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張樂於張徐傳原文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仪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着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有功,行中坚将军。从攻尚于邺,尚坚守不下。太祖还许,使辽与乐进拔阴安,徙其民河南。复从攻邺,邺破,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颖,封都亭侯。从征袁尚于柳城,率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干蹋顿。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辽督张合、牛盖等讨兰。成伪降禁,禁还。成遂将其众就兰,转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步径裁通,兰等壁其上。辽欲进,诸将曰:“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增邑,假节。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还屯陈郡。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

  分封兄汛及一子列侯。孙权复叛,遣辽还屯台肥,进辽爵都乡侯。给辽母舆车,及兵马送辽家诣屯,敕辽母至,导从出迎。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观者荣之。文帝践阼,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十六百户。黄初二年,辽朝洛阳宫,文帝引辽会建始殿,亲问破吴意状。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为起第舍,又特为辽母作殿,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孙权复称藩。辽还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虎贲问消息,道路相属。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还屯。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

  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虎为偏将军,薨。子统嗣。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拜讨寇校尉。渡河攻获嘉,还,从击袁绍于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从击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行游击将军。别击黄巾,破之,定乐安郡。从围邺,邺定,从击袁谭于南皮,先登,入谭东门。谭败,别攻雍奴,破之。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于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汤寇将军。

  进别征高干,从北道入上党,回出其后。干等还守壶关,连战斩首。干坚守未下,会太祖自征之,乃拔。太祖征管承,军淳于,遣进与李典击之。承破走,逃入海岛,海滨平。荆州未服,遣屯阳翟。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假进节。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子綝嗣。綝果毅有父风,官至扬州刺史。诸葛诞反,掩袭杀綝,诏悼惜之,追赠卫尉,谥曰愍侯。子肇嗣。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也。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戚,拔之,拜陷陈都尉。从讨吕布于濮阳,别破布二营于城南,又别将破高雅于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拔之。从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袭太祖营,禁帅麾下击破之,斩(辟)邵等,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从围桥蕤于苦,斩蕤等四将。从至宛,降张绣。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

  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

  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复从攻张绣于穰,禽吕布于下邳,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

  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愿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选步骑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沮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太祖复使禁别将屯原武,击绍别营于杜氏津,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太祖与绍连营,起土山相对。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绍破,迁偏将军。冀州平。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近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是时太祖军淳于,闻而叹曰:“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益重禁。东海平,拜禁虎威将军。后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合等讨陈兰。禁到,成举众三千余人降。既降复叛,其众奔兰。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禁运粮前后相属,辽遂斩兰、成。增邑二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合、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

  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潘,遣禁还。

  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瘁,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张合字俊乂,河间鄚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合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合功多,辽宁国中郎将。太祖与袁相距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鸟巢,太祖自将急击之。合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合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合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合曰:“合快军败,出言不逊。”合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合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拜合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又从击袁谭于渤海,别将军围雍奴,大破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又破马超,平宁建。太祖征张鲁,先遣合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合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合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合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容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汤寇将军。刘备屯阳平,合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合.合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合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合为军主。合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合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合节。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合还屯陈仓。

  文帝即王位,以合为左将军,进爵都乡侯。及践阼,进封鄚侯。诏合部与曹真讨安定卢水胡及东羌,召合与真井朝许宫,遣南与夏侯尚击江陵。合别督诸军渡江,取洲上屯坞。明帝即位,遣南屯荆州,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追至祁口,交战,破之。

  诸葛亮出祁山。加合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合皆破平之。诏曰:“贼亮以巴蜀之众,当(力虎)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户,并前四千三百户。”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合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

  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合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合,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合,因问合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合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合晨夜进至南郑,亮退。诏合部还京都,拜征西车骑将军。

  合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合虽武将而爱乐儒士,尝荐同乡卑湛经明修行,诏曰:“昔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耀湛为博士。”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合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合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合右膝,薨,谥曰壮侯。子雄嗣。合前后征伐有功,明帝分合户,封合四子列侯。

  赐小子爵关内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

  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从征吕布,别降布将赵庶、李邹等。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曹洪击(氵隐)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侮,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别讨毛城,设伏兵掩击,破三屯。从破袁谭于南皮,讨平原叛贼,克之。从征蹋顿,拜横野将军。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十五年,讨太原反者,围大陵,拔之,斩贼帅商曜。韩遂、马超等反关右,遣晃屯汾阴以抚河东,赐牛酒,令上先人墓。太祖至潼关,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太祖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余人攻晃,晃击走之,太祖军得渡。遂破超等,使晃与夏侯渊平隃麋,汧诸氐,与太祖会安定。太祖还邺,使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余贼,斩梁兴,降三干余户。从征张鲁。别遣讨攻椟、仇夷诸山氐,皆降之。迁平寇将军。解将军张顺围。击贼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

  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惧入围,破之,或自投两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

  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日:“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破之。以晃镇阳平,徙封阳平侯。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

  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子盖嗣。盖薨,子霸嗣。明帝分晃户,封晃子孙二人列侯。

  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

  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合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知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張樂於張徐傳譯文

  (張遼傳、樂進傳、于禁傳、張郃傳、徐晃傳、朱靈傳)

  張遼傳,張遼字文遠,雁門郡馬邑人,本是聶壹的後裔,因為躲避仇家而改了姓。年輕時作過郡吏。

  漢朝末年,幷州刺史丁原因為張遼武藝高強膂力過人,召他擔任從事,讓他帶兵去京都。何進派他到河北召募士兵,召到一千多人,回來的時候,正趕上何進失敗,就帶著召來的新兵歸附於董卓。董卓敗亡,又帶兵投靠呂布,升任騎都尉。呂布被李莈打敗,張遼跟著呂布向東逃奔徐州,擔任魯相的職務,那一年他二十八歲。曹操在下邳大破呂布,張遼率眾投降,曹操任命他為中郎將,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他屢建戰功,升任裨將軍。袁紹被打敗後,曹操另派張遼去平定魯國的各縣。

  張遼與夏侯淵在東海郡包圍了呂布的餘黨昌豨,圍了幾個月,軍糧將盡,將軍們便商量撤退,張遼對夏侯淵說:“最近幾天來,我每次巡視包圍的陣營,昌豨總是專注地盯著我,而且他們射出的箭也更少了,這一定是他猶豫不定戰還是降,所以不奮力抵抗。我想誘使他同我對話,或許可以勸他投降。”就派人傳話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對你宣佈。”昌豨果然從城上下來與張遼談話,張遼對他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昌豨於是答應投降。張遼單人登上三公山,進入昌豨的家,向他的妻子致禮。昌豨非常高興,跟隨他去見曹操。曹操讓昌豨先回去,責備張遼說:“這不是大將應該做的。”張遼謝罪說:“憑著明公達於四海的威信,我拿著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後來,張遼跟隨曹操在黎陽征剿袁譚、袁尚,再次立功,代理中堅將軍的職務。又隨曹操在鄴縣攻擊袁尚,袁尚據城頑抗,一時不能攻破,曹操回許昌,命令張遼同樂進拔取陰安,把當地人遷移到黃河以南。

  爾後張遼再次跟隨曹操攻打鄴縣,鄴縣被攻破。張遼單獨被派往趙國、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賊寇以及黑山的孫輕等人。

  此後再度隨曹操攻擊袁譚,打敗了袁譚,曹操另外又派張遼率軍奪取海濱,擊潰了遼東的賊寇柳毅等部。他回到鄴縣,曹操親自出來歡迎他,拉著他同乘一輛車,任命他為蕩寇將軍。以後他又領兵攻打荊州,平定了江夏各縣。回軍屯紮在臨潁,被封為都亭侯。後來張遼又一次隨曹操征伐袁尚,在柳城突然遭遇匈奴,張遼勸曹操同匈奴作戰,意氣非常振奮,曹操被他的膽魄所感染,把自己手拿的麾旗交給了他。於是張遼出擊,大敗匈奴,殺死了單于蹋頓。當時荊州還沒有平定,曹操又派張遼屯駐長社。臨出發的時候,部隊中有謀反的,乘夜間放火呼叫,全軍都被擾亂。張遼對左右的衛士說:“不要動。絕不是全營都造**了,一定是製造叛亂的人,藉此煽動擾亂全軍。”於是傳令軍中,不想造**的都安靜地坐下,張遼親自帶著幾十個親兵,在軍營正中列隊站立。不一會全營都安定下來,便抓到了帶頭謀反的,處死了他們。陳蘭、梅成煽動六安縣的氐族人叛變,曹操派于禁、臧霸等領兵征討梅成,命張遼督率張郃、牛蓋等人征討陳蘭。梅成佯裝投降於禁,等於禁撤軍以後,梅成就同陳蘭會兵一處,轉入飅山。飅山中有天柱峰,高峻陡峭,方圓二十多里,山道狹窄嵯峨,寬度僅容一人透過,陳蘭等在上面築起營壘。張遼想要進軍,眾將都說:“兵少路險,難以深入。”張遼說:“這正是春秋時齊國的申鮮虞所說的‘一與一’的形勢,誰勇敢誰就能佔到先機。”便到山下安營,發起攻擊,將陳蘭、梅成斬首,全部俘虜了賊眾。曹操為眾將評功說:“登天柱峰,親涉險境,戰勝陳蘭、梅成是蕩寇將軍的功績。”為張遼增加了食邑,允許他持節巡行。

  曹操征討孫權回朝後,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率領七千多人去合肥屯駐。曹操出征張魯,臨行交與護軍薛悌一份手令,在函邊上註明“敵人到了再開啟”。不久,孫權帶領十萬兵馬包圍了合肥,於是各位將軍一起開啟手令,上面告諭:“如果孫權兵來,張遼、李典二位將軍出戰,樂進守城,護軍薛悌不得參戰。”眾將都疑惑不解。張遼說:“主公在外遠征,等救兵趕到,敵人必定已經把我們打敗了,所以命令我們趁敵人尚未集中的時候立刻迎擊,挫傷他們的氣勢,來安定軍心,以後就可以防守了。勝負的機會,就在這一戰,大家有什麼懷疑的呢?”李典也贊成張遼的意見。於是張遼連夜召募敢死計程車兵,得到八百人。殺牛犢犒勞將士,決定明日大戰。天一亮,張遼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敵陣,連殺幾十名敵兵,斬殺了兩名敵將,大聲喊著自己的姓名,衝入敵軍營壘,直到孫權的旗幟之下。孫權大驚,手下不知所措,逃上山頂,用長戟護住自己。張遼喝叱孫權來接戰,孫權不敢動。望見張遼帶領的兵士少,孫權的部下漸漸聚攏,把張遼層層包圍起來。張遼左右突圍,奮勇向前,衝開缺口,部下幾十人隨著衝出。餘下計程車兵高聲號叫:“將軍要拋棄我們嗎?”張遼返身再次突破重圍,救出餘下計程車兵,孫權的人馬望風披靡,沒有敢阻擋他的。從清晨戰到中午,吳兵計程車氣完全喪失了,退回去修築防禦工事。大家的心情才安定下來,眾位將軍都很欽佩張遼。孫權包圍合肥十多天,看到不可能攻破,便領兵撤退了。張遼率領各路人馬追擊,幾乎再次捉住孫權。曹操深深為張遼的勇武而感動,封他為徵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再次征伐孫權,到合肥,沿著張遼當時作戰的遺蹟走了一趟,感慨嘆息了很久。於是給張遼增兵,多留諸軍,張遼轉移到居巢屯駐。關羽在樊城包圍曹仁,正趕上孫權稱王。曹操召集張遼以及各路軍馬一律回兵救援曹仁。張遼尚未趕到,徐晃已打敗關羽,曹仁的圍困被解除。張遼與曹操在摩陂會合,張遼的部隊到達的時候,曹操乘車出來慰問他,張遼回軍屯駐陳郡。文帝即王位以後,張遼任前將軍,他的哥哥張泛和他的一個兒子被分封為列侯。孫權再次背叛,文帝派張遼仍到合肥駐紮,晉封他都鄉侯的爵位。賜與張遼的母親輿車,派兵馬護送張遼的家眷到駐地,命令張母到達的時候,前導後從地迎接,部下各軍的將吏都要在道邊羅列下拜。大家都認為張遼一家十分榮耀。曹丕作了皇帝以後,封張遼為晉陽侯,增加一千戶的食邑,連同以前的共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221),張遼到洛陽宮朝拜,文帝在建始殿會見張遼,親自問他打敗吳國的情況。文帝聽了以後,嘆息著對左右說:“張遼也是周代召虎那樣的人。”文帝為他建造了宅第,又專門為他母親蓋了宮殿,把張遼召募的跟隨他打敗吳國計程車都稱作“虎賁”。孫權再次稱藩國,張遼又回軍屯駐雍丘,得了疾病。文帝派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前來診治。那些虎賁勇士詢問病情,一路上不斷。病沒有痊癒,文帝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乘車親自來探視,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勢稍有好轉,張遼又回到屯兵的地方。孫權再次反叛,文帝派張遼乘船,同曹休到海陵縣,面臨大江。孫權十分害怕,告諭眾將:“張遼雖然生了病,還是勇不可擋,你們可要小心啊!”那一年,張遼同各位將軍打敗了孫權的大將呂範。張遼病重,死於江都縣。文帝痛哭流涕,贈他剛侯的諡號。他的兒子張虎承襲了爵位。

  黃初六年(225),文帝追懷張遼、李典在合肥的戰功,下詔說:“合肥的戰役,張遼、李典憑著八百步兵,打敗了十萬敵軍,自古以來用兵,沒有這樣的戰例。使敵人至今威風掃地,可以稱作國家的爪牙了。分賜給張遼、李典食邑各一百戶,賜他們每人一子關內侯的爵位。”張虎任偏將軍,死後,他的兒子張統承襲。

  樂進傳,樂進字文謙,陽平郡衛國人。身材短小,憑著勇敢無畏跟隨曹操,擔任帳下一名小吏。曹操派他回本郡招募士兵,得到一千多人,回來後擔任軍中的假司馬、陷陣都尉。隨曹操到濮陽攻打呂布,到雍丘攻擊張超,到苦縣攻打橋蕤,都因率先登城立下戰功,被封為廣昌亭侯。又跟隨曹操在安眾討伐張繡,在下邳包圍呂布,打敗了呂布手下另一支部隊。又在射犬攻打眭固,到沛郡攻擊劉備,都獲得勝利,被封為討寇校尉。又渡過黃河攻打獲嘉城,回軍後,隨曹操在官渡迎擊袁紹。樂進奮力作戰,殺死袁紹的大將淳于瓊。爾後他又隨同曹操在黎陽攻擊袁譚、袁尚兄弟,斬了袁軍大將嚴敬。樂進升任遊擊將軍,領兵攻打黃巾軍,大獲全勝,平定了樂安郡。再次跟隨曹操包圍鄴縣,平定鄴縣後,又隨曹操赴南皮攻打袁譚,樂進搶先登城,進入東門。

  袁譚被打敗以後,樂進單獨率兵攻破雍奴城,當時是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上表給漢獻帝,表彰樂進、于禁和張遼說:“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兵征討,統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該給予提升信任。”於是于禁被封為虎威將軍,樂進被封為折衝將軍,張遼被封為蕩寇將軍。樂進再次率兵征剿高幹,從北路進入上黨郡,迂迴到敵後,高幹退守壺關,連續作戰,樂進的部隊大量殺傷敵人。高幹堅守壺關,未能攻破,趕上曹操親自前來征伐,打破了壺關。曹操征討管承,在淳于駐軍,派樂進和李典進攻,管承被擊敗逃進海島,海濱一帶得以平安。荊州還沒有臣服,曹操派樂進在陽翟屯軍。此後,樂進又隨曹操平定荊州,留在襄陽駐軍,同關羽、蘇非等人作戰,把他們都趕走了。

  南郡各處山谷中的少數民族都來投降。樂進又奉命討伐劉備治下的臨沮縣長杜普、旌陽縣長梁大,都大獲全勝。以後,他跟隨曹操征討孫權,樂進被授予朝廷的節杖。曹操回朝後,留下樂進和張遼、李典駐軍合肥,增加食邑五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戶。由於樂進多次立功,特分食邑五百戶,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

  樂進升任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去世,諡號威侯。他的兒子樂糹林襲爵。樂糹林勇敢剛毅,有他父親的風格,官至揚州刺史。諸葛誕謀反的時候,襲擊樂糹林,殺死了他。朝廷下詔追悼他,追贈他衛尉的職銜,諡號為愍侯。他的兒子樂肇承襲爵位。

  于禁傳,于禁字文則,泰山郡鉅平人。黃巾軍起義,鮑信召集徒眾,于禁參加了他的隊伍。等到曹操管轄兗州的時候,于禁同部下都去投順,擔任一名隊長,為將軍王朗的部下。王朗對於禁的才能感到很驚異,就推薦他,說他可以勝任大將軍的職務。曹操召見了他,同他談話,任命他為軍中司馬,派他帶兵到徐州,攻打廣威縣,攻破了縣城,曹操封他為陷陣都尉。隨同曹操到濮陽討伐呂布,于禁單獨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呂布兩座營寨,又率兵在須昌打敗了高雅。隨從曹操攻打壽張、定陶、離狐,在雍丘包圍了張超,佔領了四座城池。又隨曹操討伐黃巾軍劉闢、黃邵等部,屯紮在版梁。黃邵等乘夜襲擊曹操營寨,于禁領部下迎擊,打敗了敵人,殺死了黃邵等,迫使敵人全部投降。于禁升任平虜校尉。然後再度跟隨曹操在苦縣包圍橋蕤,斬了橋蕤等四名敵將。又隨曹操到宛城,逼張繡投降。後來張繡再次反叛,曹操戰鬥失利,敗退回舞陰。部隊潰亂,士兵偷偷地各自尋找曹操,只有于禁約束幾百名部下計程車兵,且戰且退,雖有負傷戰死的也不許散開。敵人追擊減慢了一些,于禁徐徐整理隊伍,敲著戰鼓回營。還沒回到曹操駐地,途中看到十多個衣衫不整的傷兵,正在逃跑,于禁問他們緣故,回答說:“被青州兵劫持。”當初黃巾軍投降的時候,號稱青州兵,曹操對他們很寬容,所以敢乘機搶掠。于禁非常憤怒,對部下發布命令說:“青州兵也屬曹公統轄,還敢作賊嗎?”便領兵聲討他們,責備他們的罪過。

  青州兵很快跑到曹操那兒去告狀。于禁抵達後,先設立營壘,沒有按時去拜謁曹操,有人勸他說:“青州兵已經告了你的狀了,應該趕快去曹公那裡分辯。”于禁說:“現在敵人還在後面,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追來,不先防備,用什麼來抵抗敵人呢?況且曹公明智,他們誣告我又有什麼用!”等到壕溝營壘都安排就緒,于禁才進去拜見曹操,把事情經過一一稟報。曹操很高興,對於禁說:“氵育水的危難,我已經驚慌失措,將軍能在混亂當中整頓軍隊,責討搶掠的暴行,安營築塹堅守陣地,有不可動搖之節操。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可能做得更好!”於是記錄于禁前後的功勞,封他為益壽亭侯。爾後,于禁再次隨曹操到穰縣攻打張繡,在下邳活捉了呂布。另與史渙、曹仁在射犬攻打眭固,打敗敵人,殺死了眭固。曹操開始討伐袁紹的時候,袁紹兵力強大,于禁自願擔任前鋒。曹操認為他很雄壯,派了二千名步兵,由於禁率領,守延津城抗禦袁紹。曹操率軍返回官渡,劉備策動徐州反叛,曹操東征劉備。這時候,袁紹引軍攻打延津,于禁堅守,袁紹未能攻破。于禁又同樂進等人率領五千名馬步軍,攻擊袁紹的其他營壘,從延津西南沿黃河直到汲、獲嘉兩個縣,焚燒了敵人聚眾保衛的三十多個駐地,殺死俘虜各幾千人,袁紹部將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投降。曹操又派于禁另外率軍屯駐原武城,在杜氏津攻破了袁紹的又一處營寨。于禁升任裨將軍,後來隨曹操回到官渡。

  曹操和袁紹都分別把自己的營帳連線起來,築起土山相對。袁紹的部隊向曹操射箭,很多士兵被射死射傷,曹軍都很害怕。于禁監督士兵守禦土山,奮力作戰,氣勢更加高昂,袁紹被打敗,于禁升任偏將軍。冀州平定,但昌豨又反叛,曹操派于禁征剿,于禁急行軍攻擊昌豨,昌豨同於禁過去有過交情,所以找到于禁投降了。眾將軍都認為昌豨已經投降應該送他到曹操那兒。于禁說:“你們不知道曹公一貫的命令嗎?被圍以後投降的不赦。奉行法律,遵守命令,這是下對上的大節,昌豨雖然是我過去的朋友,于禁難道會因此而失節嗎?”親自到昌豨那裡與他訣別,流著淚將他斬首了。當時曹操在淳于駐軍,聽說後嘆息說:“昌豨不到我這兒投降,而去找于禁,這不是命中註定要死了嗎?”從此更加器重於禁。東海平定以後,封于禁為虎威將軍。後來他同臧霸等人攻擊梅成的隊伍,張遼、張郃等人征討陳蘭,于禁到達後,梅成帶領三千多人投降,隨後又發動叛變,他的部下都投奔陳蘭。張遼等人同陳蘭相持,軍糧不足,于禁押運糧草前後相接,張遼得到給養,於是殺了陳蘭、梅成。于禁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戶。那時候,于禁同張遼、樂進、張郃、徐晃都成為名將,曹操每次出征,都輪替著讓他們擔任先鋒、殿後,而於禁帶兵嚴肅齊整,繳獲的財物,自己一毫不取,因此賞賜特重,但他以法約束部下,所以不很得人心。曹操一直痛恨朱靈,想奪了他的軍營,因於禁有威信,為人看重,就派于禁帶幾十名騎兵,拿著命令,直接到朱靈的營地解除他的兵權,朱靈和他的部下都不敢妄動,於是任命朱靈擔任於禁手下的督軍,大家都被震服。于禁就是這樣令人畏懼。後來于禁升任左將軍,持節鉞,又分給他五百戶食邑,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在長安,命曹仁去樊城討伐關羽,又派于禁協助。趕上秋天,下暴雨,漢水氾濫,平地水深好幾丈,于禁部下七軍都被淹沒,于禁同眾將登上高坡,望著汪洋一片,無處躲藏。關羽乘著大船靠近攻擊,于禁只得投降,只有龐德不屈而死。曹操聽說後,哀嘆了很久,說:“我瞭解于禁有三十年,哪想得到臨危處難,反而不如龐德呢?”後來孫權擒獲關羽,俘虜關羽部下,于禁又歸附於吳國。魏文帝即位,孫權稱藩國,命于禁迴歸。文帝召見於禁,看到他鬚髮雪白,面容憔悴,叩頭流淚,文帝用荀林父、孟明視的事安慰他,封他為安遠將軍。想派他出使吳國,先讓他到鄴城拜謁曹操的陵墓,預先讓人在陵堂畫上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不屈,于禁屈膝投降的情形。于禁看到以後,慚愧憤恨,發病而死。他的兒子於圭襲爵封為益壽亭侯,賜給於禁厲侯的諡號。

  張郃傳,張郃字鯭..,河間..縣人。漢朝末葉響應招募討伐黃巾軍,擔任軍中司馬,在韓馥部下。韓馥失敗以後,帶兵歸順袁紹,袁紹讓他擔任校尉,抵禦公孫瓚。公孫瓚被擊潰以後,張郃由於軍功多,升任寧國中郎將。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袁紹派將軍淳于瓊等人督運糧草屯駐烏巢,曹操親自領兵迅速出擊。張郃勸袁紹說:“曹公士兵精銳,去了一定會擊潰淳于瓊等人。淳于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要毀掉,應該趕快帶兵援救。”郭圖說:“張郃的計策不對,不如進攻曹操大本營,曹操勢必回救,這就叫不救自解。”張郃說:“曹公營盤牢固,肯定攻不破。如果淳于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全部要當俘虜了。”袁紹只派出一支輕騎兵增援淳于瓊,而用重兵攻打曹操大本營,不能攻破。曹操果然大破淳于瓊,袁紹全軍崩潰。郭圖很羞慚,更進一步誣陷張郃說:“張郃盼望我軍儘快打敗仗,所以出言不遜。”張郃害怕了,便投奔曹操。曹操得到張郃非常高興,對他說:“從前伍子胥不早覺悟,自己陷入絕境,哪比得上微子拋棄殷紂,韓信離楚歸漢呢?”任命張郃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交給他部隊,讓他隨從自己攻打鄴城,佔領了鄴城。又隨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譚,單獨率軍包圍了雍奴,擊潰了敵人。隨同曹操征討柳城,張郃與張遼都任先鋒,張郃因功升任平狄將軍。又領兵征討東萊郡,討伐管承。又同張遼等人討伐陳蘭、梅成等人,大獲全勝。再次隨曹操到渭南,擊潰馬超、韓遂。包圍安定,迫使楊秋投降。

  同夏侯淵一同征剿..城的賊寇梁興以及武都一帶的氐族叛軍,又再次攻破了馬超的部隊,平定了宋建的統治區域。曹操征伐張魯,先派張郃督率各軍討伐梁興和氐族王竇茂的軍隊,曹操從散關進入漢中,派張郃督率五千步兵在前開路,到陽平關,張魯投降了。曹操還朝,留下張郃與夏侯淵等人防守漢中,抵禦劉備的進攻。張郃另外領兵,迫使巴東、巴西兩郡投降,將兩郡的百姓移民到漢中。又進軍到宕渠城,被劉備的大將張飛所阻,退回南鄭,曹操任命張郃為蕩寇將軍。劉備屯駐陽平關,張郃屯紮廣石。劉備把一萬多精兵分成十部,夜裡迅速發動攻擊。張郃率領親兵拼死搏戰,劉備未能攻破廣石。後來劉備在走馬谷焚燒都圍,夏侯淵去救火,在岔路上遭遇劉備,兩軍短兵相接,夏侯淵被殺。張郃退回陽平關。當時,剛剛喪失了元帥,魏軍都害怕劉備乘機進攻,全軍都驚慌失措,夏侯淵的司馬郭淮便命令全軍說:“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劉備也害怕。

  現在形勢緊迫,非張將軍不能安定軍心。”於是便推張郃為主帥。張郃出面排程部隊排列陣勢,眾將都服從張郃的命令,軍心這才安定下來。曹操在長安,派使臣送給張郃節鉞。曹操於是親自到漢中,劉備守住高山不敢出戰,曹操便領出漢中各路軍隊。張郃回軍屯駐陳倉。曹丕即位,任命張郃為左將軍,晉封都鄉侯爵位。等到曹丕作了皇帝,又晉封他為..侯。下詔命令張郃與曹真征伐安定一帶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又召張郃與曹真到許昌宮朝拜,派張郃南下同夏侯尚進攻江夏。張郃獨率幾路軍渡過長江,奪取了百里洲上的屯塢。魏明帝即位,派張郃到南方屯軍荊州,與司馬宣王進攻孫權部下將領劉阿等人,追到祁口,兩軍交戰,大破劉阿。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明帝賜予張郃特進的職位,派他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諸葛亮部下將領馬謖。馬謖依傍南山紮寨,沒有下山佔據城池。張郃斷絕了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大敗馬謖。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叛變響應諸葛亮,張郃領兵打敗叛軍,平定了這幾處地方。

  明帝下詔說:“賊人諸葛亮把巴、蜀的烏合之眾,號稱九虎虎之師。將軍披堅甲、執利器,到一處平定一處,朕要嘉獎你的大功,增加食邑一千戶,連同以前的共四千三百戶。”司馬宣王在荊州治理水軍,打算沿著沔水進入長江討伐東吳,明帝下詔命令張郃統率關中的部隊去聽從司馬宣王的排程。到荊州以後,碰上冬天,水淺大船不能行進,於是就在方城屯駐。諸葛亮再次出山,對陳倉突然發動進攻。明帝派驛馬召張郃到京城,明帝親自到河南城,設定酒宴為張郃送行,派南北士兵三萬人以及武衛、虎賁護衛張郃,因而問張郃說:“等將軍到了那兒,諸葛亮怕已經佔領了陳倉吧!”張郃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沒有糧草,不能久攻,回答說:“臣還沒到那兒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屈指計算,諸葛亮的部隊糧草支撐不了十天。”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撤退了。詔令張郃回師京城,拜他為徵西車騎將軍。張郃懂得事物的變化規律,善於安營佈陣,根據地形佈置戰役計劃,沒有不如他所料的情況,從諸葛亮到蜀中各位大將都懼怕他,張郃雖然是武將卻喜歡同儒士交往,曾經推薦同鄉卑湛,說他經學通達行為高尚,明帝下詔說:“從前祭遵任將軍,奏設五經大夫,處在軍隊中,唱雅投壺為戲。現在將軍在外統率軍旅,在內還維護朝廷禮儀。朕非常感謝將軍的美意,准許提拔卑湛為博士。”諸葛亮再次從祁山出動,詔命張郃統領眾將西到洛陽,諸葛亮退守祁山,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張郃右膝,陣亡。朝廷賜他壯侯的諡號。他的兒子張雄嗣爵。張郃前後征伐建立戰功,明帝分給他食邑,封他四個兒子列侯,賜他的小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徐晃傳,(附朱靈傳)徐晃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人。在郡中作吏,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有功,被任命為騎都尉。李莈、郭汜在長安發動叛亂,徐晃勸說楊奉,讓他和皇帝回洛陽,楊奉聽從了他的計策。獻帝渡過黃河到達安邑,封徐晃為都亭侯。到洛陽以後,韓暹、董承天天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徐晃便勸說楊奉歸順曹操,楊奉聽從了他,又反悔,曹操到梁地討伐楊奉,徐晃便投奔了曹操。曹操授予徐晃兵權,派他出擊卷縣、原武的賊寇,大獲全勝,升任裨將軍。隨曹操征伐呂布,徐晃單獨逼迫呂布的將領趙庶、李鄒等人投降。又同史渙在河內郡斬了眭固,隨同曹操大破劉備,又隨曹操打敗顏良,攻取白馬城,進軍到延津,大敗文丑,徐晃被任命為偏將軍。以後又同曹洪攻打氵隱強的賊寇祝臂,大破敵軍;同史渙在故市攻打袁紹的運糧車隊,因為功勞最多,被封為都亭侯。曹操包圍了鄴縣,攻破了邯鄲,易陽縣令韓範佯裝獻城投降負隅頑抗,曹操命徐晃進攻。徐晃來到以後,把一封信縛在箭尾射入城中,為韓範陳說利害,韓範悔過投降了徐晃。徐晃隨即勸曹操說:“袁譚、袁尚都沒有被打敗,那些沒有攻取的城池都在看風使舵,今天要是滅了易陽,明天各城就要拼死守禦,恐怕河北就沒有平定的日子。希望您允許易陽投降為別的城做個樣子,那麼各城就都會望風而降。”曹操認為很對。徐晃又單獨率兵討伐毛城敵寇,設定伏兵大舉襲擊,攻破了三個駐地。再次隨曹操在南皮擊敗袁譚,討伐平原郡的叛軍,平定了該郡。又隨曹操征剿蹋頓,被封為橫野將軍。再跟隨曹操討伐荊州,徐晃單率一支軍隊屯紮樊城,又討伐中廬、臨沮、宜城的賊寇。再與滿寵到漢津征討關羽,與曹仁在江陵攻擊周瑜。建安十五年,徐晃統兵討伐太原郡叛軍,包圍大陵,拔取了城池,殺死敵帥商曜。韓遂、馬超在關右謀反,曹操派徐晃屯駐汾陰安撫河東郡,賜給他牛酒,讓他為祖先上墳。曹操到潼關,擔心不能渡過黃河,召徐晃詢問。徐晃說:“主公大兵在此地,而敵人不另派兵駐守蒲阪,可見是失策。現在給我一支精兵,從蒲阪津渡河,去充當全軍的先頭部隊,截斷敵軍,就可以抓獲敵人。”曹操說:“好。”派徐晃率領騎兵、步兵四千人過河。徐晃領兵挖塹立柵還未站穩腳跟,敵將梁興率五千多騎兵、步兵來進攻,被徐晃擊退,曹操大軍得以渡河,於是打敗了馬超的勢力。曹操派徐晃與夏侯淵平定阝俞麋、..縣的各部落氐族人,同曹操安定會師。曹操回鄴縣,派徐晃與夏侯淵平定..縣,打敗夏陽的賊寇餘黨,斬了梁興,使三千多戶投降。

  再隨曹操討伐張魯,另派徐晃去征剿櫝、仇夷各處山上的氐族人,他們都投降了。徐晃升任平寇將軍,解除了將軍張順的被圍困境,攻破了賊寇陳福等人的三十多個屯兵據點。曹操回到鄴縣,留下徐晃與夏侯淵在陽平關防禦劉備。劉備派陳式等十多個營的部隊斷絕了馬鳴閣道,徐晃從岔路攻伐,大破陳式的隊伍,敵人被迫自己跳入山谷,死了許多人。曹操聽說後,非常高興,讓徐晃持節,釋出通報說:“這一條閣道是漢中的咽喉險要之地,劉備想斷絕內外聯絡,奪取漢中。將軍這一舉粉碎了劉備的計劃,真是妙計中的妙計啊!”曹操於是親自到陽平關,帶出漢中的各路軍馬,又派徐晃協助曹仁討伐關羽,在宛城駐軍。碰上漢水氾濫,于禁的部隊被淹,關羽在樊城包圍了曹仁,又在襄陽包圍了將軍呂常。徐晃的部下大多是新兵,很難同關羽作戰,便進軍屯駐在陽陵陂。曹操又返回來,派將軍徐商、呂建等人去見徐晃,傳令說:“必須等兵馬全集中,再一起向前出去。”敵軍在偃城屯紮,徐晃到達後,設計挖掘塹壕,作出要截斷敵人後路的樣子。敵軍燒燬自己的營寨逃跑了。徐晃佔領偃城,兩面營寨相連,又稍微前進到距離敵人的包圍圈三丈左右的地方,沒有進攻。曹操前後派殷署、朱蓋等一共十二營的部隊到徐晃這兒來。敵人的圍頭有兵屯駐,另外還在四冢駐軍。徐晃揚言要攻打圍頭的守敵,卻秘密地進攻四冢,關羽看到四冢要被攻破,親率五千步、騎兵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去,徐晃便乘勝追擊,一鼓作氣衝入敵圍,大破敵軍,很多人自投沔水而死。

  曹操傳令說:“敵人塹壕鹿角層層包圍,將軍作戰全勝,攻陷敵圍,殺死俘虜大批敵寇,我用兵三十多年,加上聽到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也沒有長驅直入衝進敵人重圍的,而且樊城、襄陽的被包圍,比起戰國時的莒城、即墨,情況要嚴重得多,將的功勳,要超過孫武和司馬穰苴。”徐晃整頓部隊回到摩陂,曹操出城七里迎接徐晃,設宴慶祝。親自舉杯向他勸酒,慰勞他說:“保全住樊城、襄陽,都是將軍的功勞。”當時各路人馬都集中到一起,曹操巡視各營,士兵都離開佇列觀看曹操,有徐晃的軍營整齊,全體將士站在佇列中不動。曹操嘆息說:“徐將軍可以說是有周亞夫的風度了。”曹丕即王位,封徐晃為右將軍,晉封逯鄉侯。曹丕即皇帝位後,又晉封楊侯。同夏侯尚到上庸討伐劉備,打敗敵人。文帝命徐晃鎮守陽平關,轉封他為陽平侯。魏明帝即位,徐晃在襄陽抵禦吳將諸葛瑾,朝廷為他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三千一百戶。病垂危,遺囑用平時穿的衣服收殮他。徐晃為人小心謹慎、作風儉樸。統率軍隊往往不是依靠偵察,先作好不能打勝仗的準備,然後才開始作戰,窮追不捨,爭取實利,將士常常顧不上吃飯。

  徐晃常嘆息著說:“古人顧慮遇不上英明的君主,現在幸而讓我遇到了,應該建功效力,哪用自己誇耀自己呢!”始終不多交朋友。

  太和四年(230)去世。朝廷賜予壯侯的諡號。他的兒子徐蓋承襲了爵位。徐蓋死後,兒子徐霸襲爵。明帝分給徐晃食邑,封他兩個兒孫為列侯。起初,清河的朱靈在袁紹手下擔任將軍,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袁紹派朱靈統率三個營援助曹操,作戰有功。袁紹所派來的那些大將大多要被送回。朱靈說:“我閱人很多,沒有像曹公這樣辦事的,這真是明主啊!現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還要投奔誰呢?”便留下來不再離開,他所帶的將士都仰慕曹操,全跟著朱靈留下了。朱靈以後也成為良將,名聲僅次於徐晃,官至後將軍,封高唐亭侯。

  評:曹操建立這樣的武功,而當時的良將,五個人首當其中。于禁最為沉穩凝重,但最終未能盡節。張郃以機巧善於應變出名,樂進以驍勇果斷著稱,但對照他們的行事,與所聽說的並不相符,也許是記錄有遺漏,不如張遼、徐晃的傳記完備詳盡。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