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姓圖騰(解氏圖騰)
解的名義和圖騰
解,本義為用刀分裂牲體,是一會意字,以分牛角示意。甲骨文中的解字,像是一頭牛和抓住牛角的雙手,這是殺牛初始階段的動作。小篆體用刀替換了雙手,意指用刀解析牲畜。解人與古代屠宰牛羊豬的工作有關係,以此為氏族的名稱和族徽,解人所住過的地方稱解,建立的城堡稱解邑,最終出現瞭解姓。
解姓的起源與演變
解姓源出主要有兩支:姬姓和贏姓。
第一支源自姬姓。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春秋時唐叔虞之子良,食採於解,即解梁城,故地在今山西臨猗西南之解城,因以為氏。姬姓解氏的歷史大約有2600多年。
第二支源出贏姓。顓頊之後,伯益之裔,春秋時,秦非子之裔自裴遷解,故地在今山西解州,或在河南洛陽南(大解)和洛陽西(小解),後人以邑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血液流人解姓主要發生在南北朝時期,時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人來華定居中有解姓。又北魏孝文帝改姓運動中,改高車族姓解批氏為解氏。清朝初期的滿洲入改姓潮中,滿洲人和蒙古人姓中也採納瞭解璉。這些外族人鳥漢族混居後多被同化成漢族。
歷史上解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解姓活動於晉陝豫一帶,逐漸向四周擴散。
宋朝時期,解姓大約有6萬7千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四十位以後。解姓第一大省是陝西,約佔全國解姓總人口的27%。解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陝西、河北、江西、湖北等。
明朝時期,解姓大約有5萬5千人,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山東、江西、四川、江蘇、浙江等。山西為解姓第一大省,約佔解姓總人口的33%。
當代解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解姓的人口約有55萬,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八十五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4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解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北、遼寧、河南三省,大約佔解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佈於山西、安徽、山東、黑龍江,這四省又集中了28%。河北為當代解姓第一大省,居住瞭解姓總人口的16%。全國形成了華北圍繞渤海灣,向東北和向東南流向的解姓分佈帶。
解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冀魯豫陝大部、晉京津、安徽北部、湖北西北、內蒙古中部和東北、遼吉黑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部,解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2%以上,中心地區達到0.4%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1.6%,居住了大約58%的解姓人群。在河北北部、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吉林中部、黑龍江西南、山東東端、江蘇大部、安徽中部、河南東南、湖北中部、江西西北、桂雲中部、貴州南部、重慶北部、四川東北和東南、青海東’部、甘肅東南、寧夏大部,解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0.12%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6.2%,居住了大約23%的解姓人群。
解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解姓的郡望主要有雁門、平陽、濟南。解姓的堂號主要有“梁鄒”。“梁鄒"堂號典出晉朝的解修。解修為晉朝著地人,在今山東濟陽西,三國時仕魏為琅邪太守、梁州刺史,其政務考績為天下第一。東晉武帝司馬炎受禪時,封解修為梁鄒侯,封地在今山東鄒平東北。
家譜:目前上海圖書館收藏解姓族譜2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國的圖書館還收藏解姓族譜9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瞭解姓歷代名人35名,佔總名人數的0.077%,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八十七位;解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1%,排在並列第三百二十五位;解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4%,排在並列第二百二十二位;解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6%,排在並列第一百八十八位。
解姓青史垂名的重要人物有:春秋時晉大臣解狐;三國魏國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解修;西晉御史中丞解結,弘農太守解育;南朝梁國畫家解倩;唐朝同州刺史解琬;北宋保信軍節度使解元;元朝延祜進士解子元,廣東道宣慰使解帖哥;明朝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的解縉,洪武進士、浙江按察使解敏,正統進士、順慶知府解延年,正德進士解一貫,刑部尚書解學龍;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解方。
解姓血型
解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O型佔32.4%,A型佔28.3%,B型佔30%,AB型佔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