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

烏丸鮮卑東夷傳原文

  《书》载“蛮夷猾夏”,《诗》称“猃狁孔炽”,久矣其为中国患也。

  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四夷,东平两越、朝鲜,西讨贰师、大宛,开邛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服之外,不能为中国轻重。而匈奴最逼于诸夏,胡骑南侵则三边受敌,是以屡遣卫、霍之将,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藩,世以衰弱。建安中,呼厨泉南单干入朝,遂留内待,使右贤王抚其国,而匈奴折节,过于汉旧。然乌丸、鲜卑稍更强盛,亦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不遑外讨,故得擅(汉)

  [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杀略人民,北边仍受其困。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

  其后尚、熙又逃于蹋顿。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太祖潜师北伐,出其不意,一战而定之,夷狄慑服,威振朔土。遂引乌丸之众服从征讨,而边民得用安息。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汉)[漠]南少事,虽时颇钞盗,不能复相扇动矣。乌丸、鲜卑即古所谓东胡也。其习俗前事,撰汉记者己录而载之矣。故但举汉末魏初以来,以备四夷之变云。

  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余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余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中山太守张纯叛人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灵帝末,以刘虞为幽州牧,募胡斩纯首,北州乃定。后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小,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袁绍与公孙瓒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绍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后楼班大,峭王率其部众奉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蹋顿多画计策。广阳阎柔,少没乌九、鲜卑中,为其种所归信。柔乃因鲜卑众,杀乌丸校尉邢举代之,绍因宠慰以安北边。后袁尚败奔蹋顿,凭其势,复图冀州。

  会太祖平河北,柔帅鲜卑、乌丸归附,遂因以柔为校尉,犹持汉使节,治广宁如旧。建安十一年,太祖自征蹋顿于柳城,潜军诡道,未至百余里,虏乃觉。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兵马甚盛。太祖登高望虏陈,柳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其首。其余遗迸皆降。

  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鲜卑步度根既立,众稍衰弱。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为大人。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与轲比能等因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后代郡乌丸能臣氐等叛,求属扶罗韩,扶罗韩将万余骑迎之。到桑干,氐等议,以为扶罗韩部威禁宽缓,恐不见济,更遣人呼轲比能。比能即将万余骑到,当共盟誓。比能便于会上杀扶罗韩,扶罗韩子泄归泥及部众悉属比能。比能自以杀归泥父,特又善遇之。步度根由是怨比能。文帝践阼,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归泥曰:“汝父为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由是归泥将其部落逃归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至黄初五年,步度根诣阙贡献,厚加赏赐,是后一心守边,不为寇害,而轲比能众遂强盛。明帝即位,务欲绥和戎狄,以息征伐,羁縻两部而已。至青龙元年,比能诱步度根深结和亲,于是步度根将泄归泥及部众悉保比能,寇钞并州,杀略吏民。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征之,归泥叛比能,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赐幢麾、曲盖、鼓吹,居并州如故。步度根为比能所杀。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建实中,因阎柔上贡献。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余骑随柔击破银。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

  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余家,还居代郡。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于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余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遣魏人千余家居上谷。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五年,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乃与辅国将军鲜于辅书曰:“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于天子。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临陈使琐奴往,闻使君来,即便引军退。步度根数数抄盗,又杀我弟,而诬我以抄盗。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于天子。”辅得书以闻,帝复使豫招纳安慰。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余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太和二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倍。志往解喻,即解围去。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抚以恩信。

  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至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于楼烦,临陈害尚、弼。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然其种众多于比能。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通市,太祖皆表宠以为王。厥机死,又立其子沙末汗为亲汉王。

  延康初,又各遣使献马。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素利与比能更相攻击。太和二年,素利死。子小,以弟成律归为王,代摄其众。

  《书》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其九服之制,可得而言也。然荒域之外,重译而至,非足迹车轨所及,未有知其国俗殊方者也。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而至,其遐远也如此。及汉氏遣张骞使西域,穷河源,经历诸园,遂置都护以总领之,然后西域之事具存,故汉宫得详载焉。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寘、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而公孙渊仍父祖三世有辽东,天子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遂隔断东夷,不得通于诸夏。景初中,大兴师旅,诛渊,又潜军浮海,收乐浪、带方之郡,而后海表谧然,东夷屈服。其后高句丽背叛,又遣偏师致讨,穷追极远,逾乌丸、骨都,过沃沮,践肃慎之庭,东临大海。长老说有异面之人,近日之所出,遂周观诸国,采其法俗,小大区别,各有名号,可得详纪。虽夷狄之邦,而俎豆之象存。中国失礼,求之四夷,犹信。

  故撰次其国,列其同异,以接前史之所未备焉。

  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户八万。其民土着,有宫室、仓库、牢狱。多山陵、广泽,于东夷之域最平敝。土地宜五谷,不生五果。其人粗大,性强勇谨厚,不寇钞。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诸加别主四出,道大者主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食饮皆用俎豆。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裤,履革鞜。出国则尚缯绣锦罽,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以金银饰帽。译人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窃盗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尤僧妒,已杀,尸之国南山上,至腐烂。女家欲得,输牛马乃与之。兄死妻嫂,与匈奴同俗。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狖、美珠。珠大者如酸枣。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国之耆老自说古之亡人。作城栅皆员,有似牢狱。行道昼夜无老幼皆歌,通日声不绝。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有敌,诸加自战,下户俱担粮饮食之。其死,夏月皆用冰。杀人殉葬。多者百数。厚葬,有椁无棺。

  夫余本属玄菟。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台更属辽东。时句丽、鲜卑强,度以夫余在二虏之间,妻以宗女。尉仇台死,简位居立。无适子,有孽子麻余。位居死,诸加共立麻余。牛加兄子名位居,为大使,轻财善施,国人附之,岁岁遣使诣京都贡献。

  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俭讨句丽,遣玄菟太守王颀诣夫余,位居遣大加郊迎,供军粮。季父牛加有二心,位居杀季父父子,籍没财物,遣使簿敛送官。旧夫余俗,水旱不调,五谷不熟,辄归咎于王,或言当易,或言当杀。麻余死,其子依虑年六岁,立以为王。汉时,夫余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公孙渊伏诛,玄菟库犹有玉匣一具。今夫余库有玉璧、珪、瓒数代之物,传世以为宝,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

  其印文言“(氵岁)王之印”,国有故城名(氵岁)城,盖本(氵岁)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自谓“亡人”,抑有似也。

  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氵岁)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都于丸都之下,方可二千里,户三万。多大山深谷,无原泽。随山谷以为居,食涧水。无良田,虽力佃作,不足以实口腹。其俗节食,好治宫室,于所居之左右立大屋,祭鬼神,又祠灵星、社稷。其人性凶急,喜寇抄。其国有王,其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级。

  东夷旧语以为以为夫余别种,言语诸事,多与夫余同,其性气、衣服有异。本有五族,有渭奴都、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涓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汉时赐鼓吹技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城为帻沟溇。沟溇者,句丽名城也。其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有沛者则不置对卢。王之宗族,其大加皆称古雏加。涓奴部本国主,今虽不为王,适统大人,得称古雏加,亦得立宗庙,祠灵星、社稷。绝奴部世与王婚,加古雏之号。诸大加亦自置使者、皂衣先人,名皆远于王,如卿大夫之家臣,会同坐起,不得与王家使者、阜衣先人同列。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监供给之。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无大仓库,家家自有小仓,名之为桴京。其人洁清自喜,善藏酿。跪拜申一脚,与夫余异,行步皆走。以十月祭天,国中大会,名曰东盟。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加、主簿头着帻,如帻而无余,其小加着折风,形如弁。其国东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国中大会;迎隧神还于国东上祭之,置木隧于神坐。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人妻子为奴婢。其俗作婚姻,言语已定。女家作小屋于大屋后,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长大,乃将妇归家。其俗淫。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其马皆小,便登山。国人有气力,习战斗,沃沮、东(氵岁)皆属焉。又有小水貊。句丽作国,依大水而居。西安平县北有有小水,南流人海,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之为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

  王莽初发高句丽兵以伐胡,不欲行,强迫遣之,皆亡出塞为寇盗。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县归咎于句丽侯騊.严尤奏言:“貊人犯法,罪不起于騊,且宜安慰,今猥被之大罪,恐其遂反。”莽不听,诏尤击之。尤诱期句丽侯騊至而斩之,传送其首诣长安。莽大悦,布告天下,更名高句丽为下句丽。当此时为侯国,汉光武帝八年,高句丽王遣使朝贡,始见称王。

  至殇、安之间,句丽王宫数寇辽东,更属玄菟。辽东太守蔡风、玄菟太守姚光以宫为二郡害,兴师伐之。宫诈降请和,二郡不进。宫密遣军攻玄菟,焚烧候城,入辽隧,杀吏民。后宫复犯辽东,蔡风轻将吏士追讨之,军败没。宫死,于伯固立。顺、桓之间,复犯辽东,寇新安、居乡,又攻西安平,于道上杀带方令,略得乐浪太守妻子。灵帝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讨之,斩首虏数百级,伯固降,属辽东。(嘉)[熹]平中,伯固乞属玄菟。公孙度之雄海东也,伯固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助度击富山贼,破之。伯固死,有二子,长子拔奇,小于伊夷模。拔奇不肖,国人便共立伊夷模为王。自伯固时,数寇辽东,又受亡胡五百余家。建安中,公孙康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拔奇怒为兄而不得立,与渭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国,今日所在是也。拔奇遂往辽东,有子留句丽国,今古雏加驳位居是也。

  其后复击玄菟,玄菟与辽东合击,大破之。

  伊夷模无子,淫灌奴部,生子名位宫。伊夷模死,立以为王,今句丽王宫是也。其曾祖名宫,生能开目视,其国人恶之。及长大,果凶虐,数寇抄,国见残破。今王生堕地,亦能开目视人,句丽呼相似为位,似其祖,故名之为位宫。位宫有力勇,便鞍马,善猎射。景初二年,太尉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渊,宫遣主簿大加将数千人助军。正始三年,宫寇西安平,其五年,为幽州刺史毋丘俭所破。语在《俭传》。

  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其地形东北狭,西南长,可千里,北与挹娄、夫余,南与(氵岁)貊接。户五千,无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长帅。其言语与句丽大同,时时小异。汉初,燕亡人卫满王朝鲜,时沃沮皆属焉。

  汉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鲜,杀满孙右渠,分其地为四郡,以沃沮城为玄菟郡。后为夷貊所侵,徙句丽西北,今所谓玄菟故府是也。沃沮还属乐浪。汉以土地广远,在单单大领之东,分置东部都尉,治不耐城,别主领东七县,时沃沮亦皆为县。汉光武六年,省边郡,都尉由此罢。其后皆以其县中渠帅为县侯,不耐,华丽,沃沮诸县皆为侯国。

  夷狄更相攻伐,唯不耐(氵岁)侯至今犹置功曹、主簿诸曹,皆(氵岁)民作之。沃沮诸邑落渠帅,皆自称三老,则故县国之制也。国小,迫于大国之间,遂臣属句丽。句丽复置其中大人为使者,使相主领,又使大加统责其租税,貊布、鱼、盐、海中食物,千里担负致之,又送其美女以为婢妾,遇之如奴仆。其土地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人性质直强勇,少牛马,便持矛步战。食饮居处,衣服礼节,有似句丽。其葬作大木椁,长十余丈,开一头作户。新死者皆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尽,乃取骨置椁中。

  举家皆共一椁,刻木如生形,随死者为数。又有瓦(钅历),置米其中,编县之于椁户边。

  毋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近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斩获首虏三千余级,宫奔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

  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颀别遣追讨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耆老言国人常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国人衣,其两袖长三丈。又得一破船,随波在海岸边,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沃沮东大海中。

  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

  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土气寒,剧于夫余。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人围其表居,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

  善射,射人者皆入因。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自汉已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

  (氵岁)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户二万。昔箕子既适朝鲜,作八条之教以教之。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其后四十余世,朝鲜侯淮僭号称王。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燕人卫满,魋结夷服,复来王之。汉武帝伐灭朝鲜,分其地为四郡。自是之后,胡、汉稍别。无大君长,自汉已来,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统主下户。其耆老旧自渭与句丽同种。其人性愿悫,少嗜欲,有廉耻,不请句丽。言语法俗大抵与句丽同,衣服有异。男女衣皆着曲领,男子系银花广数寸以为饰。自单单大山领以西属乐浪,自领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氵岁)为民。后省都尉,封其渠帅为侯,今不耐(氵岁)皆其种也。汉末更属句丽。

  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妄想涉入。同姓不婚。多忌讳,疾病死亡辄捐弃旧宅,更作新居。有麻布,蚕桑作绵,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不以珠玉为宝。常用十月节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又祭虎以为神。其邑落相侵犯,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杀人者偿死。少寇盗。作矛长三丈,或数人共持之,能步战。乐浪擅弓出其地。其海出班鱼皮,土地饶文豹,又出果下马,汉桓时献之。

  正始六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氵岁)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其八年,诣阙朝贡,诏更拜不耐(氵岁)王。居处杂在民间,四时诣郡朝谒。二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

  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日弁韩。辰韩者,古之辰国也。马韩在西。其民土着,种植,知蚕桑,作绵布。各有长帅,大者自名为臣智,其次为邑借,散在山海间,无城郭。有爰襄国、牟水国、桑外国、小石索国、大石索国、优休牟涿国、臣濆沽国、伯济国、速卢不斯国、日华国、古诞者国、古离国、怒蓝国、月支国、咨离牟卢国、素谓干国、古爰国、莫卢国、卑弥国、占离卑园、臣衅国、支侵国、狗卢国、卑离国、监奚卑离国、古蒲国、致利鞠国、冉路国、儿林国、驷卢国、内卑离国、感奚国、万卢国、辟卑离因、日斯乌旦国、一离国、不弥国、支半国、狗素国、捷卢国、牟卢卑离国、臣苏涂国、莫卢国、古腊国、临素半国、臣云新国、如来卑离国、楚山涂卑离国、一难国、狗奚国、不云国,不斯濆邪国、爰池国、干马国、楚离国、凡五十余国。

  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总十余万户。辰王治月支国。臣智或加优呼臣云遣支报安邪踧支濆臣离儿不例拘邪秦支廉之号。其官有魏率善、邑君、归义侯、中即将、都尉、伯长。

  侯准既僭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宫人走人海。居韩地,自号韩王。

  其后绝灭,今韩人犹有奉其祭祀者。汉时属乐浪郡,四时朝谒。

  桓、灵之末,韩(氵岁)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

  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氵岁),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景初中,明帝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郡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余有人。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时太守弓遵、乐浪太守刘茂兴兵伐之,遵战死,二郡遂灭韩。

  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无跪拜之礼。居处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之别。其葬有椁无棺,不知乘牛马,牛马尽于送死。以璎珠为财宝。或以缀衣为饰,或以县颈垂耳,不以金银锦绣为珍。其人性强勇,魁头露紒。如灵兵,衣布袍,足履革(足乔)蹋。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锸之,通日欢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健。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惧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节奏有似铎舞。

  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信鬼神,园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又诸国各有别邑,名之为苏涂。立大木,悬铃鼓,事鬼神。诸亡逃至其中,皆不还之,好作贼。其立苏涂之义,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恶有异。其北方近郡诸国差晓礼俗,其远处直如囚徒奴婢相聚。无他珍宝。禽兽草木略与中国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细尾鸡。其尾皆长五尺余。其男子时时有文身。又有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市买韩中。

  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入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

  弁辰亦十二国,又有诸小别邑,备有渠帅,大者名臣智。其次有险侧,次有樊(氵岁),次有杀奚,次有邑借。有已柢国、不斯国、弁辰弥离弥弥冻国、并辰接涂国、勤耆国、难弥离冻国、弁辰古资弥冻国、弁辰古淳是国、冉奚国、弁辰半路国、弁辰乐奴园、军弥国弁军弥国、弁辰弥乌邪马国、如湛国、弁辰甘路国、户路国、州鲜国、马延国、弁辰狗邪国,弁辰走漕马国、弁辰安邪国、马延国、弁辰渎卢国、斯卢国、优由园、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其十二国属辰王。

  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不得自立为王。土地肥美,宜种五谷及稻,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礼俗,男女有别。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国出铁,韩、(氵岁)、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俗喜歌舞饮酒。有瑟,其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儿生,便以石厌其头,欲其褊。今辰韩人皆褊头。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其渎卢国与倭接界。十二国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洁清,长发。亦作广幅细布。法俗特严峻。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余里,始度一海,千余里至对马国。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所居绝岛,方可四百余里,土地山险,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径。有千余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籴。

  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渤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方可三百里,多竹木丛林,有三千许家,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亦南北市籴。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卢国,有四千余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

  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漠觚、柄渠觚。有千余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有二万余户。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有千余家。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余户。南至邪马壹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鞮,可七万余户。

  自女王国以北,其户数道里可得略载,其余旁国远绝,不可得详。次有斯马国,次有已百支奴国,次有伊邪国,次有都支国,次有弥奴国,次有好古都国,次有不呼国,次有姐奴国,次有对苏国,次有苏奴国,次有呼邑园,次有华奴苏奴国,次有鬼国,次有为吾国,次有鬼奴国,次有邪马国,次有躬臣国,次有巴利国,次有支惟国,次有乌奴国,次有奴国,此女王境界所尽。其南有狗奴国,男子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属女王。

  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余里。

  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夏后少康之子封于会稽,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今倭水人好沉没捕鱼蛤,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诸国文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计其道里,当在会稽、东冶之东。其风俗不淫,男子皆露紒,以木绵招头。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妇人被发屈紒,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种禾稻、纻麻、蚕桑、缉绩,出细纻、缣绵。其地无牛马虎豹羊鹊。兵用矛、楯、木弓。木弓短下长上,竹箭或铁镞或骨簇,所有无与儋耳、朱崖同。倭地温暖,冬夏食生莱,皆徒跣。有屋室,父母兄弟卧息异处,以朱丹徐其身体,如中国用粉也。食饮用笾豆,手食。其死,有棺无椁,封土作冢。

  始死停丧十余日,当时不食肉,丧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饮酒。已葬,举家诣水中澡浴,以如练沐。其行来渡海诣中国,恒使一人不梳头,不去虮虱,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妇人,如丧人,名之为持衰。若行者吉善,共顿其生口财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便欲杀之,谓其持衰不谨。出真珠、青玉。其山有丹,其木有柟、杼、豫樟、杼枥、橿、乌号、枫香,其竹筱竿、桃支。有姜、桔、椒、蓑荷,不知以为滋味。有猕猴、黑雉。

  其俗举事行来,有所云为,辄灼骨而卜,以占吉凶,先告所卜,其辞如令龟法,视火坼占兆。其会同坐起,父子男女无别,人性嗜酒。见大人所敬,但搏手以当跪拜。其人寿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其俗,国大人皆四五妇,下户或二三妇。妇人不淫,不妨忌。

  不盗窃,少诤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尊卑,备有差序,足相臣服。收租赋。有邸阁。国国有市,交易有无,使大倭监之。自女王国以北,特置一大率,检察诸国,诸国畏惮之。常治伊都国,于国中合如刺史。王遣有诣京都、带方郡、诸韩国,及郡使倭国,皆临津搜露,传送文书赐遣之物诣女王,不得差错。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对应声曰噫,比如然诺。

  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

  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参问倭地,绝在海中洲岛之上,或绝或连,阂旋可五千余里。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于朝献,太守刘夏遣吏将送诣京都。其年十二月,诏沼书报倭女王曰:“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带方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

  汝所在逾远,乃遣使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其绥抚种人,勉为孝顺。汝来使难升米,牛利涉远,道路勒劳,今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引见劳赐遣还。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约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又特赐汝绀地句文绵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厅。皆将封付难升米、牛利还到录受。悉可以示汝国中人,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

  正始元年,太守弓遵遣建中校尉梯俊等奉诏书印绶诣倭国,拜假倭王。并赍诏赐金、帛、锦罽、刀、镜、采物,倭王因使上表答谢恩诏。其四年,倭王复遣使大夫伊声耆、掖邪狗等八人,上献生口、倭锦、绛青缣、绵衣、帛布、丹木、?狗?、短弓矢。掖邪狗等壹拜率善中郎将印绶。其六年,诏赐倭难升米黄幢,付郡假授。其八年,太守王颀到官。倭女王卑弥呼与狗奴国男王卑弥弓呼素不和,遣倭载斯、乌越等诣郡说相攻击状。

  遣塞曹掾史张政等因赍诏书、黄幢,拜假难升米为檄告喻之。卑弥呼以死,大作冢,径百余步,徇葬者奴婢百余人。更立男王,国中不服,更相诛杀,当时杀千余人。复立卑弥呼宗女壹与,年十三为王,国中遂定。政等以檄告喻壹与,壹与遣倭大夫率善中郎将掖邪狗等二十人送政等还,因诣台,献上男女生口三十人,贡白殊五千孔,青大句珠二枚,异文杂锦二十匹。

  评曰:《史》、《汉》着朝鲜、两越,东京撰录西羌。魏世匈奴遂衰,更有乌丸、鲜卑,爰及东夷,使译时通,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烏丸鮮卑東夷傳譯文

  (烏丸傳、鮮卑傳、東夷傳)

  烏丸、鮮卑、東夷傳《尚書·堯典》說:“蠻夷擾亂中國。”《經·小雅·六月》說:“犭嚴狁極其囂張。”他們對中國的侵害為時久遠。

  自秦漢以來,匈奴一直在邊境侵擾。漢武帝雖平定四方少數民族的叛亂,如東邊平定東越、南越、朝鮮,西部討伐貳師、大宛,打通邛、艹乍及夜郎的通道。但這些邊遠地區遠離王畿,對中國沒有什麼重大威脅,而匈奴距王畿最近,只要騎兵向南部侵犯,那麼中國便三邊受敵。因此,漢朝屢次派遣衛青、霍去病等統率大軍北伐,追趕單于,佔領其富饒平廣的田地。這以後匈奴開始保衛自己的疆地,自稱藩國,逐漸弱下去。

  建安年間(196~220),呼廚泉南單于入朝廷,被留下作為內侍,右賢王統領匈奴,這個時候匈奴臣服,比西漢時還馴服。但是烏丸、鮮卑逐漸又強盛起來。又因為漢代末年極為混亂,國內正值多事之秋,沒有功夫討伐外來侵略者,因此,他們竟侵佔控制了漠南之地,攻陷城市,燒殺百姓,北邊也受到困擾。等到袁紹控制河北,於是安撫三郡烏丸,名義上很尊重、寵幸他們,實際上收並了他們的精銳騎兵。這之後袁尚、袁熙逃奔蹋頓。蹋頓崇尚武功,邊境年長的人都把他比作冒頓。蹋頓仗著自己遠離朝廷,所以敢接受袁尚、袁熙這樣的亡命之徒,在少數民族之中稱霸爭雄。魏太祖曹操率眾北伐,出其不意,只經一戰,就平定了遼亂,各個少數民族無不震驚。於是曹操又統領烏丸的兵力平撫各地,從此邊地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後來鮮卑頭領軻比能又控制各少數民族部落,佔領匈奴固有地盤。從雲中、五原以東直至遼河,都是鮮卑的領地。他們不止一次侵犯邊地。幽州、幷州兩地深受其害。魏文帝初年,田豫為護烏丸校尉,被鮮卑軻比能部包圍在馬城。魏明帝時,幷州刺史畢軌出軍攻擊軻比能時也失利。青龍年間,皇帝聽從王雄的建議,派遣劍客刺殺軻比能。嗣後鮮卑部落成一盤散沙,互相攻伐。稍強一點的遠遠逃離,勢力弱的只好向朝廷投降。從那以後,邊境略微安靜下來。雖然還不時發生搶劫的事,但已不能形成眾人反叛的氣候了。烏丸、鮮卑古代稱他們叫東胡。他們的習俗歷史,漢代歷史書籍已經都有記載,因此,這裡只是敘述漢末魏初以來的情況,以便於提供歷史借鑑,應付他們的變動。

  漢末,遼西烏丸首領丘力居,統領五千多戶。上谷烏丸首領難樓,統領九千餘戶,他們各自稱王。又遼東屬國烏丸首領蘇僕延,統領千餘戶,自稱峭王。右北平烏丸首領烏延,統領八百餘戶,自稱汗魯王,他們都智勇雙全。中山太守張純背叛逃到丘力居部落中,自號稱彌天安定王,為三郡烏丸元帥,侵略青州、徐州、幽州、冀州,燒殺百姓。漢靈帝末年,派劉虞任為幽州首領。劉虞懸賞殺死了張純,北方才平定下來。後來,丘力居死,他的兒子樓班年齡小,從子蹋頓武略出眾,於是繼承王位,總統三個烏丸部落,部下都聽從他的指揮。袁紹和公孫王贊打仗多次,但不能決出勝負。蹋頓派使者到袁紹處求和,幫助袁紹攻打公孫王贊,結果大勝。袁紹假託君命,釋出詔書,賜給蹋頓、峭王、汗魯王印綬,任命他們為單于。後來樓班長大了,峭王率領他的部下推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大王。蹋頓擅長出謀劃策。廣陵人閻柔,從小在烏丸、鮮卑部落中長大,頗得當地人的信任和尊重。閻柔依靠鮮卑的力量,殺死烏丸校尉邢舉,自己取而代之。袁紹安撫閻柔,北部邊境得以平定無事。

  後來袁尚失敗,逃奔蹋頓,想憑藉蹋頓勢力,又於他手奪回冀州。這時魏太祖曹操正掃平河北,閻柔帥鮮卑、烏丸歸順於他手下,曹操任命閻柔為校尉,還持有漢朝符節,以廣寧為治所。建安十一年,曹操親自在柳城出征攻打蹋頓,秘密行軍,還未行到一百里,被敵軍發現。袁尚和蹋頓在凡城展開了阻擊戰,兵馬極強。曹操登上高處,遙望敵方陣地動向,按兵不動。等敵兵稍有移動,就率兵攻破敵方陣地,並斬殺蹋頓,死屍遍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逃奔遼東,遼東把他們殺死,把腦袋送來。其餘的人都投降了。對於幽州、幷州等地閻柔統率的一萬多烏丸兵力,曹操把他們均遷居到中國,率領他們的部落參與征戰,從此三郡烏丸的騎兵在天下聞名了。鮮卑步度根即位後,部下人數有所減少。他的兄長扶羅韓也為大人,擴充了實力,擁兵幾萬人。建安年間,魏太祖曹操平定幽州,步度根和軻比能等透過烏丸校尉閻柔,向朝廷上貢。後來代郡烏丸能臣氐等反叛,請求歸順扶羅韓。扶羅韓統率一萬多騎兵前往迎接。到了桑乾縣,能臣氐等人商議說,扶羅韓部隊威信並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業,遂另外派人向軻比能送信。軻比能馬上派萬餘騎兵前來迎接,並與能臣氐一起對天盟誓。軻比能於是在宴會上殺死扶羅韓。

  扶羅韓的兒子洩歸泥及眾部下都歸順軻比能。因為考慮到自己殺死了洩歸泥的父親,軻比能對洩歸泥特別友善。步度根因此埋怨軻比能。

  魏文帝曹丕即位後,任田豫為烏丸校尉,持節衛護鮮卑,帶兵駐紮在昌平。步度根派人向朝廷獻馬,朝廷任步度根為王。後來步度根不斷與軻比能相互進攻,其勢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領部下萬餘人死守太原、雁門郡。步度根又派人對洩歸泥說:“你父親被軻比能所殺,你不想法替父報仇,反而歸順仇人。他今天雖待你不薄,其實那是在想日後殺死你的計謀。還不如迴歸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親,怎能和仇人相同呢?”從那以後,洩歸泥率其部下逃奔步度根。軻比能想派兵追趕,可是沒有追上。

  到了黃初五年(224),步度根到朝廷上貢,得到朝廷重賞。從此他更是一心守衛邊疆,不再侵害中原。而軻比能的勢力卻越來越大。魏明帝即位,急於要緩和少數民族各部落的矛盾,以平息戰爭,籠絡控制這兩大勢力。至青龍元年(233),軻比能誘使步度根彼此和親。於是步度根率領洩歸泥及部下都依附軻比能,搶佔掠奪幷州,燒殺百姓。皇帝派遣驍騎將軍秦朗前往征討,洩歸泥率眾背叛軻比能,向秦朗投降。朝廷任命他為歸義王,並賜給他幢麾、曲蓋、鼓吹,讓他佔據幷州。步度根則被軻比能所殺。軻比能本來是鮮卑的一個小部落人,因為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所以眾人推舉他作為首領。因為這個部落靠近邊塞,自從袁紹佔據河北,中國人有很多逃奔軻比能。軻比能教會他們使用兵器,同時他自己也學到不少中原文化。所以他統率部下,摹效中國。出去打獵,高舉軍旗,以擊鼓作為進退的口令。

  建安年間(196~220),透過閻柔向朝廷進貢。曹操向西討伐關中,田銀在河間反叛。軻比能率三千騎兵隨閻柔擊敗田銀。後來代郡烏丸反叛,軻比能也隨之為虎作倀。曹操任鄢陵侯曹彰為驍騎將軍,率兵北征,大敗軻比能。軻比能由此退出塞外。後來他又向朝廷進貢。延康初年(220)軻比能派人向朝廷獻馬。魏文帝曹丕任軻比能為附義王。

  黃初二年(221),軻比能將住在鮮卑的五百餘家魏國人驅遣出來,讓他們回代郡居住。黃初三年,軻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騎兵,驅趕牛馬七萬多口與中原通商,並派遣一千多家魏國人居住在上谷。後來軻比能與東部鮮卑首領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互相鬥爭。田豫為烏丸校尉,促使他們之間關係改善。黃初五年,軻比能再次侵犯素利。田豫率輕騎牽制了軻比能的後部。軻比能派部將瑣奴抵禦田豫,田豫出奇擊退瑣奴。軻比能因此便懷叛逆之心,並給輔國將軍鮮于輔寫信說:“少數民族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為我向天子保舉。我與素利為仇,往年派兵攻討,但是田豫卻協助素利。我在陣地上派瑣奴前往,聽說您來,馬上撤回軍隊。步度根處處搶掠,又殺死我弟弟,反誣衊我為強盜。我們落後,不知禮義,但我們接受天子印綬,牛馬尚且知道水草為美,何況我還有人心。將軍應替我向天子講明情況。”鮮于輔得到書信後,上報朝廷,皇帝又派田豫招納安慰。軻比能的勢力因此更強盛,統領十多萬人。搶掠所得財物,他都平均分配,當著眾人面處理完畢,從不私貪,所以部下願意為他效死力。其餘部落的首領都很敬畏他。但是他的勢力還是趕不上檀石槐。

  太和二年(228),田豫派遣翻譯官夏舍到軻比能女婿鬱築革建部落,夏舍被鬱築革建殺害。這年秋天,田豫統率西部鮮卑蒲頭、洩歸泥出塞討伐鬱築革建,大獲全勝。率兵返回到馬城時,軻比能率兵三萬,把田豫圍困七天。上谷太守閻志,是閻柔的弟弟,歷來為鮮卑人所信任。閻志前往解釋勸說,才為田豫解圍。後來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對鮮卑實行安撫信任政策。軻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進貢。

  青龍元年(233),軻比能誘使步度根依附,讓他背叛幷州刺史,並和他結親。又率兵萬餘人在陘北迎接他的家口資產。幷州刺史畢軌派蘇尚、董弼等部阻擊,軻比能派兵在樓煩與蘇尚會戰,在戰鬥中殺死蘇尚、董弼。

  青龍三年(235),王雄派勇士刺死軻比能,換立軻比能的弟弟為王。素利、彌加、厥機都是部落首領,在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因距中原道遠,起初沒有侵擾邊境。但是他們的兵力比軻比能多。建安年間,他們透過閻柔,也向朝廷進貢,並互通商業。曹操為表示寵信,分別任命他們為王。厥機死,又立他的兒子沙末汗為親漢王。

  延康初年(220),他們又派使者獻馬。魏文帝立素利、彌加為歸義王。素利和軻比能相互進擊。

  太和二年(228),素利死。他的兒子年幼,以他的弟弟成律歸為王,統領部落。《尚書·禹貢》中說:“東邊至海,西邊達到流沙。”四海之內,服事天事,於此可見其梗概了。但是一些邊遠地區,透過輾轉翻譯,才能懂他們的語言,交通又不便利,很少有人知道那裡的風土民俗。自從虞舜以至周朝,西邊地區曾進貢白環,東部肅慎氏也進貢木苦矢石纈。他們走了很長時間才到朝廷,其距離之遠可想而知。漢代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探究黃河源頭,經歷許多國家,並設定都護府統治各地。這樣,才知道西域的事,史官才能記載得很詳細。魏國興盛後,西域各國雖然不能都來朝貢,但其中一些大國如龜茲、于闐、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善、車師等每年都要朝拜進貢,與漢代情形大致相近。公孫淵繼承祖父三代的領域,統治遼東。皇帝考慮他統治的區域遼闊廣遠,便將海外的事務均交他管理,將東部少數民族隔斷,不能和中原來往。景初年間,朝廷興師動眾,殺死公孫淵,收復樂浪、帶方等郡,這以後邊遠地區無不震恐,東部少數民族也都俯首稱臣。這之後,高句麗背叛。朝廷又派兵討伐,深入異域,直到海濱。老人說有相貌不凡的人出現。於是天子軍隊採集各地法俗,大小加以區別,各有封號,可以詳加記載。雖然這些是少數民族地區,但傳統的禮儀還存留一些。中國有些失傳的禮儀,在邊遠地區尋求,都還信而可徵。因此編纂各國史實,標明他們的異同,以便於補充前代歷史不完備的地方。夫餘在長城的北邊,離玄菟有千餘里。南邊是高句麗,東部是挹婁,西部是鮮卑,北部是弱水。其地方圓約二千里,八萬戶人家。居住地固定,有宮室、倉庫、監獄。這個部落多丘陵湖泊,在東部少數民族地區,地勢最平坦開闊。土地肥沃,可以種植五穀,但不宜種植果樹。這裡的人長得高大魁偉,性情勇敢,為人謹慎厚道,不粗魯搶掠。國家有君主,官職都用牲畜之名,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這個部落有大戶豪族,名下的眾人都是奴僕。各個加負責管理四方事務,成為地方官吏,大的主管數千家,小的數百家。飲食時用俎、豆這些過去中原祭祀時所用的器具,吃前有會同、拜爵、洗爵、揖讓、升降等儀式。在殷歷正月舉行祭天活動,國中召開大會,連日歡慶節日,載歌載舞,這就叫做迎鼓。每年這個時候不判犯人,相反還赦免犯人。在國內,穿衣服崇尚白色,白布大袖,身穿袍子、衤誇子,腳穿獸皮鞋子。出使國外,一般都穿錦繡正服,首領加飾狐狸、..白和黑貂的裘,並在帽子上用金銀裝飾。出使讓翻譯的人傳達資訊,都跪下來,雙手扶地,小聲說話。用刑很嚴,有死刑,犯人家屬都淪為奴僕。偷盜罪是處以十二倍懲罰。男女淫亂,婦人妒嫉都是死罪。特別憎恨妒嫉,殺死她們後,還要把屍首擺在國家南山上,直至腐爛。女方家想要回屍首,必須交出牛馬來換。哥哥死後,弟弟可以娶嫂為妻。這個習俗與匈奴相同。

  這個國家特別擅長飼養牲畜。多出名馬、赤玉、貂..、美珠。珠子大的像酸棗。其兵器主要是刀、箭、弓、矛。每家都有鎧杖。國內的老人一代一代敘說前代之事。其城邊欄柵是圓型的,就像監獄。不論男女老少,在路上行走,總是歌聲不斷,不分白天黑夜。當軍事發生時,通常要祭天,殺死牛,觀察其蹄,用以占卜吉凶。牛蹄崩開表明是兇,牛蹄合攏表示是吉。有敵情時,各個加長各自為戰,其管轄百姓供給飲食。如加長死,夏天用冰凍起來,要殺人殉葬,多達數百人。往往隆重哀悼,往往有外棺而無內棺。夫餘本來劃屬玄菟。漢末時,公孫度向東部擴張,威震東部少數族。夫餘王尉仇臺於是改為歸屬遼東。當時高句麗、鮮卑都很強盛。公孫度考慮到夫餘被夾在這兩個強國中間,於是把宗女嫁給尉仇臺。尉仇臺死後,簡位居繼位。正妻沒有生兒子,有庶生的兒子叫麻餘。位居死後,眾加長共立麻餘繼位。牛加兄的兒子叫位居,是大使,輕視財富而樂以施捨,得到國人擁戴,每年都派使者到京城進貢。正始年間,幽州刺史毋丘儉討伐高句麗,派遣玄菟太守王頎來到夫餘,位居派大加遠道相迎,供給年。其季父牛加懷有叛逆之心,於是位居殺死季父及其兒子,沒收其財產,並派使者將其薄殮送到官府。按照夫餘的舊俗,如遇天災,糧食減產,都要把罪過推給諸王,有的說這個王該替換了,也有的說這個王甚至該殺了。麻餘死時,他的兒子依慮才六歲,繼承王位。漢代的時候,夫餘王用玉匣埋葬,常將玉匣預備存放在玄菟郡,如大王死,就去郡裡取回玉匣。公孫淵被殺,玄菟郡的倉庫裡還有一具玉匣。而今夫餘倉庫裡還有玉璧、皀、瓚等歷代的寶物,世世代代相傳以為貴寶。老人們說這些是祖先留於後人的。他們的印章上寫有“氵歲王之印”,其國故城叫氵歲城,本屬氵歲貊之地。夫餘統佔其中的地盤,自稱是“亡人”,是有道理的。高句麗在遼東以東的一千里,南邊與朝鮮、氵歲貊,東邊與沃沮,北邊與夫餘相接壤。在丸都山下立都,方圓二千里,戶籍三萬戶。其地多高山深谷,沒有平原和沼澤。當地人隨山谷而居,飲食山澗之水。土地貧脊,雖然苦力耕作,也不能自給自足。當地風俗是崇尚節食,但喜歡蓋屋子,並在居室左右蓋大屋,祭祀鬼神、辰星、祖先社稷。當地人性情兇猛,喜歡搶掠。這個國家有國王,官吏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雛加、主簿、優臺丞、使者、皂衣先人等,有尊卑等級的區別。

  東部少數民族的語言多是夫餘語的分支,因此,口語、書面語與夫餘很多地方相同。但其性情、服飾與夫餘有很多不同。原來有五個部族,即:涓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起初,涓奴部稱王,後來這個部族逐漸衰弱,而今是桂婁部取而代之。漢代時,朝廷賜給這個部族鼓吹和藝人,他們常常從玄菟郡得到朝服等物。後來他們逐漸驕奢恣肆,不再親自到玄菟郡,而是在東部邊境築起一個小城門,把朝服等物放在這裡,每年朝會時取走它們。今天當地人還稱這個城叫幘溝..。溝..,是高句麗的名城。這裡設定官吏的規矩是,有對盧官,就不再設沛者官,有沛者官就不設對盧官。國王宗族中的大加,都叫古雛加。涓奴部原來是一國之主,而今雖然不再稱王,但仍為首領,所以也叫古雛加,也可以設立宗廟,祭祀辰星及社稷。絕奴部後來與王族通婚,所以也叫古雛加。各個大加官下也都有自己的使者、皂衣先人,他們都要在國王那裡備案。如果是卿大夫的部屬,朝會起坐,不能和國王的部屬同列。這個國家的豪強大戶不必勞作,這種人有萬餘口,他們的部屬家僕供給他們衣食。當地土著喜歡歌舞,各個部落每當夜幕降臨,常常是男女群聚,相互唱歌嬉戲。國郡沒有大倉庫。每家都有小倉庫,叫桴京。當地人好清潔,擅長釀造。跪拜時伸一腳,這一點與夫餘不同。走路很快。在十月份祭天,國家大會叫東盟。每當這個大會,人們多穿錦繡衣服,並用金銀裝飾。大加、主簿頭戴圍巾,但像頭巾卻又沒有飄帶。小加戴折風,形狀像帽子。這個國家東部有個巨大的洞穴,叫隧穴。十月份國中召集大會,迎接隧神,在國東部祭祀,在神座上放置木隧。沒有監獄,凡遇犯罪事,眾人加以評議,然後殺死罪犯,並將其妻子孩子貶為奴婢。當地的婚姻風俗是,雙方定婚後,女家到屋後蓋個小屋,叫婿屋。女婿在晚上來到女家門外,跪拜,要求和女孩同宿,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懇求,女方父母才讓女孩到小屋中和女婿同宿。積蓄錢財,等生下的兒女長大後,讓婦人回孃家。當地風俗淫蕩。男女結婚後,便開始慢慢做送終之衣。發喪多很隆重,金銀財寶,都要陪葬。墳墓用石頭填封,然後種植松柏。當地馬很小,登山輕便快捷。當地人很有勁,好鬥,沃沮、東氵歲都依附他們。又有小水貊。句麗立國,依傍大水而居。西安平縣北有小河,南流入海,高句麗的旁支依傍小河而立國,所以叫小水貊。當地盛產名弓,又叫貊弓。王莽最初派遣高句麗的兵力討伐胡人,高句麗不願出兵,但王莽強迫派遣。於是高句麗中很多人逃出塞外,做了強盜。遼西大尹田譚追殺這些人,結果反被這些人所殺。州、郡、縣都把罪過歸於句麗侯..。嚴尤奏表說:“貊人犯法,不應歸罪於..,應當安撫他們。而今給他們定罪,恐怕會逼迫他們反叛。”王莽不聽勸告,下詔要求嚴尤討伐。嚴尤誘使句麗侯..期會,至而殺死..,並將..的頭顱傳送到長安。王莽很高興,向天下釋出告示,將高句麗改名為下句麗。那時高句麗為侯國。

  漢光武帝八年(32),國王派人向朝廷進貢,開始稱王。在漢殤帝和漢安帝年間,句麗王宮不斷侵擾遼東,於是便將它歸屬玄菟郡。遼東太守蔡風、玄菟太守姚光把宮視為二郡的大害,於是派兵討伐。宮假裝投降請和,二郡兵力不再前進。宮藉機秘密派遣軍隊進攻玄菟郡,焚燒候城,進入遼東城,殘殺官兵百姓。後來宮又侵犯遼東。蔡風派小部隊追討,結果被宮打敗。宮死後,他的兒子伯固繼位。漢順帝、漢桓帝時,伯固又侵犯遼東、新安、居鄉等地,同時又進攻西安平,在路上殺死帶方縣令,搶走樂浪太守的妻子和孩子。

  漢靈帝建寧二年(169),玄菟太守耿臨出兵討伐,斬殺了幾百人。伯固投降,其地歸屬遼東。熹平中(172~177),伯固乞求附玄菟郡。公孫度在東部沿海稱雄時,伯固派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等協助公孫度擊討富山叛賊,大獲全勝。伯固死,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拔奇,次子叫伊夷模。拔奇無德無才,當地人擁立伊夷模作了國王。自伯固時起,句麗就不斷侵擾遼東,又接納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建安中(196~220),公孫康出軍進攻句麗,攻破城邑。拔奇埋怨國人,自己為長子卻不能繼承王位,於是和涓奴部加官各自統領部屬三萬多人向公孫康投降,還住沸流水。投降的胡人這時也背叛了伊夷模。伊夷模只得換地,另外開闢新國,就是今天所在的地址。拔奇移向遼東,他的兒子留在句麗國,今古雛加馬交位居就是拔奇留守的兒子。後來他們又進犯玄菟,玄菟和遼東聯合起來,大敗句麗。伊夷模沒有兒子,與灌奴部通姦,生子叫位宮。伊夷模死後,位宮繼承王位。他的曾祖也叫宮。據說宮剛出生時就能睜開眼睛四顧,當地人不喜歡他。等宮長大後,果然兇狠暴虐,燒殺搶掠,國家日漸衰落。而今的國王位宮剛出生也能睜開眼睛環顧,當地人認為他像乃祖,所以給他取名叫位宮。位宮很有勁,善騎馬,會射獵。

  景初二年(238),太尉司馬懿率軍討伐公孫淵,位宮派主簿大加統領數千人助戰。正始三年(242),位宮侵犯西安平。詳情見《毋丘儉傳》。東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的東邊,濱臨大海。其地形是東北狹小,西南漫長,約千餘里。其北部與挹婁、夫餘,南部與氵歲貊相接壤。有五千多戶人家,沒有大君主,世世代代以部落而居,各有首領。當地語言與句麗大體相同,有時又小有差異。漢代初年,燕國逃亡的人衛滿統治朝鮮,當時沃沮歸附在衛滿手下。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討伐朝鮮,殺死衛滿的孫子右渠,把其領地一分為四,把沃沮城變為玄菟郡。後來他們又受到夷貊的侵略,於是把郡遷到高句麗西北。這就是今天所說的玄菟郡治的故址。沃沮後又歸屬樂浪。漢王朝認為此地遼闊,在單單大領的東面,又設定東部都尉,以不耐城作為政衙門所在地,統領七個縣,當時沃沮也在其中。

  漢建武六年(30),減省邊郡,於是廢都尉。各以其中的渠帥作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等都是侯國。少數民族部落互相攻伐,惟有不耐氵歲侯至今還設定有功曹、主簿等官,都是氵歲人擔任。沃沮各個部落的首領,都自稱三老,這是原來縣國的制度。正始六年(245),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因為領東氵歲歸屬句麗,起兵討伐。不耐侯等投降。正始八年(247),他們到朝廷進貢,朝廷下詔封他為不耐氵歲王。當地人雜居漢人中間,四季都要到郡衙拜謁。每當二郡有軍事調動,都供給軍需,朝廷對待他們同內地居民一樣。韓,在帶方的南邊,東西都是海,南邊與倭國相接。方圓四千裡。有三個宗支,即馬韓、辰韓和弁韓。辰韓,就是古代的辰國。馬韓在西部。當地土著種莊稼,養蠶桑,織綿布。各有首領,最高的叫臣智,其次是邑借。散居在山海之間,沒有固定的城鎮。有五十多個小國,是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休牟涿國、臣氵賁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諮離牟盧國、素謂乾國、古爰國、莫盧國、卑離國、佔離卑國、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彌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闢卑離國、臼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氵賁邪國、爰池國、乾馬國、楚離國等。

  大的國家有一萬多戶,小國幾千戶,總共十餘萬戶。辰王以月支國作為政府所在地。臣智有的加優呼臣雲遣支報安邪砄支氵賁臣離兒不例拘邪秦支廉的稱號。其官吏有魏率善、邑君、歸義侯、中郎將、都尉、伯長等。侯準僭號稱王,被燕國逃亡之人衛滿攻破,他率領左右隨從逃海島,居韓地,自稱韓王。這之後滅絕。今天的韓人還有祭祀他們的。漢代時歸屬樂浪郡,每年四個季節都要朝拜。漢桓帝、漢靈帝末年,韓氵歲日益強盛,郡縣不能控制。當地人多流入韓國。

  建安中(196~220),公孫康將屯有縣以南的荒地劃分出來,叫帶方郡,派遣公孫模、張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討伐韓氵歲,原先的居民才稍稍離開一些。其後倭、韓歸屬帶方郡。景初年間(237~239),魏明帝秘密派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跨海平定二郡,韓國各臣智賜給邑君印綬,其次賜予邑長。當地風俗講究服飾。屬下到郡裡拜謁,都穿戴好衣帽,自佩印綬到賜衣帽有一千多人。部從事吳林認為樂浪本來管轄韓國,將辰韓劃分成八個國家歸屬樂浪,各地驛使傳達音迅難免有出入,臣智激怒韓國,於是攻帶方郡崎離官。當時帶方郡太守弓遵、樂浪郡太守劉茂起兵討伐,弓遵戰死,二郡於是滅掉了韓國。其地風俗沒有綱紀。國家雖有首領,但各個部落混雜居住在一起,不能統一管理指揮。無跪拜的禮節。居住在草屋土室中,像墳頭一樣,窗戶在上部,全家都住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其葬俗是有外棺,無內棺。不會騎牛馬,牛馬都用來陪葬。把瓔珠視為寶物,有的縫在衣服上作為裝飾,有的當作項鍊或是耳墜,不把金銀錦繡視為寶物。當地人性情強勇,頭髮盤綣頭上,穿布袍、獸皮鞋。每當國中有勞役之事,或官府讓他們築城,勇敢健壯的青年人都用大繩子穿過大皮子作兜,又用一尺長的木鍤剷土,整天呼喊出力,彷彿感覺不到痛。既用來鼓勵勞動,又把這些看作是有力氣的表現。當五月播種後,祭祀鬼神,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晝夜痛飲。他們跳的舞有幾十人參加,以腳踏地,用手相應,節奏很像鐸舞。十月收割完畢,還要照例慶賀。他們迷信鬼神,每部落都選一人主管祭祀天神,這個人叫天君。每個國各有別邑,叫蘇塗。豎立大木頭,懸上鈴鼓,敬事鬼神。一些逃亡到這裡的人都不願回去,喜好作賊。當地人說蘇塗的含義,就像浮屠,以勸善戒惡。在北部靠近郡治的幾個國家稍微知道一些禮俗。而遠離郡治的人就像是囚徒奴僕相聚一樣沒有秩序。沒有什麼珍寶。野獸飛禽草木與中國差不多。出產大慄,像梨一樣大,多出細尾雞,尾巴有五尺多長。男子很多都紋身。還有一個地方叫州胡,位於馬韓西邊的海島上,人們身材短小,語言與韓國不同。像鮮卑一樣不留頭髮,但穿韋衣,喜歡養牛和豬。他們的衣服有上身沒下身,好像裸體似的,乘船往來,與韓國通商。辰韓在馬韓的東部,據活著的老人們說,他們的祖先是為逃避秦朝的賦役來到韓國的。馬韓把東邊地界劃給他們,有城柵。他們語言和馬韓不同。把國叫邦,弓叫弧,賊叫寇,行酒叫行觴。彼此以徒相稱,好像秦代的人,不僅僅是燕齊的後代。稱樂浪人為阿殘。東部少數民族管我叫阿,認為樂浪人是他們的殘餘。天還有稱之秦韓的。開始有六個國,後來逐漸分為十二個國家。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