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姓圖騰(位氏圖騰)
位姓是中華姓氏之一,位姓來源於西漢于闐王位侍之後。據《後漢書》所載,位侍被長兄匈奴王封為紀念他,便以他的名字為氏,稱位氏。現今人口約七萬,排在第四百七十八位。
【釋義】位,“列位也”。位的本義是指在朝廷、行業、地區中群臣、大小、尊貴的位列先後。
【得姓始祖】
位侍之子戎:《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載:“(莎車王)賢又徙于闐王俞林為驪歸王,立其弟位侍為于闐王。歲餘,賢疑諸國欲畔,召位侍及拘彌﹑姑墨﹑子合王,盡殺之,不復置王,但遣將鎮守其國。位侍子戎亡降漢,封為守節侯。”位姓可能即是由位侍之子戎的後人而起。
【起源源流】
單一源流
位姓來源於西漢于闐王位侍之後。據《後漢書》所載,位侍被長兄匈奴王封為紀念他,便以他的名字為氏,稱位氏。
賢又徙于闐王俞林為驪歸王,立其弟位侍為于闐王。歲餘,賢疑諸國欲畔,召位侍及拘彌﹑姑墨﹑子合王,盡殺之,不復置王,但遣將鎮守其國。位侍子戎亡降漢,封為守節侯。”位姓可能即是由位侍之子戎的後人而起。
附:
于闐:中國古代西域城郭王國,唐安西四鎮之一,又稱於窴。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中心地區在發源於崑崙山的喀拉哈什河(墨玉河)和玉龍哈什河(白玉河)之間,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闐、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幹遺址)。西漢時,有戶三千餘,人口一萬九千餘,士兵兩千四百人。東漢初,被莎車王賢攻破,另立國王位侍(公元56年),後又殺之,不立國王,而由莎車將君得鎮守于闐(公元57年)。
莎車國:中國漢代西域都護府所轄諸國之一,都城莎車,位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西緣,莎車縣、葉城縣一帶,東界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鄰帕米爾高原,南傍喀□崑崙山。境內河渠縱橫,水草充足,宜牧宜農,是西域諸國中富庶地區之一,為漢與匈奴長期爭奪之地。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因莎車王康抗擊匈奴有功,光武帝封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代漢管轄西域諸國。後莎車王降服匈奴,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章和元年(公元87年)班超率師2.5萬人攻打莎車,龜茲(今庫車一帶)等國調兵5萬救援,但班超以聲東擊西之計以少勝多,莎車再次歸漢。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位氏現今人口約七萬,排在第四百七十八位。
當代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很多,今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遼寧、黑龍江、廣東、山東、陝西、江蘇 甘肅等省份均有所見。
【郡望堂號】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