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姓圖騰(齊氏圖騰)
齊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二十三位姓氏,冀豫、東北是齊姓佔優勢的地區。當今齊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11%,總人口大約有140萬。
齊的名義和圖騰:
甲骨文中,齊像吐穗後的禾麥上部排列整齊的形狀。齊的本義是平整、整齊,引申出相等、同等、一致、齊備和齊全等詞義。
齊,實際上史古代生長在山東地區的一種特別的麥禾,因其出穗整齊而得名。在夏商時期,在山東北部活躍著一支善於栽培高產的麥禾(齊)的有濟氏族,亦稱有齊氏,他們以齊為氏族的原始圖騰,所活動地區稱齊地,後來發展稱為國家,出現了齊姓。
齊姓的起源和演變:
齊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風姓、姬姓和姜姓。
第一支源出風姓,為故地伏羲氏之後。伏羲氏也稱太皋,其時代早於黃帝時代,為風姓。其後裔中有一支開始居於逢地,在今河南開封地區。到商朝時,由河南向東遷移到山東的臨朐西的逢山,建立了逢國,為商朝的屬國。逢國後裔中的一支沿河向下遊遷移,到長有“齊”的地方,成為善於栽培“齊”的氏族,遂改稱有齊氏。其所經過的河稱齊河或濟河,並建立了齊國,故地在今山東淄博市的臨淄。到西周初,周成王征服東夷時滅了齊國,齊人遂以國為氏。風姓齊氏的歷史至少有3200多年。但是,後來世系不清,這支風姓齊氏完全融合進姜姓齊氏中了。
第二支系出姬姓,為周文王的後代。周武王滅商後,封其九弟康叔於衛,古城在今河南淇縣東北的朝歌,即商朝的都城。到春秋後期,衛惠公之庶兄衛昭伯之長子,因故失名,沒獲得封爵,去世後被諡為齊子,其孫齊惡遂以其諡為氏。姬姓齊氏得姓的歷史也有2500多年。這支姬姓齊氏為齊姓的正宗,是當今齊姓群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支出自姜姓,為姜子牙的後代。太公望姜子牙,也稱呂尚,是炎帝的後裔,在周文王滅商中立下了大功。到周成王征服東夷時滅了風姓齊國,把他封給姜子牙,是為姜姓齊國。到齊桓公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379年,已為戰國後期,傳位29代的姜姓齊國為大臣田氏所奪。齊國後裔有的遂以國名為氏,姜姓齊氏得姓的歷史也有23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齊姓的外族血液大批流入主要發生在西漢末,王莽的新潮時期,甘肅武都地區的氏族大舉進入西北,氐人中齊氏是大族。經歷東晉,到十六國的前秦和後秦時,氏族的齊氏一直在朝中居要位。進人南北朝後氐族齊人很快融合進西北的漢族之中,當今的甘肅地區的齊姓與此氐族頗有淵源。
清朝初期,再一次發生了大批外族基因流入齊姓族中事件。清滿洲八旗的喜塔喇氏和齊佳氏族全體改姓漢族齊姓,並與當地漢人混居,大部分同化成為東北地區的漢族。其中滿洲八旗的齊佳氏族很可能其先民來自漢人。為冀魯大地早期移民東北的齊姓族人,被滿化後融人滿洲旗籍。東北地區的齊姓已經成為當今齊姓的主要組成部分了。
歷史上齊姓的分佈和遷移:
在先秦時期,齊姓主要活動於河南北部、河北和山東地區。漢晉時期,西北氏族齊姓興起,也一直活躍在北方地區。唐朝時期,齊姓已經西南入四川,東南渡長江進入江西和浙江等地。
宋朝時期,齊姓大約有近8萬人,主要分佈於安徽、河北、江西、山東、河南、甘肅等,此六省大約佔全國齊姓人口的90%,排在第一百三十位以後。
明朝時期,齊姓大約仍有近8萬人門派在第一百六十位之後。宋、元、明600年中人口基本沒有增加。當時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四省是齊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大約佔齊姓總人口的76%。其次在浙江和江西。齊姓的聚集中心基本在北部偏東。
當代齊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齊姓的人口約140萬,為全國第一百二十三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1%。自宋朝以來1000年中,齊姓人口增加率呈∨形的態勢。齊姓的第一大省為河北,大約佔全國齊姓人口的16.6%。齊姓目前分佈主要在河北、遼寧、河南、吉林四省,大約佔全國齊姓人口的55%。其次分佈於黑龍江、山東、安徽、山西,這四省又集中了20%。全國形成了以冀遼為中心經中原,西聯晉陝,北挺東北的齊姓分佈帶。
齊姓的人群中分佈在冀京津、黑吉遼、山東大部、內蒙古東部、山西東北端、陝甘寧交界區、川甘青連線地,齊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大約為0.21%,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5%以上,以上區域約佔國土總面積的20.8%,居住了齊姓人口的53%。在河南、山東南段、內蒙古中部、晉陝甘寧大部、新疆西北、鄂皖蘇北部,齊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大約為0.14%—0.21%之間,以上區域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5.3%,居住了齊姓人口的24%。
齊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齊姓的郡望主要有汝南高陽中山。齊姓以簡禮為其堂號。“簡禮”堂號典出姜太公。周初姜太公子牙封於齊國,近半年後返京述職,宰相周公問:“齊國這麼快就安頓好了?”子牙說:“我簡其君臣,禮齊從俗。”意思是簡化了君臣之間的交往,一切禮儀從俗。周公十分讚揚地說:“推行政策法令如過於繁瑣,民眾會遠離你;只有平易近人,才能獲得民眾的真心擁護。”
楹聯 齊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五副:
名標龍虎;識別麒麟。
班聯雋英;學者精英。
姜女寄詠;齊娥善謳。
東海連封,濟流肇氏。
雄風遙遙華胄,睦族密密連枝。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齊姓歷代名人48名,佔總名人書的0.11%,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一百五十八位;齊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9%,排在並列第一百五十八位;齊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1%,排在並列第一百四十四位;齊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8%,排在並列第一百五十七位。
齊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春秋時衛國司隸大夫齊豹;兩晉武都氏族首領齊萬年;東晉武邑侯齊炎;唐朝宰相齊抗、齊映,名士齊季若;宋朝天聖進士、職方員外郎齊唐;元朝醫學家齊德之;明朝兵部尚書齊泰;清朝參與纂修《大清一統志》、禮部右侍郎齊召南;當代戲曲理論家齊如山,書畫家兼篆刻家齊白石,歷史學家齊思和。
齊姓血型
齊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1.7%,A型佔28.2%,B型佔30.5%,AB型佔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