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本紀·卷三

卷三原文

  ◎太祖三

  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群臣于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下威楚路。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庆、澄江、武定诸路俱降,云南平。己丑,减大辟囚。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庚戌,命天下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二月壬子。河决河南,命驸马都尉李祺振之。甲寅,以云南平,诏天下。闰月癸卯,蓝玉、沐英克大理,分兵徇鹤庆、丽江、金齿,俱下。三月庚午,河决朝邑。

  夏四月甲申,迁元梁王把匝剌瓦儿密及威顺王子伯伯等家属于耽罗。丙戌,诏天下通祀孔子。壬辰,免畿内、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税粮。五月乙丑,太学成,释奠于先师孔子。丙子,广平府吏王允道请开磁州铁冶。帝曰:“朕闻王者使天下无遗贤,不闻无遗利。今军器不乏,而民业已定,无益于国,且重扰民。”杖之,流岭南。丁丑,遣行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秋七月乙卯,河决荥泽、阳武。辛酉,罢四辅官。乙亥,傅友德、沐英击乌撒蛮,大败之。八月丁丑,复设科取士,三年一行,为定制。丙戌,皇后崩。己丑,延安侯唐胜宗、长兴侯耿炳文屯田陕西。丁酉,擢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辛丑,命徵至秀才分六科试用。九月己酉,吏部以经明行修之士郑韬等三千七百余人入见,令举所知,复遣使徵之。赐韬等钞,寻各授布政使、参政等官有差。庚午,葬孝慈皇后于孝陵。

  冬十月丙子,置都察院。丙申,录囚。甲辰,徐达还。是月,广东群盗平,诏赵庸班师。十一月戊午,置殿阁大学士,以邵质、吴伯宗、宋讷、吴沉为之。十二月辛卯,振北平被灾屯田士卒。乙亥,永城侯薛显理山西军务。

  是年,爪哇、琉球、乌斯藏、占城入贡。

  十六年春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戊午,徐达镇北平。二月丙申,初命天下学校岁贡士于京师。三月甲辰,召征南师还,沐英留镇云南。丙寅,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夏五月庚申,免畿内各府田租。六月辛卯,免畿内十二州县养马户田租一年,滁州免二年。

  秋七月,分遣御史录囚。八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九月癸亥,申国公邓镇为征南将军,讨龙泉山寇,平之。

  冬十月丁丑,召徐达等还。十二月甲午,刑部尚书开济有罪诛。

  是年,琉球、占城、西番、打箭炉、暹罗、须文达那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丁未,太祀天地于南郊。戊申,徐达镇北平。壬戌,汤和巡视沿海诸城防倭。三月戊戌朔,颁科举取士式。曹国公李文忠卒。甲子,大赦天下。

  夏四月壬午,论平云南功,进封傅友德颍国公,陈桓恒等侯者四人,大赉将士。庚寅,收阵亡遗骸。增筑国子学舍。五月丙寅,凉州指挥宋晟讨西番于亦集乃,败之。

  秋七月戊戌,禁内官预外事,敕诸司毋通内官监文移。癸丑,诏百官迎养父母者,官给舟车。丁巳,免畿内今年田租之半。庚申,录囚。壬戌,盱贻人献天书,斩之。八月丙寅,河决开封。壬申,决杞县,遣官塞之。己丑,蠲河南诸省逋赋。

  冬十月丙子,河南、北平大水,分遣驸马都尉李祺等振之。闰月癸丑,诏天下罪囚,刑部、都察院详议,大理寺覆谳后奏决。是月,召徐达还。十二月壬子,蠲云南逋赋。

  是年,琉球、暹罗、安南、占城入贡。

  十八年春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癸酉,朝觐官分五等考绩,黜陟有差。二月甲辰,以久阴雨雷雹,诏臣民极言得失。己未,魏国公徐达卒。三月壬戌,赐丁显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诏中外官父母殁任所者,有司给舟车归其丧,著为令。乙亥,免畿内今年田租。命天下郡县瘗暴骨。丙子,初选进士为翰林院、承敕监、六科庶吉士。己丑,户部侍郎郭桓坐盗官粮诛。

  夏四月丁酉,吏部尚书余熂以罪诛。丙辰,思州蛮叛,汤和为征虏将军,周德兴为副将军,帅师从楚王桢讨之。六月戊申,定外官三年一朝,著为令。

  秋七月甲戌,封王禑为高丽国王。庚辰,五开蛮叛。八月庚戌,冯胜、傅友德、蓝玉备边北平。是月,振河南水灾。

  冬十月己丑,颁《大诰》于天下。癸卯,召冯胜还。甲辰,诏曰:“孟子传道,有功名教。历年既久,子孙甚微。近有以罪输作者,岂礼先贤之意哉。其加意询访,凡圣贤后裔输作者,皆免之。”是月,楚王桢、信国公汤和讨平五开蛮。十一月乙亥,蠲河南、山东、北平田租。十二月丙午,诏有司举孝廉。癸丑,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反,都督冯诚败绩,千户王升死之。

  是年,高丽、琉球、安南、暹罗入贡。

  十九年春正月辛酉,振大名及江浦水灾。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是月,征蛮师还。二月丙申,耕耤田,癸丑,振河南饥。

  夏四月甲辰,诏赎河南饥民所鬻子女。六月甲辰,诏有司存问高年。贫民年八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匹,絮一斤;有田产者罢给米。应天、凤阳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社士,九十以上乡士;天下富民八十以上里士,九十以上社士。皆与县官均祀,复其家。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岁给米六石。士卒战伤除其籍,赐复三年。将校阵亡,其子世袭加一秩。岩穴之士,以礼聘遣。丁未,振青州及郑州饥。

  秋七月癸未,诏举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年六十以上者,置翰林备顾问,六十以下,于六部、布按二司用之。八月甲辰,命皇太子修泗州盱眙祖陵,葬德祖以下帝后冕服。九月庚申,屯田云南。

  冬十月,命官军已亡子女幼或父母老者皆给全俸,著为令。十二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是月,命宋国公冯胜分兵防边。发北平、山东、山西、河南民运粮于大宁。

  是年,高丽、琉球、暹罗、占城、安南入贡。

  二十年春正月癸丑,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副之,率师征纳哈出。焚锦衣卫刑具,以系囚付刑部。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礼成,天气清明。侍臣进曰:“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帝曰:“所谓敬天者,不独严而有礼,当有其实。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即如国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则是弃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职分之所当尽,祀天地,非祈福于己,实为天下苍生也。”二月壬午,阅武。乙未,耕耤田。三月辛亥,冯胜率师出松亭关,城大宁、宽河、会州、富峪。

  夏四月戊子,江夏侯周德兴筑福建濒海城,练兵防倭。六月庚子,临江侯陈镛从征失道,战没。癸卯,冯胜兵逾金山。丁未,纳哈出降。闰月庚申,师还次金山,都督濮英殿军遇伏,死之。

  秋八月癸酉,收冯胜将军印,召还,蓝玉摄军事。景川侯曹震屯田云南品甸。九月戊寅,封纳哈出海西侯。癸未,置大宁都指挥使司。丁酉,安置郑国公常茂于龙州。丁未,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副之,北征沙漠。是月,城西宁。

  冬十月戊申,封朱寿为舳舻侯,张赫为航海侯。是月,冯胜罢归凤阳,奉朝请。十一月壬午,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屯田定边、姚安、毕节诸卫。己丑,汤和还,凡筑宁海、临山等五十九城。十二月,振登、莱饥。

  是年,琉球、安南、高丽、占城、真腊、朵甘、乌斯藏入贡。

  二十一年春正月辛巳,麓川蛮思伦发入寇马龙他郎甸,都督甯正击败之。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甲午,振青州饥,逮治有司匿不以闻者。三月乙亥,赐任亨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丙戌,振东昌饥。甲辰,沐英讨思伦发败之。

  夏四月丙辰,蓝玉袭破元嗣君于捕鱼儿海,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王公以下数万人而还。五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六月甲辰,信国公汤和归凤阳。甲子,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陈桓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东川叛蛮。

  秋七月戊寅,安置地保奴于琉球。八月癸丑,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丁卯,蓝玉师还,大赉北征将士。戊辰,封孙恪为全宁侯。是月,御制八谕饬武臣。九月丙戌,秦、晋、燕、周、楚、齐、湘、鲁、潭九王来朝。癸巳,越州蛮阿资叛,沐英会傅友德讨之。

  冬十月丁未,东川蛮平。十二月壬戌,进封蓝玉凉国公。

  是年,高丽、古城、琉球、暹罗、真腊、撒马儿罕、安南入贡。诏安南三岁一朝,象犀之属毋献。安南黎季犛弑其主炜。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戌,改大宗正院曰宗人府,以秦王樉为宗人令,晋王、燕王棣为左、右宗正,周王橚、楚王桢为左、右宗人。丁亥,大祀天地于南郊。乙未,傅友德破阿资于普安。二月己未,蓝玉练兵四川。壬戌,禁武臣预民事。癸亥,湖广千户夏得忠结九溪蛮作乱,靖宁侯叶升讨平之,得忠伏诛。是月,阿资降。三月庚午,傅友德帅诸将分屯四川,湖广,防西南蛮。

  夏四月己亥,徙江南民田淮南,赐钞备农具,复三年。癸丑,魏国公徐允恭、开国公常升等练兵湖广。甲寅,徙元降王于眈罗。是月,遣御史按山东官匿灾不奏者。五月辛卯,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于兀良哈。

  秋七月,傅友德等还。八月乙卯,诏天下举高年有德识时务者。是月,更定《大明律》。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一月丙寅,宣德侯金镇等练兵湖广。己卯,思伦发入贡谢罪,麓川平。十二月甲辰,周王橚有罪,迁云南,寻罢徙,留居京师。定远侯王弼等练兵山西、河南、陕西。

  是年,高丽、安南、占城、暹罗、真腊入贡。元也速迭儿弑其主脱古思帖木儿而立坤帖木儿。高丽废其主禑,又废其主昌。安南黎季犛复弑其主日焜。

  二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晋王、燕王棣帅师征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等皆听节制。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庚辰,贵州蛮叛,延安侯唐胜宗讨平之。乙酉,齐王榑帅师从燕王棣北征。赣州贼为乱,东川侯胡海充总兵官,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为副将,讨平之。唐胜宗督贵州各卫屯田。二月戊申,蓝玉讨平西番叛蛮。丙辰,耕耤田。癸亥,河决归德,发诸军民塞之。三月癸巳,燕王棣师次迤都,咬住等降。

  夏四月,吉安侯陆仲亨等坐胡惟庸党下狱。丙申,潭王梓自焚死。闰月丙子,蓝玉平施南、忠建叛蛮。五月甲午,遣诸公侯还里,赐金币有差。乙卯,赐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死,陆仲亨等皆坐诛。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六月乙丑,蓝玉遣凤翔侯张龙平都匀、散毛诸蛮。庚寅,授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官。

  秋七月壬辰,河决开封,振之。癸巳,崇明、海门风雨海溢,遣官振之,发民二十五万筑堤。八月壬申,诏毋以吏卒充选举。蓝玉还。是月,振河南、北平、山东水灾。九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己卯,振湖广饥。十一月癸丑,免山东被灾田租。十二月癸亥,令殊死以下囚输粟北边自赎。壬申,罢天下岁织文绮。

  是年,墨刺、哈梅里、高丽、占城、真腊、琉球、暹罗入贡。

  二十四年春正月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戊申,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将军,定远侯王弼、武定侯郭英副之,备北平边。丁巳,免山东田租。二月壬申,耕耤田。三月戊子朔,日有食之。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等备边陕西。乙未,靖宁侯叶升练兵甘肃。丁酉,赐许观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辛未,封皇子〈木旃〉为庆王,权宁王,楩岷王,橞谷王,松韩王,模王,楹安王,桱唐王,栋郢王,〈木彝〉伊王。癸未,燕王棣督傅友德诸将出塞,败敌而还。五月戊戌,汉、卫、谷、庆、宁、岷六王练兵临清。六月己未,诏廷臣参考历代礼制,更定冠服、居室、器用制度。甲子,久旱录囚。

  秋七月庚子,徙富民实京师。辛丑,免畿内官田租之半。八月乙卯,秦王樉有罪,召还京师。乙丑,皇太子巡抚陕西。乙亥,都督佥事刘真、宋晟讨哈梅里,败之。九月乙酉,遣使谕西域。是月,倭寇雷州,百户李玉、镇抚陶鼎战死。

  冬十月丁巳,免北平、河间被水田租。十一月甲午,五开蛮叛,都督佥事茅鼎讨平之。庚戌,皇太子还京师,晋王来朝。辛亥,振河南水灾。十二月庚午,周王橚复国。辛巳,阿资复叛,都督佥事何福讨降之。

  是年,天下郡县赋役黄册成,计户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丁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琉球、暹罗、别失八里、撒马儿罕入贡。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二十五年春正月戊子,周王橚来朝,庚寅,河决阳武,发军民塞之,免被水田租。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何福讨都匀、毕节诸蛮,平之。辛丑,令死困输粟塞十。壬寅,晋王、燕王棣、楚王桢、湘王柏来朝。二月戊午,召曹国公李景隆等还京师。靖宁侯叶升等练兵于河南及临、巩、甘、凉、延庆。都督茅鼎等平五开蛮。丙寅,耕耤田。庚辰,诏天下卫所军以十之七屯田。三月癸未,冯胜等十四人分理陕西、山西、河南诸卫军务。庚寅,改封豫王桂为代王,汉王楧为肃王,卫王植为辽王。

  夏四月壬子,凉国公蓝玉征罕东。癸丑,建昌卫指挥月鲁帖木儿叛,指挥鲁毅败之。丙子,皇太子标薨。戊寅,都督聂纬、徐司马、瞿能讨月鲁帖木儿,俟蓝玉还,并听节制。五月辛巳,蓝玉至罕东,寇遁,遂趋建昌。己丑,振陈州原武水灾。六月丁卯,西平候沐英卒于云南。

  秋七月庚辰,秦王樉复国。癸未,指挥瞿能败月鲁帖木儿于双狼寨。八月己未,江夏侯周德兴坐事诛。丁卯,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甲戌,给公侯岁禄,归赐田于官。丙子,靖宁侯叶升坐胡惟庸党诛。九月庚寅,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高丽李成桂幽其主瑶而自立,以国人表来请命,诏听之,更其国号曰朝鲜。

  冬十月乙亥,沐春袭封西平侯,镇云南。十一月甲午,蓝玉擒月鲁帖木儿,诛之,召玉还。十二月甲戌,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兼东宫师保官。闰月戊戌,冯胜为总兵官,傅友德副之,练兵山西、河南、兼领屯卫。

  是年,琉球中山、山南、高丽,哈梅里入贡。

  二十六年春正月戊申,免天下耆民来朝。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丁丑,晋王统山西、河南军出塞,召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等还。乙酉,蜀王椿来朝。凉国公蓝玉以谋反,并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等皆坐诛。己丑,颁《逆臣录》于天下。庚寅,耕耤田。三月辛亥,代王桂率护卫兵出塞,听晋王节制。长兴侯耿炳文练兵陕西。丙辰,冯胜、傅友德备边山西、北平,其属卫将校悉听晋王、燕王节制。庚申,诏二王军务大者始以闻。壬戌,会宁侯张温坐蓝玉党诛。

  夏四月乙亥,孝感饥,遣使乘传发仓贷之。诏自今遇岁饥,先贷后闻,著为令。戊子,周王橚来朝。庚寅,旱,诏群臣直言得失,省狱囚。丙申,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秋七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戊申,选秀才张宗浚等随詹事府官分直文华殿,侍皇太孙。八月,秦、晋、燕、周、齐五王来朝。九月癸丑,代、肃、辽、庆、宁五王来朝。赦胡惟庸、蓝玉余党。

  冬十月丙申,擢国子监生六十四人为布政使等官。十二月,颁《永鉴录》于诸王。

  是年,琉球、爪哇、暹罗入贡。

  二十七年春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辛酉,李景隆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发天下仓谷贷贫民。三月庚子,赐张信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辛丑,魏国公徐辉祖、安陆侯吴杰备倭浙江。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甲子,以四方底平,收藏甲兵,示不复用。

  秋八月甲戌,吴杰及永定侯张铨率致仕武臣,备倭广东。乙亥,遣国子监生分行天下。督吏民修水利。丙戌,阶、文军乱,都督甯正为平羌将军讨之。九月,徐辉祖节制陕西沿边诸军。

  冬十一月乙丑,颍国公傅友德坐事诛。阿资复叛,西平侯沐春击败之。十二月乙亥,定远侯王弼坐事诛。

  是年,乌斯藏、琉球、缅、朵甘、爪哇、撒马儿罕、朝鲜入贡。安南来贡,却之。

  二十八年春正月丙午,阶、文寇平,甯正以兵从秦王樉征洮州叛番。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甲子,西平侯沐春擒斩阿资,越州平。是月,周王橚、晋王、率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燕王棣帅总兵官周兴出辽东塞。二月丁卯,宋国公冯胜坐事诛。己丑,谕户部编民百户为里。婚姻死丧疾病患难,里中富者助财,贫者助力。春秋耕获,通力合作,以教民睦。

  夏六月壬申,诏诸土司皆立儒学。辛巳,周兴等自开原追敌至甫答迷城,不及而还。己丑,御奉天门,谕群臣曰:“朕起兵至今四十余年,灼见情伪,惩创奸顽或法外用刑,本非常典。后嗣止颁《律》与《大诰》,不许用黥剌、剕、劓、阉割之刑。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又曰:“朕罢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皇亲惟谋逆不赦。余罪,宗亲会议取上裁。法司只许举奏,毋得擅逮。勒诸典章,永为遵守。”

  秋八月丁卯,都督杨文为征南将军,指挥韩观、都督佥事宋晟副之,讨龙州士官赵宗寿。戊辰,信国公汤和卒。辛巳,赵宗寿伏罪来朝,杨文移兵讨奉议、南丹叛蛮。九月丁酉,免畿内、山东秋粮。庚戌,颁《皇明祖训条章》于中外,“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十一月乙亥,奉议、南丹蛮悉平。十二月壬辰,诏河南、山东桑枣及二十七年后新垦田,毋徵税。

  是年,朝鲜、琉球、暹罗入贡。

  二十九年春正月壬申,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癸卯,征虏前将军胡冕讨郴、桂蛮,平之。辛亥,燕王棣帅师巡大宁,周世子有敦帅师巡北平关隘。三月辛酉,楚王桢、湘王柏来朝。甲子,燕王败敌于彻彻儿山,又追败之于兀良哈秃城而还。

  秋八月丁未,免应天、太平五府田租。九月乙亥,召致仕武臣二千五百余人入朝,大赉之,各进秩一级。

  是年,琉球、安南、朝鲜、乌斯茂入贡。

  三十年春正月丙辰,耿炳文为征西将军,郭英副之,巡西北边。丙寅,大祀天地于南郊。丁卯,置行太仆寺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掌马政。己巳,左都督杨文屯田辽东。是月,沔县盗起,诏耿炳文讨之。二月庚寅,水西蛮叛,都督佥事顾成为征南将军,讨平之。三月癸丑,赐陈安阝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庚辰,古州蛮叛,龙里千户吴得、镇抚井孚战死。

  夏四月己亥,都指挥齐让为平羌将军,讨之。壬寅,水西蛮平。五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乙卯,楚王桢、湘王柏帅师讨古州蛮。六月辛巳,赐礼部覆试贡士韩克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己酉,驸马都尉欧阳伦有罪赐死。

  秋八月丁亥,河决开封。甲午,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练兵河南。九月庚戌,汉、沔寇平。戊辰,麓川平缅土酋刀干孟逐其宣慰使思伦发以叛。乙亥,都督杨文为征虏将军,代齐让。

  冬十月戊子,停辽东海运。辛卯,耿炳文练兵陕西。乙未,重建国子监先师庙成。十一月癸酉,沐春为征虏前将军,都督何福等副之,讨刀干孟。

  是年,琉球、占城、朝鲜、暹罗、乌斯藏、泥八剌入贡。

  三十一年春正月壬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乙丑,遣使之山东、河南课耕。二月乙酉,倭寇宁海,指挥陶铎击败之。辛丑,古州蛮平,召杨文还。甲辰,都督佥事徐凯讨平么些蛮。

  夏四月庚辰,廷臣以朝鲜屡生衅隙请讨,不许。五月丁未,沐春击刀干孟,大败之。甲寅,帝不豫。戊午,都督杨文从燕王棣,武定侯郭英从辽王植,备御开平,俱听燕王节制。

  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辛卯,葬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制胜,率类此。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

  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卷三譯文

  (三)

  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一日,在謹身殿大宴群臣,開始用九奏樂。景川侯曹震、定遠侯王弼攻下威楚路。二日,元曲靖宣慰司以及中慶、澄江、武定各路全部投降,雲南於是平定。九日,減少死罪囚犯。十五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二月二日,命令天下朝覲官各舉薦一人。四日,黃河在河南決口,駙馬都尉李祺受命賑饑。六日,詔諭天下:雲南已經平定。閏二月二十三日,藍玉、沐英攻克大理,接著分兵巡迴鶴慶、麗江、金齒,各地俱下。三月二十一日,黃河在朝邑決口。

  四月五日,將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兒密及威順王的兒子伯伯的家屬遷到耽羅。七日,詔諭天下一律祭祀孔子。十日,免除京畿、浙江、江西、河南、山東的稅糧。五月十七日,建成太學,隆重祭祀先師孔子。二十八日,廣平府官吏王允道奏請發展磁州冶鐵業。朱元璋說“:我只聽說當帝王的人要使天下沒有遺漏的賢人,而沒有聽說要使天下沒有遺漏的利益。現在,兵器不缺,而且民眾安定,此事對國家無益,只能騷擾人民。”將王允道施杖刑後,流放嶺南。二十九日,派遣行人探訪賢哲之士。

  七月八日,黃河在滎澤、陽武決口。十二日,罷免了四個輔官。八月一日,傅友德、沐英擊敗烏撒蠻。三日,恢復科舉,三年一次,作為制度。十二日,皇后死去。十五日延安侯唐勝宗、長興侯耿炳文在陝西屯田。二十三日,提升秀才曾泰為兵部尚書。二十七日,告示天下選拔秀才要分六科考試。九月三日,吏部將鄭韜等三千七百多賢哲之士引見給皇帝,並令他們舉薦所知人才,立即派人徵召。賞賜鄭韜等人錢鈔,不久又分別授予布政使、參政等不同的官職。二十四日,將孝慈皇后葬在孝陵。

  十月一日,設定都察院。二十一日,審查囚犯罪狀。十一月十三日,徐達還京。當月,平定廣東群盜,詔趙庸撤軍。二十六日,設定殿閣大學士,讓邵質、吳伯宗、宋訥、吳沉擔任。十二月十七日,賑濟北平受災的屯田士兵。二十五日,永城侯薛顯料理山西軍務。

  這一年有爪哇、琉球、烏斯藏、占城前來朝貢。

  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十一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十四日,徐達鎮守北平。二月二十二日,要天下各學校每年要向京師輸送人才。三月一日,召南征軍隊回師,沐英留守雲南。二十三日,返還鳳陽、臨淮兩縣百姓的徭賦,以後世代不貢。

  五月十七日,免除京畿各府的田租。六月十九日,免除京畿十二州縣養馬人戶的田租一年,免除滁州養馬戶田租二年。

  七月,派遣御史審查囚犯罪狀。八月一日,日食。九月二十三日,申國公鄧鎮被封為徵南將軍,討伐龍泉山賊寇,並予以平定。

  十月七日,召回徐達。十二月二十五日刑部尚書開濟犯罪被殺。

  這一年,琉球、占城、西番、打箭爐、暹羅、須文達那前來朝貢。

  洪武十七年(1384)一月九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十日,徐達鎮守北平。二十四日,湯和巡視沿海諸城,防禦倭寇。三月一日,頒佈科舉考試的格式。曹國公李文忠死去。二十七日,大赦天下。

  四月十五日,對平定雲南的將士論功,封傅友德潁國公,陳桓等四人為侯,大賞將士。十八日,收殮陣亡將士遺骸。擴建國子學學舍。五月二十九日,涼州指揮宋成討伐西番,在亦集乃將其擊敗。

  七月二日,禁止內官干預國事,並傳文告示各司不準與內官交往。十七日,詔諭百官,有迎接養父母的,官府供給車船。二十一日,免除京畿內當年的一半田租。二十四日,審查囚犯罪狀。二十六日,有一個盱眙人進獻天書,被斬首。八月一日,黃河在開封決口。七日,杞縣黃河決口,派遣官吏堵塞大堤。二十四日,免除河南諸省拖欠的賦稅。

  十月十二日,河南、北平發生水災,派遣駙馬都尉李祺等人整治。閏十月十九日,告示對天下囚犯,必須由刑部、都察院詳細審查,由大理寺反覆審判後上奏判決。當月,召回徐達。十二月十九日,免除雲南拖欠的賦稅。這一年,琉球、暹羅、安南、占城前來朝貢。

  洪武十八年(1385)正月初九,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十一日,對朝覲官分成五等進行考查,罷黜升遷各有不同。二月十二日,由於連連陰雨、打雷下冰雹,要臣民幫助檢舉過失。二十七日,魏國公徐達死去。三月十一日,賜給丁顯等人進士及第以及其他不同的出身。詔諭國內外官員之父母死在其任職之地,有司供給車船送回安葬,並定為制度。十四日,免除京畿內當年田租。命天下各郡縣埋葬暴露在外的屍骨。十五日,初次選出的進士擔任翰林院、承敕監、六科庶吉士。二十八日,戶部侍郎郭桓坐盜官糧,被誅殺。

  四月六日,吏部尚書餘火氣犯罪被誅。二十五日。思州蠻叛亂,湯和被封徵虜將軍,周德興擔任副將軍,率兵跟隨楚王朱楨討伐叛軍。六月十八日,規定外地官員三年進京朝見一次,並定為制度。

  七月十四日,封王礻禺為高麗國王。二十日,五開蠻反叛。八月二十一日,馮勝、傅友德、藍玉在北平四周守備。當月,賑濟河南水災。

  十月一日,釋出《大誥》。十五日,召回馮勝。十六日,下詔書說:“孟子傳道,功績卓著。經過了這麼多年,其子孫後代甚少。近來有一些以罪輸作者,豈是尊敬先賢的道理。必須著意探訪,凡是聖賢的後代輸作,皆釋免。”當月,楚王朱楨、信國公湯和平定了五開蠻叛亂。十一月十七日,免除河南、山東、北平的田租。十二月十九日,下詔要有司舉薦孝廉。二十六日,麓川平緬宣慰使思倫發反叛,都督馮誠被打敗,千戶王升戰死。這一年,有高麗、琉球、安南、暹羅前來朝貢。

  洪武十九年(1386)正月四日,賑濟大名以及江浦的水災。七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當月,徵蠻軍隊回師。二月十日,耕耘耒昔田。二十七日,賑濟河南饑荒。

  四月十九日,詔令贖下河南饑民要吃的小孩。六月二十日,詔令有司撫卹慰問年紀大的人。貧民年紀在八十以上,每月給五斗米、三斤酒、五斤肉;九十歲以上的,每年加帛一匹,棉花一斤;有田產的人不給米。應天、鳳陽的富裕人,八十歲以上賜封爵社士,九十歲以上封為鄉士;其他地方富民八十歲以上為裡士,九十歲以上為社士。都與縣官同禮,免除全家徭役。鰥寡孤獨不能生活的,一年給米六石。士兵在戰場上負傷的,免除兵役以及三年徭役。軍官陣亡,其子世襲並加一級俸祿,對隱居之士,以禮相聘。二十三日,賑濟青州和鄭州的饑荒。

  七月二十九日,詔令舉薦各種人才。六十歲以上的,擔任翰林院顧問;六十歲以下的,在六部、布按二司任職。三十日,命皇太子在泗州、盱眙修建祖陵,將德祖以後皇后的衣冠葬於此陵。九月七日,在雲南屯田。

  十月,詔令給子女幼年或父母年老的已亡官兵照發全部俸祿。並定為制度。十二月一日,有日食。當月,命令宋國公馮勝派兵防禦邊疆。派遣河南、北平、山東、山西百姓往大寧運糧。這一年,有高麗、琉球、暹羅、占城、安南前來朝貢。

  洪武二十年(1387)一月二日,馮勝被封為徵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副將軍,率兵征伐納哈出。焚燬錦衣衛刑具,將囚犯押往刑部。十三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祭祀結束,天氣轉好。侍臣讚美說“:這是陛下誠心敬天所至。”朱元璋說“:所謂敬天,不僅要有莊敬、有禮之形式,還要實際的東西。天將管理子民的大任交給君王,為君的,若想侍奉上天,必須首先體恤萬民。體恤萬民,才是事天之實。就像國家派去擔任太守縣令等官的人一樣,若不能造福於民,則未完成君王交給的使命,這是大不敬啊。”又說“:為萬民之君的人,天為父,地為母,民為子,應盡各種職責,祭祀天地,並非為自己祈福,而是為了天下萬民。”二月一日,觀看軍隊操練。十四日,耕耘耒昔田。三月一日,馮勝率兵出松亭關,攻克大寧、寬河、會州、富峪。

  四月八日,江夏侯周德興在福建沿海修築城防,抵禦倭寇。六月二十二日,臨江侯陳鏞率軍出征,迷失方向,全軍覆沒。二十五日,馮勝率兵越過金山。二十九日,納哈出投降。閏六月十二日,回師停留金山,都督濮英率兵殿後,遇到伏擊,戰死。

  八月二十六日,沒收馮勝將軍印,並將其召回,藍玉主管軍中事務。景川侯曹震在雲南品甸屯田。九月一日,封納哈出為海西侯。六日,設定大寧都指揮使司。二十日,安置鄭國公常茂於龍州。三十日,封藍玉為徵虜大將軍,延安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為副將軍,北征沙漠。當月,攻克西寧。

  十月一日,封朱壽為舳艫侯,張赫為航海侯。當月,將馮勝罷免送回鳳陽,奉詔才去朝見。十一月六日,普定侯陳桓、靖寧侯葉升在定邊、姚安、畢節各衛屯田。八日,湯和返回,共築寧海、臨山等五十九處城防。十二月,賑濟登、萊饑荒。

  這一年有琉球、安南、高麗、占城、真臘、朵甘、烏斯藏前來朝貢。

  洪武二十一年(1388)正月六日,麓川蠻思倫發進攻馬龍他郎甸,都督寧正將其擊敗。十六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十九日,賑濟青州饑荒,逮捕懲治有司中隱匿上報飢災文書的人。三月一日,封賜任亨泰等進士及第以不同的出身。十二日,賑濟東昌饑荒。三十日,沐英討伐思倫發,將其擊敗。

  四月十二日,藍玉打敗元嗣君王於捕魚兒海,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王公以下幾萬人後返回。五月一日,日食。六月二日,信國公湯和迴歸鳳陽。二十二日,封傅友德為徵南將軍,沐英、陳桓為左、右副將軍,率兵討伐東山叛蠻。

  七月六日,將地保奴安置到琉球。八月十二日,將澤、潞無業百姓遷至黃河兩邊開墾土地,賞給錢鈔,為其發放農具,免賦稅三年。二十六日,藍玉回師,對北征將士大加賞賜。二十七日,封孫恪為全寧侯。當月,皇帝親自制定八諭告誡武臣。九月十五日,秦、晉、燕、周、楚、齊、湘、魯、潭九王來京朝拜。二十二日,越州蠻阿資叛亂,沐英與傅友德同往討伐。

  十月七日,東川蠻被平定。二十四年升封藍玉為涼國公。這一年有高麗、占城、琉球、暹羅、真臘、撒馬兒罕、安南前來朝貢。下詔要安南三年朝貢一次,像犀之類的東西不要進獻。安南黎季睺殺掉其主煒。

  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月十六日,將大宗正院改為宗人府,讓秦王朱..擔任宗人令,晉王朱木罔、燕王朱棣為左、右宗正,周王朱木肅、楚王朱楨為左、右宗人。十七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二十五日,傅友德在普安擊破阿資。二月二十日,藍玉在四川練兵。二十三日,禁止武臣參與地方事務。二十四日,湖廣千戶夏得忠勾結九溪蠻叛亂,靖寧侯葉昇平定叛亂,夏得忠伏誅。當月,阿資投降。三月一日,傅友德率諸將駐紮四川、湖廣,防禦西南蠻。

  四月一日,遷徙江南人到淮南,發給錢鈔和農具,免徵三年賦稅。五月十五日,魏國公徐允恭、開國公常開等在湖廣練兵。十六日,將元降王遷至眈羅。當月,派御史審查山東隱匿災情不報的官吏。五月二十三日,在兀良哈設定泰寧、朵顏、福餘三衛。

  七月,傅友德等返回。八月二十日,詔令全國推薦德高望重又洞悉時務的長者。當月,更定大明律。九月一日,日食。

  十一月二日,宣德侯金鎮等在湖廣練兵。十五日,思倫發朝貢謝罪,於是麓川平定。十二月十日,周王朱木肅犯罪,遷雲南,不久免遷,仍留居京師。定遠侯王弼等在山東、河南、陝西練兵。這一年有高麗、安南、占城、暹羅、真臘前來朝貢。元也速迭兒殺其君主脫古思帖木兒另立坤帖木兒。高麗廢君主礻禺,接著又廢君主昌。安南黎季睺殺害其主日火昆。

  洪武二十三年(1390)一月三日,晉王木岡、燕王棣率兵征討元朝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徵虜前將軍潁國公傅友德等皆聽其節制。十五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十六日,貴州蠻叛亂,延安侯唐勝宗平定叛亂。六日,齊王..率兵跟隨燕王棣北征。贛州賊寇作亂,東川侯胡海擔任總兵官,普定侯陳桓、靖寧侯葉升為副將,將其平定。唐勝宗督促貴州各衛屯田。二月十四日,藍玉平定西番蠻的叛亂。二十二日,耕種耒昔田。二十九日,黃河在歸德決口,發動各地軍民堵塞。三月三十日,燕王軍隊停留迤都,咬住等人投降。

  四月,吉安侯陸仲亨等人被胡惟庸一案連坐下獄。三日,潭王梓自焚而死。閏四月十四日,藍玉平定施南、忠建蠻的叛亂。五月二日,將各公侯遣回故里,分別賞賜金錢。二十三日,將太師韓國公李善長賜死,陸仲亨等人連坐被殺。作《昭示奸黨錄》,並公告天下。六月四日,藍玉派鳳翔侯張龍平定都勻、散毛諸蠻。二十九日,給有才德、知典故的老人授官。

  七月二日,黃河在開封決口,進行整治。三日,崇明、海門風雨成災,海潮氾濫,派遣官吏治理,並徵集二十五萬民工築堤。八月十三日,詔令禁止以官吏、兵士充當選舉。藍玉返回。當月,賑濟河南、北平、山東水災。九月一日,日食。

  十月二十一日,賑濟湖廣饑荒。十一月二十五日,免除山東受災之地的田租。規定凡是斬首以下的囚犯到北方邊疆種植,交粟贖罪。十二月五日,停止天下織造文綺。

  這一年,墨剌、哈梅里、高麗、占城、真臘、琉球、暹羅前來朝貢。

  洪武二十四年(1391)正月十五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二十日,潁國公傅友德被封為徵虜大將軍,定遠侯王弼、武定侯郭英為副將軍,守備北平四周。二月十五日,免去山東田租。二十九日,耕種耒昔田。三月一日,日食。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涼國公藍玉守備陝西邊疆。八日,靖寧侯葉升在甘肅練兵。十日,封賜許觀等人以進士及第等不同出身。

  四月十四日,封皇子朱木旃為慶王,朱權為寧王,朱木便為岷王,朱木惠為谷王,朱松為韓王,朱模為沈王,朱楹為安王,朱逪為唐王,朱棟為郢王,朱木彝為伊王。二十六日,燕王朱棣率傅友德諸將出塞,敗敵而歸。五月十二日,漢、衛、谷、慶、寧、岷六位王公在臨清練兵。六月四日,詔令廷臣參考歷代禮典制度,修改、制定冠服、居室、器用等方面的制度。九日,長時間乾旱。審查囚犯罪狀。

  七月十五日,將一些富民遷到京師,以充實都城。十六日,免除京畿內官員的一半田租。八月一日,秦王朱..犯罪,召回京師。九月九日,皇太子巡撫陝西。十一日,都督僉事劉真、宋晟討伐哈梅里,將其擊敗。二十一日,派人出使西域。當月,倭賊攻打雷州,百戶李玉、鎮撫陶鼎戰死。

  十月四日,免除北平、河間遭受水災地方的田租。十一月十二日,五開蠻叛亂,都督僉事茅鼎平定叛亂。二十八日,皇太子返回京師,晉王木罔前來朝見。二十九日,賑濟河南水災。十二月十八日,周王木肅返回封地。二十九日,阿資又反,都督僉事何福討伐,降服了阿資。

  這一年,天下郡縣賦役黃冊編成,共計一千零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五戶,五千六百七十七萬四千五百六十一人。琉球、暹羅、別失八里、撒馬兒罕前來朝貢。占城因有篡位之事,拒受其朝貢。

  洪武二十五年(1392)一月六日,周王朱木肅前來朝見。二月八日,黃河在陽武決口,徵集軍民堵塞,免除受水災之地的田租。十三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何福平定都勻、畢節諸蠻。十九日,規定死囚,納粟到塞下贖罪。二十日,晉王朱木罔,燕王朱棣、楚王朱楨、湘王朱柏前來朝見。二月七日,召曹國公李景隆等人返回京師。靖寧侯葉升等人在河南及臨、鞏、甘、涼、延慶練兵。都督茅鼎等人平定五開蠻。十五日,耕種耒昔田。二十九日,詔令天下衛所軍隊抽出十分之七屯田。三月二日,馮勝等十四人分別料理陝西、山西,河南諸衛軍務,三月九日,改封豫王朱桂為代王,漢王朱木英為肅王,衛王朱植為遼王。

  四月一日,涼國公藍玉出征罕東。二日,建昌衛指揮月魯帖木兒叛亂,被指揮魯毅擊敗。二十五日,皇太子朱標死去。二十七日,都督聶緯、徐司馬、瞿能討伐月魯帖木兒,等藍玉返回,一併受其節制。五月一日,藍玉到達罕東,叛軍逃跑,於是趨兵建昌。九日,賑濟陳州、原武水災。六月十日,西平侯沐英死於雲南。

  七月一日,秦王朱..返回封地。四日,指揮瞿能在雙狼寨打敗月魯帖木兒。八月十日,江夏侯周德興連坐被誅。十八日,馮勝、傅友德率領開國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為軍。在大同、東勝屯田,建立了十六衛。二十五日,供給王公諸侯每年的俸祿,歸賜田地於官。二十七日,靖寧侯葉升連坐胡惟庸一案被誅。九月十二日,冊立皇孫允火文為皇太孫。高麗李成桂囚禁其主瑤而自立為王,借國人之名上表請命,詔令允奏,改其國號為朝鮮。

  十月二十七日,沐春承襲封號西平侯,鎮守雲南。十一月十七日,藍玉擒獲月魯帖木兒,處死,召回藍玉。十二月二十八日,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等人兼任東宮師保官。閏十二月二十二日,馮勝擔任總兵官,傅友德為副總兵,在山西、河南練兵,兼任領屯衛。

  這一年,有琉球、中山、山南、高麗、哈梅里前來朝貢。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二日,規定天下耆民免朝。十五日,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二月二日,晉王朱木岡統領山西、河南軍隊出塞,召回馮勝、傅友德、常升、王弼等人。十日,蜀王朱椿來京朝見。涼國公藍玉因為謀反被誅,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吏部尚書詹徽等都被連坐誅殺。十四日,頒發逆臣錄於天下。十五日,耕種耒昔田。三月六日,代王朱桂率護衛兵出塞,受晉王節制。長興侯耿炳文在陝西練兵。十一日,馮勝、傅友德守衛山西、北平邊防,其屬衛將校都受晉王、燕王節制。十五日,詔令晉、燕二王,重要軍務要事先奏知。十七日,會寧侯張溫連坐於藍玉一案而被誅殺。

  四月一日,孝感發生饑荒,派人開官倉、貸糧賑饑。詔諭自今以後,發生饑荒,先貸後奏,定為制度。十七日,周王朱木肅來京朝拜。十九日,天氣乾旱,要群臣直言其得失,審查監獄的囚犯。二十五日,由於安南擅自廢立君主,拒絕接受其朝貢。

  七月一日,日食。五日,選拔秀才張宗..等人跟隨詹事府官到文華殿,侍候皇太孫。八月,秦、晉、燕、周、齊五王前來朝見。九月十一日,代、肅、遼、慶、寧五王來京朝拜。赦免胡惟庸、藍玉餘黨。

  十月二十四日,提升國子監生六十四人擔任布政使等官職。十二月,給諸王頒發《永鑑錄》。

  這一年,琉球、爪哇、暹羅前來朝貢。

  洪武二十七年(1394)正月十五日,在南郊祭祀天地。二十一日,封李景隆為平羌將軍,鎮守甘肅。各地開倉貸糧給貧民百姓。三月一日,封賜張信等人以進士及第和其他不同的出身。二日,魏國公徐輝祖、安陸侯吳傑在浙江防備倭寇。十一日,督促百姓種植桑、棗、木、棉。二十五日,由於四方平定,收藏兵器,表示永不復用。

  八月七日,吳傑以及永定侯張銓率領辭官的武將,在廣東防備倭寇。八日,派國子監生前往各地,督促官吏、百姓興修水利。十九日,階、文軍隊叛亂,都督寧正被封為平羌將軍前往征討。九月,徐輝祖節制陝西沿邊各路軍隊。十一月二十九日,潁國公傅友德犯罪被誅。阿資又反,西平侯沐春將其擊敗。十二月,定遠侯王弼犯罪被殺。

  這一年,烏斯藏、琉球、緬、朵甘、爪哇、撒馬兒罕、朝鮮來京朝貢。安南前來朝貢被拒絕。

  洪武二十八年(1395)正月十日,階、文賊寇平定,寧正率兵跟隨秦王朱..征伐洮州叛番。十二日,在南郊祭祀天地。二十九日,西平侯沐春擒斬阿資,平定越州。當月,周王朱木肅、晉王朱木岡率領河南、山西各衛軍隊出塞,修築城防和屯田。燕王朱棣率總兵官周興出遼東要塞。二月三日,宋國公馮勝犯罪被殺。二十五日,詔諭戶部編民以一百戶為一里。遇婚喪病死以及其他困難,裡中富裕的人幫助錢財,貧窮的人助力。春耕秋收,通力合作,以便百姓和睦。

  六月十日,詔令各地土司都要提倡儒學。十九日,周興等人從開原追敵到甫答迷城,沒能趕到,於是返回。二十七日,皇帝在奉天門對群臣說:“我起兵到今天有四十多年了,灼見情偽,懲治奸頑,有時不按法典用刑,這不能長久。以後,只能按照法典與大誥辦事,不許用黥、刺、非刂、劓、閹割等刑罰。對敢請求施酷刑的人要從重處罰。”又說“:我廢除丞相,設定府、部、都察院分管各種事務,大權歸於朝廷。以後的君王不準再設丞相。有為臣的膽敢請求設定,從重處罰。皇親犯謀逆之罪,嚴懲不赦。我,犯法,由宗親會議從嚴制裁。法司只許上奏檢舉,不得擅自捕人。嚴格制定這些典章,永世遵守。”

  八月六日,封都督楊文為徵南將軍,指揮韓觀、都督僉事宋成為副將軍,討伐龍州土官趙宗壽。七日,信國公湯和死去。二十日,趙宗壽來朝謝罪,楊文又率兵討伐奉議、南丹叛蠻。九月六日,免除京畿、山東秋糧。十九日,向天下頒發皇明祖訓條章,“後人若有談論更改祖制的,以奸臣論處”。十一月十五日,奉議、南丹蠻都被平定。十二月三日,詔令對河南、山東栽種桑棗以及二十七年(1394)以後新開墾的土地,不要徵稅。

  這一年,朝鮮、琉球、暹羅來京朝貢。

  洪武二十九年(1396)一月十五日,在南郊祭祀天地。二月十五日,徵虜前將軍胡冕討伐郴、桂蠻,予以平定。二十三日,燕王朱棣率兵巡視大寧,周世子有墩領軍巡視北平關隘。三月四日,楚王朱楨、湘王朱柏入京朝見。七日,燕王朱木肅在徹徹兒山打敗敵軍,又追剿到兀良哈禿城後返回。

  八月二十二日,免除應天、太平五府田租。九月二十日,召見辭官的武將二千五百多人,大加賞賜,並加一級俸祿。

  這一年,琉球、安南、朝鮮、烏斯藏來京朝貢。

  洪武三十年(1397)一月三日,封耿炳文為徵西將軍、郭英為副將軍,巡視西北邊防。十三日,在南郊祭祀天地。十四日,在山西、北平、陝西、甘肅、遼東設定流動的太僕寺,掌管馬匹管事宜。十六日,左都督楊文在遼東屯田。當月,沔縣盜賊起事,詔令耿炳文征討。二月七日,水西蠻叛亂,都督僉事顧成被封為徵南將軍,平定反叛。三月一日,賜封陳安阝等人以進士及第等不同的出身。二十八日,古州蠻反叛,龍里千戶吳得、鎮撫井孚戰死。

  四月十七日,都指揮齊讓被封為平羌將軍,前往征討。二十日,平定水西蠻。五月一日,日食。四日,楚王朱楨、湘王朱柏率兵討伐古州蠻。六月一日,封賜禮部覆試貢士韓克忠等人以進士及第等不同的出身。二十九日,駙馬都尉歐陽倫犯罪被賜死。

  八月八日,黃河在開封決口。十五日,李景隆被封為徵虜大將軍,在河南練兵。九月一日,漢、沔賊寇被平定。十九日,麓川平緬土酋刀幹孟追隨宣慰使思倫發反叛。二十六日,都督楊文代替齊讓擔任徵虜將軍。

  十月十日,停止遼東海運。十三日,耿炳文在陝西練兵。七日,重建國子監先師廟完工。十一月二十五日,沐春為徵虜前將軍,都督何福等人為將軍,討伐刀幹孟。

  這一年有琉球、占城、朝鮮、暹羅、烏斯藏、泥八剌入京朝貢。

  洪武三十一年(1398)正月十四日,在南郊祭祀天地。十七日,派人到山東、河南督促農耕。二月八日,倭寇攻打寧海,被指揮陶鐸擊敗。二十四日,平定古州蠻,召回楊文。二十七日,都督僉事徐凱平定麼些蠻。

  四月四日,廷臣以朝鮮屢生事端為由,請求討伐,未準。五月初一日,沐春大敗刀幹孟。八日,皇上患病。十二日,都督楊文跟隨燕王朱棣,武定侯郭英跟隨遼王朱植,在開平守備,俱受燕王節制。

  閏五月八日,皇上病情惡化。十日,駕崩於西宮,終年七十一歲。遺詔說:“我在位三十一年,憂心於天下,日夜操勞,以求有益於民。無奈出身寒微,無古人之博識,揚善懲惡,做得很不夠。現在順其萬物自然的法則,沒有必要哀念。皇太孫允火文英明仁孝,受天下擁戴,應繼承皇位。內外文武大臣要齊心輔佐,以使天下安定。喪禮祭祀所需的東西,不要用金銀器皿。孝陵的山水保持原貌,不要改變。天下臣民,哀悼三天之後,全部脫去孝服,以免影響嫁娶之事。諸王留在封地,不要前往京師。此詔令未說之事,按詔令意思酌情辦理。”十六日,安葬於孝陵。被追封為高皇帝,廟號為太祖。永樂元年(1403),追封為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進而追封為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太祖皇帝有天授智勇,統一華夏,文韜武略,為漢、唐、宋各代君主所不及。開始之初,能深藏不露,靜觀變化,戰略順序,成算在胸。曾與各位臣僚談論奪取天下的謀略,說:“我遭遇戰亂,起事於窮鄉僻壤,本來只想保全自己。到渡江以後,看群雄的所作所為,只是使百姓遭受災難,其中張士誠、陳友諒尤為突出。士誠可憑藉財富,友諒憑藉強大,唯獨我沒有依靠。只是不喜殺人,提倡信義,厲行節儉,與各位同舟共濟。起初與張、陳二寇相持,士誠與我更接近,有的人建議要先攻擊他。我認為友諒性格驕狂,士誠器量窄小,性格驕狂則喜歡挑起戰事,器量窄小則沒有遠大抱負,因此要先進攻友諒。鄱陽之戰,士誠軍隊沒有邁出姑蘇一步去進行援救。如果先進攻士誠,浙西憑藉牢固城防堅守,友諒必然率全部兵馬趕來,我就會腹背受敵。除掉二寇,北上平定中原,之所以先攻山東,再進河洛,而停止潼關兵馬不去攻取秦、隴,是因為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雖經百餘戰卻勝負未分,急於進攻,他們就會聯合一起抵抗,短期內不能平定他們,因此,出其不意,反而率軍北上。燕都既然攻克,再行西征。張、李勢單力薄,於是不戰而勝,然而擴廓還拼力抵抗。如果不先攻下燕都,就急於與他角逐,勝負就難說了。”太祖皇帝的雄才大略,制勝於敵,可見一斑。因此,他能平息禍亂,取得天下。有道是“後來者居上的道理”豈是偶然的嗎?

  評論:太祖憑聰明神武的天資,胸懷濟世安民之志,審時度勢,豪傑景仰,平定戰亂,消除強暴,十五年完成帝業。從一介布衣到基業覆蓋海宇,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吸取元朝政治廢弛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太祖一身兼有。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決不是平白無故的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