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起源及歷史

謝姓圖騰_謝氏圖騰

謝姓圖騰(謝氏圖騰)

一、 謝姓的來源

1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後代。相傳炎帝居於姜水畔,便以姜為姓。至商代有後裔孤竹君的長子伯夷與叔齊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後反對武王伐商,武王滅商後他們又逃到首陽山,因不食周慄而死,他們的後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繼位後封伯夷的後裔為申侯,稱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厲王時娶申伯之女為妃,生字為宣王,宣王繼位後,封母舅申伯於謝國,後來這儀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國滅掉申國。其子孫按當時的習慣以新都之邑名為姓,稱謝氏。望出陳留、會稽,史稱謝氏正宗。是為河南謝氏。

2 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後。相傳黃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為12姓,其中第7姓為任姓。任姓有10個小車,其中第一為謝國,因周宣王時使召公營謝邑,以賜申伯,蓋謝已失國,子孫亡散,以國為姓。是為河南謝氏。

3 為他姓改謝姓。據《舊唐書不文苑傳》,衛州人謝偃之本為鮮卑族人,姓直勒氏,後改為謝氏。亦為河南謝氏。

二、 謝姓的遷徙分佈

1夏商時期謝國比較弱小,居於姜水流域(今陝西境內)。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為謝,以加強西周對南方的統治。任姓滅謝國後,國人有一部分留在當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國為姓,即謝氏。

3西周末至春秋時期,謝氏除了大部分分佈在今河南外,還有一支遷往山東,一支遷至湖北,還有一支遷至湖南,遷至四川,後又分為三支:一支於三國時遷至蜀郡,至晉代有部分遷至陝西;一支遷至雲南永昌,後發展為當地大姓;還有一支遷至四川彭水一帶及貴州北部。隋唐時被稱為東謝蠻、西謝蠻、南謝蠻,後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漢代謝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會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處。其中會稽郡的謝氏人丁興旺,已相當有名望。

4晉代,成郡謝氏發展成為名門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陽夏謝氏,以及由此遷出的康樂謝氏。西晉末年,黃河流域戰亂頻繁,中原人大量遷往江南,陽夏人謝衡因避戰亂遷望會稽始寧東山,在此繁衍,成為謝氏最重要的一支。謝衡極其後代在東晉至南朝時期多數都很著名。

5唐朝時,河南固始謝氏入福建泉州,同時入閩的還有一支居於福建寧化縣,後有一支自寧化遷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縣(廣東):還有一支自寧化遷至廣東大埔,後移居廣東東莞。

6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遷入湖南漢壽。發展成為當地一大姓。

7至清代,謝氏不僅遍佈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還發展到北部及東北的一些省區。

8謝氏移居海外,始於明代,多數是自閩粵地區先遷至臺灣,進而遠播東南亞及世界各國。

三 、謝姓的郡望堂號

【堂號】

1 威懷堂。

2 安晉堂:因謝安命名。晉朝時的謝安名望很高,朝廷屢次請他做官他都不幹,一直到了40歲那年才當了司馬。在作官的過程中表現了高風亮節,拜為尚書僕射加後將軍。在淝水之戰中攜其侄謝玄大敗苻堅,使晉朝轉危為安,得此堂號。

3 此外還有以“陳留”、“會稽”、"寶樹”為堂號。

【郡望】

1 陳留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陳留。相當於今河南東至民權。寧陵,西至開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縣。

2 陳郡。秦始置郡,西漢時改為淮南國,東漢章和二年改為陳國,治所在陳縣。獻帝時改變郡,隋開皇初廢。

3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吳縣。西漢相當於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順帝時移至山陰。此支謝氏為陳郡謝氏分支。

4 馮詡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定同名行政區。三國魏在此置郡,治所在臨晉。

四 、姓謝的歷史名人

1 謝清高;今廣東梅州市人,請代航海旅遊家,航海4年返國,後流寓澳門,今存《海錄》一書。

2 謝安: 東晉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餘歲出仕,孝武帝時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戰中打敗苻堅,使晉朝轉危為安。

3 謝玄:東晉名獎。字幼度,陳郡陽夏人。謝安為宰相時哦任他為廣陵相,組織北府兵。在淝水之戰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謝夷吾:漢代人,曾經極力推薦班固的才華。

5 謝莊:文學家,陳郡陽夏人、曾官至吏部尚書。

6 謝赫:南齊著名畫家,善於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是我國最早的繪畫理論書籍。

7 謝眺:陳郡夏陽人,南齊詩人,曾在朝廷任職,其詩多描寫自然景色,為為李白所推許,是永明體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詩人。

8謝靈運:陳郡陽夏人,南朝著名畫家文學家,後移居會稽,謝玄子孫,曾任永嘉太守等職。博覽全書,文學稱“江左第一”。其詩歌創作開創了新風。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許多佳句為後人所傳誦。

9謝子遠: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進士,官至總兵。

當代謝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謝姓的人口已達到近900萬,為全國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72%。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三省,大約佔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廣西、臺灣七省區,又集中了37%的謝姓人口。廣東為謝姓第一大省,佔全國謝姓總人口的13.2%。全國形成了以粵東為中心,向北西東三方向輻射,謝姓人口逐漸地減少,華北和東北地區少見,西北罕見。自明朝至今近600年期間,謝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謝姓在人群中分佈在粵瓊桂、湘贛閩臺、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東部,謝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達到2.4%以上,以上地區覆
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60%的謝姓人群。在雲貴川大部、重慶南部、陝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蘇南部、黑龍江和內蒙古北端的連線地區,謝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區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21%的謝姓人群。

家訓格言      

謝良佐,壽春上蔡人,先後師從程顥和程頤兩位大儒,博聞強記,徵引前史不差一字,是南宋的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學者。他要求其子以天下為己任,訓子曰:“脫去凡近,以遊高明。莫為嬰兒之態,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生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生之計,而有後世之慮。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謝良佐所訓與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異曲同工之妙。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謝姓歷代名人342名,佔總名人數的0.6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二位;謝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1.11%,排在第十六位;謝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61%,排在第三十五位;謝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73%,排在並列第三十三位。

    我國謝姓歷史源遠流長,到南北朝時,已成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名人輩出,尤其在文學領域中頗有影響。東漢鉅鹿太守謝夷吾,是姜姓謝氏的第一位名人;東晉名相謝安,名將謝玄、謝石,淝水大捷,名震天下,從此奠定了江南謝氏的基石,文學家謝混;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惠連,文學家謝莊,南朝齊詩人謝朓;北宋名人謝良佐;南宋詩人謝翱;元明之際學者謝應芳;明朝大臣謝迂,文學家謝榛;民國陝北中共領袖謝子長,醫家謝觀;當代共和國初期內務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臺盟總部理事會主席謝雪紅,臨床放射學家謝志光,地質學家謝家榮,微生物學家謝少文,水文學家謝家澤,書畫家、書畫鑑定家謝稚柳,象棋國手謝俠遜。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