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滿田牽郭傳

滿田牽郭傳原文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抄略。守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时袁绍盛于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诱其未降渠帅,于坐上杀十余人,一时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干人,令就田业。

  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孙权数扰东陲,复召宠还为汝南大守,赐爵关内侯。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进封安昌亭侯。文帝即王位,迁扬武将军。破吴于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将军,屯新野。大军南征,到精湖,宠帅诸军在前,与贼隔水相对。宠敕诸将曰:“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诸军皆警。

  夜半,贼果遣十部伏夜来烧,宠掩击破之,进封南乡侯。黄初三年,假宠节钺。五年,拜前将军。明帝即使,进封昌邑侯。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秋,使曹休从庐江南人合肥,令宠向夏口。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宠表未报,休遂深入。

  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休战不利,退走。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

  贼惊走,休军乃得还。是岁休薨,宠以前将军代都督扬州诸军事。汝南军民恋慕,大小相率,奔随道路,不可禁止。护军表上,欲杀其为首者。诏使宠将亲兵千人自随,其余一无所问。

  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诏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辞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刺史王淩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淩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若淩欲往迎,勿与兵也。”淩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初,宠与淩共事不平,淩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宠屡表求留,诏报曰:“昔廉颇强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其思安边境,惠此中国。”

  明年,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宠曰:“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

  整军趋杨宜口。贼闻大兵东下,即夜遁。时权岁有来计。青龙元年,宠上疏,曰:“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护军将军蒋济议以为:“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贼烟火而坏城,此为未攻而自拔。一至于此,劫略无限,必以淮北为守。”

  帝未许。宠重表曰:“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慑。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又曰‘善动敌者形之’。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此所谓形而诱之也。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矣。”尚书赵咨以宠策为长,诏遂报听。

  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宠谓诸将曰:“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城隐处以待之。权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于是引退。

  三年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诏美之,因以所获尽为将士赏。

  景初二年,以宠年老征还,迁为太尉。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诏曰:“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宠前后增邑,凡九千六百户,封子孙二人亭侯。正始三年薨,谥曰景侯。子伟嗣。伟以格度知名,官至卫尉。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老母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军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瓒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于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颖阴、朗陵令,迁七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驽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际。胡不能近,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氵岁)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宣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

  豫乃进军,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惧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迫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又乌丸王骨进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余骑人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慑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

  山贼高艾,众数干人,寇钞,为幽、冀害,豫诱使鲜素利部斩艾,传首京都。封豫长乐亭侯。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恒摧抑兼并,乖散强猾。凡通亡奸宄,为胡作计不利官者,豫皆构刺搅离,使凶邪之谋不遂,聚居之类不安。事业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党欲令雄领乌丸校尉,毁豫乱边,为国生事。遂转豫为汝南太守,加珍夷将军。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形,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汉武之观。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竟欲与谋,求人海钩取浪船。豫惧穷虏死战,皆不听。

  初,豫以太守督青州,青州刺史程喜内怀不服,军事之际,多相违错。喜知帝宝爱明珠,乃密上:“豫虽有战功,而禁令宽弛,所得器仗珠金甚多,放散皆不纳官。”由是功不见列。

  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人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会贼遁走。

  后吴复来寇,豫往拒之,贼即退。诸军夜惊云:“贼复来!”豫卧不起,令众‘敢动者斩’。有顷,竟无贼。

  景初末,增邑三百,并前五百户。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中郎将军,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征为卫尉。屡乞逊佼,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称疾笃。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子彭祖嗣。

  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语在《徐邈传》。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惧与隐门生史路等触蹈锋刃,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悉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

  由此显名。

  冀州牧袁绍辟为督军从事,兼领乌丸突骑。绍舍人犯令,招先斩乃白,绍奇其意而不见罪也。绍卒,又事绍子尚。建安九年,太祖围邺。尚遣招至上党,督致军粮。未还,尚破走,到中山。时尚外兄高干为并州刺史,招以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带甲五万,北阻强胡,劝干迎尚,并力观变。干既不能,而阴欲害招。招闻之,间行而去,道隔不得追尚,遂东诣太祖。太祖领冀州,辟为从事。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以招尝领乌丸,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称平州牧,遣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忠亦在坐。

  峭王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又有扶余、(氵岁)貊之用。当今之势,强者为右,曹操独问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冀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汝君臣顽嚣,今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促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徒跣抱招,以救请忠,左右失色。

  招乃还坐,为峭王等说成败之效,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敬受敕教,便辞辽东之使,罢所严骑。

  太祖灭谭于南皮,署招军谋掾,从讨乌丸。至柳城,拜护乌丸校尉。还邺,辽东送衰尚首,县在马市,招睹之悲感,设祭头下。太祖义之,举为茂才。从平汉中,太祖还,留招为中护军。事罢,还邺,拜平虏校尉,将兵督青、徐州郡军事,击东来贼,斩其渠率,东土宁静。文帝践阼,拜招使持节护鲜卑校尉,屯昌平。是时,边民流散山泽,又亡叛在鲜卑中者,处有干数。招广布恩信,招诱降附。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将部曲,咸各归命。使还本郡。又怀来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落,皆令款塞。

  大军欲征吴,召招还,至。值军罢,拜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郡在边睡,虽有候望之备,而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于是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构间离散,使虏更相猜疑。鲜卑大人步度根、泄归泥等与轲比能为隙,将部落三万余家诣郡附塞。救令还击比能,杀比能弟苴侯,及叛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大结怨仇。是以招自出,率将归泥等讨比能于云中故郡,大破之。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夷虏大小,莫不归心,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于是野居晏闭,寇贼静息。招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库序大兴。

  郡所治广武,井水咸苦,民皆担辇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准望地势,因山陵之直,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

  太和二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为轲比能所围于故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马,欲赴救豫。并州以常宪禁招,招以为节将见围,不可拘于吏议,自表辄行。又并驰布羽檄,称陈形势,云“当西北掩取虏家,然后东行,会诛虏身”。檄到,豫军踊跃。

  又遣一通于虏蹊要,虏即恐怖,种类离散。军到故平城,便皆溃走。比能复大合骑来,到故平州塞北。招潜行扑讨,大斩首级。招以蜀虏诸葛亮数出,而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为防备,议者以为县远,未之信也。会亮时在祁山,果遣使连结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帝乃诏招,使从便宜讨之。时比能已还漠南,招与刺史华轨议曰:“胡虏迁徙无常。若劳师远追,则迟速不相及。若欲潜袭,则山溪艰险,资粮转运,难以密办。可使守新兴、雁门二牙门,出屯陉北,外以镇抚,内令兵田,储畜资粮,秋冬马肥,州郡兵合,乘衅征讨,计必全克。”未及施行,会病卒。招在郡十二年,威风远振。其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而渔阳傅容在雁门有名绩,继招后,在辽东又有事功云。

  招子嘉嗣。次子弘,亦猛毅有招风,以陇西太守随邓艾伐蜀有功,咸熙中为振威护军。嘉与晋司徒李胤同母,早卒。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曹,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合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合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合、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

  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全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安定羌大师辟蹏反,讨破降之。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

  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阂至,咸称神明。

  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合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又破陇西名羌唐蹏于枹罕,加建威将军。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暂垒末成,蜀兵大至,淮逆大至,淮逆击[走]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正始元年,蜀将姜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强中,维退,遂讨羌迷当等,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拔徙以实关中。迁左将军。凉州休屠胡梁元碧等,率种落二干余家附雍州。

  淮奏使居安定之高平,为民保障,其后因置西川都尉。转拜前将军,领州如故。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还假淮节。八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凉州名胡治无戴复叛应之。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淮军始到狄道,议者佥谓宜先讨定枹罕,内平恶羌,外折贼谋。淮策维必来攻霸,遂入沨中,转南迎霸。维果攻为翅,会淮军适至,维遁退。进讨叛羌,斩饿何、烧戈,降服者万余落;九年,遮塞等屯河关、白土故城,据河拒军。淮见形上流,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击,大破之。

  治无戴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淮进军趋西海,欲掩取其累重,会无戴折还,与战于龙夷之北,破走之。令居恶虏在石头山之西,当大道止,断绝王使。淮还过讨,大破之。

  姜继出石营,从强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淮欲分兵取之。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制维,退不拔化,非计也,不如合而惧西,及胡蜀未接,绝其内外,此伐交之兵也。淮曰:“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淮自串诸军就攻化等。

  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进封都乡侯。

  嘉平元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是岁,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降蜀牙门将句安等于翅上。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旬安,功绩显着,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进封阳曲侯,邑凡二千七百八十户,分三百户,封一子亭侯。正元二年薨,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子统嗣。统官至荆州刺史,薨。子正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淮着勋前朝,改封汾阳子。

  评曰:满宠立志刚毅,勇而有谋。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牵招秉义壮烈,威绩显着。郭淮方策精详,垂问秦、雍。而豫位止小州,招终于郡守,末尽其用也。

滿田牽郭傳譯文

  (滿寵傳、田豫傳、牽招傳、郭淮傳)

  滿寵傳,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十八歲時任郡中督郵。

  當時那個地方鄉民李朔等人,各自擁有自己的武裝,侵害百姓。太守派遣滿寵明察此事。李朔等人前來請罪,不再侵擾百姓。其後滿寵任高平令。有一張苞,身為郡中督郵,貪贓枉法,行賄,擾亂政事。滿寵得知他在專為官吏住宿的客舍時,率部下突然將他逮捕,歷數他的犯罪事實,當日便在監獄中把他打死,爾後自己也辭職回家。魏武帝曹操在兗州,徵召滿寵為從事。曹操任大將軍時,又召任滿寵為西曹屬,任許縣令。當時曹操從弟曹洪以曹氏宗室自居,身份很高貴。他有個朋友在許縣多次犯法,滿寵依法懲辦了此人。曹洪給滿寵寫信求情,滿寵置之不理。曹洪又上告到曹操,曹操將許縣主事官召來。滿寵知道曹操有放掉之意,便迅速將此人處決。曹操高興地說:“身擔重任負責處理公務的人,難道不應當像這樣做嗎?”原太尉楊彪被關在縣屬監獄裡,尚書令荀彧、少府融等人都曾叮囑過滿寵:“只須審問,不要拷打。”滿寵置之不理,照舊依法嚴審考訓。幾天後,滿寵請求拜見曹操,說:“考審楊彪沒有發現罪證。對該殺的人首先要公佈其罪證。

  此人海內聞名,如果證據不足而殺了他,必失信於民,願您三思,萬勿匆忙行事。”曹操當即就放了楊彪。起初,荀彧、孔融等聽說拷打了楊彪,都大為震怒,但後得知滿寵處理此事的結果,對滿寵更加友善了。當時,袁紹在河北勢力強大,在他的家鄉汝南,很多門徒賓客都在那裡各縣擁兵自守。為此,曹操憂心忡忡,委派滿寵為汝南太守。滿寵招募了五百人左右,攻下二十多個營壘。又用計引誘那些沒有投降的首領,在席間殺死十餘人,一時叛亂都被平定。收民二萬餘戶,獲兵二千餘人,命令他們歸田耕作。

  建安十三年(208),滿寵隨曹操征討荊州。大軍回師後,曹操命令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兵當陽。孫權不斷侵擾東部邊境,曹操又召滿寵為汝南太守,並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關羽包圍襄陽,滿寵協助徵南將軍曹仁屯兵樊城,迎擊關羽。左將軍于禁等因為大雨連綿,漢水上漲而被關羽消滅。關羽猛攻樊城,樊城城牆常常被大水沖毀,眾人都大驚失色。有人對曹仁說:“今日所面臨的危機,我們是力所不能及的。現趁關羽尚未大舉包圍,趕緊在夜裡乘小船棄城而逃,雖失掉樊城,卻可保全性命。”滿寵說:“山水來去迅急,希望它不會持續很久。聽說關羽已派遣部下集結於郟縣。自許縣以南,老百姓人心惶惶。關羽所以不敢再推進一步,是怕背部受敵。如果現在棄城而逃,洪河以南的領土,便拱手讓給關羽了,不再屬於我們。願閣下再堅持一下。”曹仁說:“對!”滿寵淹死自己的白馬,與軍士一起盟誓。正好這時徐晃率援兵趕來,滿寵奮力衝殺,立下戰功,關羽只得退卻。滿寵因功被封為安昌亭侯。魏文帝曹丕即位,任滿寵為揚武將軍。

  在江陵打敗東吳軍隊,他因功又被封伏波將軍,屯兵新野。大軍討伐東吳,至精湖,滿寵率諸軍在前,與敵兵一水之隔。滿寵命令手下將領:“今夜風很急,敵人定會來燒軍營,應做好準備。”各路軍隊都提高了警惕。到半夜,果然有十來股軍隊來燒軍營。滿寵率兵乘其不備擊潰敵兵,因此晉封南鄉侯。

  黃初三年(222),滿寵被授予符節和斧鉞。黃初五年(224),被任命為前將軍。魏明帝曹睿即位,又晉封滿寵為昌邑侯。太和二年(228),滿寵任豫州刺史。太和三年(229)春天,投降的人說,東吳進入戰備狀態,揚言要到江北來狩獵,孫權要親自出馬。滿寵估計敵人一定會襲擊酉陽,於是也加緊戰備。孫權聞訊,只得退還。那年秋,派曹休從廬江南到合肥,派滿寵向夏口。滿寵上疏言道:“曹休雖聰明果敢,但很少用兵,實踐經驗不足。今所行線路,背後是湖,旁邊是長江,前進容易,退卻卻難。這樣的路是兵家所最忌諱的呀!如果進入無強口,應該做好充分準備。”滿寵的上疏沒有送到,曹休就深入到無強口。敵兵果真在無強口斷了去夾石的路,阻截了曹休的退路。曹休邊戰邊退,正好朱靈等從後面攔截敵兵,與敵人相遇,敵人驚恐而逃,曹休得以生還。這一年曹休死去。

  滿寵以前將軍職代理都督揚州諸軍事。汝南士兵和民眾慕戀滿寵,扶老攜幼,要隨滿寵一起走,無法阻止。護軍上表要求剿殺首領。魏明帝讓滿寵帶走親信部下的一千人,其餘的不再管了。

  太和四年(230),滿寵為徵東將軍。這年冬,孫權聲稱要取合肥。滿寵上表要求召集兗州、豫州兵力。後來兩州兵力雲集,敵兵只好退還了。朝廷命滿寵就此撤兵。滿寵認為敵兵大舉退還,恐怕不是本意。他們一定是佯裝退卻以麻痺我們,等我們撤軍後,好趁虛而入。於是上表要求不要撤軍。

  太和五年(231),東吳將領孫布派人到揚州求降,說:“因為路途遙遠不能前來致意,特請派兵前來迎接。”揚州刺史王腸將孫布信傳到滿寵手裡,請求派兵馬前去迎接。滿寵認為此必有詐,不派兵馬,替王腸寫信給孫布說:“你認識錯誤,迷途知返,想脫離災禍歸順我們,離開暴政,改走正道,值得讚揚。今希望我們派兵迎接你們,但思來想去,兵少則不能保衛你們,兵多則又易洩露機密。暫且設密計以成全你的志向,臨時再商討辦法。”正好這時滿寵被召入朝,臨行前他命令留府長史:“若王腸想要前往迎接,不要給他派兵。”王腸因為不能從滿寵處索得兵馬,於是就派遣督將,率步兵騎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孫布。孫布在夜裡突然襲擊,督將逃走,七百人死傷大半。當初,滿寵與王腸不和,王腸的同黨詆譭滿寵年老力衰,言行荒謬,不合事理。因此魏明帝才召滿寵入朝。滿寵到京城後,身體康健。魏明帝見狀,又要求滿寵回到原職去。滿寵不止一次上表,要求留在京城。魏明帝下詔說:“從前廉頗為向使者表示自己身體健康,仍可帶兵打仗,一頓吃掉鬥米、十斤肉。馬援六十二歲時仍請兵戰鬥,據馬鞍顧視,以示可用。今你未老而自謂已老,怎不以廉頗、馬援自比呢?要想法保衛邊境,為國效力呵。”

  太和六年(232),東吳大將陸遜移兵廬江,不少人認為應趕快救援,滿寵說:“廬江雖小,但是兵精將猛,定能堅守一段時日。再說,敵軍棄船深入二百里,後方空虛,正宜誘其深入,乘機擊敗他們。應當聽之任之,讓其推進,讓他們連逃跑都來不及。”整肅軍隊開往楊宜口。敵兵聽說大兵東下,當夜逃走了。當時,孫權每年都有進攻之計。青龍元年(233),滿寵上疏說:“合肥城南面江靠湖,北面遠接壽春,敵兵圍攻合肥,得以依恃水勢。官兵救援,應當先攻破其主力軍,然後才能解圍。應當轉移城內的兵力向西三十里,那裡可以依據地勢奇險,再加上城兵固守。這是引敵出洞而斷其退路的上計。”護軍將軍蔣濟則以為:“如此做是向敵人示弱,而且看見敵人的煙火就毀壞自己的城池,這可是不攻自破呀!如果情形真是到了這地步,則敵兵必肆無忌憚地掠奪,我兵則必然以淮北為守了。”因此明帝沒有同意滿寵的意見。滿寵又上表:“孫子說:兵者,實為詭變之道。本來有能力,但卻讓敵兵認為貧弱而不能,予以小利麻痺敵人使其驕傲,而以為我們害怕了。

  這就是所謂形與實不必相符的道理。孫子又說:‘善於誘引敵人示以假象。’今趁敵兵未到之前,移兵城外,內布精兵,這是設假象而誘敵深入之道。誘敵遠離水路,相機而動,則外能禦敵,內能生福。”尚書趙諮認為滿寵的計謀更符合實際,於是皇帝下詔照此辦理。這一年,孫權親自率兵,欲包圍新城,但因為此城離水路太遠,在水上停留二十天不敢下船。滿寵對各位將領說:“孫權得知我移兵城外,一定會誇下海口。現在前來展示其實力,邀取功名。雖然他不敢再推進,但一定會上岸來炫耀一下兵力,以示其兵多將廣。”於是在合肥城的隱蔽處埋伏步兵騎兵六千人,等待敵兵自投羅網。孫權果然上岸耀武揚威,滿寵佈署的伏兵突然衝過來猛襲敵兵,殺死了敵人幾百人,還有一些落水而死。

  青龍二年(234),孫權親自統率十萬大軍來到合肥新城。滿寵招募勇猛之士數十人,折松枝作成火炬,又灌上麻油,順風放火,燒掉敵兵的作戰器械,又射死孫權的侄子孫泰。敵兵只好撤退。青龍三年(235)春天,孫權派兵數千家到江北屯田。這年八月,滿寵認為,正值莊稼收割季節,男女老少,佈滿田野。而屯兵計程車兵離城有數百里遠,可乘其不備,突然襲擊。於是派遣長吏率兵沿江東下,摧毀各個屯兵營,焚燒許多穀物後撤回。皇帝下詔嘉獎滿寵,同時將所獲的東西全部賞賜給將士。

  景初二年(238),朝廷因為滿寵年老而召回京城,授以太尉官職。滿寵不好積蓄,所以家無餘財。皇帝下詔說:“閣下領兵在外,一心向公,有季孫行父和祭遵的風範。賜田十頃,谷五百斛,錢二十萬,以表彰你清忠儉約的高風亮節。”滿寵前後增加的封邑共有九千六百戶,子孫二人封為亭侯。

  正始三年(242)卒,諡號景侯。兒子滿偉繼承爵位。滿偉以風格度量知名於世,官至衛尉。

  田豫傳,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劉備投奔公孫瓚時,田豫還年幼,自己投奔劉備,勇氣十足,因得劉備器重。劉備為豫州刺史時,田豫因為母親年老,請求回家。劉備揮淚與他告別,說:“很遺憾不能和你共創大業了。”公孫瓚讓田豫任東州縣令。公孫瓚的將領王門背叛了他,並替袁紹率兵萬餘人前來進攻。當時人心惶惶,很多人主張投降。田豫登上城門對王門說:“公孫瓚對你不薄,可你還是棄他而去。也許你是迫不得已,但現在你卻為虎作倀,才知你是一個亂臣賊子。我儘管智識淺薄,但也知道如何謹守城池。我既已接受守城的任務,你為何還不猛攻?”王門很慚愧,只好撤退。公孫瓚知道田豫有權謀,但並沒有重用他。公孫瓚失敗後,鮮于輔為眾人推舉,代理太守的職權。鮮于輔很欣賞田豫,任命他為長史。當時群雄並起,鮮于輔不知所從。田豫勸他說:“最終能平定天下的人只有曹操。應趕快歸附他,這樣才免除後禍。”鮮于輔聽從了他的計策,得到曹操的任用。曹操又任命田豫為丞相軍謀掾,擔任潁陽、朗陵縣令,又轉升為弋陽太守。所到之處,政績頗佳。鄢陵侯曹彰征伐代郡,任命田豫為相。駐軍在易縣以北,敵騎兵埋伏在那裡,向部隊發起進攻。軍內頓時一片騷亂,不知如何是好。田豫根據地形,把戰車排成圜陣,弓箭手在陣內拉弓以待,又設精兵守衛在車間的空隙處以防不測。敵兵攻不進來,只好撤退。田豫追擊,打敗敵兵,又乘勝追殺,平定代郡。田豫遷任南陽太守。

  此前,郡內有個叫侯音的人反叛,聚合幾千人在山中為盜,是郡中的一大禍患。前任太守抓住了其中的五百多人,上書朝廷要求處死他們。田豫逐一查檢了這些人,給予安慰,讓他們改過自新,開啟枷鎖,放了他們。這些囚犯十分感動,叩頭表示願意效力,並互相轉告。一時間,聚集的強盜都散了夥,郡內平靜下來。田豫把這些情況上報朝廷,曹操十分欣賞。魏文帝曹丕初繼位,北邊少數民族日益強盛,經常進犯邊境。於是任命田豫持節護烏丸校尉,與牽招、解鯭並護鮮卑。從高柳以東、氵歲貊以西,鮮卑有幾十個部落,比能、彌加、素利各霸一方。他們又互相盟誓,不允許用馬和中國進行貿易。田豫認為各少數民族團結一心對中國不利,於是設計離間,讓他們彼此猜忌,互相進攻。素利首先違背誓約,出售一千匹馬給官府。比能為此而進攻素利。素利向田豫求救。田豫又怕他們相互兼併,為害更甚,應當討伐首惡,鼓勵行善之人,以便向少數民族昭示中國講求信義。於是率領精銳部隊,深入敵後,前後包圍,斷絕了退路。田豫繼續進軍,大約在離敵營十里開外的路程安營紮寨,收聚了好多牛馬糞,把它們點燃,自己率兵從旁路撤走。敵人見煙火不熄,以為田豫還在,等田豫他們走了十幾裡,敵人才發現,於是又派兵追趕,直至馬城,把馬城圍個水洩不通。田豫秘密佈置,讓司馬高舉戰旗,擊鼓,率步兵從南門出擊。敵人都被吸引過去。

  田豫率領精兵強將從北門衝出,鼓聲四起,兩頭夾擊,出其不意,將敵人的包圍衝散,他們丟下武器馬匹,撒腿而逃。田豫率兵追殺了二十多里,屍橫遍野。又有烏丸王骨進狂傲不恭。田豫出塞巡視,只帶了百餘名騎手進入骨進營地。骨進拜迎時,田豫命令手下人斬殺骨進,當眾公佈他的罪狀。骨進部下全都嚇得不敢動。田豫把骨進的弟弟推舉出來作了烏丸王。從此胡人非常敬畏田豫。山間強盜高艾,聚合了幾千人馬,常常搶掠燒殺,成為幽、冀兩州的公害。田豫誘使鮮卑首領素利斬殺了高艾,將其首級傳送到京城。田豫被封為長樂享侯。他任校尉有九年之久,抗禦少數民族部落的反叛,經常採取控制少數民族之間的兼併,同時使用離間計挑撥其相互關係的方法削弱他們的實力。凡是那些為胡人謀利而對中國構成威脅的人,田豫都能設計使其陰謀破產,並讓他們不得安寧。很多事情尚未做完,可是幽州刺史王雄的追隨者想讓王雄任烏丸校尉,於是詆譭田豫,說他在邊境無事生非。於是田豫又被任命為汝南太守,加殄夷將軍封號。

  太和末年(233),公孫淵在遼東反叛。朝廷想派人領兵征討,一時又找不出合適人選。中領軍楊暨推薦田豫,於是任命田豫以汝南太守職都督青州諸軍事,持朝廷符節,前往征討。這時,東吳派人與公孫淵相勾結。魏明帝曹睿認為敵人強大,又要渡海打仗,於是下詔讓田豫停止進軍。田豫認為敵船將要返回,加之天晚風急,敵人害怕風浪,漂到東邊又無岸,肯定會在成山靠岸的,而成山沒有藏船的地方,只能沿海岸停泊。他巡察山勢,阻住險要路段,列兵把守。於是進入成山,登上漢武舊觀。敵船返回,無路可逃,果然遇到狂風,很多船都觸礁沉沒,敵兵隨波浪爬到岸上,魏軍抓獲了很多俘虜。起初,很多將領都嘲笑田豫在這裡空等敵人。等敵人被擊敗後,他們又都爭相出謀劃策,請求追到海上去擷取船隻。田豫擔心那些可走計程車兵會決一死戰,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起初,田豫以汝南太守身份都督青州諸軍事,青州刺史程喜很不服氣。在制定軍事方針時,兩人常常有分歧,程喜知道明帝喜歡珠寶,於是秘密奏表說:“田豫雖創立戰功,但紀律鬆弛,俘獲了很多兵器、珠寶,都散在眾人之手而不上繳官府。”因此田豫的戰功沒有得到朝廷的表彰。後來,孫權率領號稱十萬的浩浩大軍,進攻新城。徵東將軍滿寵想率大軍前去解救。田豫說:“敵人此舉進攻,顯然不是為小利而來,而是想借進攻新城作幌子,誘使我大軍出戰。應當讓他們攻城,殺殺他們的銳氣,不應當與他們正面交鋒。城池攻不下來,敵人就會感到疲憊,我們便可乘機反擊敵人,一定會大獲全勝。如果敵人能預見此計,他們就不會攻城而是自動撤走。如果我們進軍,正好中了他們的計。大軍動向,要叫對方琢磨不透,不應當聽任敵人調動。”田豫上書說明想法,明帝同意他的意見,敵人只好退走。後來,敵人又來進攻,田豫迎面出擊,敵人又退走。突然,在夜裡軍營大亂,說:“敵人又來了。”田豫仍躺著不動,命令部下:“有敢動搖軍心者必殺。”不久,發現根本沒有軍情。

  景初末年(239),增加田豫食邑三百戶,加上以前的,共八百戶。正始初年(240),升遷為持符節護匈奴中郎將,加振威將軍封號,任幷州刺史。外域的少數民族久聞田豫的威名,相繼前來進貢。州郡內社會治安良好,百姓十分感念他。後又升為衛尉,他反覆乞求遜位,太傅司馬懿認為田豫精力還飽滿,給他寫信,沒有答應。田豫又寫信給司馬懿說:“年過七十而仍佔據官位,就好像鐘鳴漏盡,而仍在夜裡行走,是要傷害人的。”於是堅決辭職。徵拜為太中大夫,俸祿與九卿相同。死時八十二歲。他的兒子彭祖繼承爵位。田豫清儉約素,凡朝廷的賞賜都分給部下。每當少數民族和有人私下贈與東西時,都記錄在冊,收進官府,不放在家裡,家裡常常清貧。即使那些和田豫不和的人,也都欽佩田豫高尚的節操。

  嘉平六年(254),朝廷下詔表彰田豫,賜給他們家錢糧。這些情況,在《徐邈傳》中有記載。

  牽招傳,牽招,字子經,安平觀津人。十多歲時跟同縣樂隱求學。後來,樂隱在車騎將軍何苗幕下任長史,牽招跟隨他以便結束學業。這時京城大亂,何苗、樂隱被殺。牽招和樂隱的另一學生史路一起冒著生命危險,將老師樂隱的屍首收殮起來,送回家裡安葬。路上遇有強盜搶劫,史路等人都逃跑了,強盜想劈開棺材取釘,牽招含淚求情,感動了強盜,竟放走了他。牽招由此而知名。冀州牧袁紹召牽招為督軍從事,併兼任烏丸突騎。袁紹的親信違犯命令,牽招先斬後奏,袁紹很欣賞他的果斷,沒有追究此事。袁紹死後,他又追隨袁紹之子袁尚。

  建安九年(204),魏太祖曹操包圍鄴城。袁尚派牽招到上黨去督辦軍糧。未等牽招回來,袁尚便敗逃到中山。當時袁尚外兄高幹任幷州刺史。牽招認為,幷州地勢極好,左邊有恆山作為天險,右邊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擁兵五萬,北邊有強大的胡兵,所以他勸高幹把袁尚迎過來,聯合起來應付時變。高幹不僅沒同意,反想設計害死牽招。牽招知情後,暗自逃去。因為距袁尚太遠,於是向東逃奔曹操。曹操自任冀州牧,任牽招為從事。曹操想征討袁譚,但是柳城烏丸想出兵協助袁譚。曹操認為,牽招曾經任過烏丸突騎,於是派他到了柳城。這時正好峭王也嚴備待戰,準備了五千騎兵援助袁譚。同時,遼東太守公孫康自稱平州牧,派韓忠帶著單于的印綬來到峭王營,想授以官爵。峭王召集人馬會合,韓忠也在場。峭王問牽招:“從前,袁紹說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為單于;而今曹操也說受天子之命任我為真單于。同時,遼東太守又拿著印綬來。

  這樣看來,誰該是正宗呢?”牽招回答說:“從前袁紹承天子命令,可以有所拜封,但後來發生變故,天子命令曹公取而代之。他說上書朝廷,拜您為真單于,是正宗,遼東是下屬部,哪有權稱封拜呢?”韓忠說:“我們遼東在大海東邊,擁百萬大軍,又有扶余、氵歲貊的支援。今天的形勢是強者為王,就是曹操也沒有資格自稱正宗!”牽招斥責韓忠說:“曹公允恭明哲,擁戴天子,討伐叛兵,安撫各地,讓四海安寧。而你們的君臣則只倚靠邊遠天險,違抗王命,還想擅權封拜,給國家丟臉,竟還敢抵毀曹公!”便將韓忠頭往牆上撞,拔刀要殺了他。峭王驚恐萬狀,光著腳趕緊拖住牽招,請求饒韓忠一命,身邊的人也都嚇得不知所措,牽招退回座位上,向峭王說以利弊得失及成敗之理。在場的人都離開座位,跪下來聆聽。峭王辭退了遼東的使者,從此罷兵,不再援助袁譚。曹操消滅了袁譚,任牽招為軍謀掾,隨從征討烏丸。到了柳城,任護烏丸校尉。回到鄴城,遼東把袁尚的腦袋送來,懸掛在馬市。牽招見狀,十分悲痛,在首級下設祭壇。曹操為牽招的義氣所感動,推舉他為茂才。隨曹軍平定漢中,曹操回來後,留下牽招為中護軍。

  平定漢中後,牽招回到鄴城任平虜校尉,率兵都督青州、徐州諸軍事。擊敗東萊叛兵,殺死首領,東部疆域得以安寧。魏文帝曹丕即位,派牽招為持節護鮮卑校尉,屯兵昌平。當時,邊地居民多流散在山間河谷,還有逃入鮮卑部落的,有幾千人。牽招釋出告示,勸說人們回到家園。建義中郎將公孫集等率部下歸附,讓他們回到本郡。又對鮮卑素利、彌加等十餘萬部民加以安撫,讓他們在邊塞安頓下來。魏國大軍要攻打東吳,將牽招招回。回來後,魏軍又取消出征計劃,於是牽招被任為右中郎將,出任雁門太守。此郡地處邊境,雖有官兵把守,但常有掠搶之事發生,牽招就把當地群眾招集起來,教他們如何戰備,又上表要求烏丸五百餘家出賦租,備好鞍馬,派他們深入偵查。敵人每有進犯,就派兵迎擊,只要他們敢來,就打敗他們。因此,無論官兵百姓,都大振膽氣,四野日漸安寧。牽招又用離間計離間敵人。鮮卑首領步度根、洩歸泥等與軻比能有矛盾,於是他們率三萬多戶百姓來到郡裡,請求歸附。牽招下令還擊軻比能,殺死了軻比能的弟弟苴羅侯。軻比能與烏丸歸義侯王同、王寄等,結下怨仇。因此,牽招又親自率領歸泥等攻打軻比能,在雲中故郡打敗軻比能。牽招又與河西鮮卑等十餘萬家相聯絡,整治陘北故城上館城,在此屯戍兵馬,威震內外,遠近胡人,都心悅誠服。那些叛變逃亡的人,家屬都不敢窩藏,將他們交送出來。於是遠近安寧,盜賊再也沒有出沒。牽招又挑選有才識的人,送他們到太學讀書,然後叫他們再回故里,傳授他人。幾年間,學校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郡治設在廣武,井水又鹹又苦,當地人推車挑擔,到很遠的河邊挑水,往返七里。牽招勘察地形,根據山勢,開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魏明帝即位,賜牽招為關內侯。

  太和二年(228)護烏丸校尉田豫出塞,在原馬邑城被軻比能所包圍,向牽招求救。牽招整兵待發,但幷州官吏根據通例禁止牽招出兵。牽招認為持節的大將被包圍,情況危急,不能再拘泥所謂吏議而見死不救。於是上表朝廷,隨即出發。又釋出羽檄,縱論形勢,說他們要從西北偷襲敵人老窩,然後向東進軍,與敵人交鋒。羽檄釋出後,田豫州的軍隊躍躍欲試。又向敵人要塞釋出檄文,敵人頓感恐懼,紛紛離散,大軍攻到平城,敵人崩潰即逃。軻比能又云集騎兵來到平州塞北。牽招秘密行軍突襲,砍下很多敵人的腦袋。牽招認為西蜀敵將諸葛亮多次出擊,而軻比能狡猾,他們一定會有勾結,於是上表請求有所預防。很多人認為他們彼此相距遙遠,都不相信此說。諸葛亮在祁山時,果然派人和軻比能聯絡。軻比能來到北地石城,與諸葛亮的軍隊相呼應。皇帝命令牽招率兵出擊。當時軻比能正回到漢南,牽招和幷州刺史畢軌商議道:“胡人遷移不定,如果派兵窮追,恐難以趕上。如果偷襲,山險路遠,軍需供應不上,也難以成功。可以讓兵力守在新興、雁門兩個關口,再出兵屯守陘北,對外可以起鎮撫作用,對內可以派兵種田儲蓄糧食。等秋冬之際,糧足馬肥,聚合各路人馬,乘機攻討,定能取勝。”計劃還未能施行,牽招就病死了。牽招在郡裡任職長達十二年,威名遠揚。他治理邊郡,功名僅次於田豫,頗得百姓感念。漁陽傅容在雁門也有名望,功繼牽招,在遼東又創立軍功。牽招的長子牽嘉繼承爵位,次子牽弘,酷像父親,勇猛果斷,任隴西太守,隨鄧艾討伐西蜀,創立軍功。

  鹹熙中(264~265)任振威護軍。牽嘉與晉司徒李胤同母,早逝。

  郭淮傳,郭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人。建安中(196~220)被推舉為孝廉,任平原府丞。曹丕為五官將,任郭淮為門下賊曹,又轉任為丞相兵曹議令史,隨曹軍征伐漢中。曹操回洛陽後,留下徵西將軍夏侯淵抵禦劉備,任郭淮為司馬。夏侯淵與劉備作戰,郭淮有病未能成行。夏侯淵被殺,軍中大驚,郭淮收集散兵,推舉蕩寇將軍張郃負責,各部軍營才安定下來。第二天,劉備想渡漢水進攻。各位將領認為敵我兵力懸殊,劉備會乘勝而擊,於是諸將都想依漢水作陣來狙擊劉備。郭淮說:“這是向敵人示弱,不能擊敗敵人,這不是上策。不如撤離岸邊,在遠處設陣,誘使敵人前來,等他們渡到河中央再發起進攻,一定可以打敗劉備。”於是排好戰陣。劉備疑心重重,不敢強渡。郭淮佈署軍隊,堅決死守,沒有一點撤退的意思。此事上報以後,曹操很讚許,任張郃為持節都督,又任郭淮為司馬。曹丕即位後,賜郭淮為關內侯,轉為鎮西長史以及徵羌護軍,協助左將軍張郃、冠軍將軍楊秋討伐山盜鄭甘及盧水叛亂的胡人,大獲全勝。關中於是安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黃初元年(220),郭淮奉命前來祝賀曹丕登基,在路上得病,所以遲了一些。等到群臣歡會時,曹丕嚴肅地說:“從前大禹在塗山召會諸侯,防風來晚了,結果被殺。而今普天同慶,你卻來遲,為什麼?”郭淮答道:“我聽說五帝首先用德來開導臣民。夏後時期朝政衰敗,才開始用刑。而今我生逢唐虞盛世,因此知道自己不會遭受防風那樣的殺戮。”曹丕聽了很高興,升任郭淮為領雍州刺史,封為射陽亭侯,五年後授以實職。安定羌將領闢鱖反叛,被郭淮擊敗。每當羌、胡有人來降,郭淮總是讓人詢問他們親戚的情況,比如男女多少、年歲長幼等。等見到他們,已略知他們的心意,關懷備至,人們都稱他為神明的官吏。

  太和二年(228),西蜀丞相諸葛亮率兵出祁山,派將軍馬謖守街亭,高詳守列柳城。張郃攻街亭,郭淮攻列柳城,均獲勝利。在木包罕攻破隴西名羌唐鱖,於是郭淮被加封建威將軍。太和五年(231),西蜀出滷城。當時,隴西糧食緊缺,一些人主張從關中運送。郭淮恩威並施,讓羌、胡人出糧食以供軍需。郭淮又轉為揚武將軍。青龍二年(234),諸葛亮出斜谷,在蘭坑處屯田。當時司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計諸葛亮一定會爭奪北原,主張先佔領,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郭淮說:“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連兵北山,斷絕隴道,驚嚇臣民和胡人,此乃國家安危之大患。”司馬懿同意這種觀點,於是讓郭淮屯兵北原。戰壕還沒修好,蜀軍壓境,郭淮奮力回擊。過了幾天,諸葛亮率大軍西行。諸將領都認為諸葛亮想攻西圍。只有郭淮一人認為,這是諸葛亮虛張聲勢,是要讓魏軍大舉回應,而他一定會進攻陽遂。那天夜裡,蜀軍果然進攻陽遂。因為城中有防備,所以諸葛亮的謀算沒有成功。

  正始元年(240),蜀將姜維出兵隴西。郭淮進軍,追至強中。姜維撤退後,郭淮又討伐羌族迷當等部,安撫氐族人,遷移三千多戶百姓到關中地區。轉任左將軍。涼州休屠胡人梁元碧等率二千多家歸附雍州。郭淮奏請讓這些人居住在安定郡的高平,為保障他們的安全,其後設定西州都尉。郭淮又被任前將軍。正始五年(244),夏侯玄伐蜀,郭淮率軍為前鋒。郭淮估計形勢對己不利,就撤軍出走,避免了重大損失。回師後明帝授郭淮持符節。正始八年(247),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聯合起來反叛,包圍城鎮,南招蜀兵協助。涼州名胡治無戴也舉兵反叛。討蜀護軍夏侯霸率諸軍屯兵於為翅。郭淮剛到狄道,很多人認為應當首先討平木包罕,這樣對內則平定惡羌,對外則可以挫敗西蜀的計謀。郭淮估計姜維一定會進攻夏侯霸,於是進入氵風中,轉兵向南,接迎夏侯霸。姜維果然進攻為翅,郭淮軍隊正好抵達,姜維逃去。進而郭淮討伐諸叛羌,殺死餓何、燒戈,投降的人有幾萬。

  正始九年(248),遮塞等屯兵河關、白土故城,依據河險抵抗。郭淮假裝從上流出兵,卻秘密派兵從下流渡河,佔據白土城,發動進攻,大破敵兵。治無戴包圍武威,家屬留在西海。郭淮率軍逼近西海,想偷襲軍隊家屬,正好治無戴又率兵折回,兩軍在龍夷之北相遇,治無戴失敗後逃走。令居土匪在石頭山西邊活動猖獗,常斷截道路,追殺王使。郭淮追擊,獲得勝利。姜維出兵石營,向強川,西迎治無戴。留下陰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修築城堡,收取諸羌散兵做為人質。郭淮想兵分兩路。諸位將領認為,姜維向西連線強大的胡兵,廖化則守據天險,如果兵分兩路,定會削弱兵力,前進無法牽制姜維,後退又攻不下廖化所守之城,不如集中兵力一起向西開進,趁胡、蜀兩兵未能接上聯絡之前,各個擊破,這是上策。郭淮說:“今派兵攻打廖化,可以出其不意,姜維肯定要有所顧忌。等姜維趕回來,廖化已被平定,而且可以使姜維疲於奔命。姜維的軍隊不向西接應胡人,胡人自然會撤離。這才是一舉兩全的上策。”於是派夏侯霸等在沓中等地追剿姜維,自己則率大軍強攻廖化。姜維果然率師來營救廖化,正如郭淮所預料的那樣。郭淮因功被封為都鄉侯。

  嘉平元年(249),郭淮升徵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這年,與雍州刺史陳泰合計,在為翅迫使蜀牙門將句安等投降。嘉平二年(250),皇帝下詔:“以前在漢川戰役中,全軍差點覆沒。郭淮臨危不懼,軍功記在史策。在關右三十多年,對外征討敵寇,對內安撫臣民。近年來,摧折廖化,生擒句安,功績卓著,我特別嘉賞他,任郭淮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持節、都督一如既往。”晉封郭淮為陽曲侯,食邑二千七百八十戶,又分出三百戶給他的一個兒子,封為亭侯。正元二年(255),郭淮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大將軍,諡號貞侯。兒子郭統繼承爵位。郭統官至荊州刺史。死後,郭統的兒子郭正繼承爵位。鹹熙中(264~265),設五等爵位,因為郭淮功著前朝,故改封其為汾陽子。

  評:滿寵立志剛毅,有勇有謀。田豫居身清白,規略明練。牽招秉義壯烈,功績卓著。郭淮計謀精確縝密,名聲傳播秦、雍。田豫的官位只是小州的官吏,牽招只作到郡守,實在是大材小用呵!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