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原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惧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

  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典曰愍侯。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以侠闻于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众二千余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图杀直而恭难之。通知恭无断,乃独定策,与直克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后恭其妻弟陈合,杀恭而据其众。通攻破合军,斩合首以祭恭墓。又生禽黄巾大帅吴霸而降其属。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由是盗贼不敢犯。

  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时贼张赤等五千余家聚桃山,通攻破之。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文帝践阼,谥曰刚侯。诏曰:“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虽已袭爵,未足酬其庸勋。基兄绪,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笃其劳,其以基为奉义中郎将,绪平虏中郎将,以宠异焉。

  臧霸宇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謥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

  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假节。后权乞降,太祖还。留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

  文帝即王位,迁镇东将军,近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及践阼,进封开阳侯,徙封良成侯。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于洞浦,征为执金吾,位特进。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明帝即位,增邑五百,并前三千五百户,薨,谥曰威候。子艾嗣。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谥曰恭侯。子权嗣。霸前后有功,封子三人列侯,赐一人爵关内侯。

  而孙观亦至青州刺史,假节,从太祖讨孙权,战被创,薨。子毓嗣,亦至青州刺史。

  文聘宇仲业,南阳宛人也,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表死,其子琮立。太祖征荆州,琮举州降,呼聘欲与俱,聘曰:“聘不能全州,当待罪而已。”太祖济汉,聘乃诣太祖,太祖问曰:“来何迟邪?”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川汉,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得已,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欷歔流涕。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

  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下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近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重辎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文帝践阼,进爵长安乡侯,假节。与夏侯尚围江陵,使聘别屯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御贼有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余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

  分聘户邑封聘子岱为列侯,又赐聘从子厚爵关内侯。聘薨,谥曰壮侯。岱又先亡,聘养子休嗣。卒,子武嗣。

  嘉平中,谯郡桓禺为江夏太守,清俭有威惠,名亚于聘。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也。太祖在兖州,闻虔有胆策。以为从事,将家兵守湖陆。襄陵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乱,与昌豨通。太祖以虔代松,虔到,招诱炅母渠率及同恶数十人,赐酒食。简壮士伏其侧,虔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尽格杀之。抚其余众,群贼乃平。太祖以虔领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虔将家兵到郡,开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士业。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济南黄巾徐和等,所在劫长吏,攻城邑。虔引兵与夏侯渊会击之,前后数十战,斩首获生数千人。太祖使督青州诸郡兵以讨东莱群贼李条等,有功。太祖令曰:“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卿在郡以来,禽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于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举茂才,加骑都尉,典郡如故。虔在泰山十数年,甚有威惠。文帝即王位,加裨将军,封益寿亭侯,迁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

  请琅邪王祥将为别驾,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能任贤。讨利城叛贼,斩获有功。明帝即位,徙封万年亭侯,增邑二百,并前六百户。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不少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杆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泝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藩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近焉。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明帝即位,进牟乡侯,邑七百户,赐子爵一人关内侯。褚薨,谥曰壮侯。子仪嗣。褚兄定,亦以军功封为振威将军,都督徼道虎贲。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诏褒赞,复赐褚子孙二人爵关内侯。仪为钟会所杀。泰始初,子综嗣。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

  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率,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少为郡吏、州从事。初平中,从马腾击反羌叛氐,数有功,稍迁至校尉。建安中,太祖讨袁谭、尚于黎阳,谭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太祖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德随腾子超拒援、干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张白骑叛于弘农,德复随腾征之,破自骑于两殽间。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后腾征为卫尉,德留属超。太祖破超于渭南,德随超亡入汉阳,保冀城。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户。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典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

  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焉?”德骂羽曰:“坚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卫将军,封列侯。

  庞淯字子异,酒泉表氏人也。初以凉州从事守破羌长,会武威太守张猛反,杀刺史邯郸商,猛令曰:“敢有临商丧,死不赦。”淯闻之,弃官,昼夜奔走,号哭丧所讫,诣猛门,衷匕首,欲因见以杀猛。猛知其义士,敕遣不杀,由是以忠烈闻。太守徐捐请为主簿。后郡人黄昂反,围城。淯弃妻子,夜逾城出围,告急于张掖、敦煌二郡。初疑未肯发兵,淯欲伏剑,二郡感其义,遂为兴兵。军未至而郡城邑已陷,捐揖死。淯乃收敛揖丧,送还本郡,行服三年乃还。太祖闻之,辟为掾属,文帝践阼。拜附马都尉,迁西海太守,赐爵关内侯。后征拜中散大夫,薨。子曾嗣。

  初,淯外祖父安赵安为县李寿所杀,淯舅兄弟三人同时病死,寿家喜。淯母娥自伤父仇不报,乃帏车袖剑,白日刺寿于都亭前,讫,徐诣县,颜色不变。曰:“父仇已报,请受戮。”禄福长尹嘉解印绶纵娥,娥不肯去,遂强载还家。会赦得免,州郡叹贵,刊石表闾。

  阎温字伯俭,天水西城人也。以凉州别驾守上邽令。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养等举众迎之。温止之,不能禁,乃驰还州。超复围州所治冀城甚急,州乃遣温密出,告急于夏侯渊。贼围数重,温夜从水中潜出。明日,贼见其迹,遣人追遮之,于显亲界得温,执还诣超。超解其缚,谓曰:“今成败可见,足下为孤城请救而执于人手,义何所施,若从吾言,反谓城中‘东方无救’,此转祸为福之计也。不然,今为戮矣。”温伪许之,超乃载温诣城下。温向城大呼曰:“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城中皆泣,称万岁。超怒数之曰:“足下不为命计邪?”温不应。时超攻城久不下,故徐诱温,冀其改意。复谓温曰:“城中故人,有欲与吾同者不?”温又不应。遂切责之,温曰:“夫事君有死贰,而卿乃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吾岂苟生者乎?”超遂杀之。

  先是,河右扰乱,隔绝不通,敦煌太守马艾卒官,府又无丞。功曹张恭素有学行,郡人推行长史事,恩信甚着,乃遣子就东诣太祖,请太守。时酒泉黄华、张掖张进各据其郡,欲与恭艾并势。就至酒泉,为华所拘执,劫以白刃。就终不回,私与恭疏曰:“大人率厉敦煌,忠义显然,岂以就在困厄之中而替之哉?昔乐羊食子,李通覆家,经国之臣,宁怀妻孥邪?今大军垂至,但当促兵以掎之耳;愿不以下流之爱,使就有恨于黄壤也。”恭即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乾齐二县。恭又连兵寻继华后,以为首尾之援。

  别遣铁骑二百,迎史官属,东缘酒泉北塞,径出张掖北河,逢迎太守尹奉。于是张进须黄华之助;华欲救进,西顾恭兵,恐急击其后,遂诣金城太守苏则降。就竟平安。奉得之官。黄初二年,下诏褒扬,赐恭爵关内侯,拜西域戊己校尉。数岁征还,将授以侍臣之位,而以子就代焉。恭至敦煌,固辞疾笃。太和中卒,赠执金吾。就后为金城太守,父子着称于西州。

  评曰:“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卫州郡,并着威惠。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庞淯不惮伏剑,而诚感邻国。阎温向城大呼,齐解、路之烈焉。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譯文

  ( 李典傳、李通傳、臧霸傳、文聘傳、呂虔傳、許褚傳)

  李典傳,李典字曼成,山陽縣鉅野人。他的叔父李乾,氣概雄偉,在乘氏縣聚積了幾千家賓客,初平年間帶著這些人投奔了曹操。在壽張打敗了黃巾軍,又跟隨曹操攻打袁術,討伐徐州。呂布作亂的時候,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勞周圍各縣。呂布的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誘李乾,想與他一同反叛,李乾不聽,於是被殺。曹操讓乾子李整統率李乾的軍隊,與眾將一道打敗了薛蘭、李封。李整又隨曹操平定兗州各縣,因功升任青州刺史。李整去世後,李典轉任潁陰縣令,擔任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又轉任離狐郡太守。

  當時曹操同袁紹在官渡相持,李典率領自己的宗族和部下運輸糧食裝備以供軍需。袁紹被打敗以後,李典擔任裨將軍,屯駐安民城。曹操在黎陽進攻袁潭、袁尚,派李典與程昱用船輸送軍糧。遇到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領兵屯紮在河的上游,斷絕了水路。曹操命令李典、程昱:“倘若船不能透過,就下來走陸路。”李典同眾將商議說:“高蕃的部隊缺乏甲冑而只靠佔據著上游,有鬆懈的態度,進攻他一定能取勝。軍隊不應由朝廷內部控制,只要有利於國家,獨斷也可以,應迅速發動攻擊。”程昱也認為有道理。便向北渡河攻打高蕃,擊潰了敵人,水路得以暢通。劉表讓劉備侵犯北方,到達葉縣。曹操派李典隨同夏侯惇抵禦。

  一天早晨劉備燒燬營寨撤退,夏侯惇領兵追擊,李典說:“賊兵無故撤退,恐怕一定有埋伏。南邊道路狹窄,草木茂盛,不能去追。”夏侯惇不聽,同於禁追去,李典留守。夏侯惇果然陷入敵人埋伏,戰鬥失利,李典前去營救,劉備望見救兵來到,便分散撤退。後李典隨曹操包圍鄴縣,平定該地。又同樂進在壺關包圍高幹,在長廣攻打管承,都擊潰了敵人。李典升任捕虜將軍,封都亭侯。李典宗族部屬三千多家,住在乘氏縣,自己要求移居到魏郡。曹操笑著說:“卿要學耿純嗎?”李典謙虛地說:“我愚鈍膽小,功勞低微,而享受的祿位太厚,實在應該全族效力。加上現在征伐還沒有停止,應當充實京郊以內,來控制四方,不是由於要效仿耿純。”便遷移宗族部屬一萬三千多人到鄴城居住。曹操嘉獎了他,任命他為破虜將軍。與張遼、樂進屯駐合肥,孫權率眾包圍了合肥,張遼要按照曹操的指令出戰,樂進、李典、張遼平素都不和睦,張遼怕他們不聽指令。李典慨然說:“這是國家大事,只看你的計策如何,我們難道會因為私人成見而忘記公義嗎?”就領兵同張遼出擊,趕走了孫權。李典增加食邑一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三百戶。李典喜好學問,看重儒雅的風度,不和眾將爭功。尊敬賢德計程車大夫,恭順得惟恐比不上他們,軍中都稱他為長者。三十六歲上去世,他的兒子李禎承襲了爵位。

  曹丕登上帝位,追念守衛合肥的功勞,增加了李禎的食邑一百戶,賜予李典一個兒子關內侯的爵位,食邑一百戶,贈給李典愍侯的諡號。

  李通傳,李通字文達,江夏郡平春人。以俠義在長江、汝水之間著名。與同郡人陳恭在朗陵起兵,很多人都投奔他。當時有個叫周直的人,部下有兩千多戶人家,與陳恭、李通表面和睦其實互相仇恨,李通想設法殺掉周直,但陳恭認為困難。李通知道陳恭沒有決斷,便獨自定計,與周直聚會,趁酒酣的時候殺了周直,部下發生騷亂,李通帶領陳恭殺了周直部下的首領,吞併了他的隊伍。後來陳恭的妻弟陳..,殺死了陳恭,佔有了他的部下。李通攻破陳..的部隊,斬下陳..的首級來祭奠陳恭的墳墓。又活捉了黃巾軍大帥吳霸並招降了他的部下。碰上了大饑荒的年月,李通傾家蕩產賑災救民,同儒士平分糟糠,大家都爭著來服從他,從那以後,盜賊不敢來侵犯。

  建安初年(196),李通帶領部眾到許昌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為振威中郎將,屯駐汝南郡西界。曹操征剿張繡,劉表派兵援助張繡,曹操部隊失利,李通帶兵連夜趕到,曹操得以再戰,李通搶先登城,大破張繡的軍隊。曹操任命他為裨將軍,封建功侯。曹操分汝南兩個縣,命李通擔任陽安都尉。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朗陵縣長趙儼將他關押起來,處以大辟的刑律。當時生殺大權掌握在州牧太守的手中,李通的妻子號哭著請他設法,李通說:“剛剛為曹公出力,大義不該以私廢公。”便獎勵趙儼執法不徇私情,與他結成生死之義。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袁紹派使者到李通駐地,任命李通為徵南將軍,劉表也在暗中招誘他投順,李通全都拒絕了。他的親戚部屬流著淚說:“現在我們孤軍獨守,失去大兵的援助,滅亡已經是眼前的事了,不如儘早投奔袁紹。”李通手按劍柄怒叱他們說:“曹公英明智慧,一定能平定天下。袁紹雖然強大,卻統率無方,最終仍要被俘虜。我拼死也不懷貳心。”就殺了袁紹的使者,把送來的徵南將軍印綬送交曹操。又攻打郡中的賊寇瞿恭、江宮、沈成等,把他們全部擊潰,送上斬獲的首級,平定了淮河、汝水一帶。曹操改封李通為都亭侯,任命他為汝南郡太守。這時候,賊寇張赤在桃山集聚了五千多家黨羽,被李通攻破。劉備同周瑜在江陵包圍了曹仁,另派關羽斷絕了北路的交通。李通率兵出擊,下馬拔除鹿角衝進敵圍,一邊戰鬥一邊前進,接應曹仁的部隊,全軍將士中以李通最為勇敢。李通行軍途中染病去世,死時四十二歲。朝廷追加他的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共四百戶。曹丕即帝位,贈他剛侯的諡號。下詔說:“當初袁紹大兵壓境,從許昌、蔡縣以南,人人都懷有異心。只有李通仗義不顧個人安危,使懷二心的人都對他服氣,朕非常感激他。他不幸早逝,他兒子李基雖已承襲了爵位,仍然不足以酬勞他的殊勳。李基的哥哥李緒,以前屯駐樊城,又有功,舉世都認為他的功勞很大。現在任命李基為奉義中郎將,李緒為平虜中郎將,表示特殊的優待。”

  臧霸傳,臧霸字宣高,泰山郡華縣人,父親名叫臧戒,在縣裡擔任獄掾,執法嚴肅,不肯依從太守處死太守想殺的人,太守大怒,下令拘捕臧戒送往府中,押送計程車兵有一百多人。臧霸那時十八歲,帶著幾十名門客直接到費縣西部山上攔截,奪下臧戒,押送計程車兵沒有敢動的,於是他同父親一起逃亡到東海郡,從此以勇壯聞名於世。黃巾起義,臧霸跟隨陶謙打敗黃巾軍,臧霸擔任了騎都尉,收兵到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人聚積兵眾,由臧霸任元帥,屯駐在開陽。曹操討伐呂布的時候,臧霸領兵援助呂布,後來呂布被擒,臧霸便隱藏起來。曹操募人尋找,見到臧霸很高興,讓他召集吳敦、尹禮、孫觀、孫觀的哥哥孫康等人,都來見曹操。曹操任命臧霸為琅笽相,吳敦為利城郡太守,尹禮為東莞郡太守,孫觀為北海郡太守,孫康為城陽郡太守。把青州、徐州委託給臧霸治理。曹操在兗州,用徐翕、毛暉為將軍,後來兗州大亂,徐翕、毛暉都叛變了。兗州平定後,徐翕、毛暉逃亡到臧霸那裡,曹操告訴劉備,讓劉備通知臧霸送上徐、毛的首級,臧霸對劉備說:“我所以能夠自立,就因為不幹這種事。我受曹公不殺的大恩,不敢違抗命令,但致力於王霸大業的君主可以用信義來打動。希望將軍替我勸說。”劉備把臧霸的話告訴曹操,曹操感慨地說:“這是古人做事的風格而臧霸能施行,我也希望這樣。”便把徐翕、毛暉都任命為郡守。當時,曹操正與袁紹相持,臧霸幾次率精兵進入青州,所以曹操能夠一心對付袁紹,不用顧慮東部的局勢。曹操在南皮大破袁譚,臧霸等人都來聚會慶賀。臧霸借這個機會請求允許自己家族的子弟和部下眾將的父兄家眷遷居鄴縣。曹操說:“各位忠孝,難道還要表現在這種地方!過去蕭何讓子弟入京侍奉皇上,漢高祖沒有阻止。耿純焚燒了自家的住宅,帶著棺材跟隨光武帝,光武帝也沒有阻攔,我又憑什麼改變態度呢!”後來東部州郡發生騷動,臧霸等出兵執義,平定暴亂,肅清海濱泰山一帶,功績特大,都被封為列侯。

  臧霸為都亭侯,加任威虜將軍。又同於禁討伐昌豕希,與夏侯淵討伐黃巾軍餘黨徐和等人,因功升任徐州刺史。沛國人武周擔任下邳縣令,臧霸尊重優待武周,親自到他的居處。州從事有人夸誕違法,武周獲得罪證,把他關押起來考查,臧霸於是更加看重武周。後來,臧霸又跟隨曹操征討孫權,率先佔領敵軍陣地。又進入巢湖,攻打居巢,攻破城池。張遼征剿陳蘭的時候,臧霸被派往皖縣,討伐吳將韓當,使孫權不敢援救陳蘭。韓當派兵阻攔臧霸,在逢龍展開戰鬥,韓當另外派兵在夾石口迎擊臧霸,被臧霸打敗,臧霸回軍屯駐舒口。孫權派幾萬軍馬乘船也去舒口屯紮,分兵援救陳蘭,聽說臧霸的部隊在舒口,便退回。臧霸連夜追擊,到天明,行軍一百多里,前後攔擊敵人。敵軍腹背受敵,形勢尷尬,上不了船,很多人跳到水中。於是吳軍未能援助陳蘭,張遼便擊潰了陳蘭的軍隊。此後,臧霸又隨曹操到濡須口征討孫權,同張遼任先鋒,半路遇到大雨,大軍先趕到了,水勢漸漲,敵船稍稍前進,魏軍將士都很不安。張遼想撤退,臧霸阻止他說:“曹公對軍鋒的利鈍非常清楚,竟肯捨棄我們嗎?”第二天果然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張遼回去後,把臧霸的表現對曹操講了,曹操對臧霸很滿意,拜他為揚威將軍,允許他持節。後來孫權請求投降,曹操還朝,留下臧霸與夏侯惇屯駐居巢。曹丕即王位,升臧霸為鎮東將軍,晉封他為武安鄉侯爵,總督青州各軍事。後來曹丕作了皇帝,又晉封他為開陽侯,改封良成侯。臧霸同曹休討伐東吳,在洞浦大破呂範,朝廷徵召他為執金吾,位置特進。每次軍事行動,文帝總是聽取他的意見。

  魏明帝即位,為他增加五百戶食邑,連同以前的共三千五百戶。臧霸死後,諡號威侯。他兒子臧艾襲爵。臧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死後諡號恭侯。他的兒子臧權承襲爵位。臧霸前後立功,三個兒子被封為列侯,一個兒子賜爵關內侯。

  文聘傳,文聘字仲業,南陽郡宛縣人,在劉表手下任大將,劉表派他守禦北方。劉表死後,他的兒子劉琮繼位。曹操討伐荊州,劉琮帶著全州投降,招呼文聘讓他一起投降,文聘說:“我不能保全荊州,應當等候處分罷了。”曹操渡過漢水,文聘才來投奔。曹操問他:“為什麼來得這樣晚?”文聘說:“先前不能輔助劉表為國家作貢獻,荊州雖然沒能保全,總想佔據漢川固守,保衛國土,生不辜負劉家的孤兒,死不愧於地下的舊主。然而形勢迫不得已,以至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實在慚愧悲傷,沒臉早和您相見。”說完流淚不止。曹操也為之感動,說:“仲業真是忠臣。”對他非常尊重,授予他兵權,讓他同曹純到長陂追擊劉備。曹操先平定了荊州,江夏郡與東吳接壤,民心不安,便任命文聘擔任江夏郡太守,讓他統領北方軍隊,把邊境事宜都託付給他,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文聘與樂進到尋口討伐關羽,立功,晉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職銜。又在漢津攻擊關羽的輜重車隊,在荊城焚燒了關羽的戰船。曹丕即位後,封文聘長安鄉侯爵,許他持節。又同夏侯尚包圍了江陵,文帝命文聘另率一支部隊在沔口屯駐,暫時在石梵停住,文聘自領一隊士兵抵禦敵人,立了功,升任後將軍,封新野侯。

  孫權親自率領五萬軍馬在石陽城包圍了文聘,形勢急迫,文聘堅守不動,孫權包圍了二十多天,撤退了,文聘追擊,打敗了吳軍。文帝為他增加食邑五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一千九百戶。文聘在江夏郡幾十年,恩威並施,名震敵國,賊寇不敢侵犯。文帝將文聘的食邑分出一部分賜給他的兒子文岱,封文岱為列侯,又賜給文聘的侄子文厚關內侯的爵位。文聘死後,贈予他壯侯的諡號。文岱又先死去,文聘的養子文休承襲了爵位。文休死後,他的兒子文武繼承。

  嘉平年間(249~254),譙郡的桓禺擔任江夏太守,清謙簡約,有威名也有恩惠,名聲稍遜於文聘。

  呂虔傳,呂虔字子恪,任城人。曹操在兗州的時候,聽說呂虔有勇有謀,任命他為從事,領著自己的家丁防守湖陸城。襄賁校尉杜松部下平民炅母等人作亂,與昌豨勾結。曹操命呂虔代替杜松的職務。呂虔到達以後,招誘炅母和他的首領以及黨羽幾十個人,賜給他們酒飯,挑選壯士埋伏在旁邊。呂虔看到他們都喝醉了,使伏兵出動把他們全部殺死。安撫炅母的部下,平定了騷亂。曹操讓呂虔擔任泰山郡太守,該郡依山連海,世道不太平,聽說郡民都逃跑或藏匿起來。袁紹所設定的中郎將郭祖、公孫犢等幾十人,佔山為寇,百姓深受其害。呂虔率領家兵到達泰山郡,施恩惠、講信用,郭祖的黨羽都被降服,藏到山裡的百姓也都出來定居生產,呂虔挑選強壯者補充到軍隊中,泰山郡從那以後便有了精兵,在各州郡中名列第一。濟南的黃巾軍首領徐和等人,所到之處,劫持縣令官吏,攻打城邑。呂虔率兵與夏侯淵共同出擊,前後打了幾十仗,斬首俘虜了幾千人。曹操派呂虔總督青州各郡的部隊討伐東萊地區李條等各路賊寇,立了功。曹操釋出通令說:“有志向,必定要成就事業,這是英烈之士所獻身追求的目標。卿在泰山郡以來,捕捉姦人討伐賊寇,百姓獲得安寧。親自冒著矢石,每次出征必能取勝。過去寇恂在汝水、潁水之間揚名,耿..在青州、兗州獻策,古今都是一樣的。”呂虔被推舉為茂才,加騎都尉職銜,仍然管轄泰山郡。呂虔在泰山郡十幾年,有許多威德恩惠。曹丕即王位,加呂虔裨將軍職銜,封他為益壽亭侯,升任徐州刺史。再加威虜將軍銜。呂虔請琅王牙人王祥擔任別駕,民政的事情全部委託給王祥,世人都讚揚他能夠任用賢人。呂虔征討利城的叛賊,斬首俘虜有功。魏明帝即位,改封他為萬年亭侯,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六百戶。呂虔死後,他兒子呂翻襲爵。呂翻死,兒子呂桂承襲爵位。

  許褚傳,許褚字仲康,譙郡譙縣人。身高八尺多,腰闊十圍,相貌雄偉剛毅,勇氣力量大得驚人。漢朝末葉,許褚聚積青年人和自己宗族幾千家堅壁清野抵抗賊寇。那時候汝南、葛陂一帶的強盜一萬多人來進攻許褚的壁壘,許褚人少打過,拼死力戰疲勞已極,駑箭也用光了,就叫壁壘中的男女老少,把石頭堆成盂斗的形狀放在壁壘四角上。許褚用石頭投擲敵人,碰上的身體都被打亂了,強盜不敢逼近。許褚缺少糧食,佯裝同敵人講和,用牛和敵人交換食物,強盜來取牛,牛立刻跑回去了。許褚便衝出陣前,一手倒拽牛尾,走了一百多步,強盜們大驚,便不敢取牛而逃跑了。從此,淮河、汝水、陳國、梁國一帶,聽說這件事的人都懼怕他。曹操巡行淮、汝一帶,許褚率部眾歸順曹操,曹操認為他很雄壯,說:“這是我樊噲。”當天就任命他為都尉,引進自己行營擔任警衛。跟隨他來的俠客,都用為虎士。許褚隨曹操討伐張繡,搶先登城,殺死了成千上萬的敵人,升任校尉。又隨曹操在官渡討伐袁紹。當時常隨曹操的謀士徐他等人陰謀反叛,因為許褚總是在曹操身邊護衛,害怕他不敢發動。等許褚休息不在跟前的時候,徐他等人藏著刀進了曹操的營帳,許褚至下房心有靈感,又回來侍衛。徐他等人不知道,進帳一見許褚,大驚失色。許褚覺察到徐他等人神色反常,就殺了他們。

  曹操對許褚更加親信,出入都和他同行,不離左右。他跟隨曹操包圍鄴縣,奮力戰鬥建立功勳,曹操賜他關內侯的爵位。又隨曹操討伐韓遂、馬超到潼關。曹操要北渡黃河,到了河北,先讓士兵渡河,曹操自己和許褚及一百多名虎士留在南岸斷後。馬超率領一萬多步、騎兵追曹軍,箭矢像雨點一樣飛來。許褚告訴曹操,敵人來的很多,現在士兵都已經渡過河去,我們也應離開了。便扶著曹操上船。敵軍猛烈攻打,曹兵爭著渡河,船超重將要沉沒。許褚刀砍攀船計程車兵,左手舉著馬鞍護住曹操,船工為流矢擊中死去,許褚右手撐船,勉強渡過對岸。那一天若不是許褚,曹操就要遇難了。後來曹操同韓遂、馬超單獨對話,左右的侍衛都不許跟隨,只帶了許褚一個人。馬超仗著力大,想突然地衝過來捉住曹操,早聽說許褚勇猛,懷疑跟來的就是他。便問曹操說:“公有位虎侯在什麼地方?”曹操示意許褚,許褚瞪眼盯住馬超,馬超不敢動,各自返回。過了幾天,兩軍大戰,擊潰了馬超。許褚親自斬殺敵人,升任武衛中郎將。武衛的稱號,就從許褚開始設立的。軍中因為許褚力大如虎卻不聰明,稱他為虎痴。所以馬超問虎侯,至今人們還這樣稱呼他,都以為是他的姓名。許褚性格謹慎守法,樸素凝重,沉默寡言。曹仁從荊州來拜見曹操,曹操還沒出來,曹仁就進去到殿外和許褚相見,曹仁招呼許褚進來坐下談話,許褚說:“魏王就要出來了。”便返身進殿,曹仁心裡很忌恨他。有人因此而責備許褚說:“徵南將軍是宗室重臣,降低身份來招呼你,你怎麼推辭了呢?”許褚說:“他雖然是親戚重臣,卻是外藩。

  我擔任內臣,在眾人面前談話就足夠了,進屋去談莫非有什麼私事嗎?”曹操聽說以後,更加愛惜他,升他為中堅將軍。曹操去世,許褚痛哭吐血。曹丕即皇帝位,晉封他為萬年亭侯,升武衛將軍,總督中軍宿衛禁兵,對他十分親近。起初許褚所統率的虎士跟隨曹操東征西討,曹操認為他們都是壯士,同一天把他們都任為將軍。後來,因功升任將軍封侯的有幾十人,作都尉、校尉的一百多人,都是劍客。魏明帝即位,晉封許褚牟鄉侯,食邑七百戶,賜他一個兒子關內侯的爵位。許褚死後,諡號壯侯,他的兒子許儀承襲爵位。許褚的哥哥許定也因為軍功擔任振威將軍,都督徼道虎賁衛士。太和年間明帝思念許褚忠孝,下詔讚美他。又賜他子孫二人關內侯爵位。許儀被鍾會所殺。

  泰始初年,許儀的兒子許綜繼承爵位。典韋傳典韋,陳留郡己吾人。相貌魁偉,膂力過人,行俠仗義,有志有節。襄邑的劉氏和睢陽的李永有仇,典韋替劉氏報了仇。李永本來是富春縣長,防備得很嚴密,典韋坐著車帶著雞和酒,偽裝成迎送賓客的人,門一開,他懷揣匕首衝進去殺了李永,連他的妻子也殺了。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的刀戟離開了。李永的住處接近集市,整個集市都震驚。有幾百人追典韋,可是不敢靠近,走了四五里,遇到他的夥伴,輾轉逃跑了。從此地方上的豪傑都認識他。初平年間,張邈起義兵,典韋擔任士,屬司馬趙寵的部下。部隊的牙門旗又長又大,士兵都舉不動,典韋一隻手它立了起來,趙寵對他的才力很驚異。後來典韋又到夏侯惇的部下,屢次殺敵立功,升為司馬。曹操在濮陽討伐呂布。呂布在濮陽西邊四五十里的地方有另一支兵屯駐,曹操夜間偷襲,到天亮擊潰了敵人,還沒有來得及撤軍,呂布的救兵趕到,從三面交替攻戰。當時呂布親自衝陣,從早晨打到午後,幾十個回合,相持不下,情況緊急。曹操招募衝鋒陷陣的勇士,典韋首先中選,讓招募的幾十個人都穿上幾層衣服雙層鎧甲,捨棄盾牌,只拿長矛撩戟。這時兩面告急,典韋率軍阻擋。敵兵弓箭亂射,箭支像雨點一樣飛來,典韋看也不看,對部下說:“敵人衝到離我十步的時候再告訴我。”部下說:“十步啦!”典韋又說:“五步再告訴我。”部下都害怕了,大聲疾呼:“敵人來啦!”典韋手握十幾支戟,大呼躍起,碰上他的沒有不應手而倒的。呂布率軍退卻,正好天色也已經傍晚,曹操得以撤退。任命典韋為都尉,帶在自己身邊,率領親兵幾百人,常常圍繞大帳巡邏。典韋雄壯勇武,部下都是精選計程車卒,每次戰鬥,總是先衝上去攻陷敵陣。典韋升任校尉,性格忠誠謹慎,總是白天在曹操身邊侍立,夜晚睡在大帳左右,很少回到自己的帳中歇宿。喜歡喝酒吃肉,吃喝都是兩個人的數量,曹操每次賜他飲食,他總是縱情暢飲,左右勸酒,幾個人輪番侍應才供得上,曹操認為豪壯。典韋好使大雙戟和長矛等兵器,軍中為他編了順口溜說:“帳下壯士有典韋,提一雙戟八十斤。”曹操征伐荊州,到宛城,張繡迎出來投降,曹操非常高興,請張繡和他的將帥,設宴慶賀。

  曹操勸酒,典韋握著大斧站在背後,斧刃長一尺,曹操舉酒到一個人的前面,典韋就舉起長斧盯住那個人。酒宴從始至終,張繡和他的將帥沒有敢抬頭看他的。過了十多天,張繡謀反,偷襲曹操大營,曹操戰鬥失利,單身騎馬逃跑了。典韋在營門裡死戰,叛軍攻不進去,就散開從別的門一擁而入。當時典韋身邊校尉還有十多人,都拼死戰鬥,無不以一當十。叛軍越聚越多,典韋用戟左右攻擊,一叉過去,就有十幾支矛被擊斷。部下死傷殆盡,典韋也受傷十處,用短兵器肉搏,敵兵衝上前,典韋用雙臂挾住兩人打死,剩下的不敢上前。典韋又衝上前去突擊敵人,殺死幾人,傷重發作,大罵而死。敵人這才敢上前,割下他的頭,互相傳看,又返回來看他的軀體。曹操退到舞陰,聽說典韋戰死,痛哭流涕,派間諜取回他的遺體,親自到跟前哭泣。派人送回襄邑安葬。讓他的兒子典滿擔任郎中。曹操每次經過他家,總用士大夫的祭禮中牢來祭奠他。曹操思念典韋,任典滿為司馬,讓他接近自己。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滿為都尉,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龐德傳龐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輕時曾擔任郡吏、州從事。初平年間,跟隨馬騰攻擊反叛的羌人、氐人,屢次立功,逐漸升到校尉。建安年間,曹操在黎陽征討袁譚、袁尚,袁譚派郭援、高幹等人在河東郡搶掠,曹操命鍾繇率關中眾將討伐他們。龐德隨馬騰的兒子馬超在平陽抵禦郭援、高幹,龐德擔任先鋒,進攻郭援、高幹,大獲全勝,親自斬了郭援。被任命為中郎將,封都亭侯。後來張白騎在弘農郡謀反,龐德再次隨馬騰征剿,在兩座崤山之間大破敵軍。每次出戰,龐德總是攻陷敵陣,打退敵人,在馬騰軍中最為勇猛。後來馬騰擔任衛尉,龐德留在馬超部下。曹操在渭南打敗馬超,龐德隨馬超逃入漢陽郡,據守冀城。後來又跟馬超跑到漢中,投奔了張魯。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部隊投降了。曹操早就聽說龐德驍勇,任命他為立義將軍,封他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侯音、衛開等人佔據宛城叛變,龐德率領部下與曹仁奪取了宛城,斬了侯音、衛開,便往南駐紮在樊城,討伐關羽。樊城的眾將因為龐德的哥哥在漢中蜀軍裡,對他產生懷疑。龐德常常說:“我蒙受國家恩惠,要為國盡義捐軀。我要親自攻打關羽,今後我不殺關羽,關羽就該殺了我。”後來他親自同關羽交戰,射中關羽前額。那時龐德總騎白馬,關羽計程車兵稱他為白馬將軍,都很怕他。曹仁讓龐德在樊城北邊十里的地方屯紮,碰上連著下了十幾天大雨,漢水氾濫,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龐德同眾將上堤躲水,關羽乘船進攻,四面包圍用弓箭射堤上。龐德披甲持弓,箭無虛發。將軍董衡、部屬將領董超等人想投降,龐德都處死了他們。從清晨一直戰到過午,關羽攻擊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龐德對督將成何說:“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毀大節來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更憤怒地投入戰鬥,膽氣也越來越壯,但勢越來越大,將士們都投降了。龐德同部下一名將領、兩名伍長彎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營中。因為水大船翻了,弓箭遺失,龐德一人抱著船沉到水中,被關羽俘獲。龐德站立不跪,關羽對他說:“您哥哥在漢中,我想用您為將軍,為什麼不早投降呢?”龐德罵關羽說:“你小子,什麼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振天下。你們的劉備不過是個庸才,豈能和魏王對敵!我寧肯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於是被關羽所殺。

  曹操聽說後很悲痛,為他的死而流淚,封他兩個兒子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龐德陵墓送去諡號。下詔說:“從前先軫為國捐軀,王雛絕食而死,喪身殉節,前代人都讚美他們。龐德果敢剛毅,赴難立名,當時人們就稱讚他,他的大義在當時就很崇高,寡人懷念他,贈他壯侯的諡號。”又賜給他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戶。龐會勇猛剛烈有他父親的風格,官作到中尉將軍,封為列侯。龐氵育傳龐縮字子異,酒泉郡表氏人,起初以涼州從事的職銜擔任防禦破羌的長官。碰上武威郡太守張猛叛變,殺死了涼州刺史邯鄲商,並下令說:“敢有為邯鄲商弔喪的,殺不赦。”龐縮聽說後,棄官連夜趕路,到邯鄲商遇難的地方痛哭致哀,然後來到張猛門口,懷中藏著匕首,想借見面的機會來殺死張猛。張猛知道他是義士,下令把他送走,不殺他,從此龐縮就有了忠烈的名聲。酒泉太守徐揖請他任主簿。後來郡裡的黃昂造**,包圍了郡城,龐縮拋棄了妻子兒女,乘夜越城逃出,向張掖、敦煌兩郡告急。兩郡的太守開始懷疑不肯發兵,龐縮要伏劍自殺,兩郡的太守被他的義氣感動,便派兵救援。援軍未到而酒泉城已被攻陷,徐揖被殺。龐縮便收殮徐揖的遺體,送回他的本郡,為他穿了三年孝服。曹操聽說後,徵召他為掾屬。曹丕作皇帝后,封他為駙馬都尉,升任西海郡太守,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後來又徵拜他為中散大夫。他死後,兒子龐曾承襲了爵位。起初,龐縮的外祖父趙安被同縣的李壽所殺,龐縮的三個舅舅同時病死,李壽家非常高興。龐縮的母親趙娥悲痛父仇未報,便乘幃車袖藏短劍,白天在都亭前刺死了李壽。然後從容地走到縣令的官署,面不改色地說:“父仇已報,請判我死刑吧!”祿福縣長尹嘉解下印綬要放她,趙娥不肯離開,便強迫用車把她載回家,碰上朝廷赦令得以免罪,州郡的人們都十分感嘆看重她。把她的事蹟刻在石碑上作為表彰。

  閻溫傳,閻溫字伯儉,天水郡西城人。以涼州別駕的職銜擔任上絡的長官。馬超逃亡來到上絡,郡中任養等人率眾迎接,閻溫阻止任養,禁止不住,便騎馬回到州城。馬超又包圍了涼州下屬的冀城,形勢緊迫。州刺史派閻溫秘密出城,向夏侯淵告急。馬超的軍隊圍了幾層,閻溫夜裡潛水出城,第二天,敵人發現蹤跡,派人追蹤攔截,在顯親界內追上他,捉住他來見馬超。馬超解開他的捆綁,對他說:“現在勝敗已經分明,您為了孤城請救兵卻被人捉到這兒,怎麼施展大義呢?如果聽我的話,告訴城裡,東方不會有救兵來了,這是轉禍為福的計策,不然,現在就把你殺掉。”閻溫假裝答應了,馬超便用車著他來到城下。閻溫朝著城內大聲喊:“大軍不出三天就會來,努力呀!”城中都為他哭泣,祝禱他萬歲。馬超惱怒地責問他:“你不要命了嗎?”閻溫不回答。當時馬超久攻不下,所以慢慢引誘閻溫,盼他回心轉意。又對他說:“城裡的朋友,有想跟我同心合力的嗎?”閻溫又不理睬,馬超便嚴厲地責怪他。閻溫說:“事君之道只有一死,您卻要讓長者說出不義的話,我難道是苟且偷生的人嗎?”馬超終於殺害了他。先前,河西一帶騷亂,道路隔絕不通。敦煌太守馬艾死在任上,太守府裡又沒有郡丞。功曹張恭學問品行一向都好,郡人便推舉他管理長史的事,恩惠信用都很出名,就派兒子張就往東去見曹操,請求委派新太守。當時酒泉郡的黃華、張掖郡的張進都各佔本郡,要與張恭分庭抗禮。張就到了酒泉,被黃華扣押,用鋒利的刀相威脅,張就終不屈服,私下給張恭寫信說:“大人治理敦煌,忠義顯然。

  難道因為兒子在困厄之中就放棄了自己的初衷嗎?從前樂羊吃了他兒子的肉作成的羹,李通全家人都被王莽殺害,治國的大臣豈能顧念妻子兒女呢?現在大軍將要來了,只應當率軍牽制他們。希望不要因為這種市俗的愛,讓我死不瞑目。”張恭便派堂弟張華領兵攻打酒泉郡沙頭、乾齊兩縣,張恭又連續派兵緊接著張華的後面,準備前後支援。另派二百名鐵騎,迎接新來的官吏家屬,往東沿著酒泉郡的北部邊塞,直接出張掖郡的北河,迎接新任太守尹奉。這樣,張進需要黃華的援助,黃華想要救張進,又顧慮張恭的部隊,恐他們襲擊自己的後方,便找到金城太守蘇則投降了,張就竟然平安。尹奉得以到達任所。

  黃初二年(221)朝廷下詔讚揚張恭,賜他關內侯的爵位,封他為西城戊己校尉。過了幾年又召他回朝,要授予他侍臣的職位,他讓兒子張就代替自己。張恭到了敦煌,堅持說自己病重,推辭了朝廷的徵召。太和年間去世,朝廷贈他執金吾官銜。張就後來擔任金城太守,父子在西州都很著名。

  評:李典崇尚儒雅的風度,大義不記私仇,品質很美。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鎮守保衛州郡,恩威並著。許褚、典韋在曹操的左右衝殺,差不多就是漢朝的樊噲。龐德捐軀叱罵敵人,有周苛的節操。龐縮不怕伏劍自殺,忠誠感動了鄰國。閻溫向城內大喊,可以和晉國解楊、齊國路中大夫的剛烈並駕齊驅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