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本紀·卷八

卷八原文

  ◎仁宗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

  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平?”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徵宫僚黄淮竺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年,黄俨等复谮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成祖意乃释。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八月甲辰,遗诏至,遣皇太孙迎丧开平。丁未,出夏原吉等于狱。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戊午,复夏原吉、吴中官。己未,武安侯郑亨镇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阯,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辛酉,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讨广西叛蛮。甲子,汰冗官。乙丑,召汉王高煦赴京。戊辰,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己巳,诏文臣年七十致仕。九月癸酉,交阯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茶笼州,败绩,指挥同知伍云力战死。丙子,召尚书黄福于交阯。庚辰,河溢开封,免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癸未,礼部尚书吕震请除服,不许。乙酉,增诸王岁禄。丙戌,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丁亥,黎利寇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戊子,始设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为之。乙未,散畿内民所养官马于诸卫所。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冬十月壬寅,罢市民间金银,革两京户部行用库。癸卯,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戊申,通政使请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贮。帝曰:“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积之通政司,既失之矣,今又令收贮,是欲上之人终不知也。自今奏至即以闻。”己酉,册妃张氏为皇后。壬子,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埈为郑五,瞻墉越王,瞻墡襄王,瞻堈荆王,瞻墺淮王,瞻垲滕王,瞻垍梁王,瞻埏卫王。乙卯,诏中外官举贤才,严举主连坐法。丁巳,令三法司会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于承天门录囚,著为令。庚申,增京官及军士月廪。丁卯,擢监生徐永潜等二十人为给事中。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阿鲁台来贡马。甲戌,诏群臣言时政阙失。乙亥,赦兀良哈罪。始命近畿诸卫官军更番诣京师操练。丙子,遣御史巡察边卫。癸未,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丙戌,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己丑,礼部奏冬至节请受贺,不许。庚寅,敕诸将严边备。辛卯,禁所司擅役屯田军士。壬辰,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交阯。是月,谕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曰:“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恶闻直言,臣下相与阿附,以至于败。联与卿等当用为戒。”又谕士奇曰:“顷群臣颇怀忠爱,朕有过方自悔,而进言者已至,良惬朕心。”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辛亥,揭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序。癸丑,免被灾税粮。庚申,葬文皇帝于长陵。丙寅,镇远侯顾兴祖破平乐、浔州蛮。

  是年,丁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贡。

  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乙亥,敕内外群臣修举职业。己卯,享太庙。建弘文阁,命儒臣入直,杨溥掌阁事。癸未,以时雪不降,敕群臣修省。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太宗配。壬辰,朝臣予告归省者赐钞有差,著为令。己亥,布政使周干、按察使胡概、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二月辛丑,颁将军印于诸边将。戊申,祭社稷。命太监郑和守备南京。丙辰,耕耤田。丙寅,太宗神主祔太庙。是月,南京地屡震。三月壬申,前光禄署丞权谨以孝行擢文华殿大学士。丁丑,求直言。戊子,隆平饥,户部请以官麦贷之。帝曰:“即振之,何贷为。”己丑,诏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练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余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庚寅,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开平、大同边。辛卯,参将安平伯李安与荣昌伯陈智同镇交阯。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是月,南京地屡震。

  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笔,令士奇就门楼书诏。帝览毕,即用玺付外行之。顾士奇曰:“今可语部臣矣。”设北京行都察院。壬子,命皇太子谒孝陵,遂居守南京。戊午,如天寿山,谒长陵。己未,还宫。是月,振河南及大名饥。南京地屡震。五月己卯,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以言事改御史,寻下狱。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秋七月己巳,上尊谥,庙号仁宗,葬献陵。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卷八譯文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叫朱高熾,明成祖長子。其母仁孝文皇后,夢見一個頭戴禮帽、手拿白圭的人請見,醒來便生下昭皇帝。仁宗幼年時端重沉靜、言行有禮。稍長大,練習騎射,百發百中。他勤奮好學,跟從儒臣講經論史,滔滔不絕。

  洪武二十八年(1395)冊封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與秦、晉、週三世子分閱衛士,高熾一人後還。問他,回答說:“早晨非常寒冷,等待朝食後再檢閱,所以後回。”又命他分閱奏章,他專取有關軍民利弊的奏章陳述。有的有文字錯誤就不奏述。太祖指著對他說“:你疏忽了麼?”他回答說:“不敢疏忽,只是考慮到小過失不足以冒犯皇上。”又曾問:“堯、湯時,水、旱災頻繁,百姓依賴什麼?”回答說“:依靠聖人有撫卹百姓的政策。”太祖高興地說“:孫子有君主的眼光。”

  成祖舉兵,世子留守北平,善於撫慰士卒,以萬餘人抗拒李景隆五十萬人,北平城因此得以保全。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以聰明狡猾而得寵於明成祖。高煦又因從軍有功,宦寺黃儼等與高燧結黨營私,想陰謀奪取嫡長子之位,說世子的壞話。正好朝廷賜給世子詔書,定想離間父子二人,世子不啟緘,馳馬上報。然而,黃儼已先告訴成祖說:“世子與朝廷通好,使者到了。”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開啟詔書一看,長嘆一聲說“:差點殺掉我的兒子。”成祖登基,以北平為北京,仍命世子居守。

  永樂二年(1404)二月,召至北京,立為皇太子。成祖屢次北征,命他監國,裁決平民政事。四方水旱災荒,往往遣使賑恤,因而名聲大振。而高煦、高燧與其黨徒時時找機會講壞話。或直問太子:“知道有講壞話的人麼?”朱高熾回答說:“不知道,我只知道盡自己的職責而已。”

  永樂十年(1412),成祖北征回京,因太子遣使迎接誤期,且書奏失言,將官僚黃淮等全部投入監獄。十五年,高煦犯罪,徙遷樂安。第二年,黃儼等又趁機誣陷太子擅自赦免罪人,宮僚大多連坐而死。侍郎胡氵熒奉命查實,秘密奏疏太子確實孝敬嚴謹,奏疏中列舉七件事上報,成祖這才大鬆一口氣。事後黃儼等謀立高燧為皇長子,事情暴露後被誅滅,高燧因得太子解救而倖免,從此,太子之事才開始安定。

  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死於榆木川。八月二日,遺詔到,派皇太孫迎喪開平。五日,夏原吉釋出監獄。十五日,朱高熾即皇帝位。在全國大肆赦免,以第二年為洪熙元年。停止西洋寶船、迤西市馬及雲南、交趾採辦。十六日,恢復夏原吉、吳中官職。十七日,武安侯鄭亨鎮守大同,保定侯孟瑛鎮守交趾,襄城伯李隆鎮守山海關,武進伯朱榮鎮守遼東。重新設定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書兼任。進升楊榮為太常寺卿,金幼孜為戶部侍郎,兼大學士如往常一樣,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黃淮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全權掌管內部制度,楊溥為翰林學士。十九日,鎮遠侯顧興祖為總兵官,征討廣西叛蠻。二十二日,淘汰多餘官員。二十三日,召漢王高燧赴京。二十六日,官吏流放隸屬軍籍的釋放還鄉。二十七日,下詔文臣年滿七十便辭官退職。九月一日,交趾都指揮方政與黎利戰於榮籠州,方政失敗,指揮同知伍雲奮力戰死。四日,召尚書黃福於交趾。八日,開封附近黃河漲水,免當地稅糧,遣右都御史王彰撫卹。十日,命令從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產地計算價值買賣,科派損害百姓的罪不饒恕。十一日,禮部尚書呂震請求除去喪服,不許。十三日,增加諸王俸祿。十四日,以風憲官備外任,命給事中蕭奇等三十五人為州縣官。十五日,黎利攻掠清化,都指揮同知陳忠戰死。十六日,開始設定南京守備,以襄城伯李隆充任。二十三日,分散畿田百姓所養官馬於各衛所。二十六日,賜吏部尚書蹇義及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銀章各一枚,叫“繩愆糾繆”,要他們同心協力參與重要事務,凡有闕失應當說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報。

  冬十月一日,停止民間買賣金銀,革除兩京戶部行用倉庫。二日,下詔天下都司衛所修治城池。七日,通政使請求以四方雨澤章奏送給事中收藏。仁宗說“:祖宗命天下上奏雨澤,是想知道水旱,以施行恤民之政。聚積到通政司,既已全部逾期,現在又令收藏,是想上面最終不知道。從今以後奏章一到即刻上報。”八日,冊立妃張氏為皇后。十一日,立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子。封子瞻..為鄭王,瞻墉為越王,瞻土善為襄王,瞻土岡為荊王,瞻土奧為淮王,瞻塏為滕王,瞻土自為梁王,瞻埏為衛王。十四日,詔中外官推舉賢才,嚴格推薦主連坐之法。十六日,令三執法部門官吏會同大學士、府、部、通政、六科在承天門審查囚犯,寫成法令。十九日,增加京官及軍士每月糧食。二十六日,提升監生徐永氵晉等二十人為給事中。十一月一日,詔禮部:“建文諸臣家屬在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的,全部寬饒為民,歸還其田土。談論政事被貶流放的也按上例辦理。”二日,下詔有關官吏:“分條陳述政策法令對百姓不利的方面上報。凡是遭災而不即時請求賑濟的,加罪。”阿魯臺前來進貢馬匹。三日,詔群臣討論時政得失。四日,赦免兀良哈罪行。開始命令近畿各衛官軍輪番到京師操練。五日,遣御史巡查邊境各衛。十二日,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十五日,賜戶部尚書夏原吉“繩愆糾繆”銀章。十八日,禮部奏冬至節請接受朝臣慶賀,不許。十九日,告誡邊將要嚴格邊防守備。二十日,禁止衛所官吏擅自役使屯田軍士。二十一日,都督方政同榮昌伯陳智鎮守交趾。這一月,告訴蹇義、楊士奇、夏原吉、楊榮、金幼孜說:“前世人君,或妄自尊大,厭惡聽信直言,臣下相繼阿諛奉承,以至於滅亡。我與你們應當引以為戒。”又告訴楊士奇說“:近來群臣頗懷念忠愛之人,朕有過應當自己悔改,而進言者自己來,朕已心滿意足了。”十二月二日,寬恕建文諸臣外親,全家戍邊的,留下一人,其餘全部放回。十日,標幟天下三司官姓名於奉天門西牆。十二日,免遭災稅糧。十九日,葬文皇帝於長陵。二十五日,鎮遠侯顧興祖攻破平樂、潯州蠻夷。

  這一年,于闐、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滿剌加、蘇祿、瓦剌入朝進貢。

  洪熙元年(1425)春正月一日,到奉天門受朝賀,不奏樂。四日,囑咐內外群臣整治、興辦分內之事。八日,祭祀太廟。興建弘文閣,命儒臣入閣供職,楊溥掌管閣事。十二日,當降雪時不降,告誡群臣修身反省。十五日,在南郊大祭天地,順便祭太祖、太宗。二十一日,朝臣有功退休並歸附反省的賜給錢鈔各有差別,寫成法令。二十八日,布政使周幹、按察使胡概、參政葉春巡視南畿、浙江。二月一日,頒發將軍印於各邊將。八日,祭社稷。命太監鄭和守備南京。十六日,親自耕種田地。二十六日,太宗神牌附祭於太廟。本月,南京多次發生地震。三月二日,前光祿寺丞權謹以孝行擢升文華殿大學士。七日,求直言。十八日,隆平發生饑荒,戶部請求用官麥借給老百姓。仁宗說:“立即賑濟,為何要借貸。”十九日,下詔說:“刑法只能禁暴止邪,把百姓往好的方向引導,並不是一定要誅殺。官吏或者把深奧的文字摻合在一起,牽強附會,以至於造成冤假錯案,朕深深憐憫他們。從今以後全部依法律定罪。或者朕過於厭惡,法外用刑,法官要上奏。五次復奏不許,同三公、大臣一起上奏,必須得到允許才能施行。諸官吏不得鞭打囚徒及亂加犯人宮刑。有自處宮刑的以不孝罪論處。不是謀反,不得連累親屬。古之盛世,廣聽民言,以資歷威望以一儆百。現在,奸人往往摭拾他人之言,誣告誹謗,法官嚴酷唯恐不能陷人於官司。刑法用得不當,百姓則不知所措,除去誹謗禁令,有上告者一律不予懲治。”二十日,陽武侯薛祿為鎮朔大將軍,率師巡視開平、大同邊境。二十一日,參將安平伯李安與榮昌伯陳智同鎮交趾。二十八日,將還都南京,下詔北京各部門官吏都稱行在,恢復北京行部及行後軍都督府。當月,南京多次發生地震。

  夏四月三日,仁宗聽說山東及淮、徐百姓缺乏糧食,有關官吏徵夏稅應急,乃在西角門詔大學士楊士奇草擬詔書,免今年夏稅及秋糧的一半。楊士奇說“:皇上的恩典來了,但須戶、工二部預先知道。”仁宗說:“救濟百姓窮困,猶如救火振溺,不可遲疑。官吏考慮國用不足,必持不同意見。”趕快命令中官准備紙筆,命楊士奇就門樓書寫詔書。仁宗看完後,立即用玉璽付外施行。望著楊士奇說“:現在可以告訴部臣了。”設定北京行都察院。十三日,命皇太子拜謁孝陵,居守南京。十九日,到天壽山,拜謁長陵。二十日,回宮。本月,賑濟河南及大名饑荒。南京多次地震。五月十日,侍讀李時勉、侍講羅汝敬因談論政事任御史,不久被投入監獄。十一日,仁宗身體不適,遣使召皇太子於南京。十二日,病情加重,遺詔傳位皇太子。當天,死於欽安殿,終年四十八歲。

  秋七月二日,上尊諡,廟號仁宗,葬於獻陵。

  評論:當靖難之師興起時,仁宗以世子居守北京,保全了城市,幫助了軍隊。此後成祖登基,年年出兵北征,仁宗於東宮監國,朝中沒有什麼廢事。然而中途遭禍,多次瀕於危險邊緣,但最終以誠心而得到天下。他友好地告訴人們說“:我只知道盡到自己的職責而已,不知有說壞話的人。”真可為萬世子孫效法。仁宗在位一年,用人行政,美不勝書。假使他有生之年,包含休養,其功德造化之盛,豈不是能與漢文、景帝媲美麼?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