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圖騰(姬氏圖騰)
姬的名義和圖騰
姬,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姬水何取姬為水名?據說,姬,出自古書上的一種香草苣,即白芷,也為古人祭祀所用的一種神草。姬人是以苣為氏族的原始圖騰,並以此為族名和族徽,所傍之水為姬水,後人以此為姓。
姬姓的起源與演變
姬姓以姓為氏。皇甫謐《索隱》說:黃帝生於壽丘,故地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原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黃帝之子得姓者十四,為十二姓,其首為姬。黃帝之裔孫帝嚳,生棄,堯以為大農,命其官日後稷,姓姬,為周之先祖。裔孫周文王,三十餘世至赧王,滅於秦,降為庶人,子孫以姬、周、王為氏。漢高祖翔邦建國初,求周後耷,得姬嘉,封為周子南君,以奉文、武之祀。因此,姬姓的歷史大約有5000年,作為姓氏普諞使用大約右22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姬姓氏族中融人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開始於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人時有姬姓,這一時期出現周姓改為姬姓的事件。到金朝時,金章宗詔示,凡太宗諸子之宗姓皆加山為崇姓,其餘宗姓皆改為姬姓。這是完顏氏所改的姬姓。
歷史上姬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姬姓活動主要在河南地區,在明朝之前一直很少有姬姓活動的記錄。
明朝時期,姬姓不足2萬人。全國姬姓主要集中於陝西、山西、山東、河南、四川、湖南。陝西為姬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姬姓人口的34%。姬姓人口主要由西北向東南方傾向分佈。
當代姬姓的分佈和圖騰
當代姬姓的人口大約有44萬,為第二百零七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35%。姬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目前姬姓的第一大省為河南,大約佔全國姬姓人口的
36%,其次分佈於山東、山西、吉林、陝西、河北、江蘇,這六省又集中了姬姓人口的46%。全國形成了以河南為中心的姬姓分佈區。
姬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2 0 7)表明:在豫鄂陝寧、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川渝湘北部、雲南西南、江西北端、皖魯大部、江蘇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大部、內蒙古中部、遼吉黑大部,姬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06%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31%,居住了大約79%的姬姓人群。
姬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姬姓郡望為南陽。姬姓堂號主要有“壽丘”、“赤舄”。“壽丘”堂號典出黃帝,因為黃帝生於壽丘(故地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於姬水。壽丘為姬姓的起源地。“赤舄”堂號典出周初的姬旦,姬旦就是周公旦,為周武王之弟,佐武王滅商,成王年幼繼位,代其攝政當國,後還政於成王,立國興週中立下元功。歌頌周公旦的古詩稱《赤舄》,姬姓後人故有以此為堂號。
楹聯:有關姬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兩副
紅衣國士,赤舄元公。
狼乳流祥,邰封衍慶。
家譜:目前山東金山縣圖書館收藏姬姓族譜1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姬姓歷代名人23名,佔總名人數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四十八位;姬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八十位。
姬姓歷代重要人物有: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大臣周公姬旦,周成王姬誦;西漢周子南君姬嘉;東漢周承休公姬常;南北朝北魏樓煩侯、信義將軍姬澹;隋朝太子勇之倖臣姬威;金朝同知汝州防禦使姬汝作;明朝西安知府姬敏,滕縣知縣姬文胤。
姬姓血型
姬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0型佔32.2%,A型佔28.7%,B型佔29.8%,AB型佔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