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姓圖騰(南氏圖騰)
南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南姓的來源較為複雜,據《史記》的記載是夏禹的後代有以南為姓的;第二種說法是說商王盤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南赤龍,他的後代就以南為姓;第三種說法認為春秋時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後代就把南當姓;此外還有來源於少數民族的南姓等。南姓現今人口約二十七萬,排在第二百七十五位。分佈較廣,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約佔全國漢族南姓人口的75%。
【釋義】南,“南方也”。甲骨文中的南字似鏄類的樂器,是一種盛傳於南方後又傳入中原的樂器。南與鼓、磬均為打擊樂器。區別是:磬是實心的,鼓是皮包的,南是空心的。用金屬製作。
【得姓始祖】
南仲:據《姓源韻譜》所載:商王盤庚妃姜氏,夢龍入懷,孕十二月而子,手握“南”字,長大後主管荊州,號“南赤龍”,其曾孫南仲周初為大夫,後世子孫遂以祖名為姓,稱南氏。
公子郢:據《古今圖書整合·氏族典》載“鄭樵《通志》:以字為姓。南氏,姬姓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為姓。”春秋時衛國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孫以祖字為姓,稱南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周代南仲之後,以祖名為氏。
據《姓源韻譜》所載:商王盤庚妃姜氏,夢龍入懷,孕十二月而子,手握“南”字,長大後主管荊州,號“南赤龍”,其曾孫南仲周初為大夫,後世子孫遂以祖名為姓,稱南氏。
源流二
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
據《古今圖書整合·氏族典》載“鄭樵《通志》:以字為姓。南氏,姬姓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為姓。”春秋時衛國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孫以祖字為姓,稱南氏。
源流三
出自春秋時晉國隱士之後,以地名為氏。春秋時,有晉國高士居隱於南鄉(今山西),其後代子孫以地名為姓,稱南氏。
源流四
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後,以國名為氏,為男氏所改。據《史記·夏本紀》“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隱:“系本‘男’作‘南’”,稱南氏。
源流五
出自他族,滿族南姓來自那拉氏;今漢、藏、滿、回、蒙古、朝鮮、僳僳等民族均有南姓。
源流六
出自張姓,避禍,改為南姓。
明孝宗孝康張皇后為人賢明,曾修興濟減河(天津娘娘河)、建青縣盤古廟等好事,而其兩兄弟卻仗皇親一貫仗勢欺人、橫行鄉里,張皇后死後明世宗下令將其問斬。1547年前後,子孫四處逃跑,四個方向便演化為後來東、南、西、北四個姓氏,南姓由此而來。
【遷徙分佈】
遷徙
南姓起源較多,很早便分佈中原大地及邊遠地區,而以陝西、山西為主要聚居區,後逐漸向東、向南擴充套件。漢唐之間在河南、安徽交界處形成郡姓望族,以汝南郡為郡望。
分佈
南姓現今人口約二十七萬,排在第二百七十五位。分佈較廣,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約佔全國漢族南姓人口的75%。
如今在湖北、浙江、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天津、陝西、遼寧、湖南、廣東、廣西、甘肅以及新疆等地均有南姓分佈。
【郡望堂號】
郡望
汝南郡 漢置,治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北),東晉治懸瓠城(即今汝南),相當於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及安徽淮河以北地區。
堂號
汝南堂:以望立堂。
此外還有忠義堂等堂號。
字輩
黑龍江省南氏字輩:曹國井萬喜,中福振元江。海河山沿秀,風雲世代祥。滿洲青華綠,天林佩湯阻。
湖北浠水南氏字輩:鑑陽斗子,延邦一應,天運方興,玉堂集瑞,金策儲英,文章喚啟。
浙江樂清南氏字輩:嗣元應德光,常存君子道,孝友啟賢良。
河北泊頭南氏字輩:金汝榮振保,永西樹德奎。
遼寧朝陽南氏字輩:元慶景海保,志國振德方。
河南淮陽南姓字輩:春德立業廣,保送和平昌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姓啟商代;
望出汝南。
——聯指南姓源流和郡望。
六言通用聯
諭忠義以齧指;
得璧馬而反憂。
——上聯:唐代頓邱人南霽雲,少年時為人操舟。安祿山反叛時,鉅野尉張紹起兵,任他為將。後跟從張巡守睢陽,安祿山部將尹子奇攻城,他一箭射中尹的左眼。奉張巡命率精銳騎兵三十突圍求救,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不願出兵,僅用美食招待他。他說:“睢陽的將士已經餓了一個多月,我不忍心一個人吃。”說著,抽出刀來,砍斷自己的一根手指,又返回睢陽,城破後被殺。唐宣宗時,與馬周、褚遂良、婁師德、張九齡、張柬之、張巡、許遠、柳渾等三十七位名臣名將,畫圖凌煙閣。 下聯:戰國時衛國大夫南文子,當時晉國的智伯準備攻打衛國,先送給衛國四匹野馬、一塊白璧,衛國君臣大都非常喜歡,只有南文子面帶憂色。衛君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說:“無功的賞賜、無由的禮物,不可不有所警惕啊!”衛君把他的話告訴給邊境。智伯果然起兵襲擊衛國,至邊境見衛人有防備而退兵,說:“衛國有賢人哪!事先知道了我的預謀”。
七言通用聯及以上
鐵面御史傳名遠;
忠勇將軍享譽高。
——上聯:明朝弘治舉人南仝,官至南京四川道御史,清直不撓,多所平反,論劾不避權貴,豪強斂跡,稱為“鐵面御史”。下聯:南霽雲。
王國武臣,具攻戰方略;
聖門高弟,得道學淵源。
——上聯:周朝南仲,周宣王時將領,《詩經·小雅·出車》:“王命南仲,往城於方”。下聯:春秋魯人南宮括,即仲孫閔,以居南宮,故以為氏。字子容,亦稱南容,孔子弟子。以智自講,事清不廢,世濁不汙;讀詩常三複“白圭”之章。孔子妻以兄之女。
得璧馬而反憂,終全衛境;
諭忠義以齧指,共仰唐臣。
——上聯:南文子。下聯:南霽雲。
百代淵源,河洛東南留一脈;
千秋忠義,神靈海上有孤臣。
——南懷瑾撰南姓宗祠聯。浙江溫州南氏始祖南巘,宣和年間進士,任江蘇徐州籤判,“靖康之難”時護從宋高宗南渡,返海來溫,見甌之重石(今樂清磐石鎮重石村)山水佳麗,遂乞休隱處,宋高宗敕封為“護駕功臣”。紹興末年,其子遷到海濱定居,後代繁衍,耕讀傳家,鄉里稱賢,號曰南宅南洋名師