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èr cì wū rǎn wù | 注音 | ㄦˋ ㄘˋ ㄨ ㄖㄢˇ ㄨˋ |
首字母 | ecwrw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也稱次生汙染物”。由汙染源排出的汙染物(通常稱一次汙染物”)在環境中演化而成的新汙染物。往往對環境和人體的桅更為嚴重。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氣相遇而生成的硫酸霧,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強十倍;發生光化學煙霧時,所產生的臭氧、甲醛和丙烯醛等二次汙染物,對動植物和建築材料有較大的桅。 |
二次汙染物,是指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汙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汙染物不同的新汙染物。又稱繼發性汙染物。
如一次汙染物SO2在空氣中氧化成硫酸鹽氣溶膠,汽車排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甲醛和酮類等二次汙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