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fēi dào dé zhǔ yì | 注音 | ㄈㄟ ㄉㄠˋ ㄉㄜˊ ㄓㄨˇ ㄧˋ |
首字母 | fddz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無品性、無恥、惡劣、卑鄙、不良、下流、無德 | ||
反義詞 | 道德主義 | ||
基本解釋 | 一種摒棄道德規範,否認道德的存在及其社會作用的倫理學理論。如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主張不務德而務法”;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要否認一切道德,認為弱肉強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道德對此無能為力。 |
一種摒棄道德規範,否認道德的存在及其社會作用的倫理學理論。如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主張“不務德而務法”;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要否認一切道德,認為“弱肉強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道德對此無能為力。 西方倫理學中否定任何道德價值的一種虛無主義態度和理論。非道德主義源於古希臘的懷疑論和某些詭辯論者的倫理思想,它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N.馬基雅維利的倫理思想中有了進一步的表現。19世紀後半葉,德國哲學家F.W.尼采把非道德主義發展成為一種系統的理論,並在20世紀德國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和暴行中得到公開的、充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