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本紀·卷二

卷二原文

  ◎太祖二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庙号仁祖,妣皆皇后。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诸功臣进爵有差。丙子,颁即位诏于天下。追封皇伯考以下皆为王。辛巳,李善长、徐达等兼东宫官。甲申,遣使核浙西田赋。壬辰,胡廷瑞克建宁。庚子,邓愈为征戍将军,略南阳以北州郡。汤和克延平,执元平章陈友定,福建平。是月,天下府州县官来朝。谕曰:“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二月壬寅,定郊社宗庙礼,岁必亲祀,以为常。癸卯,汤和提督海运。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副之,由海道取广东。丁未,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戊申,祀社稷。壬子,诏衣冠如唐制。癸丑,常遇春克东昌,山东平。甲寅,杨璟克宝庆。三月辛未,诏儒臣修女诫,戒后妃毋预政。壬申,周德兴克全州。丁酉,邓愈克南阳。己亥,徐达徇汴梁,左君弼降。夏四月辛丑,蕲州进竹簟,却之,命四方毋妄献。廖永忠师至广州,元守臣何真降,广东平。丁未,祫享太庙。戊申,徐达、常遇春大破元兵于洛水北,遂围河南。梁王阿鲁温降,河南平。丁巳,杨璟克永州。甲子,幸汴梁。丙寅,冯胜克潼关,李思齐、张思道遁。五月己卯,廖永忠下梧州,浔、贵、容、郁林诸州皆降。辛卯,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六月庚子,徐达朝行在。甲辰,海南、海北诸道降。壬戌,杨璟、朱亮祖克靖江。秋七月戊子,廖永忠下象州,广西平。庚寅,振恤中原贫民。辛卯,将还应天,谕达等曰:“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庶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不恭命者,罚无赦。”丙申,命冯胜留守开封。闰月丁未,至自开封。己酉,徐达会诸将兵于临清。壬子,常遇春克德州。丙寅,克通州,元帝趋上都。是月,征天下贤才为守令。免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和被灾田租。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庚午,徐达入元都,封府库图籍,守宫门,禁士卒侵暴,遣将巡古北口诸隘。壬申,以京师火,四方水旱,诏中书省集议便民事。丁丑,定六部官制。御史中丞刘基致仕。己卯,赦殊死以下。将士从征者恤其家,逋逃许自首。新克州郡毋妄杀。输赋道远者,官为转运,灾荒以实闻。免镇江租税。避乱民复业者,听垦荒地,复三年。衍圣公袭封及授曲阜知县,并如前代制。有司以礼聘致贤士,学校毋事虚文。平刑,毋非时决囚。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蒙古、色目人有才能者,许擢用。鳏寡孤独废疾者,存恤之。民年七十以上,一子复。他利害当兴革不在诏内者,有司具以闻。壬午,幸北京。改大都路曰北平府。征元故臣。癸未,诏徐达、常遇春取山西。甲午,放元宫人。九月癸亥,诏曰:“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今贤士多隐岩穴,岂有司失于敦劝欤,朝廷疏于礼待欤,抑朕寡昧不足致贤,将在位者壅蔽使不上达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岂甘没世而已哉。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儒讲明治道。有能辅朕济民者,有司礼遣。”乙丑,常遇春下保定,遂下真定。冬十月庚午,冯胜、汤和下怀庆,泽、潞相继下。丁丑,至自北京。戊寅,以元都平,诏天下。十一月己亥,遣使分行天下,访求贤才。庚子,始祀上帝于圜丘。癸亥,诏刘基还。十二月丁卯,徐达克太原,扩廓帖木儿走甘肃,山西平。己巳,置登闻鼓。壬辰,以书谕明升。

  二年春正月乙巳,立功臣庙于鸡笼山。丁未,享太庙。庚戌,诏曰:“朕淮右布衣,因天下乱,率众渡江,保民图治,今十有五年。荷天眷祐,悉皆戡定。用是命将北征,齐鲁之民馈粮给军,不惮千里。朕轸厥劳,已免元年田租。遭旱民未苏,其更赐一年。顷者大军平燕都,下晋、冀,民被兵燹,困征敛,北平、燕南、河东、山西今年田租亦与蠲免。河南诸郡归附,久欲惠之,西北未平,师过其地,是以未逞。今晋、冀平矣,西抵潼关,北界大河,南至唐、邓、光、息,今年税粮悉除之。”又诏曰:“应天、太平、镇江、宣城、广德供亿浩穰。去岁蠲租,遇旱惠不及下。其再免诸郡及无为州今年租税。”庚申,常遇春取大同。是月,倭寇山东滨海郡县。二月丙寅朔,诏修元史。壬午,耕耤田。三月庚子,徐达至奉元,张思道遁。振陕西饥,户米三石。丙午,常遇春至凤翔,李思齐奔临洮。夏四月丙寅,遇春还师北平。己巳,诸王子受经于博士孔克仁。令功臣子弟入学。乙亥,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徐达下巩昌。丙子,赐秦、陇新附州县税粮。丁丑,冯胜至临洮,李思齐降。乙酉,徐达袭破元豫王于西宁。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丁酉,徐达下平凉、延安。张良臣以庆阳降,寻叛。癸卯,始祀地于方丘。六月己卯,常遇春克开平,元帝北走。壬午,封陈日煃为安南国王。秋七月己亥,鄂国公常遇春卒于军,诏李文忠领其众。辛亥,扩廓帖木儿遣将破原州、泾州。辛酉,冯胜击走之。丙辰,明升遣使来。八月丙寅,元兵攻大同,李文忠击败之。己巳,定内侍官制。谕吏部曰:“内臣但备使令,毋多人,古来若辈擅权,可为鉴戒。驭之之道,当使之畏法,勿令有功,有功则骄恣矣。”癸酉,《元史》成。丙子,封王颛为高丽国王。癸未,徐达克庆阳,斩张良臣,陕西平。是月,命儒臣纂礼书。九月辛丑,召徐达、汤和还,冯胜留总军事。癸卯,以临濠为中都。戊午,征南师还。冬十月壬戌,遣杨璟谕明升。甲戌,甘露降于钟山,群臣请告庙,不许。辛卯,诏天下郡县立学。是月,遣使贻元帝书。十一月乙巳,祀上帝于圜丘,以仁祖配。十二月甲戌,封阿答阿者为占城国王。甲申,振西安诸府饥,户米二石。己丑,大赉平定中原及征南将士。庚寅,扩廓帖木儿攻兰州,指挥于光死之。是年,占城、安南、高丽入贡。

  三年春正月癸巳,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副之,分道北征。二月癸未,追封郭子兴滁阳王。戊子,诏求贤才可任六部者。是月,李文忠下兴和,进兵察罕脑儿,执元平章竹贞。三月庚寅,免南畿、河南、山东、北平、浙东、江西广信、饶州今年田租。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于沈儿峪,尽降其众,扩廓走和林。丙戌,元帝崩于应昌,子爱猷识理达腊嗣。是月,慈利土官覃垕作乱。五月己丑,徐达取兴元。分遣邓愈招谕吐蕃。丁酉,诏守令举学识笃行之士。己亥,设科取士。甲辰,李文忠克应昌。元嗣君北走,获其子买的里八剌,降五万余人,穷追至北庆州,不及而还。丁未,诏行大射礼。戊申,祀地于方丘,以仁祖配。辛亥,徐达下兴元。邓愈克河州。丁巳,诏开国时将帅无嗣者禄其家。是月旱,斋戒,后妃亲执爨,皇太子诸王馈于斋所。六月戊午朔,素服草屦,步祷山川坛,露宿凡三日,还斋于西庑。辛酉,赉将士,省狱囚,命有司访求通经术明治道者。壬戌,大雨。壬申,李文忠捷奏至,命仕元者勿贺。谥元主曰顺帝。癸酉,买的里八剌至京师,群臣请献俘。帝曰:“武王伐殷用之乎?”省臣以唐太宗尝行之对。帝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耳。若遇隋之子孙,恐不尔也。”遂不许。又以捷奏多侈辞,谓宰相曰:“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乙亥,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丙子,告捷于南郊。丁丑,告太庙,诏示天下。辛巳,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田临濠,给资粮牛种,复三年。是月,倭寇山东、浙江、福建滨海州县。秋七月丙辰,明升将吴友仁寇汉中,参政傅友德击却之。中书左丞杨宪有罪诛。八月乙酉,遣使瘗中原遗骸。冬十月丙辰,诏儒士更直午门,为武臣讲经史。癸亥,周德兴为征南将军,讨覃垕,垕遁。辛巳,贻元嗣君书。十一月壬辰,北征师还。甲午,告武成于郊庙。丙申,大封功臣。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己亥,设坛亲祭战没将士。庚戌,有事于圜丘。辛亥,诏户部置户籍、户帖,岁计登耗以闻,著为令。乙卯,封中书右丞汪广洋忠勤伯,御史中丞刘基诚意伯。十二月癸亥,复贻元嗣君书,并谕和林诸部。甲子,建奉先殿。庚午,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并加修葺。己卯,赐勋臣田。壬午,以正月至是月,日中屡有黑子,诏廷臣言得失。是年,占城、爪哇、西洋入贡。

  四年春正月丙戌,李善长罢,汪广洋为右丞相。丁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副之,率舟师由瞿塘,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济宁侯顾时副之,率步骑由秦陇伐蜀。魏国公徐达练兵北平。戊子,卫国公邓愈督饷给征蜀军。庚寅,建郊庙于中都。丁未,诏设科取士,连举三年,嗣后三年一举。戊申,免山西旱灾田租。二月甲戌,幸中都。壬午,至自中都。元平章刘益以辽东降。是月,蠲太平、镇江、宁国田租。三月乙酉朔,始策试天下贡士,赐吴伯宗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巳,徙山后民万七千户屯北平。丁未,诚意伯刘基致仕。夏四月丙戌,傅友德克阶州,文、隆、绵三州相继下。五月,免江西、浙江秋粮。六月壬午,傅友德克汉州。辛卯,廖永忠克夔州。戊戌,明升将丁世贞破文州,守将朱显忠死之。癸卯,汤和至重庆,明升降。戊申,倭寇胶州。是月,徙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秋七月辛亥,徐达练兵山西。辛酉,傅友德下成都,四川平。乙丑,明升至京师,封归义侯。八月甲午,免中都、淮、扬及泰、滁、无为田租。己酉,振陕西饥。是月,高州海寇乱,通判王名善死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丙申,征蜀师还。十一月丙辰,有事于圜丘。庚申,命官吏犯赃者罪勿贷。是月,免陕西、河南被灾田租。十二月,徐达还。是年,安南、浡泥、高丽、三佛齐、暹罗、日本、真腊入贡。

  五年春正月癸丑,待制王祎使云南,诏谕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祎至,不屈死。乙丑,徙陈理、明升于高丽。甲戌,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趋和林,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应昌,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取甘肃,征扩廓帖木儿。靖海侯吴祯督海运,饷辽东。卫国公邓愈为征南将军,江夏侯周德兴、江阴侯吴良副之,分道讨湖南、广西洞蛮。二月丙戌,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入贡,却之。三月丁卯,都督佥事蓝玉败扩廓于土剌河。夏四月己卯,振济南、莱州饥。戊戌,始行乡饮酒礼。庚子,邓愈平散毛诸洞蛮。五月壬子,徐达及元兵战于岭北,败绩。是月,诏曰:“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有司严治之。闽、粤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六月丙子,定宦官禁令。丁丑,定宫官女职之制。戊寅,冯胜克甘肃,追败元兵于瓜、沙州。癸巳,定六部职掌及岁终考绩法。壬寅,吴良平靖州蛮。甲辰,李文忠败元兵于阿鲁浑河,宣宁侯曹良臣战没。乙巳,作铁榜诫功臣。是月,振山东饥,免被灾郡县田租。秋七月丙辰,汤和及元兵战于断头山,败绩。八月丙申,吴良平五开、古州诸蛮。甲辰,元兵犯云内,同知黄理死之。九月戊午,周德兴平婪凤、安田诸蛮。冬十月丁酉,冯胜师还。是月,免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田租。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圜丘。甲子,征南师还。壬申,纳哈出犯辽东。是月,召徐达、李文忠还。十二月甲戌,诏以农桑学校课有司。辛巳,命百官奏事启皇太子。庚子,邓愈为征西将军,征吐番。壬寅,贻元嗣君书。是年,琐里、占城、高丽、琉球、乌斯藏入贡。高丽贡使再至,谕自后三年一贡。

  六年春正月甲寅,谪汪广洋为广东参政。二月乙未,谕暂罢科举,察举贤才。壬寅,命御史及按察使考察有司。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颁《昭鉴录》,训诫诸王。戊申,太阅。壬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副之,备边山西、北平。甲子,指挥使于显为总兵官,备倭。夏四月己丑,令有司上山川险易图。六月壬午,盱眙献瑞麦,荐宗庙。壬辰,扩廓帖木儿遣兵攻雁门,指挥吴均击却之。是月,免北平、河间、河南、开封、延安、汾州被灾田租。秋七月壬寅,命户部稽渡江以来各省水旱灾伤分数,优恤之。壬子,胡惟庸为右丞相,八月乙亥,诏祀三皇及历代帝王。冬十月辛巳,召徐达、冯胜还。十一月壬子,扩廓帖木儿犯大同,徐达遣将击败之,达仍留镇。甲子,遣兵部尚书刘仁振真定饥。丙寅,冬至,帝不豫,改卜郊。闰月乙亥,录故功臣子孙未嗣者二百九人。壬午,有事于圜丘。庚寅,颁定《大明律》。是年,暹罗、高丽、占城、真腊、三佛齐入贡。命安南陈叔明权知国事。

  七年春正月甲戌,都督佥事王简、王诚、平章李伯升屯田河南、山东、北平。靖海侯吴祯为总兵官,都督于显副之,巡海捕倭。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戊午,修曲阜孔子庙,设孔、颜、孟三氏学。是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旱蝗,并免租税。夏四月己亥,都督蓝玉败元兵于白酒泉,遂拔兴和。壬寅,金吾指挥陆龄讨永、道诸州蛮,平之。五月丙子,免真定等四十二祎府州县被灾田租。辛巳,振苏州饥民三十万户。癸巳,减苏、松、嘉、湖极重田租之半。六月,陕西平凉、延安、靖宁、鄜州雨雹,山西、山东、北平、河南蝗,并蠲田租。秋七月甲子,李文忠破元兵于大宁、高州。壬申,倭寇登、莱。八月甲午朔,祀历代帝王庙。辛丑,诏军士阵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为存养。百姓避兵离散或客死,遗老幼,并资遣还。远宦卒官,妻子不能归者,有司给舟车资送。庚申,振河间、广平、顺德、真定饥,蠲租税。九月丁丑,遣崇礼侯买的里八剌归,遗元嗣君书。冬十一月壬戌,纳哈出犯辽阳,千户吴寿击走之。辛未,有事于圜丘。十二月戊戌,召邓愈、汤和还。是年,阿难功德国、暹罗、琉球、三佛齐、乌斯藏、撒里、畏兀儿入贡。

  八年春正月辛未,增祀鸡笼山功臣庙一百八人。癸酉,命有司察穷民无告者,给屋舍衣食。辛巳,邓愈、汤和等十三人屯戍北平、陕西、河南。丁亥,诏天下立社学。是月,河决开封,发民夫塞之。二月甲午,宥杂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谪凤阳输作屯种赎罪。癸丑,耕耤田。召徐达、李文忠、冯胜还,傅友德等留镇北平。三月辛酉,立钞法。辛巳,罢宝源局铸钱。

  夏四月辛卯,幸中都。丁巳,至自中都。免彰德、大名、临洮、平凉、河州被灾田租。罢营中都。致仕诚意怕刘基卒。五月己巳,永嘉候朱亮祖偕傅友德镇北平。六月壬寅,指挥同知胡汝平贵州蛮。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食之。辛酉,改作太庙。壬戌,召傅友德、朱亮祖还,李文忠、顾时镇山西、北平。戊辰,诏百官奔父母丧不俟报。京师地震。丁丑,免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及蕲、黄诸府被灾田租。八月己酉,元扩廓帖木儿卒。

  冬十月丁亥,诏举富民素行端洁达时务者。壬子,命皇太子诸王讲武中都。十一月丁丑,有事于圆丘。十二月戊子,京师地震。甲寅,遣使振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杭州水灾。是月,纳哈出犯辽东,指挥马云、叶旺大败之。

  是年,撒里、高丽、占城、暹罗、日本、爪哇、三佛齐入贡。

  九年春正月,中山侯汤和,颍川侯傅友德,都督佥事蓝玉、王弼,中书右丞丁玉,备边延安。三月己卯,诏曰:“比年西征敦煌,北伐沙漠,军需甲仗,皆资山、陕,又以秦、晋二府宫殿之役,重困吾民。平定以来,闾阎未息。国都始建,土木屡兴。畿辅既极烦劳,外郡疲于转运。今蓄储有余,其淮、扬、安、徽、池五府及山西、陕西、河南、福建、江西、浙江、北平、湖广今年租赋,悉免之。”

  夏四月庚戌,京师自去年八月不雨,是日始雨。五月癸酉,自庚戌雨,至是日始霁。六月甲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辛丑,李文忠还。

  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是月,蠲苏、松、嘉、湖水灾田租,振永平旱灾。元将伯颜帖木儿犯延安,傅友德败降之。八月己酉,遣官省历代帝王陵寝,禁刍牧,置守陵户。忠臣烈士祠,有司以时葺治。分遣国子生修岳镇海渎祠。西番朵儿只巴寇罕东,河州指挥甯正击走之。闰九月庚寅,以灾异诏求直言。

  冬十月己未,太庙成,自是行合享礼。丙子,命秦、晋、燕、吴、楚、齐诸王治兵凤阳。十一月壬午,有事于圆丘。戊子,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十二月甲寅,振畿内、浙江、湖北水灾。己卯,遣都督同知沐英乘传诣陕西问民疾苦。

  是年,览邦、琉球、安南、日本、乌斯藏、高丽入贡。

  十年春正月辛卯,以羽林等卫军益秦、晋、燕三府护卫。是春,振苏、松、嘉、湖水灾。

  夏四月己酉,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率师讨吐番,大破之。是月,振太平、宁国及宜兴、钱塘诸县水灾。五月庚子,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重事。癸卯,振湖广水灾。丙午,户部主事赵乾振荆、蕲迟缓,伏诛。六月丁巳,诏臣民言事者,实封达御前。丙寅,命政事启皇太子裁决奏闻。

  秋七月甲申,置通政司。是月,始遣御史巡按州县。八月庚戌,改建大祀殿于南郊。癸丑,选武臣子弟读书国子监。九月丙申,振绍兴、金华、衢州水灾。辛丑,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

  冬十月戊午,封沐英四平侯。辛酉,赐百官公田。十一月癸未,卫国公邓愈卒。丁亥,合祀天地于奉天殿。是月,免河南、陕西、广东、湖广田租。威茂蛮叛,御史大夫丁玉为平羌将军,讨平之。十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丁未,录故功臣子孙百百余人,授官有差。

  是年,占城、三佛齐、暹罗、爪哇、真腊入贡。高丽使五至,以嗣王未立,却之。

  十一年春正月甲戌,封皇子椿为蜀王,柏湘王,桂豫王,模汉王,植卫王。改封吴王橚为周王。己卯,进封汤和信国公。是月,徵天下布政使及知府来朝。二月,指挥胡渊平茂州蛮。三月壬午,命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是月,第来朝官为三等。

  夏四月,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殂,子脱古思帖木儿嗣。五月丁酉,存问苏、松、嘉、湖被水灾民,户赐米一石,蠲逋赋六十五万有奇。六月壬子,遣使祭故元嗣君。己巳,五开蛮叛,杀靖州指挥过兴,以辰州指挥杨仲名为总兵官,讨之。

  秋七月丁丑,振平阳饥。是月,苏、松、扬、台海溢,遣官存恤。八月,免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诸府州秋粮。九月丙申,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

  冬十月甲子,大祀殿成。十一月庚午,征西将军西平侯沐英率都督蓝玉、玉弼讨西番。是月,五开蛮平。

  是年,暹罗、阇婆、高丽、琉球、占城、三佛齐、朵甘、乌斯藏、彭亨、百花入贡。

  十二年春正月己卯,始合礼天地于南郊。甲申,洮州十八族番叛,命沐英移兵讨之。丙申,丁玉平松州蛮。二月戊戌,李文忠督理河、岷、临、巩军事。乙巳,诏曰:“今春雨雪经旬。天下贫民困于饥寒者多有,其令有司给以钞。”丙寅,信国公汤和率列候练兵临清。

  夏五月癸未,蠲北平田租。六月丁卯,都督马云征大宁。秋七月丙辰,丁玉回师讨眉县贼,平之。己未,李文忠还掌大都督府事。八月辛巳,诏凡致仕官复其家,终身无所与。九月己亥,沐英大破西番,擒其部长三副使。

  冬十一月甲午,沐英班师,封仇成、蓝玉等十二人为侯。庚申,大宁平。十二月,汪广洋贬广南,赐死。徵天下博学老成之士至京师。

  是年,占城、爪哇、暹罗、日本、安南、高丽入贡。高丽贡黄金百斤、白金万两,以不如约,却之。

  十三年春正月戊戌,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及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伏诛。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二月壬戌朔,诏举聪明正直、孝弟力田、贤良方正、文学术数之士。发丹符,验天下金谷之数。戊辰,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三月壬辰,减苏、松、嘉、湖重赋十之二。壬寅,燕王隶之国北平。壬子,沐英袭元将脱火赤于亦集乃,擒之,尽降其众。

  夏四月己丑,命群臣各举所知。五月甲午,雷震谨身殿。乙未,大赦。丙申,释在京及临濠屯田输作者。己亥,免天下田租。吏以过误罢者还其职。壬寅,都督濮英进兵赤斤站,获故元豳王亦怜真及其部曲而还。是月,罢御史台。命从征士卒老疾者许以子代,老而无子及寡妇,有司资遣还。六月丙寅,雷震奉天门,避正殿省愆。丁卯,罢王府工役。丁丑,置谏院官。

  秋八月,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廪膳。九月辛卯,景川侯曹震、营阳侯杨璟、永城侯恭显屯田北平。乙巳,天寿节,始受群臣朝贺,赐宴于谨身殿,后以为常。丙午,置四辅官,告于太庙。以儒士王本、估佑、袭斅、杜斅、赵民望、吴源为春、夏官。是月,诏陕西卫军以三分之二屯田。安置翰林学士承旨宋濂于茂州,道卒。

  冬十一月乙未,徐达还。丙午,元平章完者不花、乃儿不花犯永平,指挥刘广战没,千户王辂击败之,擒完者不花。十二月,天下府州县所举士至者八百六十余人,授官有差。南雄侯赵庸镇广东,讨阳春蛮。

  是年,琉球、日本、安南、占城、真腊、爪哇入贡,日本以无表却之。

  十四年春正月戊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傅友德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乃儿不花。命新授官者各举所知。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壬子,罢天下岁造兵器。癸丑,命公候子弟入国学。丙辰,诏求隐逸。二月庚辰,核天下官田。三月丙戌,大赦。辛丑,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

  夏四月庚午,徐达率诸将出塞,至北黄河,击破元兵,获全宁四部以归。五月,五溪蛮叛,江夏侯周德兴讨平之。

  秋八月丙子,诏求明经老成之士,有司礼送京师。庚辰,河决原武、祥符、中牟。辛巳,徐达还。九月壬午朔,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帅征支南。徐达镇北平。丙午,周德兴移师讨施州蛮,平之。

  冬十月壬子朔,日有食之。癸丑,命法司录囚,会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官会议平允以闻。甲寅,免应天、太平、应德、镇江、宁国田租。癸亥,分遣御史录囚。己卯,延安侯唐胜宗帅师讨浙东山寇,平之。十一月壬午,吉安侯陆仲亨镇成都。庚戌,赵庸讨广州海寇,大破之。十二月丁巳,命翰林春坊官考驳诸司章奏。戊辰,傅友德大败元兵于白石江,遂下曲靖。壬申,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走普宁自杀。

  是年,暹罗、安南、爪哇、朵甘、乌斯藏入贡。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卷二譯文

  (二)

  洪武元年(1368)春正月初四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天下稱號明,建元洪武。追尊高祖考叫玄皇帝,廟號德祖;曾祖考叫恆皇帝,廟號懿祖;祖考叫裕皇帝,廟號熙祖;皇考叫淳皇帝,廟號仁祖;妻皆皇后。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諸功臣進爵有別。初五日,頒即位詔書於天下。追封皇伯考以下皆為王。初十日,李善長、徐達等兼東宮官。十三日,遣使核實浙西田賦。二十一日,胡廷瑞攻克建寧。二十九日,鄧愈為征戍將軍。攻略南陽以北州郡。湯和攻克延平,活捉元平章陳友定,福建平定。當月,天下府州縣官來朝,太祖告誡他們說“:天下始定,百姓財力俱困,現在關鍵在於讓百姓休養生息,這隻有廉者能夠約束自己而利於人,望大家共勉。”二月一日,規定郊社宗廟禮儀,每年必須親自祭祀作為常規。二日,湯和提督海運。廖永忠為徵南將軍,朱亮祖為副將軍,由海道取廣東。六日,用太牢在國學祀先師孔子。七日祀社稷。十一日,詔定衣冠如唐朝制。十二日,常遇春攻克東昌,山東平定。十三日,楊王景攻陷寶慶。二十九日,詔儒臣修訂女規條,嚴禁后妃干預政治。三十日,周德興攻克全州。三月初一,鄧愈攻克南陽。三日徐達前往汴梁,左君弼投降。

  夏四月初一,蘄州進獻竹蓆,太祖拒受,詔令四方不要隨便進獻。廖永忠率部隊到廣州,元守臣何真投降,廣東平定。初七,集合祖先牌位在太廟舉行大祭。初八,徐達、常遇春大破元兵於洛水北,於是進圍河南,梁王阿魯溫投降,河南平定。十七日,楊王景攻克永州。二十四日,行幸汴梁。二十六日,馮勝攻克潼關,李思齊、張思道逃走。五月十日,廖永忠攻下梧州,潯、貴、容、鬱林各州都投降。二十二日,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六月一日,徐達朝見太祖,七日,海南、海北各道投降。二十五日,楊王景、朱亮祖攻陷靖江。

  秋七月二十日,廖永忠攻下象州,廣西平定。二十二日,賑恤中原貧民。二十三日,太祖將回應天,對徐達等說“:中原百姓,久為群雄侵苦,流離相望,所以命令將帥北征,拯民於水火。元朝祖宗有功德於民,其子孫不顧百姓死活,老天厭棄他們。君有罪,百姓卻是無辜的。前代革命之際,肆行屠戮,違天虐民,我實在不忍。諸將攻下城池之時,不要肆意燒殺掠奪,元之宗室親戚,都要保全。這樣上順天意,下慰人望,符合我討伐罪人安撫百姓之意。不恭守命令的罰無赦。”二十八日,命令馮勝留守開封。閏七月初九,從開封回宮。十一日,徐達會合諸將兵於臨清。十四日,常遇春攻克德州。二十八日,攻克通州,元帝逃往上都。當月,徵召天下賢才充當守令。免除吳江、廣德、太平、寧國、滁、和受災田租。八月一日,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二日,徐達進入元都,封存府庫圖籍,把守宮門,禁止兵士侵犯暴行,遣將巡古北口各關隘。四日,因京師起火,四方水旱災害,太祖詔中書省集中討論便民事宜。九日,定六部官制。御史中丞劉基辭官。十一日,大赦死罪以下的罪犯。救濟從徵將士家人,逃跑的允許自首。新近攻克的州郡不要亂殺。輸納賦稅道路遙遠的,官府代為轉運,出現災荒據實報告。免鎮江租稅,逃難百姓復業的,任其開墾荒地,免三年賦稅徭役。衍聖公襲封並授曲阜知縣,一如前代制度。有司以禮聘招賢士,學校不要專事虛文。定罪量刑,不要不是時候處決囚犯。免除書籍田器稅,民間拖欠負擔免徵。蒙古、色目人有才能者,允許提升使用。對鰥寡孤獨廢疾之人給予撫卹救濟。百姓年滿七十以上者,允許一子免去賦役。其他有關利與害應當興革的不在詔內者,有關部門應據實報告。十四日,行幸北京,改大都路為北平府,徵元故臣。十五日,詔徐達、常遇春進取山西。二十六日,放元宮人。九月二十日,太祖下詔說“:天下之治,天下之賢士共同治理。今賢士多隱崖穴,是官府失於敦勸,朝廷疏於禮待,還是我寡昧不足以招攬賢才,將在位的雍蔽使不能上達?要不然,賢士大夫,幼學壯行,難道甘於沒落世間。天下剛定,我願與諸儒講明治道,有能輔佐我濟世安民者,有司以禮相待。”二十八日,常遇春攻下保定,於是直下真定。

  冬十月三日,馮勝、湯和下懷慶,澤、潞相繼下。十日,回到京師。十一日,因元都平定,詔告天下。十一月二日,遣使分行天下,訪求賢才。三日,第一次祭祀上帝於圜丘。二十六日,詔劉基還。十二月一日,徐達攻克太原,擴廓帖木兒逃到甘肅,山西平定。三日,置登聞鼓。二十六日,以書諭明癉。

  洪武二年(1369)正月十日,在雞籠山立功臣廟。十二日,供奉太廟。十五日,太祖下詔說:“我本淮右百姓,因天下大亂,率眾渡江,保民圖治,今已有十五年。蒙蒼天保..,各地都已戡定。命將北征,齊、魯百姓送糧給軍,不遠千里。我體其煩勞,已免其元年田租。現遭旱災,民未輕鬆,再免一年。不久,大軍平定燕都,攻下晉、冀,百姓遭受兵患,困於征斂,北平、燕南、河東、山西今年田租也一起免去。河南諸郡歸附,久想施惠他們,因西北未平,師過其地,所以沒有這樣做。現在晉、冀平定,西抵潼關,北達大河,南到唐、鄧、光、息之地,今年稅糧全部免除。”又下詔說:“應天、太平、鎮江、宣城、廣德供應浩大。去年免租,但遇上旱災,現再免諸郡和無為州今年租稅。”二十五日,常遇春攻取大同。當月,倭寇侵掠山東濱海郡縣。二月一日,下詔修元史。十七日,耕耒昔田。三月六日,徐達到奉元,張思道逃走。賑救陝西饑荒,每戶給米三石。十二日,常遇春到鳳翔,李思齊逃奔臨洮。

  夏四月二日,常遇春還師北平。五日,博士孔克仁給諸王子授經,令功臣子弟入學。十一日,編祖訓錄,制定封建諸王制度。徐達攻下鞏昌。十二日,賜秦、隴新近歸附州縣稅糧。十三日,馮勝到臨洮,李思齊投降。二十一日,徐達在西安襲破元朝豫王。五月一日,日食。四日,徐達攻下平涼、延安。張良臣率慶陽投降。不久反叛。十日,第一次在方丘祀地。六月十七日,常遇春攻克開平,元帝逃到北方。二十日,封陳日火奎為安南國國王。

  秋七月七日,鄂國公常遇春死於軍中,詔李文忠領其眾。十九日,擴廓帖木兒遣將破原州、涇州。二十九日,馮勝將其擊敗。丙辰日,明日升派使臣來。八月四日,元兵進攻大同,李文忠將其擊敗。七日,制定內侍官制度。諭吏部說:“內臣只備使令,不要太多的人。自古以來這些人擅權,應引以為鑑。駕馭他們的辦法是使他們畏法,不讓他們有功,有功就驕恣。”十一日,《元史》修成。十四日,封王顓為高麗國王。二十一日,徐達攻克慶陽,斬張良臣,陝西平定。當月,太祖命令儒臣編纂禮書。九月十日,太祖召徐達、湯和還朝,馮勝留下總領軍事。十二日,以臨濠為中都。二十七日,徵南師還。

  冬十月一日,太祖派楊王景曉諭明日升。十三日,甘露降在鐘山,群臣請求祭告太廟,太祖不許。三十日,詔告天下郡縣設立學校。這月,派使者送給元帝書信。十一月十四日,祀上帝於圜丘,附帶祭仁祖。十二月十三日,封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甲申日,賑西安各府饑荒,每戶給米二石。二十八日,大獎平定中原及徵南將士。庚寅日,擴廓帖木兒進攻蘭州,指揮於光死難。

  這年,占城、安南、高麗入朝進貢。

  洪武三年(1370)春一月三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分道北征。二月二十四日,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二十九日,詔求可任六部的賢才。這月,李文忠攻下興和,進兵察罕腦兒,抓獲元平章竹貞。三月一日,免南畿、河南、山東、北平、浙東、江西廣信、饒州今年田租。

  夏五月七日,封皇子木爽為秦王,木岡晉王,棣燕王、木肅吳王、楨楚王、..齊王、梓潭王、杞趙王、檀魯王,從孫守謙靖江王。徐達在沈兒峪大破擴廓帖木兒,其眾盡降,擴廓逃到和林。二十八日,元帝死於應昌,子愛猷識理達臘即位。這月,慈利土官覃后土作亂。五月一日,徐達攻取興元。分派鄧愈招諭吐蕃。九日,太祖下詔令守令推舉學識篤行之士。十一日,設科取士。十六日,李文忠攻克應昌。元嗣君北逃,獲其子買的裡八剌,降五萬餘人,窮追到北慶州,不及而還。十九日,詔行大射禮儀。二十日,在方丘祀地,附帶祭仁祖。二十三日,徐達攻下興元。鄧愈攻克河州。二十九日,詔開國將帥無嗣的給薪俸於家人。當月旱,齋戒,后妃親手做飯,皇太子諸王在齋所吃飯。六月一日,太祖素服草屨,步行禱告山川壇,露宿三天,在西廡還齋。四日,獎賞將士,審判獄中囚犯,命令官府徵求通經術明治道之人。五日,大雨。十五日,李文忠捷報到,命令仕元的人不要朝賀。諡元主號順帝。十六日,買的裡八剌到京師,群臣請求殺俘虜祭獻。太祖說“:武王伐殷用過嗎?”省臣以唐太宗曾這樣做過回答。太祖說“:太宗是對待王世充。若遇到隋之子孫,恐怕也不這樣。”於是不許。又以捷報多誇張之辭,對宰相說:“元朝統治中國百年,我和你們父母都賴其生養,為何如此菲薄,請改掉。”十八日,封買的裡八剌為崇禮侯。十九日,太祖在南郊告捷。二十日,告太廟,詔示天下。二十四日,遷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百姓無業者到臨濠耕作,給資金糧食耕牛種子,免三年租稅。這月,倭寇犯山東、浙江、福建濱海州縣。

  秋七月三十日,明升部將吳友仁侵犯漢中,參政傅友德將其擊敗。中書左丞楊憲獲罪被殺。八月二十九日,派人埋葬中原遺骸。

  冬十月一日,太祖詔儒士到午門,為武臣講授經史。八日,周德興任徵南將軍,討伐覃篨,篨逃走。十一月七日,送書信給元嗣君。十一月七日,北征師還。十九日,太祖告武成於郊廟。十一日,大封功臣。進升李善長為韓國公,徐達魏國公,封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常遇春子茂鄭國公,湯和等侯者二十八人。十四日,太祖設壇親自祭祀戰死將士。二十五日,在圜丘祭天。二十六日,詔戶部置戶籍、戶帖,每年登記上報,著為令。三十日,封中書右丞汪廣洋忠勤伯,御史中丞劉基誠意伯。十二月八日,再次送書信給元嗣君,並曉諭和林各郡。九日,建立奉先殿。十五日,派使臣祭歷代帝王寢陵,並加以修復。二十四,賜勳臣田。二十七日,因正月到本月,太陽多次有黑子,詔朝廷臣子言得失。

  這年,占城、爪哇、西洋入朝進貢。

  洪武四年春(1371)一月二日。罷李善長,任命汪廣洋為右丞相。三日,中山侯湯和為徵西將軍,江夏侯周德興、德慶侯廖永忠為副,率水軍由瞿塘;潁川侯傅友德為徵虜前將軍,濟寧侯顧時為副,率步兵騎兵由秦、隴,水陸並進伐蜀。魏國公徐達在北平練兵。四日,衛國公鄧愈督糧餉給徵蜀軍隊。六日,建郊廟於中都。二十三日,下詔設科取士連舉三年,以後三年一舉。二十四日,免山西旱災田租。二月二十日,太祖行幸中都。二十八日從中都回宮。元朝平章劉益率遼東投降。這月,免太平、鎮江、寧國田租。三月一日,第一次策試天下貢士,賜吳伯宗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別。二十一日,遷徙山後民一萬七千戶屯北平。二十三日,誠意伯劉基辭官。

  夏四月四日,傅友德攻克階州,文、隆、綿三州相繼收復。五月,免江西、浙江秋糧。六月一日,傅友德攻克漢州。十日,廖永忠克夔州。十七日,明升將丁世貞攻破文州,守將朱顯忠死。二十二日,湯和到重慶,明升投降。八日,倭寇犯膠州。當月,遷徙山後民三萬五千戶到內地,又遷沙漠遺民三萬二千戶屯田北平。

  秋八月一日,徐達練兵山西。十二日,傅友德攻下成都,四川平定。十五日,明升到京城,封為歸義侯。八月十四日,免去中都、淮、揚及泰、滁、無為田租。二十九日,賑陝西饑荒。本月高州海寇作亂,通判王名善死難。三十日,日食。

  冬十月十七日,徵蜀師還。十一月七日,在圜丘祭天。十一日,詔令官吏犯貪贓者其罪不寬恕。本月,免陝西、河南受災田租。徐達還朝。

  這年,安南、氵孛泥、高麗、三佛齊、暹羅、日本、真臘入朝進貢。

  洪武五年(1372)春正月五日,待制王..出使雲南,詔諭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到,不屈而死。十七日遷陳理、明升到高麗。二十六日,魏國公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出雁門,趨和林,曹國公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出應昌,宋國公馮勝為徵西將軍,直取甘肅,征討擴廓帖木兒。靖海侯吳禎督海運,運糧遼東。衛國公鄧愈為徵南將軍,江夏侯周德興、江陰侯吳良為副,分道討伐湖南、廣西洞蠻。二月八日,安南陳叔明殺其主日火堅自立,遣使入朝進貢,明廷拒絕。三月二十日,都督僉事藍玉在土剌河擊敗擴廓。

  夏四月二日,賑救濟南、萊州饑荒。二十一日,第一次行鄉飲酒禮。二十三日,鄧愈平定散毛諸洞蠻。五月六日,徐達和元兵在嶺北開戰,擊敗取勝。當月,詔說:“天下大定,禮儀風俗不可不正。那些遭亂淪為奴隸者恢復為民。凍飢者裡中富裕人家應借貸他們,孤寡殘疾者官府供養,不要流離失所。鄉里論年齡,相見揖拜,不要違禮。婚姻不要看財多少。喪事看家裡有無,不要迷信陰陽禁忌,停柩暴露。流民復業後各按人力耕種,不要以舊田為限。僧道齋醮各種男女,放縱飲食,有關部門要嚴加管治,閩、粵豪富人家不要閹人之子,違者抵罪。”六月一日,制定宦官禁令。二日,定宮官女職制度。三日,馮勝攻克甘肅,追敗元兵於瓜、沙州。十八日,制定六部職掌及歲終考績法。二十七日,吳良平靖州蠻。二十九日,李文忠在阿魯渾河擊敗元兵,宣寧侯曹良臣戰死。三十日,作鐵榜誡功臣。這個月,賑山東饑荒,免受災郡縣田租。

  秋七月十一日,湯和和元兵在斷頭山開戰,元兵敗。八月二十二日,吳良平定五開、古州諸蠻。三十日元兵進犯雲內,同知黃裡死。九月十四日,周德興平定婪鳳、安田諸蠻。

  冬十月二十四日,馮勝師還。這月,免應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田租。十一月十八日,在圜丘有事。二十一日,徵南師還。二十九日,納哈出侵犯遼東。這月,召徐達、李文忠還。十二月一日,詔告有關部門去農桑學校學習。八日,命令百官奏事向皇太子陳述。二十七日,鄧愈為徵西將軍,出征吐蕃。二十九日,送書信給元嗣君。

  這年,瑣裡、占城、高麗、琉球、烏斯藏入朝進貢。高麗貢使又到,曉諭以後三年一貢。

  洪武六年(1373)春正月十二日,貶汪廣洋為廣東參政。二月二十三日,太祖命令暫停科舉,觀察推舉賢才。三十日,命令御史和按察使考察有關部門。二月初一,日食。頒佈《昭鑑錄》,訓誡諸王。六日,檢閱。三月一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防備山西、北平。十三日,任命指揮使於顯為總兵官,防備倭寇。夏四月十八日,命令有關部門上山川險易圖表。六月十二日,盱眙獻瑞麥,進獻宗廟。二十二日,擴廓帖木兒遣兵進攻雁門,指揮吳均擊退他們。當月,免除北平、河間、河南、開封、延安、汾州受災田租。

  秋七月三日,命令戶部清查渡江以來各省水旱災份數目,優加撫卹。十三日,胡惟庸為右丞相。八月六日,詔祀三皇及歷代帝王。

  冬十月十三日,召徐達、馮勝回朝。十一月十五日,擴廓帖木兒進犯大同,徐達遣將將其擊敗,並留下鎮守。二十七日,派遣兵部尚書劉仁賑救真定饑荒。二十九日,冬至,帝身體不適,改卜郊。閏月八日,錄用故功臣子孫未嗣者二百零九人。十五日,行祭於圜丘。庚寅日,頒定大明律。

  這年,暹羅、高麗、占城、真臘、三佛齊入朝進貢。命安南陳叔明暫且主持國事。

  洪武七年(1374)春正月八日,都督僉事王簡、王誠,平章李伯升,在河南、山東、北平屯田。靖海侯吳禎任總兵官,都督於顯任副職,巡行海上捕捉倭寇。二月一日,日食。二十二日,修繕曲阜孔子廟,設孔、顏、孟三氏學說。這月平陽、太原、汾州、歷城、汲縣遭受旱蝗災害,一起免除租稅。

  夏四月四日,都督藍玉在白酒泉擊敗元兵,攻克興和。七日,金吾指揮陸齡討平永、道各州蠻。五月十一日,免除真定等四十二府州縣受災田租。四月二十七日,賑濟蘇州饑民三十萬戶。二十八日,減蘇、松、嘉、湖極重田租的一半。六月,陝西平涼、延安、靖寧、..州遭受大雨冰雹,山西、山東、北平、河南遭受蝗災,一起免除田租。

  秋七月一日,李文忠在大寧、高州擊破元兵。九日,倭寇侵掠登、萊。八月一日,祀歷代帝王廟。九月八日,詔軍士陣亡、其父母妻子不能自己養活的,由官府養。百姓逃避兵患而離散或者客死他鄉而留下老幼的,一起出錢送還。遠方做官死後,其妻子不能迴歸的,官府給予車船費用送回。二十七日,賑濟河間、廣平、順德、真定饑荒,免除租稅。九月十五日,派崇禮侯買的裡八剌回,送元嗣君書信。

  冬十一月一日,納哈出進犯遼陽,千戶吳壽將其擊走。十日,在圜丘祭天。十二月七日,召鄧愈、湯和回京。

  這年,阿難功德國、暹羅、琉球、三佛齊、烏斯藏、撒裡、畏兀兒入朝進貢。

  洪武八年(1375)春正月十一日,增祀雞籠山功臣廟一百零八人。十三日,命令官府檢察貧民無依靠的,供給房屋和衣食。二十日,鄧愈、湯和等十三人在河南、陝西、北平守備屯田。二十七日,詔令天下設立社學。這個月,黃河在開封決口,朝廷動員百姓堵塞。二月四日,寬恕各種犯死罪以下和官犯私罪的罪犯,貶鳳陽運輸屯種。二十三日,太祖耕耒昔田。召徐達、李文忠、馮勝還京,傅友德留鎮北平。三月一日,建立鈔法。二十一日。罷寶源局鑄錢。

  夏四月二日,行幸中都。二十八日,太祖親自巡察中都。免彰德、大名、臨洮、平涼、河州受災田租。罷營中都。辭官人誠意伯劉基病死。五月十日,永嘉侯朱亮祖和傅友德共同鎮守北平。六月十四日,指揮同知胡汝平定貴州蠻。

  秋七月一日,日食。三日,改作太廟。四日,召傅友德、朱亮祖還,李文忠、顧時鎮守山西、北平。十日,詔令官吏奔父母喪事不要等著報告。京師地震。十九日,免應天、太平、寧國、鎮江和蘄、黃各府受災田租。八月二十二日,元朝擴廓帖木兒死。

  冬十月一日,下詔推舉富民中品行端莊明達時務之人。二十六日,命皇太子諸王在中都研討練習武功。十一月二十一日,行祭於圜丘。十二月三日,京師地震。丁寅日,遣使賑救蘇州、湖州、嘉興、松江、常州、太平、寧國、杭州水災。這月,納哈出進犯遼東,指揮馬雲、葉旺大敗納哈出。

  這年,撒裡、高麗、占城、暹羅、日本、爪哇、三佛齊入朝進貢。

  洪武九年(1376)春正月,中山侯湯和,潁川侯傅友德,都督僉事藍玉、王弼,中書右丞丁玉,在延安守備邊防。三月二十五日,太祖下詔說:“多年西征敦煌,北伐沙漠,軍需甲仗,皆賴山、陝,又因秦、晉二府宮殿之役,重困我民。平定以來,百姓未得休息。國都剛建,土木屢興。近郊已經極為煩勞,外郡更是疲於轉運。現在蓄儲有餘,淮、揚、安、徽、池五府和山西、陝西、河南、福建、江西、浙江、北平、湖廣今年租賦,全部免除。”

  夏四月二十七日,京師從去年八月到今天才下雨。五月二十日,從四月二十七日下雨到今天才晴。六月十一日,改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十八日,李文忠還京。

  秋七月一日,日食。這月,免除蘇、松、嘉、湖水災田租,賑永平旱災。元將伯顏帖木兒進犯延安,傅友德將其擊敗,伯顏投降。八月二十七日,遣官祭歷代帝王陵寢,禁止放牧,設守陵戶。忠臣烈士祠,官府要時時修治。分別派國子生修嶽鎮海瀆祠。西番朵兒只巴侵寇罕東,河州指揮寧正擊走之。閏九月初九,因災異詔求直言。

  冬十月九日,太廟成,從此行合享禮。十月二十日,命令秦、晉、燕、吳、楚、齊諸王在鳳陽治理兵士。十一月二日,在圜丘祭天。十八日,遷山西及真定民無產的到鳳陽耕作。十二月五日,賑京師內、浙江、湖北水災。三十日,遣都督同知沐英乘傳驛到陝西問民間疾苦。

  這年,賢邦、琉球、安南、日本、烏斯藏、高麗入朝進貢。

  洪武十年(1377)春正月十二日,以羽林等衛軍作為秦、晉、燕三府護衛。這年春,賑蘇、松、嘉、湖水災。

  夏四月二日,鄧愈為徵西將軍,沐英為副將軍,率師討伐西蕃,大破西蕃。這月,賑太平、寧國、宜興、錢塘各縣水災。五月二十三日,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總領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議軍國重事。二十六日,賑湖廣水災。二十九日,戶部主事趙乾賑荊、蘄遲緩,被殺。六月十一日,詔臣民言事者,實封達御前。二十日,命政事啟奏皇太子裁決然後奏聞。

  秋七月八日,設定通政司。這月,第一次派御史巡察州縣。八月四日,改建大祀殿到南郊。七日,選武臣子弟在國子監讀書。九月二十一日,賑救紹興、金華、衢州水災。二十六日,胡惟庸為左丞相、汪廣洋為右丞相。

  冬十月十三日,封沐英西平侯。十六日,賜百官公田。十一月九日,衛國公鄧愈死。十三日,合祀天地於奉天殿。該月,免河南、陝西、廣東、湖廣田租。威茂蠻叛,御史大夫丁玉為平羌將軍,討平。十二月一日,日食。三日,錄用故功臣子孫五百餘人,授官有別。

  這年,占城、三佛齊、暹羅、爪哇、真臘入貢。高麗使來五次,因其未立嗣王,朝廷拒絕。

  洪武十一年(1378)春一月一日,分封皇子椿為蜀王,柏湘王,桂豫王,木英漢王,植衛王。改封吳王木肅為周王。六日,進封湯和信國公。該月,徵召天下布政使及知府來朝。二月,指揮胡淵平茂州蠻。三月十日,命令奏事不要僅僅告訴中書省。該月,分來朝官為三等。

  夏四月,元嗣君愛猷識理達臘死,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五月二十六日,存問蘇、松、嘉、湖受水災百姓,每戶賜米一石,免除拖欠賦稅六十五萬多。六月十二日,遣使者祭奠故元嗣君。二十九日,五開蠻叛,殺害靖州指揮過興,任命辰州指揮楊仲名為總兵官,討伐五開叛蠻。

  秋七月七日,賑濟平陽饑荒。這月,蘇、松、揚、臺海患,遣官撫卹。八月,免除應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各府州秋糧。九月十七日,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

  冬十月二十五日,大祀殿落成。十一月一日徵西將軍西平侯沐英率都督藍玉、王弼征討西蕃。本月,五開蠻平定。

  這年,暹羅、..婆、高麗、琉球、占城、三佛齊、朵甘、烏斯藏、彭亨、百花入朝進貢。

  洪武十二年(1379)春一月十一日,第一次合祀天地於南郊。十六日,洮州十八族番反叛,命沐英率兵征討。二十九日,丁玉平定松州蠻。二月一日,李文忠督管河、岷、臨、鞏軍事。八日,太祖下詔說“:今春雨雪下了十幾天,天下貧民困於飢寒的不少,令官府給他們錢鈔。”二十九日,信國公湯和率列侯在臨清練兵。

  夏五月十七日,免去北平田租。六月三日,都督馬雲征伐大寧。

  秋七月二十二日,丁玉回師討平眉縣賊。二十五日,李文忠還掌大督府事。八月十八日,詔令凡辭官回家的官吏免除其家賦稅徭役,終身不再徵取。九月六日,沐英大破西番,抓獲其部長三副使。

  冬十一月一日,沐英班師回朝,封仇成、藍玉等十二人為侯。二十七日,大寧平定。十二月,汪廣洋被貶廣南,被賜死。徵召天下博學老成之士到京師。

  這年,占城、爪哇、暹羅、日本、安南、高麗入朝進貢。高麗進貢黃金百斤、白金萬兩,因其不符約定,拒絕收納。

  洪武十三年(1380)春正月初六,左丞相胡惟庸謀反,和其同黨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一起被殺。十一日,在南郊大祀天地。罷中書省,廢除丞相等官,更改制定六部官秩序,改大都督七府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二月一日,詔推舉聰明正直、孝弟力田、賢良方正、文學術數之士。發丹符,統計天下金銀糧食數量。七日,文武官年滿六十歲以上的允許辭官,給以誥敕。三月一日,減免蘇、松、嘉、湖重賦十分之二。十一日,燕王朱棣建國北平。二十一日,沐英在亦集乃襲擊元將脫火赤,活捉他,並盡降其眾。

  夏四月二十九日,命群臣各自推舉自己所知。五月四日,雷震謹身殿。五日,大赦。六日,釋放在京和臨濠屯田運輸勞作之人。九日,免天下田租。官吏以過失誤罷的還其職務。十二日,都督濮英進兵赤斤站,抓獲故元豳王亦憐真及其部曲而還。這月,罷御史臺,命從徵士卒老了有病者允許子代,老而無子及寡婦,有司給錢送還。六月七日,雷震奉天門,避上殿反省過失。六月八日。罷王府工役。十八日,設定諫院官。

  秋八月,命天下學校師生,每日由官方給膳食。十月四日,景川侯曹震、營陽侯楊王景、永城侯薛顯在北平屯田。十八日,天壽節,第一次受群臣朝賀,在謹身殿賜宴,以後為常例。十九日,設四輔官,告於太廟。任命儒士王本、杜佑、龔..、趙民望、吳源為春、夏官。這月,詔陝西衛軍用三分之二屯田。安置翰林學士宋氵廉領旨到茂州,在路上死亡。

  冬十一月九日,徐達還。二十日,元平章完者不花、乃兒不花進犯永平,指揮劉廣戰死,千戶王輅擊敗他們,抓獲完者不花。十二月,天下府州縣所推薦之士到京師的有八百六十餘人,授官有差別。南雄侯趙庸鎮守廣東,討伐陽春蠻。

  這年,琉球、日本、安南、占城、真臘、爪哇入朝進貢,日本因無表被拒絕。

  洪武十四年(1381)春一月二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湯和、傅友德為左、右副將軍,率師討伐乃兒不花。命新授官之人各舉所知。九日,大祀天地於南郊。二十六日,罷天下每年製造兵器。二十七日,命公侯子弟入國學。三十日,詔求隱逸之士。二月二十四日,核實天下官田。三月一日,大赦。十六日,頒五經、四書於北方學校。

  夏四月十五日,徐達率諸將出塞,到北黃河,擊破元兵,獲全寧四部而歸。五月,五溪蠻叛,江夏侯周德興討平。

  秋八月二十四日,詔求明經老成之士,官府司禮送京師。二十八日,黃河在原武、祥符、中牟決口。二十九日,徐達還京。九月一日,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師徵雲南。徐達鎮守北平。二十五日,周德興率軍討伐平定施州蠻。

  冬十月一日,日食。二日,命令法司審錄囚犯,會同翰林院給事中和春坊官一起討論平衡公允,然後報告。三日,免應天、太平、廣德、鎮江、寧國田租。十日,分別派遣御史審錄囚犯。二十八日,延安侯唐勝宗率師討平浙東山寇。十一月一日,吉安侯陸仲亨鎮守成都。二十九日,趙庸討伐廣州海寇,大破之。十二月七日,命令翰林春坊官考評各司奏章。十八日,傅友德大敗元兵於白石江,於是下曲靖。二十二日,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逃走普寧自殺。

  這年,暹羅、安南、爪哇、朵甘、烏斯藏入朝進貢。因安南侵犯思明,不予接納。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