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雅拉姓圖騰(巴雅拉氏圖騰)
巴雅拉姓是中華少數民族姓氏之一,讀音作bā yǎ lā(ㄅㄚ ㄧㄚˇ ㄌㄚ),滿語為“Bayara”。源於滿族,出自建州女真覺羅部巴雅拉氏族,屬於以氏族名氏漢化為氏。還有一支出自建州女真名將佟·雅拉氏,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後多漢化為佟氏、衛氏、羅氏、巴氏、東氏、索氏、刀氏等。
【得姓始祖】
佟·巴雅拉:清太祖佟·努爾哈赤(後金天命汗,公元1559~1626年,公元1583~1626年執政)的弟弟。在佟·巴雅拉的庶支後裔族人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巴雅拉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滿族,出自建州女真覺羅部巴雅拉氏族,屬於以氏族名氏漢化為氏。
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巴雅拉氏,是滿族覺羅氏的分支之一。覺羅氏,滿語為Kjoro mongu,漢義“狍子”或“野山羊”,意表為“狩獵人、頑強的窮人、機警的人”等,包含了老滿洲和新滿洲部族,人數眾多。
老滿洲覺羅氏分有四支主流:愛新氏(金氏,AJIN,這個氏族後來成為滿清皇族)、富爾佳氏(紅氏,FULGJAN)、蘇阿堅氏(黃氏,SUAJAN)、肅粟氏(紫氏,SUSU)。
新滿洲覺羅氏的主體就是清太祖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民族的過程中吞併的東海女真諸部,包括一部分達斡爾族人和錫伯族人,原居於以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為中心的一帶地區。清太祖統一女真諸部後,東海女真中有些驍勇善戰者成為後金汗帳的護衛軍將士,被稱作“巴雅拉”,滿語為Bayara,漢義“汗王的貼身衛士”,逐漸成為滿族的一個姓氏群體。由於護衛軍職責重大,待遇很高,在每次戰爭劫掠中均獲得分賞,因此Bayara也漢譯為“富有”。
巴雅拉氏一族後來世居東寨(今黑龍江勃力)、阿庫裡(今烏蘇里江上游支流俄羅斯境內阿庫裡河流域)、巴爾達城(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東南部渾河流域)等地。
清朝中葉後,巴雅拉氏多冠漢姓為巴氏、衛氏、羅氏、東氏、索氏、刀氏等。
源流二
源於滿族,出自建州女真名將佟·雅拉氏,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佟·巴雅拉,是清太祖佟·努爾哈赤(後金天命汗,公元1559~1626年,公元1583~1626年執政)的弟弟。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佟·巴雅拉與侄子愛新覺羅·褚英率建州軍征伐安褚拉庫地區(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帶),收二十多個村寨;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他率領鈕祜祿·額亦都、瓜爾佳·費英東、佟佳·扈爾漢等勇將征伐東海女真渥集本部(今黑龍江鏡泊湖以西,東至烏蘇里江上游,南臨綏芬河流域至俄羅斯沿海地帶的廣大地區),一舉撫平了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綏分(今中俄交界綏分河上游地區)、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尼瑪察(今吉林輝南輝發河流域)四路女真諸部……在清太祖早期統一女真諸部的一系列戰爭中,佟·巴雅拉都是兄長佟·努爾哈赤強硬而忠實的好幫手,為後金政權的建立貢獻非凡。
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後金政權正式建立後,佟·巴雅拉被後金天命大汗佟·努爾哈赤敕封為皇弟、貝勒。明天啟四年(後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農曆2月,皇弟貝勒佟·巴雅拉病逝。
在佟·巴雅拉的庶支後裔族人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巴雅拉氏,滿語為Bayara Hala,漢義“富有”,世居巴爾達城一帶(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東南部渾河流域),清朝中葉以後,即冠有漢姓為佟氏、衛氏、羅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巴雅拉氏是典型的滿族姓氏,今已很少稱呼,多漢化為佟氏、衛氏、羅氏、巴氏、東氏、索氏、刀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大多以遼東和遼西為郡望,族人在今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淩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曾改稱遼東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國末期,其地歸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禎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遼西郡:戰國時期燕國初設遼西郡,秦、漢兩朝沿襲。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樂亭東部、遼寧省大淩河西部地區、遼寧松嶺山以東、長城以南大淩河下游以西地區,治所在陽樂(今遼寧義縣)。後轄境漸小,十六國時期前燕國移治至令支(今河北遷安),北燕時期移治至肥如(今河北盧龍),北齊時期廢入北平郡。
堂號
遼東堂:以望立堂。
遼西堂:以望立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