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本紀·卷十

卷十原文

  ◎英宗前纪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长子也。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

  宣德十年春正月,宣宗崩,壬午,即皇帝位。遵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行。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正统元年。始罢午朝。丁亥,尚书蹇义卒。辛丑,户部尚书黄福参赞南京守备机务。二月戊申,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庚戌,尊皇后为皇太后。辛亥,封弟祁钰为郕王。甲寅,罢诸司冗费。三月戊寅,放都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辛巳,罢山陵夫役万七千人。丙申,谕三法司,死罪临决。三覆奏然后加刑。

  夏四月壬戌,以元学上吴澄从祀孔子庙庭。丁卯,以久旱考察布、按二司及府州县官。戊辰,遣给事中、御史捕畿南、山东、河南、淮安蝗。五月壬午,户部言浙江、苏、松荒田税粮减除二百七十七万余石,请加覆核。帝以核实必增额为民患。不许。六月丁未,令天下瘗暴骸。辛酉,葬章皇帝于景陵。

  秋七月丙子,免山西夏税之半。八月丙午,减光禄寺膳夫四千七百余人。九月壬辰,诏督漕总兵及诸巡抚官,岁以八月至京会廷臣议事。是月,王振掌司礼监。

  冬十月壬寅,遣使谕阿台朵儿只伯。辛亥,诏天下卫所皆立学。十一月戊辰朔,日有食之。十二月壬子,阿台朵儿只怕犯凉州镇番,总兵官陈懋败之于黑山。

  是年,琉球中山、暹罗、日本、占城、安南、满剌加、哈密、瓦剌入贡。

  正统元年春正月丙戌,罢铜仁金场。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三月己巳,赐周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乙亥,御经筵。

  夏四月丁酉朔,享太庙。五月丁卯,阿台朵儿只伯寇肃州。壬辰,设提督学校官。

  秋八月甲戌,右都督蒋贵充总兵官,都督同知赵安副之,帅师讨阿台朵儿只伯。九月癸卯,遣侍郎何文渊、王佐,副都御史朱与言督两淮、长芦、浙江盐课。钦差巡盐自此始。庚申,封黎利子麟为安南国王。

  冬十一月乙卯,诏京官三品以上举堪任御史者,四品及侍从言官举堪任知县者,各一人。免湖广被灾税粮。十二月丁丑,以边议稽缓,下兵部尚书王骥、侍郎邝野于狱,寻释之。乙酉,湖广、贵州总兵官萧授讨广西蒙顾十六洞贼,平之。

  是年,琉球中山、爪哇、安南、乌斯藏、占城、瓦剌入贡。遣宣德时来贡古里、苏门答剌十一国使臣还国。

  二年春正月甲午,宣宗神主祔太庙。己亥,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会宁夏、甘肃兵出塞讨阿台朵儿只伯。三月甲午,录囚。戊午,御史金敬抚辑大名及河南、陕西逃民。

  夏四月,免河南被灾田粮。五月庚寅,兵部尚书王骥经理甘肃边务。壬寅,刑部尚书魏源经理大同边务。丁未,免陕西平凉六府旱灾夏税。六月乙亥,以宋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孔子庙庭。庚辰,副都御史贾谅、侍郎郑辰振河南、江北饥。

  冬十月甲子,镇守甘肃左副总兵任礼充总兵官,都督蒋贵、都督同知赵安为左、右副总兵,兵部侍郎柴车,佥都御史曹翼、罗亨信参赞军务,讨阿台朵儿只伯。兵部尚书王骥、太监王贵监督之。十一月乙巳,振河南饥,免税粮。

  是年,琉球中山、撒马儿罕、暹罗、土鲁番、瓦剌、哈密入贡。

  三年春三月己亥,京师地震。辛丑,振陕西饥。

  夏四月乙卯,王骥、任礼、蒋贵、赵安袭击阿台朵儿只伯,大破之,追至黑泉还。癸未,立大同马市。六月癸酉,以旱谳中外疑狱。乙亥,都督方政、佥事张荣同征南将军黔国公沐晟、右都督沐昂,讨麓川叛蛮思任发。

  秋七月癸未,下礼部尚书胡濙于狱。辛卯,下户部尚书刘中敷于狱。寻俱释之。八月乙亥,以陕西饥,令杂犯死囚以下输银赎罪,送边吏易米。九月癸巳,蠲两畿、湖广逋赋。

  冬十月癸丑,再振陕西饥。十二月丙辰,下刑部尚书魏源、右都御史陈智等于狱。

  是年,榜葛剌贡麒麟,中外表贺。琉求中山、进罗、占城、瓦剌入贡四年春正月壬午,方政破麓川蛮于大寨,追至空泥,败没。二月丁巳,总兵官萧授平贵州计砂叛苗。闰月辛丑,释魏源、陈智等,复其官,并宥弃交阯王通、马骐罪。三月己酉诏赦天下。壬子,赐施槃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庚申,废辽王贵烚为庶人。丁卯,黔国公沐晟卒于军。癸酉,增南京及在外文武官军俸廪。

  夏五月庚戌,右都督沐昂为征南将军,充总兵官,讨思任发。丁卯,录中外囚。六月乙未,京师地震。丁酉,以京畿水灾祭告天地,谕群臣修省。戊戌,下诏宽恤,求直言。

  秋七月庚戌,免两畿、山东、江西、河南被灾税粮。壬申,汰冗官。八月戍戌,增设沿海备倭官。己亥,京师地震。

  冬十二月丁丑,都督同知李安充总兵官,佥都御史王翱参赞军务,讨松潘祈命族叛番。

  是年,琉球、占城、安南、瓦剌、榜葛剌、满剌加、哈密入贡。

  五年春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乙亥,侍讲学士马愉、侍讲曹鼐入阁预机务。甲申,佥都御史张纯、大理少卿李畛振抚畿内流民。三月戊申,建北京宫殿。

  夏四月壬申,免山西逋赋。丙戌,祈命簇番降。五月,征麓川,参将张荣败绩于芒市。六月丁丑,免两畿被来田粮。戊寅,录囚。

  秋七月辛丑遣刑部侍郎何文渊等分行天下,修备荒之政。壬寅,杨荣卒。八月乙未,令各边修举荒政。九月壬寅,蠲云南逋赋。

  冬十一月壬寅,振浙江饥。壬子,免苏、松、常、镇、嘉、湖水灾税粮。丁巳,广西僧杨行祥伪称建文帝,械送京师,锢锦衣卫狱死。乙丑,沐昂讨平师宗叛蛮。十二月壬午,免南畿浙江、山东、河南被灾税粮。

  是年,占城、琉球中山、哈密、乌斯藏入贡。

  六年春正月己亥朔,日当食,不见,礼官请表贺,不许。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乙卯,以庄浪地屡震,躬礼郊庙,遣使祭西方岳镇。大举征麓川,定西伯蒋贵为平蛮将军,都督同知李安、佥事刘聚副之,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三月庚子,下兵部侍郎于谦于狱。

  夏四月甲午,以灾异遣使省天下疑狱。五月甲寅,刑部侍郎何文渊、大理卿王文录在京刑狱,巡抚侍郎周忱、刑科给事中郭瑾录南京刑狱。释于谦为大理少卿。

  秋七月丁未,振浙江、湖广饥。

  冬十月丁丑,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荷校于长安门,旬余释还职。庚寅,免畿内被灾税粮。十一月甲午朔,乾清、坤宁二宫,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成,大赦。定都北京,文武诸司不称行在。癸卯,王骥拔麓川上江寨。癸丑,免河南、山东及凤阳等府被灾税粮。闰月甲戌,复下刘中敷、吴玺、陈瑺于狱。逾年,释中敷为民,玺、瑺戍边。十二月,王骥克麓川,思任发走孟养。丁未,班师。右副总兵李安攻余贼于高黎贡山,败绩。

  是年,占城、瓦剌、哈密入贡。

  七年春正月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庚申,如天寿山。三月甲子,还宫。乙亥,免陕西屯粮十之五。戊寅,赐刘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甲午,振陕西饥。是月,免山西、河南、山东被灾税粮。五月壬申,论平麓川功,进封蒋贵为侯,王骥靖远伯。戊寅,立皇后钱氏。丁亥,倭陷大嵩所。六月壬子,户部侍郎焦宏备倭浙江。

  秋七月丙寅,振陕西饥民,赎民所鬻子女。八月壬寅,复命王骥总督云南军务。九月甲戌,陕西进嘉禾,祀臣请表贺,不许。

  冬十月壬辰,兀良哈犯广宁。乙巳,太皇太后崩。十二月,葬诚孝昭皇后于献陵。

  是年,占城、瓦剌、哈密、琉球中山、安南、爪哇、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八年春正月丁卯,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己丑,汰南京冗官。戊戌,淮王瞻墺来朝。丙午,荆王瞻堈来朝。

  夏五月己巳,复命平蛮将军蒋贵、王骥帅师征麓川思任发子思机发。戊寅,雷震奉天殿鸱吻,敕修省。壬午,大赦。六月丁亥,侍讲刘球陈十事,下锦衣卫狱,太监王振使指挥马顺杀之。甲辰,下大理少卿薛瑄于狱。

  秋七月戊午,祭酒李时勉荷校于国子监门三日。九月甲子,思机发请降。

  冬十一月,宣宗废后胡氏卒。十二月癸未,免山东复业民税粮二年。丙戌,驸马都尉焦敬荷校于长安右门。

  是年,占城、安南、瓦剌、哈密、爪哇入贡。

  九年春正月甲寅,右都御史王文巡延安、宁夏边。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辛未,成国公朱勇,兴安伯徐亨,都督马亮、陈怀,同太监僧保、曹吉祥、刘永诚、但住分道讨兀良哈。二月丙午,王骥击走思机发,俘其孥以献。召骥还。三月辛亥朔,新建太学成,释奠于先师孔子。甲子,朱勇等师还。杨士奇卒。乙丑,叙征兀良哈功,封陈怀平乡伯,马亮招远伯,成国公朱勇等进秩有差。

  夏四月丙戌,翰林学士陈循直文渊阁,预机务。丁亥,振沙州及赤斤蒙古饥。五月己未,命法司录在京刑狱,刑部侍郎马昂录南京刑狱。六月壬午,振湖广、贵州蛮饥。

  秋七月己酉,下驸马都尉石璟于狱。处州贼叶宗留资福安银矿,杀福建参议竺渊。癸丑,免河南被灾税粮。闰月戊寅,复开福建、浙江银场。甲申,瘗暴骸。壬寅,雷震奉先殿鸱吻。八月庚戌,免陕西被灾税粮,赎民所鬻子女。甲戌,敕边将备瓦剌也先。九月丁亥,靖远伯王骥、右都御史陈鉴经理西北边备。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之。庚午,兀良哈贡马谢罪。

  是年,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大水,江河皆溢。暹罗、琉球中山、瓦剌、安南、乌斯藏、满剌加入贡。

  十年春正月丙戊,大祀天地于南郊。戊子,诏举智勇之士。二月丁巳,京师地震。己未,免陕西逋赋。丙寅,兀良哈贡马,请贷犯边者罪,不许。壬申,如天寿山。三月丙子,还宫。庚辰,思机发入贡谢罪。庚寅,赐商辂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庚申,诏所在有司饲逃民复业及流移就食者。六月乙丑,振陕西饥。免田租三之二。

  秋七月乙未,减粜河南、怀庆仓粟、济山、陕饥。八月癸丑,免湖广旱灾秋粮。丙辰,免苏、松、嘉、湖十四府州水灾秋粮。

  冬十月戊辰,侍读学士苗衷为兵部侍郎,侍讲学士高谷为工部侍郎,并入阁预机务。十二月丙辰,缅甸获思任发,斩其首送京师。壬戌,输河南粟振陕西饥。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讨平庆远叛蛮。

  是年,琉球中山、哈密、亦力把里、安南、占城、满剌加、锡兰山、撒马儿罕、乌斯藏入贡。

  十一年春正月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庚辰,予太监王振等弟侄世袭锦衣卫官。二月辛酉,异气见华盖、奉天殿,遣官祭告天地。癸亥,诏恤刑狱。三月戊辰,下户部尚书王佐、刑部尚书金濂、右都御史陈镒等于锦衣卫狱,寻释之。壬申,御史柳华督福建、浙江、江西兵讨矿贼。癸酉,如天寿山。庚辰,还宫。

  夏六月丙辰,京师地震。

  秋七月癸酉,增市廛税钞。庚辰,杨溥卒。八月戊戌,免湖广被灾秋粮。庚申,下吏部尚书王真等于狱,寻释之。九月辛巳,广西瑶叛,执化州知州茅自得,杀千户汪义。

  冬十月甲寅,遣给事中、御史分赉诸边军士。十一月壬申,减殊死以下罪。

  是年,琉球中山、暹罗、安南、爪哇、回回哈密、占城、亦力把里、撒马儿罕、乌斯藏入贡。

  十二年春正月癸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三月癸亥,如天寿山。庚午,还宫。丙子,免杭嘉、湖被灾秋粮。

  夏四月丁巳,免苏、松、常、镇被灾秋粮。五月己亥,大理少卿张骥振济宁及淮、扬饥。

  秋七月甲辰,敕各边练军备瓦剌。八月庚申朔,日有食之。九月乙未,马榆卒。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瓦剌、爪哇、哈密、暹罗入贡。

  十三年春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三月戊子,诏责孟养宣慰司献思机发。壬寅,赐彭时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王骥仍总督军务,都督同知宫聚为平蛮将军,充总兵官,帅师讨思机发。

  夏四月,免浙江、江西、湖广被灾秋粮。五月丙戌,遣使捕山东蝗。甲辰,刑部侍郎丁铉抚辑河南、山东灾民。

  秋七月乙酉,河决大名,没三百余里,遣使蠲振。己酉河决河南、没曹、濮、东昌,溃寿张沙湾,坏运这,工部侍郎王永和治之。八月乙卯,福建贼邓茂七作乱。甲戌,命御史丁瑄捕之。

  冬十一月丙戌,宁阳侯陈懋充总兵官,保定伯梁珤、平江伯陈豫副之,太监曹吉祥、王瑾提督火器,刑部尚书金濂参赞军务,讨邓茂七。甲辰,处州贼流劫金华诸县。庚戌,永康侯徐安备倭山东。十二月庚午,广东瑶贼作乱。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入贡。瓦剌贡使三千人,赏不如例,遂构衅。

  十四年春正月申午,大祀天地于南郊。乙巳,免浙江、福建银课。二月丁巳,御史丁瑄、指挥刘福击斩邓茂七于延平。己巳,王骥破思机发于金沙江,又破之鬼哭山,班师。辛未,指挥佥事徐恭元总兵官,讨处州贼叶宗留,工部尚书石璞参赞军务。三月戊子,如天寿山,癸巳,还宫。

  夏四月庚戌,处州贼犯崇安,杀都指挥吴刚。壬戌,湖广、贵州苗贼大起,命王骥讨之,乙丑,遣御史十三人同中官督福建、浙江银课。五月丙戌,陈懋击破沙县贼。壬辰,旱,太监金英同法司录囚。己亥,侍读学士张益直文渊阁,预机务。庚子,巡按福建御史汪澄弃市,并杀前巡按御史柴文显。六月庚戌,靖州苗犯辰溪,都指挥高亮战死。丙辰,南京谨身诸殿灾。甲子,修省,诏河南、山西班军番休者尽赴大同、宣府。乙丑,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兵马。己巳,赦天下。戊寅,平乡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都督王贵、吴克勤,太监林寿,分练京军于大同、宣府,备瓦剌。

  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下诏亲征。吏部尚书王直帅群臣谏,不听。癸巳,命郕王居守。是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与瓦剌战于阳和,败没。甲午,发京师。乙未,次龙虎台。军中夜惊。丁酉,次居庸关。辛丑,次宣府。群臣屡请驻跸,不许。丙午,次阳和。八月戊申,次大同。镇守太监郭敬谏,议旋师。己酉,广宁伯刘安为总兵官,镇大同。庚戌,师还。丁巳,次宣府。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没,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救之,至鹞儿岭遇伏,全军尽覆。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甲子,京师闻败,群臣聚器于朝,侍讲徐珵请南迁,兵部侍郎于谦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监国。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

卷十譯文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名叫朱祁鎮,宣宗長子。其母貴妃孫氏。生於四月,立為皇太子,於是,冊立貴妃孫氏為皇后。

  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宗死。十日,朱祁鎮即皇帝位。遵從宣宗遺詔,天下大事由皇太后協助處理。大赦天下,以第二年為正統元年。開始停止午間朝賀。十五日,尚書蹇義死。二十九日,戶部尚書黃福輔助南京守備機要事務。二月六日,尊奉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八日,尊皇后為皇太后。九日,封其弟朱祁鈺為成阝王。十二日,罷免各官裁減開支。三月六日,釋放教坊司樂工三千八百餘人。九日,停止山陵伕役一萬七千人。二十四日,諭旨三法官,裁決死罪,必須三次復奏然後執行。

  四月二十一日,將元朝學士吳澄順祭於孔子廟庭。二十六日,因久旱考察佈政、按察二司及各府州縣官。二十七日,派給事中、御史捕捉畿南、山東、河南、淮安蝗蟲。五月十一日,戶部進言浙江、蘇、松荒田稅糧減除二百七十七萬餘石,請求加強核查。英宗認為增加複查必定增加百姓負擔,沒準許。六月七日,命天下掩埋外露屍骨。二十一日,葬章皇帝於景陵。

  七月七日,免山西夏稅一半。八月七日,減少光祿寺飲食民夫四千七百餘人。九月二十四日,詔督漕總兵及各巡撫官,每年八月到京師與朝廷大臣商議大事。這月,王振掌管司禮監。

  十月四日,派使者告訴阿臺朵兒只伯。十三日,下詔天下衛所設立學校。十一月一日,有日食。十二月十五日,阿臺朵兒只伯侵犯涼州鎮番,被總兵官陳懋於黑山擊敗。

  這一年,琉球中山、暹羅、日本、占城、安南、滿剌加、哈密、瓦剌入朝進貢。

  正統元年(1436)正月十日,停開銅仁金場。十四日,派禁軍三萬人在京城附近屯田。三月三日,賜周旋等進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別。九日,聽群臣講經論史。

  四月一日,祭祀太廟。五月二日,阿臺朵兒只伯侵犯肅州。二十七日,設提督學校官員。

  八月十一日,右都督蔣貴任總兵官,都督同知趙安為副將,率軍征討阿臺朵兒只伯。九月十一日,派侍郎何文淵、王佐,副都御史朱與言監督兩淮、長蘆、浙江鹽課。欽差巡鹽從此開始。二十八日,封黎利之子黎麟為安南國王。

  十一月二十四日,下詔在京三品以上官員推舉能勝任御史一職之人,四品及侍從言官推舉能勝任知縣之人各一人。湖廣遭災,免除稅糧。十二月十六日,因邊境奏議遲緩,下兵部尚書王驥、侍郎鄺聎於獄,不久釋放。二十四日,湖廣、貴州總兵官蕭授征討廣西蒙顧十六洞賊人,很快平定賊亂。

  這一年,琉球中山、爪哇、安南、烏斯藏、占城、瓦剌入朝進貢。遣返宣德年間來進貢的古裡、蘇門答剌等十一國使者回國。

  正統二年(1437)正月四日,宣宗神牌附祭於太廟。九日,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與寧夏、甘肅兵一起出塞征討阿臺朵兒只伯。三月四日,審查囚犯。二十八日,御史金敬安撫安置大名及河南、陝西逃亡農民。

  四月,免除河南受災稅糧。五月一日,兵部尚書王驥經理甘肅邊境事務。十三日,刑部尚書魏源經理大同邊境事務。十八日,免陝西平涼六府旱災稅糧。六月十七日,將宋朝胡安國、蔡沈、真德秀附祭於孔子廟庭。二十二日,副都御史賈諒、侍郎鄭辰賑濟河南、江北饑荒。

  十月八日,鎮守甘肅左副總兵任禮任總兵官,都督蔣貴、都督同知趙安為左、右副總兵,兵部侍郎柴車、僉都御史曹翼、羅亨信輔助軍務,征討阿臺朵兒只伯。兵部尚書王驥、太監王貴監督。十一月十九日,賑濟河南饑饉,免稅糧。

  這年,琉球中山、撒馬兒罕、暹羅、土魯番、瓦剌、哈密入朝進貢。

  正統三年(1438)三月十五日,京師地震。十七日,陝西饑荒。

  四月二日,王驥、任禮、蔣貴、趙安襲擊阿臺朵兒只伯,大敗阿臺朵兒只伯,追到黑泉後返回。三十日,設立大同馬市。六月二十一日,因天旱判定朝中內外疑難未決案件。二十三日,都督方政、僉事張榮與徵南將軍黔國公沐晟、右都督沐昂征討麓川叛蠻思任發。

  七月一日,下禮部尚書胡氵熒於獄。九日,戶部尚書劉中敷被下獄。不久全部獲釋。八月二十三日,因陝西饑荒,命令雜犯死罪以下囚犯納銀贖罪,護送邊境官吏交換大米。九月十二日,免兩畿、湖廣欠交賦稅。

  十月二日,再次賑救陝西饑荒。十二月六日,刑部尚書魏源、右都御史陳智等被投入監獄。

  這年,榜葛剌進貢麒麟,朝中內外上表祝賀。琉球中山、暹羅、占城、瓦剌入朝進貢。

  正統四年(1439)正月三日,方政在大寨攻破麓川蠻,追到空泥全軍覆滅。二月八日,總兵官蕭授平定貴州計砂叛苗。閏二月二十三日,釋放魏源、陳智等人,恢復其官職,並寬免放棄交趾的王通、馬驥罪行。三月一日,下詔赦免天下。四日,賞賜施..等進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別。十二日,廢遼王貴火合為庶人。十九日,黔國公沐晟死於軍中。二十五日,增加南京及在外官員俸祿糧食。

  五月三日,右都督沐昂任徵南將軍,充任總兵官,征討思任發。二十日,審查中外囚犯。六月十九日,京師地震。二十一日,因京畿水災而祭告天地,告訴群臣修身反省。二十二日,下寬恤詔令,徵求直言。

  七月四日,免兩畿、山東、江西、河南受災稅糧。二十六日,淘汰冗官。八月二十三日,增設沿海防備倭寇官員。二十四日,京師地震。

  十二月三日,都督同知李安任總兵官,僉都御史王翱輔佐軍務,征討松藩祈命簇叛亂番人。

  這年,琉球、占城、安南、瓦剌、榜葛剌、滿剌加、哈密入朝進貢。

  正統五年(1440)正月十六日,在京城南郊大祭天地。二月二日,侍講學士馬愉、侍講曹鼐入文淵閣參與機要事務。十一日,僉都御史張純、大理少卿李畛安撫賑濟畿內流民。三月六日,建北京宮殿。

  四月一日,減免山西欠交賦稅。十五日,祈命簇番投降。五月,徵麓川,參將張榮在芒市失敗。六月七日,免兩畿遭災田糧。八日,審查囚犯。

  七月一日,派刑部侍郎何文淵等分別巡行天下,整治備荒政事。二日,楊榮死。八月二十六日,命各邊境整治備荒政事。九月三日,免雲南欠交賦稅。

  十一月三日,賑救浙江饑荒。十三日,免蘇、松、常、鎮、嘉、湖州遭水災後稅糧。十八日,廣西僧人楊行祥假稱是建文帝,被押送到京師,囚禁在錦衣衛獄中而死。二十六日,沐昂征討並平定師宗叛蠻。十二月十四日,免南畿、浙江、山東、河南遭災稅糧。

  這年,占城、琉球中山、哈密、烏斯藏來朝進貢。

  正統六年(1441)正月一日,應該有日食,但看不見。禮官請求上表祝賀,不許。十二日,大祭天地於京城南郊。十七日,因莊浪多次地震,親自去郊廟祭祀,還派遣使者祭祀西方岳、鎮。大舉進攻麓川,定西伯蔣貴為平蠻將軍,都督同知李安、僉事劉聚為副將,兵部尚書王驥總督軍務。三月三日,兵部侍郎于謙被下獄。

  四月二十八日,因災害異常派使臣察看天下未決案件。五月十九日,刑部侍郎何文淵、大理卿王文審查在京師刑獄案件。巡撫侍郎周忱、刑科給事中郭瑾審查南京刑獄案件。釋放于謙為大理少卿。

  七月十三日,賑濟浙江、湖廣饑荒。

  十月十四日,戶部尚書劉中敷,侍郎吳璽、陳王常受刑于長安門,十五天後釋放還職。二十七日,免畿內受災稅糧。十一月一日,乾清、坤寧二宮,奉天、華蓋、謹身三殿落成,大肆赦免。定都城北京。文武百官不稱行在了。十日,王驥攻下麓川上江寨。二十日,免河南、山東及鳳陽等府受災稅糧。閏十一月十一日,再下劉中敷、吳璽、陳王常於獄中。過了一年,釋放劉中敷為平民,吳璽、陳王常戍邊。十二月,王驥攻克麓川,思任發敗逃於孟養。十五日,回師。左副總兵李安進攻餘下賊人於高黎貢山,潰敗。

  這年,占城、瓦剌、哈密入朝進貢。

  正統七年(1442)正月十二日,在京城南郊大加祭祀。二月二十九日,到天壽山。三月三日回宮。十四日,免陝西屯田糧食十分之五。十七日,賜劉儼等進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別。

  四月四日,賑濟陝西饑荒。這月,免山西、河南、山東遭災稅糧。五月十三日,論平定交趾功勞,進封蔣貴為侯,王驥為靖遠伯。十九日,立皇后錢氏。二十八日,倭寇攻陷大嵩所。六月二十三日,戶部侍郎焦宏在浙江防備倭寇。

  七月八日,賑濟陝西饑民,贖回貧民所賣去的子女。八月十五日,又命王驥總督雲南軍務。九月十七日,陝西進獻嘉禾,禮臣請求上表祝賀,英宗不許。

  十月五日,兀良哈攻陷廣寧。十八日,太皇太后死。十二月,葬誠孝昭皇后於獻陵。

  這年,占城、瓦剌、哈密、琉球中山、安南、爪哇、土魯番、烏斯藏入朝進貢。

  正統八年(1443)正月十一日,大祭天地於京城南郊。二月三日,淘汰南京冗官。十二日,淮王朱瞻土奧前來朝覲。二十日,荊王朱瞻土岡前來朝覲。

  五月十五日,又命平蠻將軍蔣貴、王驥率軍征討麓川思任發之子思機發。二十四日,雷電震動奉天殿上鴟吻,命群臣修身反省。二十八日,大肆赦免。六月四日,侍講劉球上述十件大事,被下錦衣衛獄。太監王振指示指揮馬順殺害劉球。二十一日,大理少卿薛王宣被下獄中。

  七月五日,祭酒李時勉在國子監門口受刑三天。九月十三日,思機發請求投降。

  十一月,宣宗廢除之皇后胡氏死。十二月三日,免山東歸業平民稅糧二年。六日,駙馬都尉焦敬受刑于長安右門。

  這年,占城、安南、瓦剌、哈密、爪哇入朝進貢。

  正統九年(1444)正月四日,右都御史王文巡視延安、寧夏邊境。十一日,大祭天地於南郊。二十一日,成國公朱勇,興安伯徐亨,都督馬亮、陳懷,同太監僧保、曹吉祥、劉永誠、但住分道並進征討兀良哈。二月十六日,王驥擊退思機發,俘虜他的兒子獻給英宗。召王驥回京。三月初一日,新建的太學落成,隆重祭奠先師孔子。十四日,朱勇等回師。楊士奇死。十五日,討論征討兀良哈功勞,封陳懷平鄉伯,馬亮為招遠伯,成國公朱勇等各加俸祿不等。

  四月七日,翰林學士陳循入值文淵閣,參與機要事務。八日,賑救長沙及赤斤蒙古饑荒。五月十日,命法官審查在京師刑事案件。刑部侍郎馬昂審查南京刑案。六月四日,賑濟湖廣、貴州蠻人饑荒。

  七月二日,下駙馬都尉石王景於獄中。處州賊人葉宗留盜竊福安銀礦,捕殺福建參議竺淵。六日,免河南遭災稅糧。閏七月一日,再開福建、浙江銀場。七日,掩埋外露屍骨。二十五日,雷電震動奉天殿上鴟吻。八月四日,免陝西遭災稅糧,贖回百姓所賣去的子女。二十八日,告誡邊將防備瓦剌也先。九月十二日,靖遠伯王驥、右都御史陳鎰經理西北邊防守備。

  十月初一日,有日食。二十五日,兀良哈進貢馬匹以謝罪。

  這年,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漲大水,江河大水四溢。暹羅、琉球中山、瓦剌、安南、烏斯藏、滿剌加入朝進貢。

  正統十年(1445)正月十二日,大祭天地於京城南部。十四日,下詔推舉有智謀勇敢之人。二月十三日,京師地震。十五日,免陝西欠交賦稅。二十二日,兀良哈進貢馬匹,請求寬恕侵犯邊境之罪,英宗不許。二十八日,到天壽山。三月三日,回宮。七日,思機發入朝進貢謝罪。十七日,下詔有關官吏給歸業逃民及流民飯吃。六月二十三日,賑濟陝西饑荒,免除田租三分之二。

  七月二十四日,減價出賣河南、懷慶倉庫裡的糧食,以賑濟山、陝饑荒。八月十二日,免湖廣旱災秋糧。十五日,免蘇、松、嘉、湖十四府州遭水災秋糧。

  十月二十八日,侍讀學士苗衷為兵部侍郎,侍講學士高谷為工部侍郎,一起入值文淵閣參與機要事務。十二月十七日,緬甸抓獲思任發殺其頭送到京師。二十三日,運送河南糧食賑救陝西饑荒。廣西總兵官安遠侯柳溥平定慶遠叛蠻。

  這年,琉球中山、哈密、亦力把裡、安南、占城、滿剌加、錫蘭山、撒馬兒罕、烏斯藏入朝進貢。

  正統十一年(1446)正月十一日,在京城南郊大祭天地。十二日,授與太監王振等弟侄世襲錦衣衛官職。二月二十三日,華蓋、奉天殿出現異常氣體,派官吏祭告天地。二十五日,下詔體恤刑獄。三月一日,下戶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金濂、右都御史陳鎰等於錦衣衛獄,不久釋放。五日,御史柳華帶領福建、浙江、江西兵征討礦賊。六日,到天壽山。十三日,回宮。

  六月二十日,京師地震。

  七月七日,增加買賣東西的店鋪稅鈔。十四日,楊溥死。八月三日,免湖廣受災稅糧。二十五日,戶部尚書王直被下獄,不久釋放。九月十六日,廣西瑤人反叛,捉拿化州知州茅自得,殺千戶汪義。

  十月二十日,派給事中、御史分別賞賜各邊境將士。十一月八日,減輕殊死以下罪行。

  當年,琉球中山、暹羅、安南、爪哇、回回、哈密、占城、亦力把裡、撒馬兒罕、烏斯藏入朝進貢。

  正統十二年(1447)正月十日,大祭天地於京城南郊。三月一日,到天壽山。八日回宮。十四日,免杭、嘉、湖州水災秋糧。

  四月二十六日,免蘇、松、常、鎮江遭災秋糧。五月九日,大理少卿張驥賑濟濟寧及淮、揚州饑荒。

  七月十四日,命令各邊將練兵防備瓦剌。八月初一日。有日食。九月六日,馬愉死。

  這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瓦剌、爪哇、哈密、暹羅入朝進貢。

  正統十三年(1448)正月十日,在京城南郊大祭天地。三月三日,下詔責備孟養宣慰司獻思機發。十七日,賜彭時等進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別。王驥仍然總督軍務,都督同知宮聚為平蠻將軍,充任總兵官,率兵討徵思機發。

  夏四月,免浙江、江西、湖廣遭災稅糧。五月二日,派使者捕捉山東蝗蟲。二十日,刑部侍郎丁鉉撫慰、安置河南、山東災民。

  七月一日,大名附近黃河決堤,淹沒三百多里,派使臣賑濟。二十五日,河南黃河決堤,淹沒曹、濮、東昌。壽張沙灣潰堤,沖壞運輸線路,工部侍郎王永和負責治理。八月二日,福建賊鄧茂七作亂。二十一日,命令御史丁王宣搜捕鄧茂七。

  十一月四日,寧陽侯陳懋充任總兵官,保定伯梁王缶、平江伯陳豫為副帥,太監曹吉祥、王瑾監督火器,刑部尚書金濂輔助軍務,征討鄧茂七。二十二日,處州賊流動搶劫金華各縣。二十八日,永康侯徐安防備山東倭寇。十二月十八日,廣東瑤人作亂。

  這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前來朝貢。瓦剌前來朝貢的使臣達三千人,賞賜沒按以前的慣例,於是結怨。

  正統十四年(1449)正月十三日,在京城南郊大祭天地。二十四日,免浙江、福建銀課。二月六日,御史丁王宣、指揮劉福擊敗並斬殺鄧茂七於延平。十八日,王驥相繼在金沙江、鬼哭山大破思機發,爾後班師。二十日,指揮僉事徐恭充任總兵官,征討處州賊葉宗留,工部尚書石璞輔助軍務。三月八日,到天壽山。十三日回宮。

  四月一日,處州賊侵犯崇安,殺都指揮吳剛。十三日,湖廣、貴州苗賊大起,命令王驥鎮壓。十六日,派御史十三人同中官監督福建、浙江銀課。五月七日,陳懋攻破沙縣盜賊。十三日,天旱,太監金英同法官審查囚犯。二十日,侍讀學士張益入值文淵閣,參與軍國大事。二十一日,巡按福建御史汪澄斬首棄市示眾。還殺前任巡按御史柴文顯。六月二日,靖州苗侵犯辰溪,都指揮高亮戰死。八日,南京謹身諸殿發生火災。十六日,修身反省。下詔河南、山西輪留休假的軍士全部開赴大同、宣府。十七日,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兵馬。二十一日,詔赦天下。三十日,平鄉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都督王貴、吳克勤、太監林壽,分別在大同、宣府訓練京師軍隊,防備瓦剌來犯。

  七月十一日,瓦剌也先侵掠大同,參將吳浩戰死。英宗下詔親自出徵。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進諫,英宗不聽。十五日,命成阝王居守京師。當天,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與瓦剌兵戰於陽和,官軍敗沒。十六日,英宗從京師出發。十七日,到龍虎臺,軍中深夜驚恐。十九日,暫住居庸關。二十三日,到宣府。各位使臣多次請求駐兵休整,英宗不許。二十八日,到陽和。八月一日,兵臨大同。鎮守大同太監郭敬進諫,主張回師。二日,廣寧伯劉安為總兵官,鎮守大同。三日,回師。十日,到宣府。十三日,瓦剌兵大舉來犯,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戰死,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兵救援,到鷂兒嶺遇到伏兵,全軍覆滅。十四日,在土木堡被圍。十五日,官軍潰敗,數十萬人戰死。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聎,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蓕等全部戰死。英宗被俘北去。十七日,京師聽說前線失敗,群臣在朝廷大哭,侍講徐王呈請求南遷,兵部侍郎于謙不許。十八日,皇太后命成阝王監國。二十一日,英宗到大同。二十二日,皇太后命令立皇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二十四日,英宗到威寧海子。二十七日,到黑河。九月六日,郕王即皇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帝。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