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起源及歷史

萬姓圖騰_萬氏圖騰

萬姓圖騰(萬氏圖騰)

    萬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八十八位姓氏,在長江流域地區較有影響。當今萬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19%,總人口大約近240萬。

萬的名義和圖騰:
    萬,蟲名,即蠍子。甲骨文中的萬字,像一隻大螯曲尾的蠍子影象。金文和小篆繼承甲骨文,只在下面增加一有叉的木棍狀,以示對蠍要注意安全,用棍撥挑之意。蠍子是一種喜歡群居的動物,尤在交尾期,更是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後入就借用為數詞,百十為千,十千為萬。其引申有眾多之義,如萬物、永珍,又引申為極其之意,如萬全、萬無一失等。後來“萬”字的本義被“蠆”所替代。
    萬人是對蠍子的種群繁殖力的迷信和對蠍子的毒性威力的恐懼,形成了氏族崇拜蠍子的原始圖騰,並以此命名氏族名和族徽,萬人所居住過的地方帶有萬字,最終形成萬邑,出現萬姓。

萬姓的起源與演變:
構成當代漢族萬姓主要有四大支:
姬姓(畢萬、苪伯萬後裔)、贏姓和羋姓。
    第一支源出姬姓。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畢公高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於魏地,建立了另一個姬姓魏國。傳至十二世孫魏斯,於公元前403年自立為諸侯,稱魏文侯。公元前369年魏慧王與韓、趙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有一支魏人以先祖畢萬的字為氏。姬姓萬氏的歷史至少有2200多年。
    第二支源自姬姓。周武王之臣苪伯,滅商朝有功,為西周初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故城在今陝西大荔縣的朝邑苪城東南,亦處於今陝西苪城西。苪伯在周成王時為司徒,為西周重臣,世襲周朝卿士。春秋周恆王時,苪國國君已傳到苪伯萬,其孫以其名為氏。
    第三支源自贏姓。萬,春秋時贏姓莒國之邑,古城在今山東莒縣,後為楚國所吞併,子孫以邑為氏。
    第四支源自羋姓。楚國吞併莒國後,楚大夫食採於此,因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萬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入。外族加入萬姓群體的時間主要有:南北朝北齊文宣帝時改夏州万俟氏為萬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定居中原,改契丹族吐萬氏為萬氏。清初滿洲八旗中的萬姓原本是漢人,加入八旗後,子孫成為滿族,後也有部分改為漢族。

歷史上萬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萬姓最初活躍於陝西、山西、山東、河南地區。兩漢至唐朝,萬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北方和中原。唐朝以後,萬姓已經進入了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以及兩廣地區和福建,最終聚集在長江流域地區,形成當代的分佈格局。
    宋朝時期的萬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和浙江地區,萬姓主題已經離開了北方地區。
    明朝時期,萬姓大約有12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外。萬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浙江,這三省萬姓大約佔萬姓總人口的52%。其次分佈於四川、江蘇、安徽,這三省的萬姓又集中了23%。江西為萬姓第一大省,佔万姓總人口的26.7%。宋、元、明期間600餘年,萬姓的分佈總格局的變化是:其人口主要向江南地區遷移。全國形成了長江下游地區萬姓人口聚集區。

當代萬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萬姓的人口已近240萬,列在全國第八十八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9%。從明朝至600年中萬姓入口由12萬激增到近240萬,增長了19倍多,方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萬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北、江西、江蘇三省,大約佔萬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四川、貴州、湖南、河南,這四省又集中了27%。湖北為當代萬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萬姓總人口的12%。全國的萬姓分佈主要在長江流域地區的省份。在600年期間,萬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的流動有很大區別,由東南地區向中原、華北出現強勁的回遷。
    萬姓在人群中分佈在皖鄂渝大部、四川南部、雲南西部和北部、黔湘贛大部、廣西北端、福建西北、江蘇中部、寧夏北部、內蒙古東北、黑吉西部,萬姓佔當地人口比例一般在0.34%以上,中心地區達到2.2%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8.5%,改地區居住了大約45%的萬姓人群。在雲南東南、貴州西南、廣西大部、海南、廣東北段、湘贛南部、浙閩大部、上海、江蘇北段和南端、山東大部、河南南部、皖鄂渝北部、陝甘川大部、寧夏南部、寧夏南部、青海東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西部、新疆西北,萬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7%—0.34%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國土面積33.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42%的萬姓人群。

萬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萬姓的郡望主要有河南、扶風等。萬姓的堂號除與郡望相同外,還有以隰西為堂號。“隰西”堂號出自明末萬壽祺。萬壽祺為萬曆進士,明亡以後,誓不降清,穿儒士服裝,戴和尚帽子,來往於吳楚之間,世稱萬道人。因其書房叫“隰西堂",其後人遂以此為宗祠堂號。

楹聯  萬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五副:
         功高槐裡;節鎮巴丘。 
         孟門高第;成孝名鄉。
         忠實二字;經史一家。
         功高槐裡;孝著成鄉。
         孟門乘訓以來,文教振興,豈僅名傳列國;
         槐裡受封以後,武功赫濯,允宜像繪雲臺。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萬姓歷代名人90名,佔總名人數的0.2%,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九十五位;萬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22%,排在並列第九十一位;萬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19%,排在並列第九十位;萬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2%,
排在並列第九十位。
    歷史上萬姓的主要人物有:戰國孟子弟子萬章;東漢槐裡侯萬修;西晉長沙太守萬嗣;北朝北魏大將萬安國,西周郢州刺史吐萬通;隋朝音樂家萬寶常;明清之際學者萬泰;清朝經學家萬斯大,史學家兼古地理學家萬斯同,文學家兼戲曲作家萬樹,書畫家萬壽祺;當代農史學家萬國鼎。

萬姓血型:
    萬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4.1%,A型佔29.5%,B型佔27.7%,AB型佔8.7%。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