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姓圖騰(康氏圖騰)
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九十二位姓氏,川、陝、甘一帶是康姓頗佔優勢的地區。當今康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18%,總人口大約有220多萬。
康的名義和圖騰
康 ,安康、健康之義。甲骨文中的康字,中間部分是一個簸箕之類的工具,上面有一篩谷支架的符號,下面為四點,表示篩出的米糠。金文康字有小的變化。小篆變化大,將中間部分變成了兩隻上舉的手,下面的四點變成了米字。楷書變成目前的康字。康的本義是米糠,後來文字的演化,出現糠字表示米糠;而康字引申為安樂、和靜、廣大、富裕、健康之義。商周帝王多用康作為字號,後人也多用於名字。
康人是善於種植糧食的群體,特別是在產糧豐富地區的群體。古康國在今河南禹州西北,其實此地為夏少康的封地,康人應是出於夏太康、夏少康氏族之後,以康為氏族原始的圖騰、並命其族名,康人四處遷移留下了許多帶康字的地名、邑名、河名,最後出現了姓氏。
康姓的起源與演變
康姓有兩支,均出自姬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同母弟封於康,稱康叔,康國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古城。周成王時轉封於衛,史稱衛康叔。衛國先建於商朝國都朝歌城郊,今河南淇縣東北,後三移國都,先後向東遷曹、楚丘、帝丘,均在河南北部滑縣與濮陽之間。居於古康國地的子孫以國為氏。又康叔之子王孫牟,諡號康伯,其子孫遂以康為氏。這支姬姓康氏至少有3100年的歷史。
第二支源出姬姓。東周周頃王時封王季子於劉累古封地劉城,史稱劉康公,其後有劉氏。王季子是周定王之弟,其後裔支系有以諡為氏。這支姬姓康氏的歷史有26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康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歷史上外族改姓康在漢朝已經開始,西漢時西域的康居國人進入中國後姓康,唐朝時稱康國。1000多年來西域的康姓,包括突厥族的康姓不斷經河西走廊移民西北和四川地區,繼而進入中原,最終融人漢族。這是康姓與外族融合的最主要的事件。
歷史上康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康姓主要活動在河南地區,兩漢時期,西域康居國人的康姓先留居甘肅、青海的黃河以西地區,隨後進入了陝、甘、寧和川西北,很快南下湖北,東南移民安徽與浙江。同時,河南的康氏向北挺進河北、山西,東遷山東、江蘇。到唐宋時期,康姓基本上已分佈於各地。清初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康姓大約近1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O.19%,排在第八十五位。河南為康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康姓總人口的26.8%,佔河南總人口的0.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陝西、河北、山西、安徽,這五省佔康姓總人口的70%,其次分佈於湖北、湖南,這二省的康姓又集中了16%。康姓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地區,形成以中原的河南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分佈狀。
明朝時期,康姓大約16萬餘入,約佔全國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九位。宋、元、明600年中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康姓人口幾乎沒有增加,低於全國的人口增長率。陝西為康姓第一大省,約佔總康姓人口的36.8%。分佈主要集中於陝西、山西,這二省大約佔康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福建、山東、安徽、河北、江西,這五省的康姓又集中了35%宋、元、明600餘年間,康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西北部、東南地區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以秦晉為中心的康姓聚集區。
當代康姓的分佈和圖騰
康姓的人口已達220多萬,為全國第九十二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康姓人口由16萬激增到336萬,達21倍之多,康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間康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陝西、安徽、甘肅四省,大約佔康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河南、河北、山西、湖南、內蒙古、湖北、北京,這七省區市又集中了37%。四川居住了康姓總人口的11%,為康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西部川陝甘、北方冀晉豫中心的兩塊康姓聚集區。在這600年間,康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較大的區別,主要的流動是由西北向四川和東南部遷移。
康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康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92)表明:康姓在西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在川甘大部、陝寧、青海東部、山西大部、內蒙古東北和中部、河北西部、北京、湖北西北、黑龍江西部,康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最高,在0.3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7%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3.4%,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0%的康姓人群。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和東部、黑龍江中部、遼吉、冀魯大部、天津、河南、山西東南、魯皖大部、江蘇西北角、鄂贛湘大部、重慶、四川東部、貴州西部、雲南北部、福建西北,康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8%—0.3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8%,該地區居住了大約51%的康姓人群。
康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康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東平、會稽。“會稽”堂號出自唐朝康志睦。康志睦身材魁梧,很會騎馬射箭,以大將軍討伐張韶,有功昇平盧節度使。又平定李同捷的叛亂,加官檢校尚書左僕射,封會稽郡公。
楹聯 康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
明經登第;馳射受封。
少卿六畏;孝女三賢。
東海名流;華山懋績。
宗族先賢和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康姓歷代名人65名,佔總名人數0.14%,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二十六位,康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13%,排在並列第一百二十一位;康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14%,排在並列第一百O七位;康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14%,排在並列第一百一十六位。
康姓歷代重要人物有:三國東吳航海家康泰,高僧康僧會;南朝宋代秦、梁二州刺史康穆;唐朝河東節度使康承訓,康國移民新疆的大首領康豔典,琵琶演奏家康崑崙;明朝文學家康海;清末維新派領袖康有為;當代國務院副總理康世恩。
康姓血型
康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3%,A型佔28.8%,B型佔29.1%,AB型佔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