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氏起源及歷史

杭姓圖騰_杭氏圖騰

杭姓圖騰(杭氏圖騰)

杭姓起源
一是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以國名為氏。相傳夏禹治水時來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大會天下諸侯。治水大業完成後,那裡留下很多船隻,他把這些船隻交給他的一個兒子管理,並將他封在全航這個地方,建立了餘航國(今浙江餘杭)。後來,其子孫就將“航”去舟加木寫成“杭”,並自稱為杭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杭氏。

    二是出自抗姓,抗、杭同源,改抗姓為杭姓。漢代東鄉侯、長沙太守杭徐,本姓抗,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後代子孫便以杭為姓,稱杭姓。

姓氏始祖
杭徐伯。杭氏發祥之地為丹陽郡(安徽省宣城一帶)。杭氏源於國名。據《姓氏考略》載,夏禹治水後,把九州內所有的船隻統統交由庶子管理,封國於浙江餘航。其後世子孫將“航”字的舟邊抹掉,安之以木,從此便以“杭”為姓。東漢時,泰山太守杭徐伯任職中郎將,因討伐平亂著功,榮封為“東鄉侯”(封地在浙江餘航),杭徐伯乃成為杭姓始祖。定居於雲陽西鄉的新埭村(全州杭甲村)。杭徐伯的後人為避五代兵革之亂,又從雲陽遷至餘杭泊水灣。宋慶曆年間,天下趨定,杭徐伯的後人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欽訓跋山涉水輾轉抵丹,迴歸先人舊地,仍定址於西鄉的新埭村。故杭氏後人尊杭徐伯為杭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和堂號
郡望

  餘杭郡:原為秦朝會稽郡所轄的餘杭縣。東漢時分屬吳郡。南朝陳設定錢唐郡,隋代改名為餘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內,有餘杭山,近太湖。丹陽郡: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丹陽郡。相當於現在安徽省宣城一帶地區。

堂號
  餘杭堂:以望立堂。東鄉堂:後漢時有個叫航徐的人。他最初是當宣城長,把山林中的蠻夷全部遷到縣城附近,境內遂無盜賊。後來他升為中郎將,因攻破泰山的盜賊,被封為東鄉侯,遷長沙太守。杭氏因以“東鄉”為堂號。

姓氏名人
杭徐:東漢丹陽人。字伯徐。初任宣城長,政績卓著,境內無盜賊。後升為中郎將,攻破泰山守敵,封東鄉侯。官至長沙太守。

杭景:漢代人,祖孫都注意修養身心,謹慎行事,愛幫助孤寡貧窮的人。後來杭景的兒子杭華官至睢陽太守,世人都認為是他們善行的報答。

杭淮:(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中丞。廉明平恕,以志節著稱,與其兄杭濟並負詩名,著有《雙溪集》。

杭雄:(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都督同知。鎮守寧夏,為正德、嘉靖年間西北名將。

杭世駿:清代浙江仁和人。公元1696-1773年,字大宗。著名清朝學者。 清朝雍正年間舉人。博覽群書,擅長詩文,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舉博學鴻詞,授編修,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十三經》、《二十四史》,纂修《三禮義疏》。著有《石經考異》、《史記考異》、《漢書疏證》、《道古堂詩文集》等。

杭辛齋:(公元1869~1924),名杭慎修,又名杭鳳元,別字一葦;長安鎮人。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杭辛齋與嚴復、夏曾佑等創辦《國聞報》,鼓吹變法維新。曾上書光緒帝,條陳變法自強,兩次被密旨召見,並賜“言滿天下”象牙章,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會,銳意革命,遂到北京辦《京話報》、《中華報》,“以恢復國權、啟導民智”。 杭辛齋因揭露清廷腐敗,報紙遭封閉,被捕下刑部獄,經全省各界人士王國維等申訴營救,終於獲釋。亥革命前夕,參加光復會,常與陳英士等聚會密商。杭州新軍起義時,旗營清兵五千人企圖負隅頑抗。杭辛齋隻身冒險入營說降,使全城順利光復。後被推舉為浙江軍政府領導成員,他堅辭不就,致力創辦《漢民日報》。杭辛齋積極參加改組國民黨的活動。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民國十三年(公元1914年)1月20日,“一大”在廣州開幕,因病未能參加,不久在24日逝世於上海。訊息傳出,“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特致電哀悼。杭辛齋靈柩由專車護送回鄉,葬於長安鎮鐵路南側(今海寧中學附近)。墓碑為嘉興褚輔成手書。

杭樹卿:公元1931-2001年,安徽無為人,中共黨員,建國初期任安徽無為縣紅廟鄉村幹部兼會計,文革時期,後調任安徽省無為縣民政局工作,在自然災害時期,動亂時期,為做好無為縣的民政工作,立下不小功勞,深受人民感激,但文革時期遭到迫害,文革後,平反安排到,無為縣稅務局工作,兢兢業業,在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稅收的工作崗位上,付出過多的勞動,因身體原因,1985年離休,離休後,仍然關注國家稅收事業,關心下一代成長,是黨的一名好乾部。病逝於2001年8月8日。

杭振華:男,1937年7月生,安徽省當塗縣人。195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曾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江西大學中文系任教,現為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長期以來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近年來還從事寫作學的教學工作。教學工作優秀,頗受學生歡迎。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期間,曾參加編寫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文學史》。1989年5月山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本人為該書主要撰稿者之一。多年來,還發表論文多篇。1992年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史著版本概覽》對本人的有關情況作了簡要介紹。

杭蘭甫:1953年5月出生,原名繼甫,筆名進士。山東棗莊人。1976年畢業於山東省棗莊市醫學院。曾任礦務局棗莊礦外科主任。現任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外科主任。棗莊市專業拔尖人才協會會員。1977年6月成功治療30餘年腹腔囊腫(重達12kg),獲山東《大眾日報》刊載和地方政府表彰。1982年以來,經多次反覆探討和論證、可快速切除乳腺腫瘤、結節及各種纖維瘤、脂肪瘤。在外傷骨折、腹腔臟器、膀胱、輸尿管結石及修補上取得新的突破和獨特見解。同時治療頑固性潰瘍封閉療法取得治癒率高、恢復快的效果。1984年10月成功地治療1例左手中指斷指3小時再植復活。1987年12月開始研製治療白癜風的新課題,接診87例,治癒率100%,無一例復發。1994年以來發表國家級論文4篇、地市論文多篇、省級論文2篇。

杭廣法:男,1950年3月生,商丘縣人。大專文化,1966年5月參加工作。1966年10月入黨,曾任公社黨委委員、副書記、書記和河南林河酒廠黨委書記等職。現任商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杭廣法問志的《兩心變一心工作必順心》、《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加強》在報刊上發表並獲獎、1990年被評為省輕工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1992年8月獲高階政工師資格。

杭建中:1943年3月生,浙江湖州人,任職於湖州市善璉水泥廠。系湖州善璉鎮集郵協會理事。1985年開始收藏,主集人物、花卉專題郵品;兼集火花、報紙。曾參加本鎮郵展。有多篇郵文發表於《浙江集郵》、《湖州集郵》等報刊。

杭鳴時:1931年生於上海,浙江海寧人。自幼稟承家學,酷愛繪事,1952年考入東北魯藝美術部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逾四十年。現為蘇州城建環保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委員、蘇州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國舊金山美洲亞洲藝術學會博學會士及該會駐蘇浙地區聯絡代表。其代表作有水彩畫《夜航》、《工業的糧倉》,前者為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榮獲全軍美展三等獎;後者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並輯入《中國美術館藏畫集第一卷》中、此畫還同另一幅粉畫《為國爭光》被收入《中國新文藝大系》美術集中。油畫《柯棣華搶救傷員》永久陳列在白求恩醫院柯棣華紀念館。粉畫《展》入選中國首屆體育美展,獲榮譽獎併為中國奧委會收藏。80年代初參與老一輩畫家倡導的粉畫復甦活動,作出了出色的貢獻。《人物》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開創了該畫種成為獨立畫種入選全國綜合美展的先河。出版有《擦筆水彩年畫技法》、《杭鳴時粉畫人體集》、美術技法叢書《粉畫技法》等。十餘年應邀赴全國各省市及美國舉辦畫展、學術講座、培訓班等。大量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傳略收入《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美術年鑑》等。

杭五坤:1945年出生於江蘇省海安縣。近年來碳畫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歷代皇帝、山水花草、中堂掛軸等數百幅,先後為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淮安周總理故居、南京孫中山和上海宋慶齡故居等獻巨像畫。曾有作品參加省、市、縣書畫展,榮獲三等和優秀獎、專項碳畫一等獎,並有《實用碳畫知識》一書和《碳畫集》由南京出版社出版。作品輯入《當代書畫家精品集》。

杭天琪:全國青聯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優秀青年歌唱家,中國流行歌壇重要代表人物。1985年,正式出道。1986年,出版首張個人專輯《可愛的夏季》。此後又發行了《香腸蚊帳機關槍》、《夢想號黃包車》等個人專輯。 1987年,大學畢業,畢業論文寫的是《論舒曼作品的藝術特點以及歌曲奉獻的藝術處理及演唱》,以優異成績拿到了音樂文學學士學位。 1988年,參加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以《黃土高坡》和《我熱戀的故鄉》獲業餘組通俗唱法第二名,並被中央電視臺聘為特邀演員, 同年進入空政歌舞團,成為一名專業的獨唱演員,並評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 1996,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歌手登上在世界頗有影響的美國〈財富〉雜誌。1999年主演第一部電視連續劇《風雨澳門》,2002年5月,憑著《追緣》為中國獲得了世界流行音樂最高榮譽獎項格萊美獎評委會頒發的終身藝術成就獎,從而成為亞洲第一位得此殊榮的音樂藝術家,也是迄今為止問鼎格萊美獎的唯一華人. (共榮立部隊三等功五次、二等功一次)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