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姓圖騰(母氏圖騰)
母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胡公滿後裔公子完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現今人口約六萬,排在第四百八十七位。
【釋義】母,本義是哺育,即牧。古文母字像一個人兩手抱子哺乳狀.母又通毋。
【得姓始祖】
(暫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胡公滿後裔公子完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母氏源於田姓。據史籍《風俗通》記載:“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鄉。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在文獻《姓氏詞典》中介紹:“母”姓的歷史悠久,“母”姓是從複姓“胡母”而來,源於田姓,所謂“系出田氏”。
春秋時期,陳國胡公滿的後人公子完出奔齊國,改姓田氏,後人以權財攏控齊國人心,逐漸掌握朝政,最終代姜齊為田齊。到戰國時期,齊宣王田闢疆(公元前?~前301年)將其弟賜封於毋仰(即母鄉、無鹽邑,今山東東平),古時“母”、“毋”二字通假,其後人“遠本胡公,近取母邑”,取姓為“胡母”氏。後裔子孫分衍為三個姓氏,即胡母氏、胡仰氏和母(毋)氏。
在史籍《稀姓錄》中提到母氏名人,唐朝時期有母照,宋鹹淳年間有進士母夢牛,明朝時期有母德純。而當今中國母氏最為著名者,當屬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科學家、南開大學原校長母國光教授。另外,當代中國詩人、散文作家母國政也是母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源流二
源於母邱氏,出自,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母邱氏,實際為毋丘氏,以邑為氏。毋丘,即今河北省高陽縣一帶。“邱”,是後人在“丘”字旁加“邑”而成。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母邱氏,其先食採母邱,因氏焉。”
對於“母邱”,近代著名考古學家羅振玉考證:“孫輯姓纂,訛‘毋丘’作‘母丘’列入厚韻,誤。”例如,河南後漢末將大匠毋邱興,生毋儉,為魏幽州剌史,奔吳,拜鎮北將軍、幽州牧、譙侯,生毋旬。
古時“母”、“毋”二字通假,毋邱氏後裔子孫中,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母(毋)氏者。
源流三
源於複姓,屬於以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歷史上,複姓毋鹽氏、毋將氏、毋車氏、毋終氏等諸姓氏,皆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母(毋)氏者。
源流四
母姓融入少數民族姓氏。
母姓早期為漢族人,因歷史的變遷、移民、避難、統計出錯等原因,遷徙到少數民族地區,而演變成今天的如:回族、滿族蒙古族、羌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等等。
如今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就生活著大量的母姓後裔。其祖先是因避難而到北川。
明朝時期,明王朝為平衡國內人口分佈,加速經濟建設,舉行了數次大規模的遷民運動,期間,有整村回民遷徙到一個地方,姓名用原地方名。今寧夏涇源縣回族聚居地有母家溝,指以地名為漢化姓氏,稱母氏。
【遷徙分佈】
遷徙
母姓早期主要生活在山東一帶,漢唐之間在山東東部形成郡姓望族,以平昌郡為郡望。後因戰亂、仕宦、移民以及明清之際闖關東等原因,逐步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
分佈
母姓是一個稀有姓氏,現今人口約六萬,排名第四百八十七位,佔全國人口的0.004%。居住分佈較散,如今在山東省的聊城、單縣、泰安、鄒城,河南省的永城、新鄉,四川省的廣元市、劍閣、射洪、閬中、南部、蒼溪、儀隴、蓬安、自貢、筠連、青川重慶市,貴州省的習水、赤水、仁懷。安徽省阜陽市.亳州蒙城、渦陽河北省的樂亭、邢臺、棗強、石家莊,秦皇島,貴州省的遵義、仁懷,習水縣,興仁縣,雲南省的昭通、宣威,山西省的大同、陽高縣、靈丘縣、代縣、繁峙縣,遼寧省的瀋陽、昌圖、葫蘆島,湖北省的襄陽、十堰,江蘇省的徐州、宿遷,甘肅省的天水市秦州區汪川鎮母家峽村,黑龍江省的肇東、伊春、齊齊哈爾等地均有分佈。據《臺灣區姓氏堂號考》一書記載,1978年全臺戶政口卡資料統計,只有94名母姓民眾分佈於全臺灣。
【郡望堂號】
郡望
平昌郡:三國魏置,後廢,晉復置,治安丘(今山東安丘),後魏移治昌安(今河北安丘)。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國(約公元五世紀),將頓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在頓邱,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中部一帶地區。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一是指今整個山西省。二是秦朝初期(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為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三是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四是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幷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為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堂號
平昌堂:以望立堂。
河東堂:以望立堂。
字輩
雲南昆明母氏字輩:四茂榮華,盛世光前緒,忠心運定昌,傳後有文章。
湖北襄陽母氏字輩:天、開、文、運、詩、書、傳、家、均、仁、明、義、道、從、廣、華
四川劍閣母氏字輩:川林生培德繼文明。
四川劍閣漢陽鎮母氏字輩:芝、芳、仔、元、生、明。
四川劍閣(長嶺鄉):歸祖(只取一個字),永,林,仔,忠,仕,懷,萬,代,元,宗,小
重慶萬州母氏字輩:文學光國,應天生德,萬宗正世,興朝發澤。
河南商丘母氏字輩:齊景山廣振,乾坤傳遠祥,衛璽子豐疆,文恆武啟邦。
四川蒼溪母氏一支字輩:榮永文德,開宗繼澤,世從正道,興家定國。
四川蒼溪母氏一支字輩:之,天,龍,元,二,林,國,恩,光,永,賢,良,偉,士,寶,福,德,知,天,生
重慶忠縣母姓字輩:應天生德,維學光國,萬宗正文,興朝發澤,克成先志,永定爾家,英賢繼啟,世代中華。
湖北十堰母氏字輩:……吉,祥,連,侍,光,美……四川廣元部分母氏自派:文 宗(炳)懷(元)玉(龍) 新......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源自上古;
望出平昌。
——佚名撰母姓宗祠通用聯
指母姓源流和郡望。
五言通用聯
稱王於大宛;
發跡在平昌。
——佚名撰母姓宗祠通用聯
指毋姓源流和郡望。
六言通用聯
純潔家聲久遠;
德厚族脈綿長。
——佚名撰母姓宗祠通用聯
上明朝進士毋純德“純德”二字嵌名聯。
魏國邑侯府第;
明朝進士人家。
——佚名撰母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三國魏國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母丘儉,字仲恭。明帝時,任幽州刺史,從司馬懿定遼東有功,封安邑侯。正始中,擊破進略遼東的高句麗兵,遷左將軍,轉鎮南將軍。後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以不滿司馬氏專朝政,與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討司馬師,兵敗被殺。下聯:明朝進士毋德純,曾官大理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