齊悼惠王世家原文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

  齐王,孝惠帝兄也。孝惠帝二年,齐王入朝。惠帝与齐王燕饮,亢礼如家人。吕太后怒,且诛齐王。齐王惧不得脱,乃用其内史勋计,献城阳郡,以为鲁元公主汤沐邑。吕太后喜,乃得辞就国。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以惠帝六年卒。子襄立,是为哀王。

  哀王元年,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天下事皆决於高后。二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

  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卫於汉,吕太后封为硃虚侯,以吕禄女妻之。後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皆宿卫长安中。

  哀王八年,高后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

  其明年,赵王友入朝,幽死于邸。三赵王皆废。高后立诸吕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

  硃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待高后燕饮,高后令硃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兒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後,诸吕惮硃虚侯,虽大臣皆依硃虚侯,刘氏为益彊。

  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硃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硃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闻之,乃发卒卫王宫。魏勃绐召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兵围王宫。勃既将兵,使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遂自杀。於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使祝午东诈琅邪王曰:“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兒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原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习战事。齐王不敢离兵,使臣请大王幸之临菑见齐王计事,并将齐兵以西平关中之乱。”琅邪王信之,以为然,驰见齐王。齐王与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而并将其兵。

  琅邪王刘泽既见欺,不得反国,乃说齐王曰:“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適长孙也,当立。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泽於刘氏最为长年,大臣固待泽决计。今大王留臣无为也,不如使我入关计事。”齐王以为然,乃益具车送琅邪王。

  琅邪王既行,齐遂举兵西攻吕国之济南。於是齐哀王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於齐。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高帝所立,又杀三赵王,灭梁、燕、赵以王诸吕,分齐国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不听。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今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汉闻齐发兵而西,相国吕产乃遣大将军灌婴东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将兵居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西取其故济南郡,亦屯兵於齐西界以待约。

  吕禄、吕产欲作乱关中,硃虚侯与太尉勃、丞相平等诛之。硃虚侯首先斩吕产,於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而琅邪王亦从齐至长安。

  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於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而遣硃虚侯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

  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原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於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言事,参以为贤,言之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於齐相。

  王既罢兵归,而代王来立,是为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尽以高后时所割齐之城阳、琅邪、济南郡复与齐,而徙琅邪王王燕,益封硃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

  是岁,齐哀王卒,太子立,是为文王。

  齐文王元年,汉以齐之城阳郡立硃虚侯为城阳王,以齐济北郡立东牟侯为济北王。

  二年,济北王反,汉诛杀之,地入于汉。

  後二年,孝文帝尽封齐悼惠王子罢军等七人皆为列侯。

  齐文王立十四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

  後一岁,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辟光为济南王,子贤为菑川王,子卬为胶西王,子雄渠为胶东王,与城阳、齐凡七王。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反,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晁错以安宗庙”。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齐王使路中大夫告於天子。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喜,及其大臣乃复劝王毋下三国。居无何,汉将栾布、平阳侯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齐围。已而复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乃饮药自杀。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寿为齐王,是为懿王,续齐後。而胶西、胶东、济南、菑川王咸诛灭,地入于汉。徙济北王王菑川。齐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为厉王。

  齐厉王,其母曰纪太后。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厉王后。王不爱纪氏女。太后欲其家重宠,令其长女纪翁主入王宫,正其後宫,毋令得近王,欲令爱纪氏女。王因与其姊翁主奸。

  齐有宦者徐甲,入事汉皇太后。皇太后有爱女曰脩成君,脩成君非刘氏,太后怜之。脩成君有女名娥,太后欲嫁之於诸侯,宦者甲乃请使齐,必令王上书请娥。皇太后喜,使甲之齐。是时齐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齐以取后事,亦因谓甲:“即事成,幸言偃女原得充王後宫。”甲既至齐,风以此事。纪太后大怒,曰:“王有后,後宫具备。且甲,齐贫人,急乃为宦者,入事汉,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後宫!”徐甲大穷,还报皇太后曰:“王已原尚娥,然有一害,恐如燕王。”燕王者,与其子昆弟奸,新坐以死,亡国,故以燕感太后。太后曰:“无复言嫁女齐事。”事浸浔闻於天子。主父偃由此亦与齐有卻。

  主父偃方幸於天子,用事,因言:“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於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於亲属益疏。”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於是天子乃拜主父偃为齐相,且正其事。主父偃既至齐,乃急治王後宫宦者为王通於姊翁主所者,令其辞证皆引王。王年少,惧大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绝无後。

  是时赵王惧主父偃一出废齐,恐其渐疏骨肉,乃上书言偃受金及轻重之短。天子亦既囚偃。公孙弘言:“齐王以忧死毋後,国入汉,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遂诛偃。

  齐厉王立五年死,毋後,国入于汉。

  齐悼惠王後尚有二国,城阳及菑川。菑川地比齐。天子怜齐,为悼惠王冢园在郡,割临菑东环悼惠王冢园邑尽以予菑川,以奉悼惠王祭祀。

  城阳景王章,齐悼惠王子,以硃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而章身首先斩相国吕王产於未央宫。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二年,以齐之城阳郡立章为城阳王。立二年卒,子喜立,是为共王。

  共王八年,徙王淮南。四年,复还王城阳。凡三十三年卒,子延立,是为顷王。

  顷王二十年卒,子义立,是为敬王。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为惠王。惠王十一年卒,子顺立,是为荒王。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是为戴王。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十五岁,卒。

  济北王兴居,齐悼惠王子,以东牟侯助大臣诛诸吕,功少。及文帝从代来,兴居曰:“请与太仆婴入清宫。”废少帝,共与大臣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硃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硃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及孝文帝立,闻硃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於济北。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

  後十年,文帝十六年,复以齐悼惠王子安都侯志为济北王。十一年,吴楚反时,志坚守,不与诸侯合谋。吴楚已平,徙志王菑川。

  济南王辟光,齐悼惠王子,以勒侯孝文十六年为济南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辟光,以济南为郡,地入于汉。

  菑川王贤,齐悼惠王子,以武城侯文帝十六年为菑川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贤。

  天子因徙济北王志王菑川。志亦齐悼惠王子,以安都侯王济北。菑川王反,毋後,乃徙济北王王菑川。凡立三十五年卒,谥为懿王。子建代立,是为靖王。二十年卒,子遗代立,是为顷王。三十六年卒,子终古立,是为思王。二十八年卒,子尚立,是为孝王。五年卒,子横立,至建始三年,十一岁,卒。

  胶西王卬,齐悼惠王子,以昌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西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卬,地入于汉,为胶西郡。

  胶东王雄渠,齐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东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雄渠,地入于汉,为胶东郡。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无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及後分裂,固其理也。

  汉矫秦制,树屏自彊。表海大国,悉封齐王。吕后肆怒,乃献城阳。哀王嗣立,其力不量。硃虚仕汉,功大策长。东牟受赏,称乱贻殃。胶东、济北,雄渠,辟光。齐虽七国,忠孝者昌。

齊悼惠王世家譯文

  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祖最大的庶子。他的母親是高祖從前的情婦,姓曹氏。高祖六年前(前201),立劉肥為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齊王是孝惠帝的哥哥。孝惠帝二年(前193),劉王入京朝見皇帝。惠帝與齊王飲宴,二人行平等禮節如同家人兄弟的禮節一樣。呂太后為此發怒,將要誅殺齊王。齊王害怕不能免禍,就用他的內史勳的計策,把城陽郡獻出,做為魯元公主的封地。呂太后很高興,齊王才得以辭朝歸國。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在惠帝六去世。他的兒子劉襄即位,這就是哀王。

  哀王元年(前188),孝惠帝去世,呂太后行使皇權,天下事都由呂后決斷。二年,高後把她哥哥的兒子酈侯呂臺封為呂王,分出齊國的濟南郡做為呂王的封地。

  哀王三年,他的弟弟劉章進入漢宮值宿護衛,呂太后封他為朱虛侯,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四年之後,封劉章的弟弟興居為東牟侯,都在長安宮中值宿護衛。

  哀王八年,高後分割齊國的琅邪(yá,牙)郡把營陵侯劉澤封為琅邪王。

  第二年,趙王劉友入朝,在他的府邸被幽禁而死。三個趙王都被廢黜。高後封呂氏子為燕王、趙王、梁王,獨攬大權,專斷朝政。

  朱虛侯二十歲時,很有氣力,因劉氏得不到職位而忿忿不平。他曾侍奉高後宴,高後令朱虛侯劉章當酒吏。劉章親自請求說:“臣是武將的後代,請允許我按軍法行酒令。”高後說:“可以。”到酒興正濃的時候,劉章獻上助興的歌舞。然後又說:“請讓我為太后唱耕田歌。”高後把他當作孩子看待,笑著說:“想來你的父親知道種田的事,如果你生下來就是王子,怎麼知道種田的事呢?”劉章說:“臣知道。”太后說:“試著給我說說種田的事。”劉章說:“深耕密種,留苗稀疏,不是同類,堅決鏟鋤。”呂后聽了默默不語。過了一會兒,呂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了,逃離了酒席,劉章追過去,拔劍把他斬殺了,然後回來稟報說:“有一個人逃離酒席,臣謹按軍法把他斬了。”太后和左右都大為吃驚,既然已經准許他按軍法行事,也就無法治他的罪。飲宴也因而結束。從此以後,呂氏家族的人都懼怕朱虛侯,即使是大臣也都依從朱虛侯。劉氏的聲勢又漸漸強盛起來。

  第二年,高後去世。趙王呂祿任上將軍,呂王呂產任相國,都住在長安城裡,聚集軍隊威脅大臣,想發動叛亂。朱虛侯劉章由於妻子是呂祿的女兒,所以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於是派人偷出長安報告他的哥哥齊王,想讓他發兵西征,朱虛侯、東牟侯做內應,以便誅殺呂氏族人,趁機立齊王為皇帝。

  齊王聽到這個計策之後,就和他的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謀劃出兵。齊國相召平聽到了這件事,就發兵護衛王宮。魏勃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可是並沒有朝廷的虎符驗證。相君您圍住了王宮,這本來就是好事。我請求替您領兵護衛齊王。”召平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魏勃領兵圍住王宮。魏勃領兵以後,竟派兵包圍了相府。召平說:“唉!道家的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正是如此呀。””終於自殺而死。當時齊王讓駟君做國相,魏勃任將軍,祝午任內史,把國中的兵力全部發出。派祝午到東邊去詐騙琅邪王說:“呂氏族人叛亂,齊王發兵想西進誅殺他們。齊王把自己當作小孩子,年紀也小,不熟悉征戰之事,願把整個封國託付給大王。大王從高帝那時起就是將軍,熟悉戰事。齊王不敢離開軍隊,就派臣請大王到臨淄去會見齊王商議大事,一起領兵西進平定關中之亂。”琅邪王相信了,認為不錯,就飛馳去見齊王。齊王與魏勃等趁機扣留了琅邪王。派祝午把琅邪國的軍隊全部發出並且統領這些軍隊。

  琅邪王劉澤被騙之後,不能返回封國,於是就哄勸齊王說:“齊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長子,推求本源來說,大王正是高皇帝的嫡長孫,繼承皇位。如今大臣們還在猶不定,而我在劉氏中是最年長的,大臣來是等待我去決定大計的。如今大王把我扣留在這裡,我也就不能有什麼作為了,不如讓我入關計議大事。”齊王認為很對,就準備了許多車送琅邪王入朝。

  琅邪王走了以後,齊王就起兵向西進攻呂國的濟南。這時劉哀王給諸侯王發出書信說:“高祖平定天下之後,封子弟們為王,悼惠王封在齊國。悼惠王去世後,惠帝派留侯張良來立臣為齊王。惠帝去世,高後專政,她年紀已老,聽任諸呂擅自廢黜高帝所封諸王,又殺害了三位趙王,滅了梁、燕、趙三國,讓呂氏族人去為王,還把齊國分為四國。忠臣們進諫,主上昏亂不聽。如今高後去世,皇帝年少,還不能治理天下,當然要依仗大臣和諸侯。現在諸呂又擅自尊為高官,聚集軍隊耀武揚威,脅迫諸侯和忠臣,假傳聖旨來號令天下,漢家朝廷因而十分危急。如今寡人率領軍隊入關就是要誅殺那些不應為王的人。”

  朝廷聽說齊王發兵西進,相國呂產就派大將軍灌嬰帶兵東進攔擊齊兵。灌嬰到了滎陽,心中考慮道:“諸呂領兵聚集關中,想要危害劉氏而自立為皇帝。我現在如果打敗了齊國回朝報捷,這就等於為呂氏增加本錢了。”於是就讓軍隊停下來駐紮滎陽,派出使者通告齊王和諸侯,願互相聯合,等待呂氏一叛亂就共同誅殺他們。齊王聽說此事後,就向西進兵奪回他們的故地濟南郡,並在齊國西界駐軍來等待履行盟約。

  呂祿、呂產要在關中叛亂,朱虛侯劉章與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誅殺了他們。朱虛侯首先斬殺了呂產,於是太尉周勃等才能全部誅殺呂氏族人。琅邪王也恰好從齊國來到長安。

  大臣商議要讓齊王繼皇帝位,可是琅邪王和一些大臣說:“齊王的母舅駟鈞,兇惡殘暴,像一隻戴上帽子的老虎。剛剛由於呂氏的緣故幾乎使天下大亂,現在又要立齊王,是想要再出現一呂氏呀。代王的母家薄氏,是忠厚君子,況且王又是高帝的親生兒子,如今還在,並且最年長。以親子來說,名正言順;以善良人家來說,大臣們都會放心。”於是大臣們就計劃迎立王為帝,並派朱虛侯把已經誅殺諸呂的事告訴齊王,讓他收兵。

  灌嬰在滎陽,聽說魏勃本來是教唆齊王反叛的,誅滅呂氏之後,齊國也收了兵,灌嬰派人召來魏勃責問他。魏勃說:“失火的人家,哪裡有空先告訴家長然後才去救火呢?”說完就退立一旁,兩腿發抖,像是嚇得說不出話的樣子,終於沒再說什麼。灌將軍看了他半天,笑著說:“人們都說魏勃很勇敢,其實是個平庸無能的人罷了,哪會有什麼作為呢!”於是免了他的職而不治罪。魏勃的父親因善於彈琴而見過秦皇帝。魏勃在年少時,想求見齊相曹參,由於家貧沒有財力親自去疏通關係,就常常一個人半夜裡到齊相的隨身侍從門外去打掃。這位侍從很奇怪,以為是什麼怪物,就暗中等待,結果捉到了魏勃。魏勃說:“我想拜見相君,沒有門路,所以來給您打掃,想借此來求見。”於是這位侍從就帶領魏勃去拜見曹參,曹參因而讓他也做侍從。一次他給曹參駕車,說到對一些事情的意見,曹參認為他有才幹,就向齊悼惠王推薦他。悼惠王召見魏勃,任命他為內史。起初,悼惠王有權自己任命二千石俸祿的官吏。到悼惠王去世,哀王即位以後,魏勃專斷政事,權力比齊相還大。

  齊王收兵回國之後,代王來到長安即皇帝位,這就是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前179),把高後時從齊國分割出去的城陽、琅邪和濟南郡全部歸還齊國,琅邪王改封為燕王,朱虛侯、東牟侯加封領地各二千戶。

  這一年,齊哀王去世,太子劉則即位,這就是齊文王。

  齊文王元年,漢朝廷把齊國的城陽郡封給朱虛侯劉章,立他為城陽王;把齊國的濟北郡封給東牟劉興居,立他為濟北王。

  二年,濟北王反叛,朝廷派兵把他誅殺了,他的封地歸入朝廷。

  又過兩年,孝文帝把齊悼惠王的兒子罷(pí,皮)軍等七人全部封為列侯。

  齊文王即位十四年去世,沒有兒子,國號廢除,封地歸入朝廷。

  一年以後,孝文帝分割齊國土地使原來所封的悼惠王的幾個兒子為王。悼惠王的兒子齊孝王將閭是由楊虛侯改封為齊王的。原來齊國的其他郡縣全部分封給悼惠王的兒子為王:劉志為濟北王,劉闢光為濟南王,劉賢為菑(zī,姿)川王,劉卬(áng,昂)為膠西王,劉雄渠為膠東王,與城陽王、齊王共為七王。

  齊孝王十一年(前154),吳王劉濞(bì,必)、楚王劉戊謀反,起兵西進,遍告諸侯說:“將去誅殺漢朝的賊臣晁錯以使國家安定。”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都擅自發兵響應吳王和楚王的舉動。還想聯合齊國,齊孝王猶豫不定,就堅守城池沒有聽從。三國軍隊共同包圍齊國。齊王派路中大夫去向天子報告,天子又讓路中大夫回去告知齊王:“好好堅守,我派的軍隊現在已經打敗吳、楚了。”路中大夫回到齊國。三國軍隊把臨淄重重包圍,沒有辦法入城。三國的將領劫持路中大夫並與他訂立盟約,說:“你反過來說漢朝廷已被攻破,齊國應趕快向三國投降,否則將被屠城。”路中大夫只好答應他們,來到城下,遠遠看見齊王,說:“朝廷已經發兵百萬,派太尉周亞夫把吳楚叛軍打敗了,正領兵來救援齊國,齊國一定要堅守,不要投降!”三國將領殺死了路中大夫。

  齊國起初被圍困到危急之時,曾暗中與三國談判,盟約還沒有議定,正好聽說路中大夫從朝廷回來,非常高興,大臣們就再次勸諫齊王不要投降三國。過了不久,漢將欒市、平陽侯曹奇等率領的軍隊來到齊國,打敗了三國軍隊,解除了齊國的包圍。不久又聽說齊國起初曾與三國有過共謀,又要移兵攻打齊國。齊孝王懼怕,就飲毒藥自殺了。景帝聽說後,認為齊國是最好的,由於受到逼迫威脅才與三國有共謀,這不是他們的罪。於是立孝王的太子劉壽為齊王,這就是懿王,延續了齊王的後代。而膠西王、膠東王、濟南王和菑川王都被誅滅了,他們的領地都歸入漢朝廷。把濟北王遷到菑川為王。齊懿王在位二十二年世,他的兒子次景即位,這就是厲王。

  齊厲王,他的母親是紀太后。太后把她弟弟紀氏的女兒嫁給成厲王為後,厲王不喜歡紀氏的女兒。太后想讓紀氏家族世世受寵,就讓她的長女紀翁主進入王宮,整頓後宮的秩序,不準宮女接近齊王,想讓厲王鼓紀氏的女兒。厲王卻趁機和他的姐姐翁主通姦。

  齊國有個宦官徐甲,入朝侍奉漢皇太后。皇太后有愛女是修成君,修成君不是出於劉氏,太后憐愛她。修成君有個女兒名叫娥,太后想把她嫁給諸侯,宦官徐甲就請求出使齊國,定讓齊王上書求娥。皇太后很高興,就派徐甲前往齊國。當時齊國人主父偃知道徐甲出使齊國是為了娶王后的事,也趁機對徐甲說:“如果事情成功了,希望說一說我的女兒願在齊王后宮服侍。”徐甲到齊國之後,先把此事暗中傳出。紀太后聽到後大怒,說:“齊王已有王后,後宮嬪妃具全。況且徐甲原是齊國的貧民,窮困已極才去做宦官,入朝侍奉漢宮,沒得到什麼便宜,又想來擾亂我們齊王之家!至於主父偃算什麼人?竟然也想讓女兒進入後宮!”徐甲非常尷尬,回朝稟報皇太后說:“齊王已經願意娶娥為後,但是有一種後患,恐怕像燕王一樣。”燕王就是由於和他的女兒姐妹們通姦,剛剛論罪處死,封國滅亡,所以徐甲故意用燕王的事觸動太后。太后說:“不準再說嫁孫女到齊國的事了。”事情漸漸傳天子耳中。主父偃從此也與齊國有了仇怨。

  主父偃正受到天子的寵信,專斷政事,趁機對天子說:“齊國的臨淄有十萬戶,貿易租稅每天達千金,人口多而且富足,超過了長安,這種地方如果不是天子的親兄弟或愛子不應在此為王。如今齊王和皇室親屬的關係日益疏遠了。”接著又不慌不忙地說:“呂太后的時候齊國就想反叛,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孝王幾乎參與叛亂。現在又聽說齊和他的姐姐有luàn倫的事。”於是天子就任命主父偃為齊丞相,並且要查辦這件事。主父偃來到齊國之後,就加緊審問齊王后宮的宦官中幫助齊王到達他姐姐翁主住所的人,命令他們在供詞和旁證中都牽涉到齊王。齊王年少,害怕因大罪被官吏拘捕誅殺,就飲毒藥自殺了。他子嗣斷絕沒有後。

  當時趙王害怕主父偃一出任齊相就廢除了齊國,恐怕他要離間漢家骨肉,於是就給天子上書告發主父偃受賄以及因挾怨而對齊國說長道短。天子也就藉此囚禁了主父偃。公孫弘說:“齊王因憂鬱而死,沒有後代,國土已歸入朝廷,不誅殺主父偃無法杜絕天下人的怨恨。”終於誅殺了主父偃。

  齊厲王在位五年去世,沒有後代,封地歸入漢朝廷。

  齊悼惠王的後代還領有兩國,即城陽和菑川。菑川土地緊靠齊國。天子憐憫齊國,因為悼惠王的墓園在郡城,就把臨淄以東環繞悼惠王墓園的城邑全部劃給菑川國,以便供奉悼惠王的祭祀。

  城陽景王劉章,悼惠王的兒子,他以朱虛的身份與大臣共同誅滅諸呂,而劉章親身在未央宮首先斬了相國呂王產。孝文帝即位後,加封劉章領地二千戶,賞賜黃金千斤。文帝二年,以齊國的城陽郡封立劉章為城陽王。齊章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喜即位,這就是共王。

  共王八年(前168),改封為淮南王。四年以後,又回來做城陽王。在位共三十三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延即位,這就是頃王。

  頃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兒子劉義即位,這就是敬王。敬王在位九年去世,兒子劉武即位,這就是惠王。惠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兒子劉順即位,這就是荒王。荒王在位四十六年去世,兒子劉恢即位,這就是戴王。戴王在位八年去世,兒子劉景即位,到建始三年(前30),十五歲去世。

  濟北王劉興居,齊悼惠王的兒子,他以東牟侯的身份協助大臣誅滅諸呂,功勞不大。等文帝從代國來到長安,興居說:“請讓我和太僕夏侯嬰入宮清除餘患。”接著廢黜少帝劉弘,與大共同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前178),以齊國的濟北郡封立興居為濟北王,與城陽王一同即王位。即位兩年,興居反叛。起初大臣誅滅呂氏的時候,朱虛侯的功勞特別大,曾答應把趙地全部封給朱虛侯為王,把梁地全部封給東牟侯為王。到孝文即位後,聽說朱虛侯、東牟侯起初想立齊王為帝,所以削減了他們的功勞。到文帝二年,封諸子為王,才劃出齊國的兩個郡封劉章、齊興居為王。劉章、劉興居自失去了應得的趙王、梁王之位,剝奪了他們的功勞。劉章死後,興居聽說匈奴大舉侵漢,漢朝大量發兵,派丞相灌嬰領兵反擊,文帝親自到太原,興居以為天子親自領兵反擊匈奴,於是就起兵在濟北反叛。天子聽說後,止住了丞相和派出的軍隊,讓他們都回長安。派棘蒲侯柴將軍打敗並俘虜了濟北王,濟北王自殺,封地歸入朝廷,改為郡。

  十三年以後,文帝十六年(前167),又封齊悼惠王的兒子安都侯劉志為濟北王。過了十一年,吳、楚謀反的時候,劉志堅守,不與七國諸侯合謀。吳、楚叛亂平定以後,改封劉志為菑川王。

  濟南王劉闢光,齊悼惠王的兒子,孝文帝十六年,由勒侯晉封為濟南王。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漢軍打敗叛軍,殺死闢光,把濟南設為郡,封地歸入漢朝廷。

  菑川王劉賢,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武城侯晉封為菑川王。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漢軍打敗叛軍,殺死劉賢。

  天子因而徙封濟北王劉志為菑川王。劉志也是齊悼惠王的兒子,由安都侯晉封為濟北王。菑川王劉賢反叛,沒有後代,就把濟北王改封為菑川王。共在位三十五年去世,諡號是懿王。他的兒子劉建繼承王位,這就是靖王。在位二十年去世,他的兒子劉遺繼承王位,這就是頃王,在位三十六年去世,他的兒子劉終古即位,這就是思王。在位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尚即位,這就是孝王,在位五年去世,他的兒子劉橫即位,到建始三年(前30),十一歲去世。

  膠西王劉卬,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昌平侯晉封為膠西王。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漢軍打敗叛軍,殺死劉卬,封地歸入漢朝廷,改為膠西郡。

  膠東王劉雄渠,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白石侯晉封為膠東王。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漢軍打敗叛軍,殺死雄渠,封地歸入漢朝廷,改為膠東郡。

  太史公曰:諸侯中的大國沒有超過齊悼惠王的。由於天下剛剛平定,劉氏子弟較少,漢天子感於秦朝對宗親沒有封給尺寸土地,所以就大封同姓,以此來鎮撫萬民之心。到以後被分裂為幾國,本來也是理所當然的。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