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姓圖騰(靳氏圖騰)
靳的名義和圖騰
靳的本義是指服馬當胸的皮革,也用為服馬的代稱。服馬指古代車輛四馬中間夾轅的二馬,兩馬首並齊,其外二馬謂之驂,兩馬首也並齊但比服馬略有差距。靳人似與製造服馬當胸的皮革,或者與訓練服馬的職業有密切的關係。以此為氏族的名稱和圖騰,並作為族徽,靳人居住過的地方帶有靳字,並以靳名山和水,建立的城堡稱靳邑,最終出現靳國和靳姓。
靳姓的起源和演變
漢族靳姓源出羋姓。靳,春秋時楚地小國,後為楚大夫采邑,戰國時楚懷王寵臣、上官大夫靳尚,得懷王夫人鄭袖信任,曾透過懷王夫人解救張儀,其後子孫以邑為氏。今湖南有靳江,源自湘鄉縣大鳧塘,經寧鄉縣,至黑石渡注入湘江,過楚大夫靳尚墓前,因名。這一定是古靳國的故址。羋姓靳氏的歷史至少有23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血液大規模加入靳姓早在南北朝時已經開始,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河西靳氏為匈奴屠各族之胤,東部鮮卑烏丸族也有靳姓。清初滿洲人中也出現靳姓。
歷史上靳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靳姓活動於湖南地區,後向北遷移。秦漢時期,靳姓的足跡已抵華北地區。
宋朝時期,靳姓大約有2萬8千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三十位以後。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山東、廣東,這三省的靳姓約佔靳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佈於江蘇、河南、福建等。四川為靳姓的第一大省,約佔靳姓總人口數的32%。
明朝時期,靳姓大約有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二十位以後。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山西、江蘇、河北、河南。山東為靳姓的第一大省,約佔靳姓總人口的35%。
當代靳姓的分佈和圖騰
當代靳姓的人口已達88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07%,排在全國第一百五十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靳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新疆、山西,這四省區靳姓大約佔靳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佈於內蒙古、陝西、甘肅、山東,這四省的靳姓又集中了22%,河南居住了靳姓總人口的19%,為靳姓的第一大省。目前全國形成以河南為中心,向西向東橫向散佈的靳姓人口分佈特徵。
靳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150)表明:在豫晉、魯冀大部、京津、江蘇西北角、皖鄂北部、陝西大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內蒙古中部,蒙黑交界北端、新疆西南、靳姓一版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以上,最高可達1.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0%,居住了大約58%的靳姓人群。在黑吉遼大部、寧夏北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北,靳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0.2%之間,一是那個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4.4%,居住了大約27%的靳姓人群。
靳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靳姓的郡望有西河、汾陽。靳姓以汾陽為其堂號。“汾陽”堂號典出西漢靳強。靳強,其先西河人,後徙曲沃,以郎中騎隨漢高祖擊項羽,遷中尉,破鍾離昧,封汾陽侯,卒諡嚴。其後人以其封號為堂號。
楹聯:靳姓的重要楹聯有一下三副:
治河彰績;賜米旌廉。
學宗伊洛;功著攀麟。
束水攻沙,造福黎庶;越權攬政,僭號天王。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靳姓歷代名人25名,佔總名人數的0.06%: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三十三位。斬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五十四位;靳姓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7%,排在並列第一百七十六位;靳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 04%.排在並列第二百二十六位。
靳姓歷代被載入史冊的名人有:戰國楚上官大夫靳尚;西漢騎都尉、信武侯靳歙;東晉十六國前趙大臣靳準;宋朝畫家靳水;元朝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預議中書政事靳德進,西臺御史靳克忠;明朝武英殿大學士靳貴,吏部右侍郎靳學顏;清朝河道總督靳輔;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靳雲鵬;當代冶金學家靳樹粱。
靳姓血型
靳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0型佔31.8%,A型佔28.3%,B型佔30.3%,AB型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