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氏起源及歷史

宗姓圖騰_宗氏圖騰

宗姓圖騰(宗氏圖騰)

    宗姓是佔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六十八位姓氏,在河北、皖蘇浙贛地區比較集中。當代宗姓人群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18%,總人口大約有22萬。

宗的名義和圖騰:
宗,為宗廟也。是一會意字,以“宀”表示古代的屋室,以“示”表示神主,組合一起表示為祭祀祖先的廟宇。古代先民凡要祭祀先祖,都要在特意修建的宗廟裡進行。這一宗廟的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一直延續到近代,比如北京清室的宗廟——太廟、各地的三皇五帝的廟宇等。所以,古宗人是專擅設計和建築宗廟的氏族,以尊宗廟為氏族的原始圖騰,並命名氏族名和族徽,最後出現宗姓。

宗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宗姓起源有四支:四嶽、子姓、偃姓和媯姓。
第一支源出四嶽。古帝重黎之後,羲和之四子,分掌四嶽之諸侯,稱四嶽。四嶽之後,在周任宗伯之官,掌邦國祭祀典禮之事。周大夫宗伯之後,以宮為氏。
第二支系自子姓。春秋時宋襄公同母之弟敖,仕晉,其孫伯宗為三郤所殺,子州犁奔楚,少子連家於南陽,遂以先祖之字為氏。一說,南陽宗氏,為周大夫宗伯之後。
第三支出自偃姓。春秋時群舒之屬有宗國,故地在今安徽廬江西,其後以國為氏。群舒,偃姓,春秋時在今安徽廬江西之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統稱群舒,後滅於楚。
第四支系自媯姓。春秋時陳公族有宗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明朝之前,宗姓是一族比較單純的群體。清廣西鎮安府土司為宗姓,始於明朝。清初世居瀋陽、大淩河等地的滿洲人已有宗姓。清滿洲八旗姓宗佳氏,後集體改為宗氏。當今在彝族、土家族、畲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發現有宗姓。

歷史上宗姓的分佈和遷移:
宋朝時期,宗姓大約有2萬7千人,全國宗姓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河南、安徽、福建等地,浙江為宗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宗姓總人口的29%。
明朝時期,宗姓大約有4萬2千人,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蘇、江西、浙江、安徽、山東等地,江蘇為宗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宗姓總人口的36%。

當代宗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宗姓的人口大約有22萬人,為第二百六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18%。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宗姓人口增長率呈∧形的態勢。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北、
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河南、山東,這七省大約佔全國宗姓人口的55%。河北為宗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宗姓總人口的13%。
宗姓在人群中分佈在河北北部、京津、黑吉大部、陝西西部、寧夏、甘肅大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北、四川北端、雲南西北、江蘇中部、安徽大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浙江西段,宗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2%以上,這部分的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23.8%,大約佔宗姓總人口43%。在內蒙古大部、黑龍江北端、吉林西南、遼魯豫晉、河北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段和南部、上海、浙江大部、江西中部、福建北部、湘鄂川渝大部、陝西南部、黔雲大部、廣西西部,宗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0.06%之間,這部分的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38.5%,大約佔宗姓總人口50%。

宗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宗姓郡望有河東、南陽、京兆。宗姓以“忠簡”為其堂號。“忠簡”堂號出自宋朝宗澤。宗澤,為宋抗金名將,文武全才,抗金中屢獲勝利,金人呼為“宗爺爺”。他多次上書奏本要求朝廷收復失地,為達目的,憂憤而死。臨終時,還三呼“渡河”,諡忠簡。

楹聯 有關宗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四副:
志乘風浪,淚灑英雄。
氣概凌雲,忠誠曒日。
厚奩嫁女,罵賊殉夫。
琴畫風韻永在,松柏氣節猶存。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宗姓歷代名人62名,佔總名人數的0.13%,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三十三位;宗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16%,排在並列第一百O九位;宗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六十位;宗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9%,排在並列第一百四十八位。
歷史上宗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太子傅丞宗伯鳳;東漢驃騎大將軍宗佻,汝南太守宗資;三國蜀漢鎮軍大將軍宗預;南朝宋豫州刺史宗愨,畫家宗炳,冠軍將軍宗越,南朝陳吏部尚書宗元饒,五兵尚書宗夬,北朝北周車騎大將軍宗懍;宋朝元祐進士、名將宗澤;南宋景定進士、瑞州通判宗必經;明朝成化進士、御史宗彝,弘治進士、大理寺正宗璽;清朝畫家宗元鼎;當代美學家、詩人宗白華,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院長宗懷德。

宗姓血型:
宗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O型佔32.8%,A型佔28.7%,B型佔29.4%,AB型佔9.1%。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