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而攻齐。客谓公子理之傅曰:“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止太子之行?事成则树德,不成则为王矣。太子年少,不习于兵。田朌,宿将也,而孙子善用兵。战必不胜,不胜必禽。公于争之于王,王听公子,公子不封;不听公子,太子必败;败,公子必立;立,必为王也。”
魏王起國內之兵,任命太子申為將進攻齊國。一個外來人對公予理的老師說:“為什麼不讓公子到王太后那裡去哭訴,阻止太子出征?阻止成功了就樹立了美德,不成就會做國君。太子年少,不熟悉用兵。齊國的田盼是老將,而孫子又善於用兵。太子出戰一定不能取勝,不能取勝一定會被擒獲。公子到大王那裡去爭執,大王聽從公子建議,公予一定會受封賞;不聽從公子,太子一定會戰敗;戰敗了,公子一定會被立為太子,立為太子。一定會成為國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