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í kū | 注音 | ㄕˊ ㄎㄨ |
首字母 | sk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洞窟、巖洞、山洞、洞穴、山窟、巖穴、巖窟、洞穴 | ||
反義詞 | 開放、空曠、明亮、平地、室外 | ||
基本解釋 | 1.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種就著山勢開鑿的寺廟建築,裡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 |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