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èi xué | 注音 | ㄨㄟˊ ㄒㄩㄝˊ |
首字母 | wx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求學、讀書、上學、學習、學業、上課、進修、培訓、教育、學問 | ||
反義詞 | 放棄學業、輟學、失學、無學歷、無學問 | ||
基本解釋 | 散文篇名。清代彭端淑作。文中以蜀地貧、富二僧欲往南海,而貧僧率先抵達為例,說明人不能自恃聰明,也不必自怨天分低,只要立下志願,刻苦學習,終能有所成就。文字簡潔,發人深省。 |
《為學》 本文選自《白鶴堂文集》,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
[清朝]彭端淑 (1699年-1779年)字樂齋,清代眉州丹稜(今四川丹稜縣),號儀一。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卒於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員、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一起被後人並稱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歲能文,十二歲入縣學,與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稜萃龍山的紫雲寺讀書。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舉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進士,進入仕途,任吏部主事,遷本部員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順天(今北京)鄉試同考官。乾隆二十年辭職返川,任成都錦江書院主講、院長二十年,造就了大批如李調元、張船山等優秀人才。與李調元、張問陶並稱清代四川三才子。著有《白鶴堂集》、《雪夜詩壇》、《為學》(意為做學問),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八十一歲時病故於成都南郊白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