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利氏起源及歷史

谷利姓圖騰_谷利氏圖騰

谷利姓圖騰(谷利氏圖騰)

  谷利姓是中華古老複姓之一,讀音作yù lì(ㄩˋㄌㄧˋ),不可讀作gǔ lì(ㄍㄨˇㄌㄧˋ)。谷利源於姜姓,出自三國時期孫吳國都亭侯谷利,屬於以先祖姓名為氏。據史籍《百家姓考略》記載:“齊公子齊尾孫,封於夾谷,後姓谷氏。

【得姓始祖】

  谷利:三國吳人。原為孫權的奴隸,後為孫權左右給事、親近監,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孫權寵信。逍遙津之戰因救主有功,被拜為都亭侯。在谷利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為榮,於是將其姓名合為複姓,稱谷利氏。

【起源源流】

  單一源流

  源於姜姓,出自三國時期孫吳國都亭侯谷利,屬於以先祖姓名複合為氏。

  據史籍《百家姓考略》記載:“齊公子齊尾孫,封於夾谷,後姓谷氏。漢有谷永,又有谷那,複姓也。”這些夾谷氏、谷永氏、谷那氏等複姓,後多省文簡改為單姓谷氏。

  到了三國時期,孫吳國有一名牙將叫谷利,原先是大將軍淩統的部下。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農曆12月,孫權乘曹操將主力用兵於西北地區,率軍十餘萬人進攻圍困了揚州地區(今安徽合肥)。

  曹操當時僅留下部將張遼、李典、樂進等率七千兵馬駐守合肥。張遼按照曹操關於乘敵部署未定,實施反擊,挫其銳氣,以安眾心,爾後據城固守的預留指令,留樂進守城,自與李典選募八百勇士,連夜殺牛犒軍。

  拂曉,張遼披鎧甲執長戟,率先衝鋒陷陣,殺數十人,斬將兩員,直衝至孫權麾下。孫權大驚,不敢與張遼交鋒,退至一土山上,後來見張遼只有八百兵,遂令部眾圍擊張遼。張遼率領數十人奮力突出重圍,餘部呼救,張遼又衝入敵陣,救出其餘部下,往來衝殺,所向披靡,孫權的將士們無敢抵擋。

  激戰直至中午,孫權軍隊銳氣被挫,而張遼守軍士氣大振。孫權持續圍困合肥十餘日不克,遂撤圍退兵至逍遙津。張遼則乘敵軍撤退之時,率步騎發動攻擊,孫吳軍隊大亂而潰。

  當時,孫權的部將甘寧、呂蒙奮力抵擋,部將淩統率衛隊拼死撕殺,牙將谷利掩護孫權逃至逍遙津。時值河橋半拆,丈餘無板,孫權急策所騎駿馬騰越而過。後來得將軍賀齊率三千人在逍遙津以南接應,孫權才僥倖得免。

  戰後,曹操晉升張遼為徵東將軍。而谷利由於在合淝會戰時拼死救了孫權,因功被孫權晉封為都亭侯。

  在谷利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為榮,於是將其姓名合為複姓,稱谷利氏,晉朝以後又分衍出單姓谷氏、利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按:

  牙將,是漢朝時期設定的一種軍制:五人為一伍長,二十人為什長,百人為百夫長,五百人為小都統,一千人為大都統,三千人為偏將,五千人則為牙將,就是率領五千兵卒的將領,谷利當時就是一名牙將,相當於解放戰爭時期的縱隊司令,今日的旅長。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谷利氏複姓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姓氏,但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望出撫州。

  今廣東省的雷州半島,河北省的鹿泉縣,浙江省的杭州市等地,均有谷利氏族人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撫 州:江西撫州歷史悠久。夏禹時期地處揚州域。春秋時期為百越之地。戰國時期屬楚。秦朝時期屬揚州九江郡。漢朝時期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丙申,公元96年),分南城縣之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三國時為吳國之地,孫吳太平二年(丁丑,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時期,撫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期,屬楊吳,升為昭武軍。宋朝時期,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時期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農曆2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農曆9月改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革命後,廢府及直隸州。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全國實行縣制,次年,全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十五年(丙辰,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以後,行政區屢有變更,除廣昌縣屬第八區外,域內各縣均為第七區。1930~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分屬蘇區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東鄉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撫州,7月1日組建撫州分割槽,江西省撫州分割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城區)。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割槽為撫州區。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1967年3月,改名為撫州地區。1968年2月,複稱撫州專區。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撫州地區,設立地級撫州市。2000年10月20日,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另外,還有一個古撫州,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地區,但非谷利氏一族之郡望。

  堂號

  撫州堂:以望立堂,亦稱揚州堂、臨川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