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姓圖騰(譏氏圖騰)
譏姓是中華姓氏之一,讀音作jī(ㄐㄧ)。源於官位,一是出自兩週時期關防機構官吏譏人;一是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反間諜機構譏察司。俱是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得姓始祖】
(暫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關防機構官吏譏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譏人,就是伺察,是兩週時期王室京畿關防、以及各諸侯國城池、軍鎮要塞的關執,是一種檢查出入境人員的稽查式官吏,在周王室稱“伺察”,在各姬姓諸侯國稱“呵察”,在其他諸侯國則稱“譏人”,兼管抽取入境賦稅,隸屬於地官府司管轄。
這在典籍《周禮·王制》中記載:“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注:譏,呵察也,通作幾。”在《周禮·地官·司關》中還記載:“國兇札,則無關門之徵,猶幾。注: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奸人出入。”
在譏人、伺察、呵察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譏人氏、幾人氏、伺察氏、呵察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譏氏、幾氏、伺氏、察氏、呵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反間諜機構譏察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據史籍《金史·百官志》中記載:“譏察使,掌譏察奸偽。”
唐、宋時期,“譏”與“稽”二字通假通用。金國的“譏察使”,就是唐王朝、北宋王朝、西夏王朝、蒙古汗國等的“稽查使”,當時是金國針對北宋、遼國、蒙古、西夏等諸敵對方所設定的一個軍事組織機構,其機構名稱就是“譏察司”,曾一度稱“譏察院”,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安全域性、公安局之類的反間諜機構。
譏察司專門負責稽查敵對方奸細、細作、特務,並派遣相應的特務探察對方情報,其最高行政長官稱作“譏察使”。譏察司還兼任地方治安。
在譏察使、譏察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漢化姓氏者,稱譏察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譏氏、察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遷徙
(暫缺)
分佈
譏氏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的前兩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望出河南,主要分佈在河南省的洛陽市。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字輩
(暫缺)
【楹聯典故】
(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