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氏起源及歷史

束姓圖騰_束氏圖騰

束姓圖騰(束氏圖騰)

一、姓氏源流

 束(Shù)姓源流純正,源出出有一: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據《晉書·束皙傳》載,古代戰國時,齊國有一個部族姓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漢代時候有個叫疎廣的人,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到了疎廣曾孫孟達時,自東海為了避王莽之難,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遂去疋改為束氏,稱束姓,世代相傳。

    得姓始祖: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是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束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束姓起源於古代戰國時,和頤姓等一起派生出的,當時屬於皇家姓氏。當時齊國有一個疎姓家族,很昌盛,他們是束姓最早的起源。後來到了西漢時,博士疎廣是當時有名的賢大夫,他就是齊國時候疎族的後代。他的曾孫叫孟達,為了避王莽之難,從東海一帶遷居到陽平(今山東省境內,一說遷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縣一帶)。遷居以後,就去疋改疎姓為束姓,世代相傳,是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主要分佈在江蘇鎮江和射陽一帶,沐陽也有小部分,江陰也有一分支。(餘略)三、歷史名人

     疏廣,西漢臣。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字仲翁。明《春秋》,宣帝時徵為博士,為太子大傅,居五歲,以老辭。宣帝與太子贈遺甚厚,而他盡散送諸故舊,不治田產,或勸學子孫計,他說:“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疏廣著有《疏氏春秋》,見《儒林傳》,《藝文志》未載。(一說孟喜字長卿,東海蘭陵人也。父號孟卿,善為《禮》、《春秋》,授後蒼、疏廣。世所傳《後氏禮》、《疏氏春秋》,皆出孟卿)。   疏受, 西漢臣,拜太子少傅。   束晳(約264-303),西晉文學家、文獻學家。字廣微。陽平元城(今河北館陶南)人。一雲本姓踈,其先於漢末避難,因去其“足”旁而改姓。祖、父均為郡守。武帝咸寧間在國學,博士曹志譽為好學不倦,人莫及之。還鄉,以其兄獲罪於石鑑,久不得闢。皙本不慕榮利,乃擬東方朔《客難》作《玄居釋》。太康中,郡大旱,皙為邑人祈雨,三日而降,眾謂皙至誠所感,作歌頌之。與衛恆善,惠帝永平元年(291),恆為楚王瑋所害,皙自本郡赴喪。元康四年(294),石鑑卒,張華始召皙為掾,又為司空下邳王晃所闢。六年,晃卒,張華為司空,又以之為賊曹屬,上疏請因地制宜,廣畜牧,興水利,闢西土。轉左著作郎,撰《晉書》帝論、十志,遷轉博士,著作如故。永康元年(300),趙王倫為相國,召為記室,辭疾罷歸,教授門徒。旋卒。年四十,一雲三十九。門生故人為立碑墓側。皙博聞廣識,著名於時。咸寧五年(279),汲郡人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墓),得竹書數十車,皆為蝌蚪文,為魏國史書。因盜墓者燒簡照明,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命他和荀勖等人校綴編目整理,他“隨疑分釋”,皆有義證。有《紀年》十三篇,《國語》三篇,《瑣語》十一篇,《穆天子傳》五篇,《師春》一篇,《公孫段》二篇,《易經》二篇,《大曆》二篇,《國詩》一篇,《雜書》十九篇等凡七十五篇。其中七篇簡書折壞,不能辨識名題。對每篇中所言之事,均加註釋。由此,汲冢書由他和荀勖編次後,方為後世所知。事畢,遷尚書郎。其作品文筆幽默,為張華所賞識。撰有《五經通論》、《七代通記》、《晉書紀志》、《三魏人士傳》、《發矇記》等,皆散佚。明人輯有《束廣微集》。    束蘅,清詞人。字君珮,一作珮君。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烏程沈宋圻之妻。長於填詞,著有《棲芬館詞》行於世。    束長孺,蘭陵(今山東棗莊東南)人(《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三)。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為宣德郎充陝西路提舉學事司管勾文字(《金石萃編》卷一四三)。    此外,束姓名人還有:後晉金州,嘉州刺史束鄉勵,宋代有樞密都承旨束嘉,元代有畫家束宗庚,教育家有束靜山(元)、束桓(明),名將有束獬(宋武狀元)、束文豹(武略將軍),束章孟,善畫人物:元孝子束崇芳,元畫家束宗庚;明官吏束元嘉;明臣束清,束昌霖(清),清官吏束啟宗,書法家束允泰等等。    近當代束姓名人有理論物理學家束星北,日用化學專家束瑞信,氣象學家,牙科專家束蓉,歷史學家束世澂、束景南,經濟學家束金中 ,實業鉅子,銀行家束雲章(1886-1973)初名士方,小字紹先,字雲章,晚年後自號疏齋老人。江蘇丹陽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署,祖籍安徽合肥。十八歲時入南京匯文書院學習,翌年轉入南洋公學。二十三歲考入北京的京師大學堂,專學英文,後轉入北京大學英文部預備科。三十五歲時出任張家口分行行長,後任秦皇島分行行長、鄭州分行行長、漢口分行副行長、天津銀行副經理、天水分行經理、西安分行經理,為中國銀行業、金融業主要奠基人。1948年當選為國民黨立法委員(以後當選歷屆委員),翌年隨蔣介石赴臺灣,為中紡、雍興、新華、益民四大公司董事長。任臺灣工商協進會、工業總會、商務仲裁協會理事長。    束紉秋,1919年生。丹陽市雲陽鎮(原城鎮)人,曾任上海《新民晚報》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全國晚報協會副會長,《辭海》副主編。1957年6月,調任《新民晚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與社長趙超構合作,注意探索和總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晚報的經驗和規律。“文革”中下放到幹校勞動。1972年,調上海辭海編輯所,參加籌備重新修訂出版《辭海》的工作。以後,辭海編輯所改為上海辭書出版社,任社長、總編輯,負責《辭海》的修訂和出版等事宜,併為《辭海》副主編之一。1982年《新民晚報》復刊,即回該社工作。在擔任報社領導工作的同時,堅持為報紙撰寫短評、雜文、諷刺詩、遊記、劇評等稿件。有的文章已收入《上海雜文選》(1979—1983)。早年所寫中篇小說《投機家》、《遇鬼記》,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上海“孤島”文學作品選》。還出版《蹄下小景》小說集。

    表演藝術家束夷,1921年4月26日生,丹陽人,出生於商人家庭,27歲步入電影圈,一年間就成為國泰影片公司的“當家花旦”,幾乎全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有她包攬,可以說1948年到1949年是電影界的“束夷年”。束夷在解放後,因為外型不符合工農兵的要求,長期無戲可演,到珠影后也只在幾部影片中扮演了很次要的角色,文革後珠影拍《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她力爭要演片中的女特務麗麗,無奈年歲不饒人,儘管她為“麗麗”一角來上海整容,結果還是失敗了,只能改演該片中的大龍套——警察局長夫人瑪瑞。束夷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主要作品 翔 (1982) .... 翩母,十天 (1980) .... 盤阿婆,與魔鬼打交道的人 (1980) .... 瑪瑞,海外赤子 (1979) .... 羅巧娘,同志,感謝你 (1977) .... 殷碧君,蘭蘭和鼕鼕 (1958),十二小時的奇蹟 (1949),殘冬 (1949),幾番風雨 (1949),擠 (1949),痴男怨女 (1948),亂點鴛鴦 (1948),兇手 (1948),平步青雲 (1948),一帆風順 (1948)勝利重逢,妻子,宋景詩,紅旗譜,誰是兇手祖國之戀等等,還曾為奧賽羅,婦女代表,第十二夜,雁南飛等譯製片出色配音。

   束為,原名束學禮,曾用名字李束為,山東東平人。中共黨員。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戲劇系。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抗日少年先鋒隊隊員,二縱隊劇團支部書記,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學員,晉綏《大眾報》編輯,中共晉西北地委宣傳科長、宣傳部副部長,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編審處處長、文藝處處長,山西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名譽主席、副省級。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其人民作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   束家鑫 ,安徽無為人。194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理系。曾任南京中央氣象局觀測員、預報員。建國後,歷任上海氣象臺副臺長、上海氣象局副處長、工程師、局總工程師、高階工程師,中國氣象學會第十九、二十屆常務理事。建國初期,參與組建上海及華東沿海地區氣象服務網。六十年代以後開創並主持上海地區數值天氣預報、雲天觀測、颱風研究等項業務工作,尤其是對雲的天氣學研究有獨到見解。著有《雲》、《颱風》、《雷雨》等。   束沛德.筆名舒霈。文學評論家。江蘇丹陽人。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歷任中國作協創作委員會秘書、創作聯絡部主任、書記處書記、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撰有兒童文學評論文章《情趣從何而來?--談談柯巖的兒童詩》、《生活美·心靈·藝術美》、《關於兒童文學創新的思考》。   束懷瑞,中國工程院院士。漢族,1929年9月26日生,山東淄博人。中共黨員。曾兼任山東省園藝學會理事長,農業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園藝學科組副組長。現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人民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林果分團團長,山東省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果樹首席專家。200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由於科技工作成就突出,1997年獲中華農業科技獎,1999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2001年獲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主參編教材專著6部,發表論文30餘篇,率領山東農業大學果樹學科建成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培養碩士28人、博士19人,指導博士後11人,現主持948專案2項,科技部果品加工1項,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重大專案3項,參與2116計劃制訂,為現代農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共十七大黨代表。   束懷德,籍貫安徽合肥,原中央政法委秘書長,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委員,辦公室主任,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委。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束鵬鄴,女,1955年10月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江蘇人民廣播電臺高階編輯。她多次被江蘇省廣播電視廳和江蘇省省級機關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7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同年被確認為首批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物件,1998年當選為省第九屆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束鵬程 ,江蘇丹陽人, 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壓縮機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1984年在英國Strathclyde大學機械工程系做訪問學者,1985年晉升教授,1990年被國家科委、國家教委授予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同年被國家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87年~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5項,出版教材和著作3部,現任"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束慶權,安徽舒城人。射擊運動員。1990年世界射擊錦標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亞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冠軍。1991年,在亞洲射擊錦標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冠軍;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個人冠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冠軍;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團體冠軍。1993年4月,在漢城世界盃射擊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第4名。1994年5月9日,在北京射擊世界盃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獲得第4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亞軍。1994年7月,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46屆世界射擊錦標賽中,獲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個人冠軍, 獲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團體冠軍。1998年4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射擊冠軍賽,獲男子10米移動靶混合速40發專案冠軍。1991年、1992年和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射擊運動員之一。

四、郡望堂號

  源自齊國;望出南陽。 

【郡望】

    河南郡:漢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南陽郡:設定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於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初復廢,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為南陽郡。

【堂號】

    束姓的主要堂號有:“河南堂”、“南陽堂”、“補經堂”等。 字輩:

  河南項城束氏字輩:培希子松盛,至兆汝本然,唐欽鴻楷照,增鎮法樂天。

  安徽舒城束氏字輩:玉志克學,永慶傳加。

  江蘇興化、鹽城束氏字輩:子時文定遠,富繼應有餘,詩禮成本大,天加華必長,方正傳裔厚,可是在同仁,顏章紹盛舉,榮山慶廣生。

  安徽廬江束氏字輩:大廣宗成,裕志克學。

  江西九江束氏字輩:斯時應自昌,國應日延長。

  安徽合肥束氏字輩:元仕為從道,開明建得中。

【束姓宗祠通用對聯】——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束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水防熄火;自儉代租——李文鄭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束莊,任萬州知州時,境內多發生火災,他組織民眾築水渠、斷火道,預防了火災。下聯典指明代丹徒人束清,洪武初年任萬載知縣,清廉而儉約,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賦,他甚至變賣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愛戴。境皆熄火;民頌長生。——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束莊事典(見上)。下聯典指晉·束皙為邑人禱雨,三日而雨降,民懷其恩,歌之曰:“何以酬之,報束長生。”補經世澤;
知足家聲。——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束氏宗祠“補經堂”堂聯。

〖束姓宗祠七言通用聯〗廣徵博士傳名遠;
萬載縣官享譽高。——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字廣徵,元城人。博學多聞,少遊國學,作玄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為椽。後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博士。下聯典指明代萬曆載知縣束清的事典。束清,丹徒人。性廉介,“民右逋租自鬻衣帶以代償,其愛民如此。”後人猶欽酹月圖;
先輩早辨汲冢書。——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畫家束遂庵,合肥人。善畫山水,有《君山酹月圖》等傳世。下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太康時,汲郡人盜發魏襄一墓,得竹書數十車,蓋魏國之史書,皙得觀竹書,隨疑分析,皆有義證,遷尚書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書”,束皙最先辨識無遺。勤民至甘霖之沛;
好學作補亡之詩。——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內指晉·束皙事典。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