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姓圖騰(旋氏圖騰)
旋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旋姓出自方姓。方孝孺被滅十族後,他的一個兒子正戍守邊關,得知這樣的噩耗後連夜隻身逃到揚州,僥倖躲過一劫,定居揚州後,這位方孝孺家族留下的唯一血脈為了避禍,改姓為“旋”。“旋”字左邊保留了原姓氏“方”,右邊字形表示了單槍匹馬的逃難遭遇。旋姓當代人口約為兩千,排名在第一千零八十一位。
【得姓始祖】
方孝孺:據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去世,因其長子早天,便由長孫朱允墳即位,稱為明惠帝。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早就覬覦帝位,策劃發動“靖難之變”,於建文四年(1402)奪取了明政權,燕王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命惠帝的侍講學士方孝孺為其起草登極詔書。沒想到方孝孺競披麻戴孝走上金殿怒斥,在紙上寫下的卻是“燕賊篡位”4個大字。方孝孺邊哭邊罵:“兀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怒極,誅殺方孝孺並滅其家族,連緊跟他的弟子也一併遭了殃,這就是了人們所說的“滅門十族”了。史載方氏宗族及其門人被殺計873人,入獄流放者達數千之眾。方孝孺一案使得躲過罹難的方氏族人紛紛出逃,為了生存,他們不是隱名改姓,就是改名換姓。據說逃亡的方姓中,有的改姓施,有的改性於,還有改姓何、六等等,但他們大都在新的姓裡面暗含了方字,例如把“施”字拆開,就是“方(家)人也”的意思。不過,這些自稱方孝孺傳人的真偽早就很難搞清楚了。方孝孺長子宗憲與次子宗愈就義之事見於史載。據傳,曾任刑部尚書的魏澤暗中搭救了方孝孺的三子宗德與四子方郎,使他們得以逃脫。江都旋姓是從宗德(有些史料誤為德宗)的長子方忠與次子方善開始,此二人也算是方孝孺的長孫與次孫。方忠與方善來到揚州東鄉仙女廟隱匿,後將姓名改為旋忠、旋善。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旋姓出自方姓。方孝孺被滅十族後,他的一個兒子正戍守邊關,得知這樣的噩耗後連夜隻身逃到揚州,僥倖躲過一劫,定居揚州後,這位方孝孺家族留下的唯一血脈為了避禍,改姓為“旋”。“旋”字左邊保留了原姓氏“方”,右邊字形表示了單槍匹馬的逃難遭。
源流二
《姓氏考略》注引《姓氏尋源》雲:“黃帝后有旋氏,即儇姓也。”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旋姓在當今人口數約兩千,排名在第一千零八十一位。佔全國總人口數的0.0007%。
今東北,河北,河南,北京,廣東,臺灣等地均有此姓。
【郡望堂號】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