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氏起源及歷史

申屠姓圖騰_申屠氏圖騰

申屠姓圖騰(申屠氏圖騰)

  申屠姓是中華複姓之一,亦作申徒姓、勝屠姓、信都姓、申都姓等。淵源有三個,一是源於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後代,屬於以音訛改姓為氏;二是源於姜姓,出自周平王給申侯幼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三是上古時期有申徒氏因音誤傳為申屠氏。申屠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四百二十八位。現今人口約八千,排在第七百八十六位。

【得姓始祖】

  申侯、申屠侯:周幽王死後,申侯和魯侯、許侯等一起,擁立姬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為了酬謝申侯的擁立之功,周平王把申侯的小兒子封在屠原(今陝西合陽),稱為申屠侯。居於屠原的申氏人,就以申屠為複姓,稱申屠氏。申屠氏皆奉申侯、申屠侯為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申屠懋成:公元1645~1712年,郡望京兆,為豫行又八十四,約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12年)從東陽夏屠遷浙江永康柏巖鄉射口(寨口),爾後析居金山頭等地,子孫聚居棠溪鎮金山頭。是為浙江永康申屠氏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後代,屬於以音訛改姓為氏。

  上古舜帝的後代中有一個古老的勝屠氏部落,在遷徙過程中佔據屠原(今陝西合陽)生息繁衍,故稱“勝屠”。原為勝屠氏,後因古代“勝”與“申”兩字同音,故俗稱申屠氏。

  在勝屠氏、或申屠氏、申徒氏的後裔子孫中,有省文簡改為單姓申氏、屠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姜姓,出自周平王給申侯幼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夏王朝時期,炎帝的裔孫四嶽之後被封於申地(今河南滎陽西北至汜水鎮虎牢關以東一帶),為侯爵,世稱申侯。

  西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姬發仍封申侯保留原爵,但將其原國改封給弟弟的虢國,改封申侯至今河南省的南陽市一帶,為伯爵,號稱申侯。

  申伯遷地之後,將新國址仍稱為申國,不過,古籍上稱其為“南申”。

  西周末年,周幽王姬宮湦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先娶了申侯姜誠的女兒為王后,後來又寵幸美女褒姒,為此廢黜了申後和其所生的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姬伯服為太子,還要殺害申後與太子。申後帶著太子姬宜臼逃回申國。

  為博取褒姒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宮內宮外人等,能讓褒姒一笑者,賞賜一千兩金子。當即有個佞臣叫虢石父,獻上了烽火戲諸侯的計策,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有大夫鄭伯友勸阻周幽王說,烽火臺是為了戰時救急用的,這個玩笑開不得,大王現在這樣戲弄諸侯,失信於他們,如果到了真有急事時,諸侯又以為大王在戲弄他們,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周幽王不聽。

  臨近的諸侯們看到烽火臺上起了狼煙,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愣了。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大家辛苦了,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玩兒,你們回去吧。諸侯們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周幽王是怎麼回事。周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周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大喜之下真就賞給虢石父一千金。

  申侯見到女兒和外孫逃回,對此十分憤怒,便在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聯合繒國和北方遊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得到犬戎進攻鎬京的訊息,驚慌失措,連忙下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燃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各地諸侯拒不救援,周幽王慘敗,帶著褒姒、姬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寶逃至驪山,被犬戎兵追上殺死。犬戎攻破鎬京,西周遂亡,前後共三百五十餘年。

  周幽王死後,申侯和魯孝公姬稱、秦襄公嬴開、許文公姜興父(許建壽)、鄭武公姬滑突(姬掘突)、晉文侯姬仇等諸侯一起擁立姬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之後遷都洛陽,史稱東周王朝。

  為了酬謝申侯的擁立之功,周平王晉升申侯為侯爵,稱申伯,並把自己的小舅舅、申侯的小兒子賜封在屠原(今陝西合陽)。此後居於屠原的姜姓申氏族人中,就有以原國姓“申”與新封地名“屠”合為複姓,稱申屠氏,其舅稱“申屠侯”。

  隨著歷史變遷,有許多申屠氏族人在遷徙過程中隨地方方言讀音改稱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勝屠氏等諸姓氏,還有些申屠氏族人後省文簡改為單姓申氏、宇氏、謝氏、射氏等諸姓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遷徙

  申屠氏族人早期居住在陝西地區,漢朝以後散居在今河南省的禹州、民權、商丘以及山東省、陝西省等地,以京兆郡為郡望,在陝西關中地區形成申屠氏望族,在山西則以西河郡為郡望。宋朝以後,申屠氏族人已不常見。

  在浙江桐廬寧靜的山水中,有一個名為深澳的村莊,問起來,村裡大多人都姓申屠氏,按理說,江南那軟軟的風、柔柔的雨,本應造就溫和的性情,可是,這些申屠氏族人,卻從骨子裡透出一股剛烈氣概。

  深澳村是申屠氏家族中比較大的一個聚集地,現有一千二百餘戶人家,四千餘人,其中申屠氏者佔85%以上。在1949年以前,深澳村就已經是商貿雲集的地方,有“小上海”之稱。這些申屠氏的子孫,是在西漢時期從北方的屠原一帶遷移到浙江來的。南遷的祖宗就是兩漢名士申屠剛,他因為不滿當時的王莽篡權,憤而南遷,隱居在深澳村前的黃山,後來,這山就因此改名為屠山。

  申屠氏族人的性格都比較剛強、忠勇、膽大。1942年,日寇侵略金山嶺,深澳村、清浦等村千餘名申屠氏村民與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師一起進行頑強抵抗,激戰兩天,日寇無能進一步,只好轍退。靜靜的富春江在村邊流過,申屠氏子孫不屈不撓地走過了兩千七百多年的歲月。

  分佈

  申屠姓是中華古老的複姓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四百二十八位。現今人口約八千,排在第七百八十六位。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新安市建德縣、東陽市、桐廬縣、蘭溪縣、富陽市、永康縣,江蘇省的蘇州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臺灣省,遼寧省,安徽省,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均有申屠氏族人分佈,以浙江分佈最為廣泛。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京兆原本為京兆尹,“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時期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曹魏明帝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曹魏齊王(曹芳)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陝西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期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曹魏時期縮小。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諸國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京兆尹)。隋、唐兩朝均立都於長安,京兆郡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朝時期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原址統稱為西安。

  西河郡:古代該郡所指不一。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浚縣、滑縣等地。戰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陝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西漢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其時轄地在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並擁有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今山西離石)。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為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治所在茲氏,即在今山西省離石(今山西汾陽)。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固安堂:漢朝時申屠嘉力大無窮,能腳踏強弩把它張開。隨漢高祖抗擊項羽,累官都尉,歷淮陽太守。漢文帝時遷御史大夫,封固安侯。申屠氏因以號“固安堂”。

  瓶隱堂:傳說申屠有涯是宋朝時期的著名隱士。有一次,申屠有涯攜帶著一個瓶酒乘舟,喝醉了酒大吐,眾人便把他趕到岸上。他說:“蚩蚩(忙亂之樣)同舟人,不識同舟龍。”說完,就跳進瓶中不見了,當時人們驚稱其為“瓶隱”。此後“瓶隱”成為申屠氏家族的一個堂號。

  此外還有攸敘堂等堂號。

  字輩

  蘇州市申屠氏字輩:克孝道遠 舜德亨通大良孟可宏熙隆興光照中國 世錫永承 統垂長久 鹹著美名詩禮為重 實守其真 玉堂啟映 俊秀廷升業薰執鑑 法植輝增 滋榮焰盛 極煥型銘

  徐州市申屠氏字輩:烈、開、聲、象、新、宇

  鹽城市申屠氏字輩:克儉道遠 舜德亨通大良孟可宏熙隆興 光照中國 世錫永承 統垂長久 詩禮為重 實守其真 玉堂啟映 俊秀廷升 業薰執鑑 法植輝增 滋榮焰盛 極煥型銘

  無錫市申屠氏字輩:文富亦良貴

  南京市申屠氏字輩:國正大傳家仁厚啟賢良忠孝立安本萬世永吉揚文字善澤志榮發德高祥恆守先承信玉昭明寶光

  南通市申屠氏字輩:首世少先業甲修寶萬金天恩全聚廣國運進長春

  連雲港市申屠氏字輩:俸坤成如制;映義世元文;德繼先宗遠;多賢玉美増道全明志級,家政啟隆平,良才高登學,大章定昌榮

  常州市申屠氏字輩:奇良如來嶽,宗年立學之

  鎮江市申屠氏字輩:宗仁道奔月天朝一大邵春世華正美忠良慶本長德教宏名列文學啟加常

  揚州市申屠氏字輩:載春自浩延,長勝聰明賢,榮華道德重,積厚啟乾元

  淮安市申屠氏字輩:克孝道遠舜德亨通大良孟可洪熙隆興光照中國世錫永成統垂長久鹹著美明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源自虞舜;

  望出西河。

  ——全聯典指申屠姓的源流和郡望。

  休風陽羨;

  逸訪林泉。

  ——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隱士申屠有涯,住在陽羨。曾攜瓷瓶乘舟,喝醉了酒大吐,眾人把他趕到岸上。他說:“蚩蚩(忙敵的樣子)同舟人,不識同舟龍。”說完,跳進瓶中不見了。當時人稱“瓶隱”。

  孝臻甘露;

  高蹈陳留。

  ——全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陳留人申屠蟠,字子龍,九歲時喪父,極度哀傷,喪服除後十餘年不進酒肉,名士郭泰、蔡邕都很看重他。以樹為屋,隱居苦讀,博覽貫通五經。同縣女子緱玉因為父報仇而殺人,當定死罪,十五歲的申屠蟠與諸生一起諫救,使緱玉得免死。“錫類”,指以善施及眾人。

  六言通用聯

  門無一私干謁;

  家有萬卷詩書。

  ——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都尉申屠嘉,梁人。漢文帝時遷御史大夫,拜丞相,封故安侯。為人廉直,不受私謁。下聯典指元朝時期的江西北道肅政廉訪司事申屠致遠,字大用,壽張人。清修苦節,恥事權貴,家無餘產,聚書萬卷,名曰“墨莊”。有《杜詩纂例》等。

  七言通用聯

  瓶隱嗤舟人之昧;

  錫類全孝女之軀。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隱士申屠有涯,下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陳留人申屠蟠。“錫類”語出《詩經·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八言通用聯

  致遠清修,聚書萬卷;

  子龍博學,融貫五經。

  ——上聯典指元朝時期的江西北道肅政廉訪司事申屠致遠事典。下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學者申屠蟠,字子龍,陳留人。郡召為主簿不行,遂隱居精學,博貫五經,兼明圖緯。

  【宗祠古蹟】

  申屠氏宗祠

  宗祠(含跌界廳)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中國祠堂建築,屬於中華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北朝南,佈局為五間三進,通面闊19.5米,通進深45.28米。一進前簷設八字牆,前簷明、次間為軒廊,軒廊的柱、梁枋、牛腿及樑上小鬥均為青石制。二進進深十一檁。後簷明間與三進明間之間設穿廊,廊柱間施美人靠。三進進深十一檁,地面高出二進近1米。宗祠是凝聚中華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一座座宗祠書寫著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讓人感受到他們變遷、發展的軌跡。

  【典故軼事】

  瓶隱

  傳說申屠有涯是宋朝時期的著名隱士。有一次,申屠有涯攜帶著一個瓶酒乘舟,喝醉了酒大吐,眾人便把他趕到岸上。他說:“蚩蚩(忙亂之樣)同舟人,不識同舟龍。”說完,就跳進瓶中不見了,當時人們驚稱其為“瓶隱”。

  節侯申屠嘉

  申屠嘉是著名西漢朝大臣。漢文帝時,申屠嘉升任御史大夫。張蒼丞相被免職,漢文帝想要任用皇后的弟弟竇廣國為丞相,說:“怕天下人認為我偏愛竇廣國。”竇廣國有才幹且品行好,所以想讓他做丞相,考慮了好久也沒有定下來。而劉邦時的舊臣又大多都故去,剩下的沒有勝任的,就用御史大夫申屠嘉做丞相,因其家在故邑,封為故安侯。

  申屠嘉為人清廉正直,不接受私人請託。這時,太中大夫鄧通正得勢,很受寵幸,常得成千上萬的賞賜。漢文帝曾在鄧通家歡飲,鄧通受寵如此。這時,丞相上朝,而鄧通坐在皇帝身旁,有怠慢之禮。申屠嘉奏事完畢,趁機說道:“如果皇上寵幸臣子,就讓他高貴。至於朝廷的禮節,不可以不嚴!”

  漢文帝說:“你不要說了,我偏愛他。”申屠嘉下朝後坐在丞相府,發了一封文書召鄧通到丞相府,鄧通沒來,申屠嘉便要斬鄧通,鄧通害怕了,連忙朝見漢文帝,漢文帝說:“你只管去,我現在就派人去召你(到我這兒來)。”鄧通到了丞相府,摘了帽,光著腳,叩頭請罪。

  申屠嘉端坐自如,故意不以禮待之,責備鄧通說:“朝廷,是高帝建立的朝廷。鄧通一個小臣,戲於殿上,犯了大不敬的罪過,判處斬刑,執法官現在就執行!”

  鄧通拼命叩頭,腦袋都出血了,申屠嘉也不饒恕。

  漢文帝估量申屠嘉已經難為國鄧通了,派使者拿著符節召鄧通,並且向申屠嘉賠禮說:“這是我的弄臣,你放了他吧。”鄧通來到後,對漢文帝哭著說:“丞相差點殺我。”

  申屠嘉為丞相五年侯,漢文帝去世,漢景帝即位。

  漢孝景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錯升做內史,貴幸掌權,諸多法令多有變改,並與皇帝商議著要貶謫削弱諸侯。而丞相申屠嘉因為不滿於自己的話皇帝不聽了,便痛恨起晁錯來。

  晁錯為內史後,衙門在東面,進出不方便,便在南面改了一個門。改這個門,打穿了太上皇廟的外牆。

  申屠嘉知道到後,欲趁此依法告晁錯擅自鑿穿宗廟垣牆做門,奏請誅殺晁錯。晁錯的門客知道後,把這件事告訴了晁錯,晁錯感到害怕,連夜入宮拜見漢景帝。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申屠嘉奏請諸殺晁錯,漢景帝說:“晁錯打穿的並不是真的宗廟垣牆,而是外牆。原來是別的官住在裡面,再說又是我讓他做的,晁錯沒有罪過。”

  罷朝後,申屠嘉對長史嘆道:“真後悔不先殺了晁錯,竟先請示皇帝,被晁錯耍弄了。”回到住處,便嘔血而死。諡號:節侯。

  太史公評論申屠嘉道:申屠嘉可以稱得上剛毅守節了,但是缺乏權術,大概這就是與蕭何、曹參、陳平的差異吧。

【家訓格言】

  《申屠氏家訓》

  博學,仁愛,濟世。

補充糾錯
上一姓氏: 太叔
下一姓氏: 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