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三綱 代表的是糧食
“三綱”是出自西漢大儒董仲舒而是有西漢大儒董仲舒發現古時所寫。而後世所說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出自《禮緯·含文嘉》。三綱本身並不具備什麼要求,而是人們對於社會秩序規律的一種普遍認識,而不是一種主張。即臣喜歡效法君主的行為,子喜歡效法父的行為,妻喜歡效法夫的行為,於是總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即君為臣之表率,父為子之表率,夫為妻之表率。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即出於這種認識。作為君權社會的文化產物,已不適用於人權平等的現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