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四·八年謂魏王

八年謂魏王原文

        八年,(阙文)谓魏王曰:“昔曹恃齐而轻晋,齐伐釐、莒而晋人亡曹。缯恃齐以悍越,齐和子乱而越人亡缯。郑恃魏以轻韩,伐榆关而韩氏亡郑。原恃秦、翟以轻晋,秦、翟年谷大凶而晋人亡原。中山恃齐、魏以轻赵,齐、魏伐楚而赵亡中山。此五国所以亡者,皆其所恃也。非独此五国为然而已也,天下之亡国皆然矣。夫国之所以不可恃者多,其变不可胜数也。或以政教不修,上下不辑,而不可恃者;或有诸侯邻国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谷不登,稸积竭尽,而不可恃者;或化于利,比于患。臣以此知国之不可必恃也。今王恃楚之强,而信春中君之言,以是质秦,而久不可知。即春申君有变,是王独受秦患也。即王有万乘之国,而以一人之心为命也,臣以此为不完,愿王之熟计之也。”


八年謂魏王譯文

        秦始皇六年:《脫漏文字)有人對魏王說:“從前曹國依仗齊國而輕視晉國,在齊國去討伐萊、莒兩國的時候,晉國人藉機攻破了曹國。繒國依仗齊國就抗拒越國,在齊國和子作亂的時候,越國人就攻佔繒國的城邑。鄭國依仗魏國,輕視韓國,在魏國攻打榆關的時候,韓露就攻下了鄭國。原國依仗秦人、狄人,輕視晉國,在秦、狄出現兇災的時候,晉人攻佔了原國。中出依仗齊國、魏國,輕視趙國,在齊國、魏國討伐楚圍的時候,趙蟹攻取了中山。這五個國家之所以破亡,都因為認為自己有所依靠。不但這五個國家是這樣,天下所有破亡的國家都如此。對別的國家不可依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變故不可勝數。有的因為政治教化沒有修治,上下不團結,而不可以依靠;有的因為鄰國諸侯狡詐,而不可以依靠,有的因為年成不好穀物不收,蓄積用盡,而不可以依靠;有的國家在利益面前改變立場,有的國家自己已接近了禍患。臣下因此知道別的國家是不可以依仗的。觀在大王依仗楚國的強大,而聽信春申君的話,因此對抗泰國,久後結果不可預料。假如春申君有變故,這將由大王獨自承受秦國的禍患了。雖然大王擁有萬乘之國,卻依賴一個人的想法唯命是聽。臣下認為這樣做法是不完美的。希望大王仔細考慮這件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