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氏起源及歷史

喻姓圖騰_喻氏圖騰

喻姓圖騰(喻氏圖騰)

一、喻姓的來源

1. 源於諭姓:東漢諭猛之後,現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佈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慶、河南、陝西、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安徽、福建等地。

2. 源於俞姓:遠古黃帝時代,有個醫官叫俞跗,他的後代相傳姓俞,到南朝梁代俞藥被賜姓為喻,為喻姓一支之祖。南宋時的喻樗,就是俞藥的十六世孫。分佈在江西、湖南、江蘇、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二、喻姓的郡望堂號

蒼梧郡、南昌郡、江夏郡(現在湖北省雲夢縣),為諭猛之後。

嚴州郡、錢塘郡、桐廬郡、豫章郡,為俞藥之後。

三、歷代名人

喻猛 字驕孫,後漢人,為薛令,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蒼梧太守,為清白吏,郡人稱之。改姓喻,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喻合 字匡孫,好學不慕榮寵,隱居廬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餘年,晉武帝徵召入相,不起。

喻鳧 字坦之,號均羽,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進士,烏程令,曾與唐代名詩人李商隱、方幹、無可等唱和,有詩集一卷傳世。

喻汝礪 字迪儒,號三嵎,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進士,官禮部員外郎,直秘閣學士,張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賀,汝礪捫其膝曰:“不能為賊臣屈。”遂掛冠去,號捫膝先生,有《捫膝稿》。

喻樗 字子才,號湍石。南宋建炎進士,為人性直好議論,趙鼎與語奇之,薦授秘書省正字。以不主和議出知舒州懷寧縣,通判衡州致仕。秦檜死,起為大宗正丞,轉工部員外郎,知蘄州。孝宗即位,用為提舉浙東常平,以治績著稱。喻樗善識鑑人才,嘗言沈晦、張九成進士當第一,後果然。有《中庸大學論語解》、《玉泉語錄》。

喻皓 北宋初建築家,浙東人,特別擅長建塔。他在負責建造開封開寶寺塔時,考慮到開封地處平原,多西北風,就在建塔時使塔身略向西北傾斜,以抵抗主要風力。在建造杭州梵天寺塔時,他又科學地解釋了木塔的穩定問題。他所著的《木經》三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建築專著,現已佚。

喻昌 字嘉言,清朝新建人。讀書研究醫術,於清朝初年成為名醫。治療多奇中。在研究《傷寒論》方面有許多新發現,著成《尚論篇》,又著有《醫門法律》,根據治病的例項寫成《寓意草》,這三部書合稱《喻代醫書三種》,為中醫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年80,預知死期,坐論而逝。 

外族基因的流入

    喻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十分罕見:西漢惠帝時,呂后侄子呂佗(一作呂他)封俞侯,其後改姓喻姓。晉朝曲阜令喻歸,本姓諭。僅此二例。當今西南地區的水、土家、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主要由中原漢族喻姓外流所形成。

歷史上喻姓的分佈和遷移

    喻姓誕生於西漢時河南洛陽,至南北朝時,喻姓在東南一帶有了很大的發展,隨後進入四川。

    宋朝時期,喻姓大約有4萬6千人,主要集中於四川、河南、浙江、江蘇、江西、福建。

    明朝時期,喻姓大約有6萬餘人,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湖北,這三省喻姓大約佔喻姓總人口的70%。其次分佈於湖南、浙江、河南、安徽、江蘇。喻姓的聚集地區的重心在四川和長江三角洲一帶。

家譜

目前上海圖書館收藏喻姓族譜21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喻姓族譜26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喻姓歷代名人26名,佔總名人數的0.057%,排在每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三十位;喻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06%,排在並列第一百八十八位;喻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11%,排在並列第一百三十三位;喻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5%,排在並列第一百九十八位。

    歷史上著名喻姓人物有:東漢蒼梧太守喻猛;北宋建炎進士第一、浙東提舉常平喻樗,建築家喻皓;南宋紹興進士、太常寺丞喻良能,祠部員外郎喻汝礪;明朝正德進士、副都御史喻智,南京兵部侍郎喻時,隆慶進士、按察副使喻均;明、清之際周易學者喻國人;清朝醫學家喻昌,湖廣總督喻成龍;近代民主革命家喻培倫。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