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第十九章譯文

  孔子說:“武王、周公,他們是最孝的了吧!

  所謂的孝者,是善於繼承別人的志向,善於傳述別人的事蹟的人。

  每年的春秋修理他們的祖廟,陳列宗廟祭器,擺設上他們的裳衣,薦獻時新的食物。

  宗廟的禮儀,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別貴賤;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別賢不肖;對眾人報酬為長上做事的下人,用以逮及卑賤的人;讓年長者坐上位,用以排列年齒。

  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應有禮節,奏起那音樂,恭敬那所尊重的,敬愛那所親愛的,事俸死者如同事俸生者一樣,事俸亡者如同事俸生存的一樣,這是最高的孝了。

  郊祭與社祭的禮節,用以事俸先帝,宗廟的祭禮,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這兩種祭禮以及禘與嘗的義理,治理國家就如同展示這手掌一樣容易了。”

註釋
(1)宗器:宗廟祭器。
(2)設:擺設、陳列。
(3)旅:次序,眾人。
(4)逮:逮及、達到。
(5)燕毛:泛指宴飲時年長者居上位的禮節。
(6)上帝:遠古的帝王,先帝。
(7)禘嘗:按周禮,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諸侯歲時祭祖的大典。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