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一·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原文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颖、沂、黄、煮枣、海盐、无疏;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媿之。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譯文

  蘇秦為了趙國合縱遊說魏襄王道:“大王的國土,南邊有鴻溝、陳地、汝南,還有許地、鄢地、昆陽、召陵、舞陽、新?;東邊有淮水、潁水、沂水、外黃、煮棗、海鹽、無?;西有長城邊界;北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棗,土地縱橫千里。地方名義上雖然狹小,但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沒有放牧牛馬的地方。人民眾多,車馬成群,日夜賓士,絡繹不絕,其聲勢和三軍士兵相比沒有什麼區別。我私下裡估計,大王的國力不亞於楚國。然而那些主張連橫的人卻勸說大王結交像虎狼一樣強暴的秦國,若國家因此遭受禍患,他們又不肯為您分憂。他們依仗強秦的勢力,在國內脅迫君主,罪過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再說魏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是天下賢明的君主,如今竟有意投向西方服事秦國,自稱是秦國東方的屬國,建築秦帝行宮,接受秦的封賞,春秋兩季給它進貢助祭,我心裡替大王慚愧。

  聽說越王勾踐靠三千殘兵敗將,在於隧擒獲了夫差;周武王也僅有三千士兵,三百輛戰車,在牧野殺死了商紂王。難道是他們土兵多嗎?實在是因為他們能振奮自己的雄威啊!如今我聽說大王的兵力,常備軍二十萬,青布裹頭計程車兵二十萬,精兵二十萬,勤雜部隊十萬,還有六百輛戰車,五千匹戰馬。這肯定遠遠超過越王勾踐和武王的力量!如今您卻迫於讒臣的邪說,想要臣服於秦國。事奉秦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的元氣已經虧損了。群臣之中凡是主張事奉秦國的人,都是奸臣,絕不是忠臣。作為臣子卻割讓君主的土地與外國勾結;竊取一時的功名和好處,卻不顧及後患;損害國家的利益,去滿足個人的私利與慾望;在國外仰仗強秦威勢,在國內脅迫自己的君主割讓土地,對於卑劣行為,希望大王慎重考慮。

  《周書》上說:‘微弱時如不及早斬斷,等到長大了就沒辦法;幼小時如不及早剷除,將來長大了就得用斧頭砍。’事先要當機立斷,否則事後必有大禍,到那時不知怎麼辦。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相親,齊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受強秦的侵犯。所以敝國趙王派我來進獻愚計,呈上盟約,聽憑大王詔令。”魏王說:“我沒有才能,以前從未聽過這樣高明的指教。現在您以趙王的詔令來教導我,我願意率領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