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氏起源及歷史

竹姓圖騰_竹氏圖騰

竹姓圖騰(竹氏圖騰)

  竹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出自子姓,竹姓與竺姓同源,以國名為氏。漢族、傈僳族、仡佬族等皆有此姓。竹姓現今人口約二萬,排在第六百二十四位。

【得姓始祖】

  (暫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子姓,竹姓與竺姓同源,以國名為氏。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孤竹君,姜姓,殷湯封之遼西,令支至伯夷、叔齊,子孫以竹為氏焉,東莞。”

  上古商朝時候,有個小國叫孤竹國,孤竹國的公族子孫後來取國名中的竹字為姓。孤竹國有兩位公子是在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就是叔齊和伯夷。原來,孤竹國君說好讓叔齊繼承君位的,而國君死後,叔齊說自己是老二,老大的品德才能都比自己高,一定要老大伯夷繼承君位,伯夷也不肯,於是他倆就結伴到周國去,將孤竹國讓給他人。那時周國君主賢良,所以許多人都去投奔。而商紂王殘暴,周武王決定打天下用周朝代商朝,但叔齊伯夷又覺得爭奪天下不對,勸周武王不要去。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叔齊伯夷決定不吃周朝的亂臣之糧,餓死終南山。他們的“賢”名流傳於世,其後人就有以國名中的竹字為姓,稱為竹氏。因竺和竹同音,漢代有位本叫竹晏的人改為姓竺。

  源流二

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姓氏。

據《江漢叢談》雲:“夜郎侯生於竹中,以竹為姓。”漢代時,因夜郎侯生於竹中,遂以竹為氏。夜郎之名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班固《前漢書》因之。范曄《後漢書》還增加了特別的材料:“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遁水,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間,聞其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之。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這當然只是傳說,但也說明夜郎部族在此之前已經歷史悠久,難以溯其淵源,帶有了神話的色彩。以致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夜郎侯迎降。天子賜其印綬,後遂殺之。”《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載:“夷獠鹹以竹王為血氣所生,甚重之,求為立後。牂牁太守吳霸以聞,天子乃封其三子為侯。”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上古商朝時候,有個小國叫孤竹國,孤竹國的公族子孫後來取國名中的竹字為姓。孤竹國有兩位公子是在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就是叔齊和伯夷。原來,孤竹國君說好讓叔齊繼承君位的,而國君死後,叔齊說自己是老二,老大的品德才能都比自己高,一定要老大伯夷繼承君位,伯夷也不肯,於是他倆就結伴到周國去,將孤竹國讓給他人。那時周國君主賢良,所以許多人都去投奔。而商紂王殘暴,周武王決定打天下用周朝代商朝,但叔齊伯夷又覺得爭奪天下不對,勸周武王不要去。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叔齊伯夷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了。東晉史學家常璩在《華陽國志·南中志》中講:古時,西南少數民族的一少女,一天來到河邊洗衣,忽然三節大竹漂到眼前,怎麼推也推不走。仔細一聽,裡面似乎有嬰兒的哭聲。她把大竹抱回家去,小心翼翼地劈開,果然有一男嬰在內。她精心撫養,竹嬰長大成長後,文武兼備,自號智勇雙全,自號夜郎侯,成為當地一少數民族的首領。於是,該族就以竹作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加以崇拜,並以竹為氏,世代祭祀。

  分佈

  竹氏是一個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現今人口約二萬,排在第六百二十四位。望居東莞郡(晉武帝置東莞郡,相當於山東省沂水、莒縣一帶)。

  今北京,山東平度、昌樂,山西大同、長治,陝西韓城,四川雅安、成都,雲南河口、隴川、河南固始、浙江嵊州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僳僳族、仡佬族等皆有此姓。

【郡望堂號】

  郡望

  東莞郡:漢有東莞縣,治今山東省沂水、莒縣一帶。東漢末設東莞郡,治所在今沂水東北。東晉僑置於晉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東南,南齊末廢。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於南海郡東南部置東莞郡(亦作東官郡),以舊有的司鹽都尉(即前之番禺鹽官)何志為首任東莞郡太守,領轄寶安、安懷、興寧、海豐、海安及欣樂等六縣,東莞郡治所與寶安縣治所同設在南頭。而香港地區已改為隸屬東莞郡寶安縣。南朝宋、齊、梁、陳四代仍沿前制。隋朝時期,廢東莞郡,將其地歸入南海郡,寶安縣轄地亦改為隸屬廣州府南海郡。今廣東省東莞縣置於唐代。

  堂號

  (暫缺)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州官清節;

  國相盛名。

  ——佚名撰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人竹承構,開元年間任宣州刺史,緝拿為非作歹之徒,懲辦貪汙瀆職之官,境內清明。與大理少卿班景倩同風格,當時號稱“班竹”。下聯典指東漢東莞人竹魯,官下邳相,有盛名。

  【典故軼事】

  改竺姓的由來

  從前,我國只有姓“竹”的,而沒有姓“竺”的人。有一年,竹姓中有位姑娘被選進皇宮,得到皇帝的寵愛,後來做了皇后娘娘。有一回,皇帝接見一個外國來使,請皇后作陪。行禮以後,皇后站著不坐。皇帝覺得有失體面,回到後宮,皇帝追問情由。皇后奏稱:“家族裡向來有個規矩,“竹”字下面二隻腳,竹姓人只准站立不準坐。”皇帝聽了哈哈大笑,命人拿過筆來,在竹字下面劃了二橫。變成“竺”字,說:“今後你們家族就姓“竺”吧!可以隨意就座,不用再站著吃飯、做工了。”

【家訓格言】

  《竹氏家訓》

  正名分

  宗族原系一體,本當和睦。其尊卑自有名分,所在於禮,不可幹也。有等強暴子弟,每恃血氣,或因爭奪田產,或因遊浪忿恨,或有依酒潑撒,動輒毆罵尊長,橫惡滋甚。似此禮法壞亂極矣。合族子弟,當恪遵守家訓,共守禮法,毋犯前愆。

  守法度

  一朝廷法度森嚴,信乎如爐勢之不可犯。犯之則身無所主,小則破家喪身,大則貽辱先人,不可畏哉!吾族子弟,各宜謹守,慎之勿忘。為徜犯之,即父母妻子亦莫能願也。戒之慎之!

  積陰德

  司馬溫公有言:"積書以貽子孫,子孫未必能讀;積金以貽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不若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我族子弟,廣行方便,勿壞心田,以種子孫禍。

  立教養

  教養,國家之首務。凡我族中有子弟者,務在擇師友,極力教養。令其夙興夜寐勤功詩書。達則可致用於朝廷;否也可明理於身心。內有賢父兄,外有嚴師友,未有不成者。教學度日,亦可自重也。吾族子弟,幸勿護短,幸勿吝財,以養子孫之愚。

  輸國賦

  一租稅國家重務,遲速必不可免者。吾族子弟務宜早辦完納。田中所出,有秋收有夏收,取三分之一以變價,況以田治田恆產道理。有等無知,盡私為己有,將谷豆買紙草以供齋,買酒肉以糜費。過時不完,自取罪辱。此不忠於國,亦不自愛者也。

  勸勤儉

  勤儉為治家之本,斯言信矣!夫人一勤,天下無難事,功名富貴無不自勤中來也;一儉勝於求人,布帛粟菽未嘗不自儉事足也。為士者勤,則士業成;為農者勤,則衣食足;為工者勤,則技藝精;為商者勤,則財用足;男子勤生理,婦人勤紡織,未有不成家者也。從古聖王之業,以憂勤得之,以節儉守之。況下!

  戒爭鬥

  一爭鬥乃不仁之事。孟子曰:"好男鬥狠,以危父母,一不孝也。"吾族子弟,務遵家訓,各誼含忍。忍得一時之氣,解得百日之憂。凡人命重,情非以酒後生事。則以氣喪身,皆一時之念之誤耳!以後情輕則投尊長,情重則鳴官府以處。切不可擅自歐鬥,以取身亡之禍。慎之!

  懲頑惡

  一本族賢愚不一。有等不肖子孫,遊手好閒,博奕打牌,不務生理。結黨成群,夜聚曉散,裝飾衣服,以炫耀人前。久之不繼,以致衣食不給,遂起奸盜之心。因循日久,惡膽無忌,非為任意,破家喪身,貽辱先人,累及本族,莫大之禍也!凡族中有此人者,共誅之,送官牢死,切不可姑容。

  訓放肆

  嘗見世人,負少年豪氣,胸襟高放,言語剛強。將謂無人,唯知有己。眼空四海,欺侮一方。好議人之醜態,不責己之過失。口勝魚藏利劍,舌賽吹毛快刀。尤善於拒諫飾非,難逃乎鄉評輿論。一日時衰運去,禍起蕭牆,淹禁縲紲,皆放肆之所召也。豈若安分循理者之樂乎?慎之!

  戒奢侈

當聞淡泊足以明志,節儉足以養廉。有等子弟窮奢極欲,有時用之如泥沙,無時假貸於商賈。拖錢欠債多由奢侈所致也。吾族子弟宜隨分盡情。遇婚禮喪禮,稱家之有無,不可妄為奢侈,妄致糜風。禮之深淺,各遵家訓,毋貽後悔。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