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起源及歷史

尤姓圖騰_尤氏圖騰

尤姓圖騰(尤氏圖騰)

尤姓的來源 

1、沈姓改姓而來。據《梁溪漫錄》所載,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姓沈姓者為避諱,去水為尤姓。

2、或言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為怨義。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清滿洲人姓,世居沽河、遼陽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漢姓為尤;今滿、臺灣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尤姓的郡望堂號 

尤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主要郡望有:吳興郡——三國吳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湖州南)。轄境相當今浙江臨安、餘杭、德清等地。

堂號:“樹德”、“志清”、“吳興”、“歸閒”、“鶴棲”、“遂初”等。

名人精粹

尤叔保: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宋代書畫家、富翁。為人正直,以書畫名世。晚年頗雄於財,其園亭池館,為一時絕勝。

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詩人、大臣。紹興進士。任泰興令時有政績。累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詩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並稱“南宋四大家”。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詩人。孝宗時進士,歷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歿。有《綠雲寮詩草》。

尤時泰:常州無錫人,宋代名士。曾舉博學鴻詞,授予國子監主簿,其拒絕赴任。後遍遊祖國名山大川。壽命長達一百二十餘歲。

尤瑛:常州府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餘篇。任廣東按察僉事期間,數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陝西榆林衛人,明末將領。長兄世功出身武舉,累官至總兵,清兵破瀋陽時戰死。次兄世威與清作戰屢立戰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後,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任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纂《明史》,三年後辭官回鄉。詩詞古文俱佳,被康熙稱為“老名士”。有《艮齋雜記》、《鶴棲堂文集》、《西堂雜俎》及傳奇《鈞天樂》、雜劇《讀離騷》、《吊琵琶》等。

尤怡:江蘇吳縣人,清代醫學家、詩人。家道中落,好為詩。晚年醫術益精。著有《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醫學讀書》、《靜香樓醫案》等。

尤珍:尤侗子,號滄湄,清代官吏、詩人。康熙年間進士,由編修累擢右贊善。工詩,每作一詩,字字求安。有《滄湄類稿》、《日卒示錄》。

尤澹仙:江蘇長洲人,清代學者。工詞賦及駢體文。年十八,名列吳中十子。有《曉春閣詩詞》。

尤維熊:字祖望,號二娛,江蘇長洲人,清代官吏、詩人。拔貢出身,官蒙自知縣。工詩詞。有《二娛小廬詩詞鈔》。

尤蔭:江蘇儀徵人,清代書畫家。山水、畫鳥、蘭竹皆入逸品,尤長寫竹,得文、蘇法。其作蒼古渾厚,如挾風雨之勢,書法從畫竹中來,有金錯刀遺意。有《出塞詩鈔》、《出塞集》、《黃山集》。

尤渤:甘肅武威人,清朝將領。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任安徽壽春鎮總兵,他率部猛烈反擊,將進犯松江府的英軍擊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姓的起源和演變:

    尤姓的起源主要有兩種:山越族和沈氏。

    第一支出自山越族。三國吳時,鄱陽尤氏,出身山越族。鄱陽為今江西南昌地區,山越族是秦漢時期東南地區的土著後裔一支,進入晉朝以後都被同化,融入到漢人之中。

    第二支出自沈氏。季聃之後為沈氏,子孫為避仇,沈姓去水為尤氏。一說,五代時王審知之子僭號於閩,閩人姓沈者,為避審音,沈姓去水改為尤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尤姓一開始比較複雜,與眾不同,先有少數民族的尤姓,後有漢人的尤姓。進入晉朝以後尤姓的發展比較平穩,到清朝之前,基本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清初滿洲八旗姓的改漢姓潮流中,滿洲人中,尤其是黑龍江地區的赫哲人一支改姓尤。西北地區的回回人中,以伊斯蘭教經名尤素夫為名的,選擇漢姓往往用首音字尤。

歷史上尤姓的分佈和遷移:

    三國時期,尤姓活動在江蘇、江西、浙江一帶。唐宋時期,尤姓已經發展到南方、中原地區。明朝時,尤姓進入陝西成為望族。

    宋朝時期,尤姓約有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後。全國尤姓主要集中於江蘇、福建、浙江三省,江蘇為尤姓第一大省。

    明朝時期,尤姓約有6萬1幹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後。陝西為尤姓第一大省,約佔尤姓總人口的53%。全國尤姓主要集中於陝西、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山東等。

當代尤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尤姓的人口約有80萬多,為全國第一百六十三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6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尤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目前尤姓主要分佈於河南、北京、江蘇,這三省市約佔全國尤姓人口的58%。其次分佈於福建、浙江、河北、湖北、臺灣,這五省市又集中了19%。尤姓的第一大省為河南,大約佔全國尤姓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東南蘇浙閩臺、北部豫冀為中心的兩塊尤姓分佈區。

    尤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163)表明:在河南東南、皖蘇滬、鄂贛閩浙大部、臺灣、北京、黑龍江東部、吉林東北,尤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大約為0.12%,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7%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9.7%,居住了大約57%的尤姓人群。在廣東東端、江西中段、湖南東北、湖北西部、浙江東北、河南中部、山東大部、甘肅西段、寧夏北端、山西西北、內蒙古中部和東南、河北北部、遼寧大部,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而積的12.1%,居住了大約18.3%的尤姓人群。

尤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尤姓的郡望有吳興。尤姓以遂初為其堂號。“遂初”堂號典出南宋尤袤。尤袤,號“遂初居士”,南宋禮部尚書兼侍讀。他的詩很有名,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詩壇四大家”。

楹聯 尤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

        艮齋名士;文度清操。

        秘書才識;退翁優遊。

         力崇道學,近世所無;矢志清貞,怡然自若。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尤姓歷代名人36名,佔總名人數的0.08%,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八十五位;尤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數的0.07%,排在並列第一百七十九位;尤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4%,排在並列第二百二十二位;尤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7%,排在並列第一百七十二位。

    尤姓歷代重要人物有:三國時吳國鄱陽山越族帥尤突;南宋詩人、禮部尚書兼侍讀尤袤;元朝大司徒尤尤姓歷代重要人物有:三國時吳國鄱陽山越族帥尤突;南宋詩人、禮部尚書兼侍讀尤袤;元朝大司徒尤玘;明朝太常少卿尤良;兵部郎中尤安禮,左都督尤世威,寧夏總兵官尤世祿,固原總兵宮尤繼先;清朝文學家、戲曲家尤侗,醫學家尤怡。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