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起源及歷史

朱姓圖騰_朱氏圖騰

朱姓圖騰(朱氏圖騰)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朱襄氏族是以蜘蛛為圖騰,亦有認為是以赤心木(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樹)為圖騰,活動於河南淮陽一帶的部落,其後有朱姓,有5 000多年的歷史。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為朱襄氏的後裔,朱虎的子孫表現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國時齊人朱毛,魏國大力士朱亥,西漢中邑侯朱進等名人均稱是朱虎的後代。在先秦時一直活躍在冀魯豫地區。

第二支出自曹姓。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之後,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棗為圖騰,始居於陝西周至,後東遷河南靈寶東的曹陽,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於曹陽。商朝初再東遷河南滑縣東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東遷於山東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陽之西南的朱陽,朱人隨曹人而遷移,商朝時遷移到河南淮陽原朱襄氏居住過的地方,春秋時為陳國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媯滿於陳,奪株邑併入陳國,並封曹姓朱人的後裔曹挾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建立邾國,為魯國附庸。公元前614年遷到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一部分邾人南遷朱方,今江蘇丹徒東南。戰國中葉,楚宜王滅邾國,並遷邾人於楚的邾地,今湖北黃岡西北。邾人遂以邾為氏,繼而去邑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時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動於豫魯蘇鄂地區,曹姓朱氏的歷史也有2 400年。漢朝時沛國(今江蘇徐州)成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發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狸姓。帝堯之子丹朱之後,以名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區,古號丹朱。舜封丹朱為房邑侯,故稱房侯,別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敗後,族人四散居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為氏。隋唐時期,其後代在沛國相縣發展為望族。狸姓朱氏的歷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於宋,以奉商祀。戰國後期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居於江蘇碭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後代以先祖名為姓。秦漢之際徙於河南南陽,東漢時已發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時期,南陽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歷史有2 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從三國以來,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範、舒、邱、胡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賜國姓朱,其人數之多、數目之大,是歷史上罕見的。魏晉隋唐時,北方戰亂和民眾大遷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西漢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時鮮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渾氏族,宋朝金國的女真人兀顏氏族,清朝滿洲八旗的烏蘇氏、朱佳氏、珠錫哩氏等氏族的集體改姓朱。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最終同化為漢族。

我國朱姓產生過許多世家大族,出現過無數名人。先秦以來,朱姓稱帝者25人,先後建立了高句麗、後梁、明等政權。傑出的人物有:西漢大臣朱買臣、高句麗國君朱蒙,東漢大將朱儁,三國時魏國名僧朱士行,東晉名將朱序,南朝梁國大將朱異,唐朝宰相朱敬則、名將朱環、割地稱秦的朱沘、割地稱冀王的朱滔,五代後梁太祖朱溫,宋朝醫學家朱肱、詞人朱敦儒、詩人朱弁,南宋理學家兼教育家朱熹、學者朱震,元朝醫學家朱丹溪、數學家朱世傑、地理學家朱思本、畫家朱德潤、戲曲作家朱凱,元明之際學士朱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劇作家朱權、朱有燉、歷史學家朱載堉,明清之際學者朱之瑜,清朝書畫家朱耷、文學家朱彝尊、文字訓詁學家朱駿聲,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地質學家兼古生物學家朱森,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朱德、物理學家朱經武、美學家朱光潛、語言學家朱德熙、民族樂器演奏家朱英、化學下程學家朱亞傑、電子學家朱物華、生理學家朱壬葆、實驗生物學家朱洗、魚類學家朱元鼎、病毒學家朱既明、理論物理學家朱洪元、土壤化學家朱祖祥。

郡望和堂號

朱姓的郡望主要有:吳郡、沛國、河南、鳳陽、丹陽、太康、錢塘、永成、義陽等九個。除了與郡望同名的堂號外,朱姓堂號主要還有居敬、白鹿、折檻、紫陽、槐裡、兩儀、玉奇、明倫、婺源、新安、金陵等。

    “居敬’’和“白鹿”兩堂號的來源出自宋朝大名鼎鼎的理學家朱熹,他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主張“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八字教育原則。而“折檻"堂號源出漢朝槐裡令朱雲.當時好臣張禹霸朝欺民,深得皇上信賴,朱雲犯顏直諫,奏本殺禹,這下觸怒皇帝,在被推出午門砍頭之時,死抱殿檻,仍面不改色歷數張禹罪惡事實,大講除奸臣保社稷之道理,直到發生武士在拉朱雲時把殿檻折斷,武士與朱雲一起倒地時,皇帝才被朱雲的忠心和不怕強權的精神所感動,並醒悟過來。後來處理了張禹,獎勵了朱雲,並且留下斷殘殿檻以提醒自己,也要求大臣向朱雲學習,敢於向皇上提意見。   

楹聯 重要的朱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負荊勤讀;折檻旌忠。

       治推北海;歌遍南陽。

       鸞臺表直;鹿洞垂規。

       婺源著氏;徽國流芳。

       玉海千尋,探遍五經之秘;書樓萬卷,博搜二酉之奇。

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朱姓族譜329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管還收藏朱姓族譜766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朱姓歷代名人653名,佔總名人數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O.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1.9%,排在第十二位;朱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2.57%,排存第六位。

    我國朱姓產生過許多世家大族,出現過無數名人,在歷中的長河中表現得轟轟烈烈。先秦以來,朱姓稱帝者25人,先後建立了高句麗、秦、漢、後梁、明等政權。傑出的人物有:西漢大臣朱買臣,高句麗國君朱蒙;東漢大將朱儁;三國時魏國名僧朱士行;東晉名將朱序;南朝梁國大將朱異;唐朝宰相朱敬則,名將朱環,割地稱秦的朱眥,割地稱冀王的朱滔;五代後梁太祖朱溫;宋朝醫學家朱肱,詞人朱敦儒,詩人朱弁;南宋哲學家兼教育家朱熹,學者朱震;元朝醫學家朱丹溪,數學家朱世傑,地理學家朱思本,畫家朱德潤,戲曲作家朱凱;元明之際學士朱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戲曲、劇作家朱權、朱有墩,歷史學家朱載堉;明清之際學者朱之瑜;清朝書畫家朱耷,文學家朱彝尊,文字訓詁學家朱駿聲;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地質學家兼古生物學家朱森;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朱德,物理學家朱經武,美學家朱光潛,語言學家朱德熙,化學工程學家朱亞傑,電子學家朱物華,生理學家朱壬葆,實驗生物學家朱洗,魚類學家朱元鼎,病毒學家朱既明,理論物理學家朱洪元,土壤化學家朱祖祥。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